你有沒有想過,每天下班後的時間,除了追劇、滑手機,還能拿來做什麼?
想不想在不辭掉正職的情況下,靠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打造一份穩定又有潛力的第二收入?
這次,瓦基邀請到「自媒體斜槓教練」亨利溫來分享他的故事。
他是 IG 上擁有 9.3 萬追蹤的創作者,經常受邀到 Google、商周等知名企業授課,還出版了《自媒體斜槓一年,我多存了250萬!》這本暢銷書。
在這場訪談中,亨利溫談及了他如何在四年內,從一位普通上班族,透過經營自媒體,開啟人生另一條跑道,最終讓收入翻了七倍的關鍵歷程。
如果你最近對「斜槓」有興趣,想知道如何選擇對的斜槓方向?怎麼管理時間和專案,讓自律變簡單?那這集的訪談內容你一定會有收穫。
怎麼靠斜槓在一年內多存250萬?
訪談一開始,亨利溫分享了他如何在一年內靠自媒體多存下 250 萬的故事。他坦言,這其實是因為剛好抓住了一個關鍵機會。
過去幾年,他雖然持續經營自媒體,但收入一直不穩定。直到第四年,他才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向,開始接到講座邀約、品牌合作與業配,年收入約落在 50 到 100 萬之間。雖然已經比前幾年好很多,但與一般上班族相比,仍然不算是個亮眼的成績。
真正讓他突破的轉捩點,是推出了自己的線上課程。他花了三個月準備《高效習慣實踐課》,教大家如何培養自律與行動力,這堂課最終創造了百萬營收。雖然最後經由平台分潤後實際收入有限,但這為他帶來了第一次的大規模獲利經驗。
接著,他推出了第二項產品——一本分享自媒體經營經驗的電子書。這次從內容製作到銷售都由他一手包辦,短短七、八個月內就創造超過兩百萬的收入,且不需與平台分潤,這才真正成為他收入大幅成長的關鍵轉捩點。

想靠斜槓賺快錢?先想清楚這件事!
接著,亨利溫分享了他對斜槓心態的看法,他強調:「如果你只是為了賺快錢而從事斜槓,通常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因為現在很多人對於「成果」的期待時間太短,會覺得:「我平常上班就很努力,現在投入斜槓事業也花了很多心力,應該很快就能賺到錢吧?」但事實上,這些事情需要時間來發酵。
他也舉例說明,目前的斜槓工作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模式:
如果你走的是「第一種模式」,像做外送、接案、教課等,因為是用技能換錢,的確能夠很快賺到收入。
但如果你走的是「第二種模式」,比如經營自媒體、創立品牌、開副業,這就不是立刻見效的,必須長期經營,透過建立影響力來慢慢累積收入。
所以亨利溫提醒大家,雖然現在很多人開始經營自媒體,但如果心態沒調整好,很容易在前一兩個月看不到成果就會選擇放棄。
而當你想放棄時,其實可以靠下面三個問題來幫助自己釐清思路。
首先,問自己:「繼續做這件事,對你的生活是加分還是扣分?」
亨利溫舉例說,他在最想放棄經營自媒體的時候,告訴自己,雖然那時候沒有賺到錢,但透過寫作和經營社群,他的表達能力變強、同理心也提升不少,這些其實對他來說是加分的,所以就算沒賺到錢,也有為他個人帶來成長。
接著,問自己:「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是大環境趨勢的問題,還是自己的技能還不夠?」
亨利溫回想當時,他認為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商業策略不夠成熟,但他相信這是可以解決的,只要學習和嘗試,短期內就能看到一些變化。所以他就選擇堅持做下去。
最後,問自己:「既然這件事『有救』,那我有能力繼續投入時間和心力嗎?」
他當時評估後覺得自己有能力繼續下去。儘管當時沒賺到錢,但他看見自己還有進步空間,願意再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去試,結果走過一年低潮期後,隔年真的看到了一些成果。
覺得自己「不夠好」,可以經營自媒體嗎?
此外,亨利溫分享了他經營自媒體的心路歷程。
剛開始時,他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有不少心魔,擔心自己不夠專業,沒資格分享內容。
所以在最初,他選擇從「探索」和「學習」的角度來經營自媒體,從自己擅長的領域和興趣出發,開始寫作。他分享了行銷相關的內容,也寫了不少心理學、自我激勵的書評,還有美食和電影分享的內容。
這種探索式經營方式讓他能夠不斷產出內容,但缺點就是內容太過分散,導致粉絲增長緩慢,未能吸引足夠的關注。
在經過一段時間探索後,亨利溫發現自己真正能夠投入並且進步的,是與教育相關的內容。因此,他決定將重心聚焦放在教育「行銷」領域,並專注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專業性,這樣才逐漸克服了心魔,成為有價值的知識分享者。
他強調,就是這個過程讓他明白:「分享內容不必把自己定位為『專家』,而應該以『學習者』的心態去探索和分享。」這樣一來,反而能減少壓力,專注於把內容做得更好。
這也跟瓦基一直提倡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而是先開始才會變厲害。

如何用「斜槓時數」高效利用時間?
在確定經營自媒體後,如何「高效管理時間」就變得格外重要。
亨利溫分享,他曾經也有過熬夜、玩遊戲、看電影等過度娛樂的時期,雖然能短暫放鬆,但久而久之,他發現自己精神不濟、效率低,甚至陷入惡性循環。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他花了三個月徹底檢視自己如何使用時間。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其實花了不少心力在「低產值的事情」上。
於是,他開始更細緻地規劃每天的時間安排,盡可能避免那些無意義的浪費。同時,他也透過持續的自我反思,找出時間使用上可以優化與改進的地方。
在這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策略是,他將每天的時間劃分成具體段落,確保每小時都在做高效的事情。
他規定自己晚上 12 點前必須睡覺,早上 6 點起床,利用清晨的三小時來學習或經營自媒體;下班後,他會把晚上的三到四小時用來進修、閱讀或寫作等高產出的活動。這樣,他避免了夜晚過度娛樂,並確保自己有時間提升自我。
這聽起來雖然瘋狂,但瓦基回想自己當初在台積電斜槓經營自媒體的時候,也是類似這樣的時間安排,把時間榨到極限,不浪費任何一分一秒。
亨利溫還提到,這種方法讓他逐漸建立起清晰的時間規劃,並把每週的空閒時間當作「斜槓時數」來使用。他每週劃定 40 小時,可以用來閱讀、學習、經營自媒體、創作產品,甚至運動來保持身心健康。
這段時間規劃的過程,也讓他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自我成長的空間,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來提升自己,保持積極進取、持續成長的動力。
別被流量綁架!找到熱情才是做內容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溫講到一個關鍵的觀點——當我們經營自媒體時,是追求流量,還是做自己有熱情的事?
他的建議是,最好從自己有熱情的事做起,然後再找出如何引流。
仔細想想,如果你一開始只是跟風,做當下流行的內容,其實本質上就是在應對不斷變化的算法和觀眾需求,這樣做長久下來,會讓你無法預測未來的表現,甚至很難在某個領域深耕。
所以,亨利溫認為,如果想要長期經營自媒體,最好的方式還是從自己有熱情的領域出發。這樣不僅能夠建立穩固的基礎,還能在面對流量波動和市場變化時,持續深耕,並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和調整策略。
只要有了這個穩定的基底,就能夠更有韌性地應對挑戰,逐步提升影響力。

經營自媒體的三個核心階段
最後,亨利溫分享了經營自媒體的三個核心階段。
第一階段:確立市場定位和建立關注度。
首先,要觀察同領域成功的 KOL,學習他們的經營方式,找到最符合自己風格的方式。
接著,制定初步的內容策略,將內容分成幾個主題,通過短影片和圖文進行推廣。目標是建立基本的形象和影響力,這個過程大約需要 1 到 2 個月。
第二階段:流量擴散和精準流量收斂。
當基礎完成後,就可以推動更大範圍的流量曝光,並使用工具(如出版電子書等)來促進內容分享,擴大受眾。
同時,開始收集精準流量,利用 LINE 社群等方式與有興趣的群體進行更深層次的互動。
第三階段:測試產品的市場反應。
這個階段,你可以針對已有的社群進行產品的試探性銷售,提供免費諮詢或體驗,並收集使用者反饋,調整產品或服務,尋找商業化機會。
在這個階段可以幫助你確定哪些產品最能吸引受眾,並調整營運策略。
總的來說,這三個階段相輔相成,從建立基礎、擴大曝光到商業化測試,都是經營自媒體的關鍵步驟喔。
結語:打造斜槓收入,實現個人突破
從《自媒體斜槓一年,我多存了250萬!》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經營斜槓人生,其實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關於如何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透過亨利溫的分享,我們看到他是如何從一個普通上班族,藉由自媒體開闢出另一條路。
不過他也提醒大家,斜槓事業並不是一條簡單的賺錢捷徑。成功的斜槓事業是建立在對事物的熱情和持續學習上,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並持之以恆,就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到真正的突破。
所以,對於有興趣走斜槓路徑的人來說,亨利溫的經驗告訴我們,找到一條能讓自己成長的道路,比短期的收入更為重要。
只要選對方向,耐心地走下去,你也能在忙碌的日常中開創屬於自己的新天地,持續成長成更優秀的人。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讀後心得:如何「治癒」職場倦怠
- 《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讀後心得與三個深刻體悟
- 《聰明簡潔的溝通》讀後心得:數位時代必學的溝通法則
- 《原則:生活和工作》讀後心得:終身受用的六個智慧錦囊
- 《越工作越自由》作者訪談與心得:提升工作態度的好書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Dear
A million thanks and have a good day.
Best regards CHIU HSIN-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