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ndar, a book, date

在過去幾年,我雖然有進行「年度回顧」和「設定新年目標」的習慣,但都是在紙本的子彈筆記本上進行書寫,還沒透過數位文章的形式記錄下來。今年開始進行這項新的嘗試,將我的年度回顧和新年展望寫成一篇文章,附上具體的做法和步驟給分享大家參考。

提醒在前頭,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僅僅只是我個人慣用的格式,回顧的內容也僅是個人經驗分享,並非什麼新年度的人生建議。如果你也想採用這個模式進行回顧,千萬記得回顧的重點在於對「自己本身」有效用,能幫助你展開下一步行動就好。

我喜歡在每年 1/1 和 1/2 左右進行這項練習,大約花費一到兩小時的時間,具體的做法是把網路切斷(別碰電腦、手機),利用紙本手寫的方式,回答下列三個問題。

  1. 今年有哪些事情很好?
  2. 今年有哪些事情不太好?
  3. 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4. 新年的目標是什麼?

前三個問題,我是沿用《原子習慣》作者 James Clear 推薦的格式來進行,我們透過回想,快速記錄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你有做日記或每日筆記的習慣,也可以在快速回想之後拿出筆記,把一些模糊的細節補充得更清楚。

第四個問題,則是圍繞著我自己長遠的「十年卓越計畫」和「兩年封面故事」來思考(這兩個設定目標的方法可參考我的子彈筆記教學文章),規劃一個符合目標方向的新行動,然後用接下來 1~ 2 週的時間,把這些新的目標告訴我身邊最親近的親友,跟他們進行討論,詢問反面的意見,然後才逐漸收斂成具體的行動計劃。我的經驗是,新年計畫不是一天就可以訂完的,而是需要數週時間的討論、聽取回饋、反芻思考,才逐漸成型的。

接下來,我把自己的紙本紀錄改寫成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對於這四個問題的回答:

p.s. 我也對 2023 到 2024 年做了完整的回顧和展望,歡迎前往閱讀全文〈【教學】如何做年度回顧和新年計畫?5 個步驟實現目標〉。

如何做年度回顧和新年展望?以我的 2022 至 2023 為例

今年有哪些事情很好?

1. 電子報和 Podcast 節目

我最關注的指標之一是「閱讀前哨站電子報」的訂閱戶數,從年初的 1.8 萬人增加到了目前的 4 萬人,透過每週寄送的讀書筆記、好書金句、值得思考的問題,和讀者朋友們保持聯繫,也成為了在台灣成長速度飛快的免費電子報之一。能夠吸引到這麼多對閱讀有興趣的朋友們,是令我感到十分驚喜和感動的事情。

我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的收聽人數,每集的不重複收聽人數也從 2 萬多人持續增加到目前的 7 萬多人。值得紀錄的成就,是節目獲得了 Apple Podcasts 2022 排行榜的「年度精選」、「最多人追蹤」和「引人深思」三個獎項,同時也獲得了 MixerBox App 的年度受歡迎節目。節目在 Spotify 上面接觸的族群年紀更輕,而且相較於 2021 年有了顯著的成長。在接近年底的時候,我也嘗試新的節目型態「訪談書籍作者」,希望替節目注入更多元的色彩。持續產出和吸引到更多聽眾之後,也帶來了更多贊助合作商的機會。

2. 書籍和線上課程

整個年度最令我興奮的一件事,莫過於我終於推出了人生的第一本著作《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一本集結了我多年來的經驗,融合了許多閱讀收穫、商業思考、職涯策略和個人成長的實用內容。雖然目前才剛推出一個月,我還沒有特別去關注銷售成績,但我相信好的內容是憑藉口碑相傳的,之後的銷售成績不會歸功於我,而是歸功於每一位願意口耳相傳和推薦的讀者。此外,在台北場的新書發表會,我的家人從台東遠道而來,他們透過實際的行動,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我的支持、理解和肯定。

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自 2021 年底推出以來,除了開課時的「熱銷」之外,至今仍一路「長銷」累積了 4200 名以上的學員,許多學員給我好多暖心的回饋。我最感動的是引起了很多人願意「分享讀書心得」這件事情。因為當閱讀、筆記和寫作變成一個「簡單可執行」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具體的好處之後,願意起身動筆的人才會愈來愈多,網路上才會擁有更多優質和深度的內容。為了感召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我除了推出免費版的「化輸入為輸出的五堂入門課」,還會於 2023 年 2 月在原本的付費線上課程內,提供「加值不加價」的直播課程給舊學員(也希望能吸引到新學員),傳授更多的閱讀方法、筆記技巧和統整回答學員們的疑難雜症。

3. 各大媒體和節目採訪

我除了平日的心得和說書內容產製之外,今年多出的最多活動就是接受各大媒體的訪談了。包含了《Cheers快樂工作人》、《天下雜誌》和《經理人》…等平面報章媒體的採訪,還有線上的平面媒體像是「Yahoo」、「Kobo電子書」和「Readmoo讀墨」的採訪。

關於 Podcast 節目的訪談,則接受了「經理人」、「闖天下:快樂工作人」、「親子天下」、「請聽,哈佛管理學!」、「決策者・聽天下」、「104 職涯診所」和「大人的Small Talk」…等節目的訪談,這些經驗讓我認識了許多作者、出版業前輩和資深媒體人。

4. TED演講和實體讀書會

今年最喜歡的演講是 TEDxNCU,回到自己的母校中央大學跟學弟妹們分享人生故事。前期的準備花費了許多時間,總共有四次的排練預演。最後上台的表現雖然還過得去,可是我也透過側拍記錄去重新檢視,發現還有太多可以改善和進步的環節。新的一年,在口條和聲音的訓練上,必須下更多的功夫。

另一個讓我感到驚喜的里程碑,是第一次舉行「實體讀書會」。我跟 Jacky 和 Jun 三個人現場對談的「化學反應」出乎意料的好,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就知道換誰接棒了,整個流程比起以前「視訊對話」來得順暢許多!我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實體讀書會,也不太知道讀書會到底是什麼樣子。我以為在現場一樣是講講書、說說故事,卻沒想到,回程的路上我的內心澎湃萬分。實體讀書會是一群有著理念、懷抱夢想的人,有說、有笑、有思、有想、齊聚一堂的美麗時光(前往這篇 Facebook 貼文有更多當天的照片和心得)!

person wears hoodie and backpack near body of water

今年有哪些事情不太好?

1. 過度自由的行程

我給予自己一整年的時間,去體驗「一人公司」的運作方式,並且盡可能在時間表上安排更多的彈性,給予自己更多的自由。在 2022 上半年的時候,我經常在平日一到五的時候,安排自己在白天去電影院看電影,或者是跑道很遠的地方吃某家餐廳美食。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因為覺得不用排隊人擠人很開心,別人正在上班時我在外面遊蕩很開心。這種開心的感覺只維持了短短三個月,就發現有很多事情被我拖延著沒做,有很多事情我逃避著不想做完。後來,我又得重新制定自己白天的計畫,盡可能保持所謂「工作」的節奏,避免自己過度放任而耽誤了原有的責任。

2. 電動遊戲和追劇

在下半年,我逐漸維持固定的每日行程,可是我又很貪心地,想要安排更多的玩電動和追劇時間,我以為自己能夠控制好玩樂和工作之間的界線。整個年度,我利用中餐和晚餐的時段,追完了超過 20 部的 Netflix 和 Amazon 平台上面的美劇。但是一旦回顧就知道,我其實花了過多的時間在上面,像是中午 12:30 開始看劇,有時候會看到下午 16:00 我才感到疲憊而關電視。有些劇實在太好看、太吸引人(怪奇物語、絕命律師、星期三…等),我實在找不到理由不把他們一口氣看完。

另一個我自以為的小確幸,是在六月左右的時候安裝了《巫師三》和《鬥陣特工二》這兩款電腦遊戲,我告訴自己只有在傍晚餐後可以偷閒玩一下,只能玩一下。結果呢?這一下就是兩三百個小時的遊戲時間,有時候還會玩到超過午夜。我後來透過子彈筆記的紀錄發現,我玩最兇的時間,就是我撰寫新書「初稿」的時間。我愈是必須寫書,就愈是想逃避這份困難,藉由玩遊戲,我可以逃離現實的壓力,擁抱虛擬世界的聲光刺激。

雖然我在前一大段回顧的「哪些事情很好」,看似達成了很多里程碑,有很多的產出。然而,在我心裡知道的是,我離自己的原訂目標有多麼遙遠:本來想寫三本書稿,後來只寫完一本;本來想多製作一門線上課程,後來根本放著再也沒理過。本來…還有很多看似雄心壯志的目標,都在玩樂之間消失了痕跡。或許,玩樂和工作兩者都是必備,但是他們的比例和配置,仍然是新的一年需要持續琢磨和改善的重點。

3. 社群的營運

其實從 2022 年初開始,我感受到持續增加的私訊數量、信件數量、社群聊天訊息。我仍然試著透過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想要每則訊息都回覆。結果,漸漸地我發現超出了自己的負擔,短訊息還可以,有些長篇問題(有些長達上千字)我很難在第一時間回覆,再加上原本的工作內容、偶爾放任自己的娛樂慵懶,我漸漸地與「即時回覆」漸行漸遠(這裡的即時指的是幾天內的回覆,而不是當下),我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社群的節奏。

透過回顧,我覺得在 Discord 讀書社群的經營不夠投入心力,沒有辦法有效地引發討論。對於新的功能推出,我也沒有投入心力去研究,呈現一種有一搭沒一搭的狀態。進一步探討,我發現自己在某幾天的日誌裡面,都有寫下「我覺得同步、即時回覆訊息會讓自己感到勞累」,或許是這種關係,讓我的下意識採取了比較被動的處理方式。

在「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社群的營運,我原訂的計畫是透過社群互動,加上我可以同步撰寫第二、第三本書的內容,推動自己和社群持續前進。只是這件事情一直因為優先序而擱著,我把大多心力都放在了第一本書。這個檢討,或許有兩個可能:1) 我訂的目標太遠大,實際的能力和時間是無法做到的。2) 我太放任自己過度的休閒,延誤了原先預想的劇本。無論是哪種可能,我認為在新的年度可以採取新的行動:降低目標的難度、降低休閒的比例。很多我們做不到的事情,都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多,而是放棄的不夠多。唯有放棄非必要的事情,才能保留精力給真正重要的事情。

a man holds his head while sitting on a sofa

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1. 擁抱人生的潮起潮落

今年的生活獲得了很多外在成就的肯定,但是也有很多內在愧疚和自責的。我在子彈筆記上面寫下一小段話,用以勉勵我自己:

「你失落了好一段時間,但這是 OK 的。有時感到失落也沒有關係,只有當你體驗過低谷,才會懂得享受高峰,接受我們總是會活在這兩者之間。世上沒有永恆的快樂結局,充滿的是持續掙扎和重獲平衡。混亂就是我們的內在,我們不會消除它,而是學會面對它、處理它、平衡它。」

2. 不要試著處理所有事情

「資訊超載」的現象常常發生在我身上,而我也採用各種方式去面對、篩選和處理這件事。對於閱讀、收聽、觀看的訊息,我漸漸理出一套方法,幫我化繁為簡,專注在少數有興趣的資訊上面。但是另一方面,「需求超載」的現象也持續發生當中,許多的邀約和請求持續爆量湧入,愈接近年底,我愈是處理不來。很多朋友給我的建議是:「請助手幫你處理更多需求。」而我的想法則充滿了抗拒,因為當我能處理更多的需求,等於會有「更多」的新需求。我真的想要處理這麼多事嗎?我真的想要賺更多的錢嗎?還是我想要過的是更從容、卻更有趣的人生?這些彼此矛盾的想法在我腦中交會,而我還沒有具體的答案。我設計了一些問題,準備在一月的時候跟身邊親友交流,希望能從不同的意見回饋中,激盪出更有創意的作法。

3. 輸出會推動我們持續前進

回顧 2022 一整年大量書寫經驗,我認為寫作的本身就是一種心流體驗,讓我將腦中抽象的思緒付諸於文字。我也發現「沒有書寫,就沒有思考」,與其停留在腦中空想,不如先把粗糙的想法寫下,再進行思考和編輯。

我回想起詩人和小說家 Margaret Atwood 曾經問過:「每個人都以某種方式在寫作;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一個不斷被重播、修改、分解和重新組合的個人敘述。隨著一個人的年紀增長,這種敘述的重點會發生變化——二十歲時發生的悲劇可能會在四十歲時被視為喜劇或懷舊情節。所有的孩子都會寫作、繪畫或唱歌。我想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放棄了它?」是因為思考不再重要?故事不再有趣?人生不再變化?

這一整年的感想,讓我深刻體會到寫作才能促進思考,行動才能帶來改變,千萬別放棄前進。持續將「輸出」當成一個驅動器,讓自己持續創作、持續學習、持續改變。透過必須輸出的成果壓力,反過來推動自己,去探尋更多有趣的資訊、未知的知識、值得深究的智慧。我們持續前進,是為了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一個更理想、更美好、更豐富的自己。

man running on road near grass field

新年的目標是什麼

如同我在文章開頭說到的,第四個問題我會規劃一個符合長目標方向的新行動,然後用接下來 1~ 2 週的時間,把這些新的目標告訴我身邊最親近的親友,跟他們進行討論,詢問反面的意見,然後才逐漸收斂成具體的行動計劃。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設定目標之後,還要等待 1~2 週的時間才轉成具體的行動?

因為,當我們透過完整的回顧之後,只是先釐清了過去的「美好」和「缺憾」,藉由這種回顧,我們對未來會有一些新的想像。這些想像是模糊的、是粗糙的、是還不切實際的,它們只是代表一個大方向,引領我們前進的方向。當我們帶著回顧後的「舊心情」和面對未來的「新想像」,再跟最密切的親友討論的時候,我們才能發掘到這些心情和想像背後的盲點——從旁人客觀的角度,往往能察覺我們忽略的事情。

我自己對新年展望的年度目標,總共有三個想像:

一、新增影音型內容:從我欣賞的許多創作者身上,我看到大家朝影音方向前進的趨勢(特別是 YouTube)。為了核心理念「傳遞閱讀的美好」,透過影音媒介的方式,或許能影響到更多原本不擅長讀文字、不喜歡純聽聲音的人。

二、擴大團隊的規模:曾經有許多人給予我的意見「擴大團隊」,我始終持一種保留態度。然而在新的年度,我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許能保有我珍視的個人空間,同時也能借助團隊的力量擴大影響力。具體的做法會需要更多的腦力激盪之後產生。

三、透過社群力量撰寫新書:原本在腦中醞釀的雛型想法,我期待在新的年度付諸實行。然而社群的型態千百種、社群軟體也是五花八門,該用什麼型態、哪個平台才會獲得最好的成效?或許透過生活在不同情境的社群成員會饋,能讓我們擬定更具體的做法。

總結來說,「新年目標」要轉換成「行動項目」絕對不是一天就可以訂完的。透過過去的年度回顧和制訂目標經驗告訴我,僅憑我一個人的腦袋是絕對想不出最周全的計畫,而是需要數週時間跟親友的討論、聽取回饋、反芻思考,才有辦法逐漸成型的。

如同《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喬恩.阿考夫(Jon Acuff)曾經說過:「第一天不是達成目標最重要的日子,接受不再完美的那一天才是。」新年目標不需要完美,而是需要務實。一個務實的新年展望,就從接受自己的目標並不完美開始。

下一步,找一個你最信任的親友,跟他討論你的不完美計畫吧。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11 則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按讚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