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選書,兩好三壞〉嗎?
這份內容對你是否有幫助呢?歡迎給予建議和回饋,你可以用電子信箱跟我交流,也可以上Facebook粉絲專頁發表討論唷!
這本書引起我興趣的地方在於,「華爾街之狼」電影以及影星李奧納多,竟然都跟這國際騙局扯上關係!我很喜歡《惡血》矽谷科技騙局的故事,因此也想了解這場馬來西亞的故事,是如何跟好萊屋有關係?
Waki Chuang
這本書用行雲流水且簡練的文筆,寫下這場將近十年的馬來西亞金融弊案。但悲哀的是有很多人還視主角為英雄,甚至還可能有電影拍出這段故事。我很憤怒地控訴這場騙局,對馬來西亞真的帶來太大的傷害。
Syahira
如果你不知道1MDB醜聞是什麼,讀這本書。如果你喜歡商業驚悚,讀這本書。如果你是馬來西亞人,讀這本書。如果你在金融產業,讀這本書。如果你喜歡好萊屋混搭金融犯罪,讀這本書。總之,讀這本書。
Stacey Sim
故事本身非常驚人和瘋狂,是個必須知道的驚人事件。缺點是有很多的詞句不斷地重複出現(例如曼谷的首都是泰國)。描述主角一下內向、一下外向,到底是有魅力還是很笨拙?我從作者的文筆感受不到。
Schuberino
這本書跟《惡血》比起來有段差距,不好的那種。作者說故事的技巧不太好,例如:描述希爾頓的指甲顏色和李奧納多的球帽,並不會為故事帶來多一點色彩。我很吃力地讀完這本書。
Lisa
不是很喜歡這本火紅的書。裡面提到太多專有名詞,錢、角色、銀行、假公司、黨派,這麼多東西很難讓普通人理解吸收。我認為這本書,應該比較適合在銀行業或金融業工作的讀者。
Soo Yen
當初走進書店,偶然間瞄到這本書名。起初不以為意,後來卻有種野性的呼喚,在我瀏覽其他群書時,把我的意識不斷拉回去。最後我終於回頭認真讀過一遍目錄,我認為這本書應該可以幫上我很多的忙。
Waki Chuang
在近期美國大學錄取賄賂醜聞的烏雲裡,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它對於孩子正要上大學的家長們提供了基本且理性的觀點。對於覺得自己大器晚成的普通讀者,則是愉快且激勵人心的一部作品。
Michael Perkins
這本書適合所有的讀者——在人生20~30歲還沒到達顛峰的我們。作者舉出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案例,說明許多偉人名家,都是到40歲後才開始有所成就。這本書對我有莫大的幫助,許多觀點也在日後惠我良多。
Lorilin
書中的策略很實際而且可執行,通常我會給4顆星,但這次我認為書中觀點有所侷限。它適合給中上階級經濟無虞的人讀,尤其書中甚少提到你該怎麼面對經濟、種族歧視方面的挑戰,是我認為可惜之處。
Jeff Lewonczyk
關於作者提到SAT和IQ的章節,顯示他對測驗這檔事的認識非常淺薄。然後,還想把《惡血》的惡行怪到社會和文化造成的,我不這麼認為,那位小姐就只是瘋了。我無法讀完這本書,我失去興趣與信任。
Elease
這本書的重點:年少時期的成就跟成年之後的成就並無太大相關。作者用太長的篇幅在解釋這個概念,而且冗長的令人難耐。所以我只能給他這個分數。
Scott Wozniak
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的美劇,非《絕命毒師》莫屬了。對於劇中毒梟、毒販、員警之間的爾虞我詐充滿興趣,這本書是資深記者深入實境採訪的集大成之作,自然而然引起我強烈的興趣想一探究竟。
Waki Chuang
作者適度且有節制的勇氣,讓他免於陳屍後車廂的命運,而是幸福快樂地…出版了這本書。讓自己做好準備,進入這個毒品世界的旅遊指南吧!作者說他沒啥勇氣,但我覺得他還頗勇敢的…
Maria Espadinha
這本書令人上癮程度勝過一卡車的毒品。它帶你從不同的視野看待這個數億美元的全球產業,從經濟層面視這個產業為跨國企業,用不同的企業功能去解構,可說是毒品企業的經濟學。
Darren
這本書引用了許多經濟法則去解構販毒運作,從政治、文化、地緣角度提供了很完整的視角。但是對我來說缺乏了點娛樂的成分,以至於我認為書中有些部分很無聊,這只是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Candace
有些人告訴我經濟學家會讓每件事情都變得無聊,這是真的。這本書把「如何經營販毒集團」用到的經濟術語和不同觀點表現地很無趣。不過這本書也不差,它告訴你標題所說的,也提供有趣的統計數據。
ScienceOfSuccess
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比爾蓋茲2019的冬季推薦書單,只有這本有中譯版(!?)。說認真的…我自己一直是個睡很少的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得犧牲睡眠換取時間。我想該是時候好好認識睡眠這檔事了…
Waki Chuang
以前我在微軟工作,時常熬夜一連兩天,感到精神不濟跟反應遲緩。睡眠關乎你的創造力、決策力、記憶、心臟健康、頭腦健康、心理健康與情緒健康。我雖不全然同意書中觀點,但這真是本令人驚豔的書。
Bill Gates
很少有我給初五顆星,是真正代表「建議每個人必讀」的項目了,這本書就是。書中提供太多驚人的資訊,以及我在別處不曾見過的知識。更棒的是,這些資訊背後是許多權威性的學術來源。
Emily
這本書帶給我大多是正面且具說服力的體驗,然而有些部分我不滿意。例如他把車諾比核災怪罪到睡眠不足,這倒有點一廂情願地忽略了人員本身不遵守程序的陋習。是本好書但也要注意作者本身的盲點。
Kamil
對我來說這本書有問題的是它的風格。這本書就像是充滿了數字的流行科學,充滿了資訊、少數的案例、以及一些啟發,就像大多數的流行科學書一樣。這本書對我來說太過流行而不夠科學。
James Hartley
這本書我花了兩個月才終於讀完…這是一本不可置信地重要且必要的書,但某些章節段落實在太「乾」了。或許我應該讀這本的紙本書而不是聽有聲書,給它3.5顆星吧。
Johann (jobis89)
作者漢尼斯曾任史丹佛校長長達16年,是美國大學校長平均任期的兩倍。任期間帶領史丹佛被《富比士》評為「全美頂尖大學第一名」,對學術與產業的貢獻甚巨,不只是圖靈獎得主,更有「矽谷教父」的讚譽。
曾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邀請,參與科技領袖晚宴,與賈伯斯、祖克柏、施密特同為座上嘉賓。本書分享的10項領導原則,是他40多年職涯、25年領導之路精髓,旨在建議現在與未來的領導人,發揮影響力,留下長遠的貢獻。
Goodreads|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領導/帶人
我對這本書有興趣是因為這個名詞「僕人式領導」。一反既有觀念的是,一個領導人反而要學習用僕人的心態去服務被領導的人?想從書中學習,與其採用高高在上的姿態,不如從服務的心出發,帶人帶心。
Waki Chuang
謙虛、真誠、勇氣、用心的「僕人式領導」,我今晚會好好思考。我尊敬這位作者,因為他用自己堅守的價值活在這個世界,額且無私地與別人分享他的經驗,甚至許多我尊敬的CEO也對此提出讚賞。
Seongkyul
對於各行各業的領導人們,這本書提出充滿智慧的感召。不只是幫助他們達到自我成長,更重要的是把這件事情帶上檯面:真正的領導是懂得如何服務他人。
Grayson Burdon
這本書是一位學者用枯燥乏味的文筆,寫出關於領導原則的著作,其中大部分有經驗的領導者都已經知道。最具娛樂性的部分是,作者把這些內容當成是新的發現。
Jay Walsh
對我來說是本有點奇怪的書,內容很像是寫給理想領導人的許願文字。儘管作者很顯然地是個滿有趣且家喻戶曉的人物,唯一有趣的地方是書的尾聲,他提供的那些推薦書單。
Denis Vasilev
這本書或許可以稱之為,一本吹捧史丹佛大學有多好多棒,而因為作者的關係讓它更上一層樓了……太多關於史丹佛的事情,反而太少談及真正的領導力……
Allison
網路與社群媒體已鋪天蓋地之姿襲來,我們身邊已經充斥著數不盡的多媒體資訊,彼此爭奪著我們的注意力。媒體與廣告的設計,盡衝著人性的弱點來,該認識這門爭奪注意力的產業,知道如何不被其左右。
Waki Chuang
我這陣子在思考新創公司的客戶策略,這本書提供了不少幫助。「奴隸主」會創造一堆有的沒的事情,讓奴隸忙的不可開交的同時,讓自己可以致富,直到哪天奴隸不能再工作為止。
Tadas Talaikis
作者對這些搶奪注意力的「新媒體」不抱好感,他說:「理想主義者希望網路跟舊媒體會有所不同,的確有段時間是這樣的。但長時間看來,遲早會同流合汙。」作者的諸多作品也影響了歐巴馬政府的媒體政策。
Mal Warwick
做為一本從圖書館借出14天內就要歸還的新書而言,似乎埋藏了一個隱藏的挑戰:你可能會浪費太多時間在螢幕上,以至於無法專注足夠長的時間,在兩週內讀完這本書。
Jonathan Karmel
像大多數人一樣,我也經歷過這場科技變革的時代,這本書把這些變革過程鉅細靡遺交代,也是這本書僅有的,陳述顯而易見的事實。這沒什麼錯,內容也很流暢,只是仍沒給出什麼新的或值得一提的洞見。
Kelly
這本書令我感到失望、懶惰和膚淺。它只陳述些高度選擇性的歷史,且沒有明確的理論或論據來證明,但作者只是從事實中挑出一些論點。我一直在期待書的最後,會不會有些補償性的討論,很可惜的並沒有。
Matthew
這本書有三大元素很吸引我:戰爭、領導、團隊。自從自己開始帶領團隊之後,便開始花很多時間在研讀相關的資訊,到底怎樣的領導是好的?怎樣是適合的?這本書將戰場的實境轉為生動的領導課程。
Waki Chuang
我在網路上追蹤作者,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紀律即是自由。」他真的以身作則,每天都堅持固定規律的習慣。這本書會激勵你、也挑戰你,如果你有足夠開放且準備好的胸襟,這本書會改變你!
David Huff
這是我所讀過的書裡面,非學術性的領導管理書籍中最好的一本。書中的內容非常直接且可以實踐,傳達的核心觀念都可以用在軍事跟商業環境。而且這些方法不是打高空,是很實際且實踐有效的策略。
Mart
先說優點,這本書的結構和節奏,讓讀者很輕易可以理解跟閱讀。缺點是很多情節重複出現很多次,讓我很不耐。另一個缺點是這本書缺少感情,作者們把故事修飾的太精巧簡潔,我比較期待不經修飾的樣貌。
Lorilin
這本書跟其他管理、自我成長的書籍比起來,其實沒什麼新意。負責任。向上管理。我是聽有聲書的,說書的方式太過於戲劇性,以至於我必須加速去聽,才能避開那些戲劇性暫停和緩慢口述的干擾。
Kate
這本書我認為非常重複且讀得很慢。就像在讀一本教科書一樣,同樣的事情被一再提起。這本書的架構在我身上不太管用,它先講戰場、再講觀念、再套用到企業,對我來說是同一件事講很多次而已。
Jd
在職場中帶領團隊,最需要費神的一件事情就是做出「決策」了。這本書想要解決「如何克服偏見」讓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我有興趣了解的是,作者用什麼角度和方式去解答這個常見的大哉問。
Waki Chuang
我在90年代時在課堂上導讀過這本書的短薄紙本版,我想這是最新的書籍版。它用簡單、有說服力的方式去說明「認知偏誤」。對以前的我來說是個不曾接觸過的領域。
Steven P.
若以一本研究所教科書而言,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內容非常精煉,而且很有趣,會讓我不停讀下去。我推薦給所有人讀,不只是MBA和商管學生,因為這有助於認識我們的偏誤和盲點。
Don
我對於研究偏見的書本抱有偏見,所以不易外地,我並不喜歡這本書。作者對於決策的看法,顯然沒有對現實生活的挑戰帶來貢獻。那些精心設計過給學生解決的問題,對現實世界的決策其實沒太大幫助。
Alex
我是在碩班學程讀到這本書的,不過只用到了書中少數章節。內容關於決策有許多好的資訊,而且還更深入用科學角度探討。但我從課程學到的卻很少,對於普通商管課來說,這本書講得太細節了。
John Elliott
對我來說是一本很「乾」的教科書,背後有大量的研究去支持作者的論點,對於最普遍的認知偏誤而言,是個類似目錄般的參考書目。
Vikrant Varma
金錢與物質生活的提升,一直是大多人追求的,也確實沒錢萬萬不能。只是對於金錢的使用與規劃,該抱持何種心態,學習「使用金錢」的最好方式?許多我關注的財經作家都推崇這本書,相信能從中學到不少。
Waki Chuang
這本書精確而且有條理。對於金融財務規劃來說是個很好的起點,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自己,對於金錢思考要著眼於完整的全貌。
Lil
這本書能夠啟迪人心,它讓你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金錢這件事。內容包含了究竟什麼讓我們真正快樂?以及關於金錢在人生中,扮演何種角色的事實與迷思,還說明了如何進行長期的投資策略。絕對值得一讀。
Tim Jones
還可以,這本書說了很多我已經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我沒那麼有興趣知道的事情。這本書對我來說並不那麼有趣。
Deanna
關於投資的建議,老掉牙的資訊在2007的雅虎財經也找的到。簡單總結:找個高薪工作、存下大部分薪水、買追蹤指數的基金、然後期待好事情發生,本書結束。關於如何思考金錢並沒什麼突破性的見解。
Daniel Zucchi
整體來說還不錯,但內容大多只適合20到50歲的人。不過,作者對於儲蓄的優先序和真正的財務目標,也提出了不錯的見解。書中包含了六個淺顯易懂的投資配置,著重曝險全球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
Karen Schnakenberg
大多數成功書籍的作者,都只是試著要激勵人心,又或是用各種小故事做為佐證。事實上,每個成功的案例一定會留下資料數據的軌跡,而作者巴拉巴西的大數據與網路研究團隊,不只抓住這些軌跡,還揭開「成功」的神祕面紗,找出背後的五大定律。正是這些定律,讓有些書暢銷、有些書滯銷,有些人成了億萬富翁、有些人成了破產的過街老鼠。《成功竟然有公式》讓我們能夠理解:那些看不見或視而不見的力量,如何塑造我們的成敗;在邁向成功的人生路途上,到底我們能夠掌握什麼、又不能掌握什麼。
Goodreads|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作者試圖用科學的方式,拆解出導致成功的公式。我對於「成功的程度沒有極限」這點頗感興趣,究竟是那些因素跟方法,造成這種現象?我想我會有興趣找這本來讀。
Waki Chuang
我認為成功沒有公式,這本書仍沒有提供真正的公式。這本書只是匯集了對成功人士的有趣研究,說明成功無上限,跟那些人本身有多麼好,不成正比的關係。成功不是取決於優點,而是觀眾相信你有多好。
Mehrsa
這本書分享了一個連貫且個人化的描述,將成功的公式彼此關聯在一起,並說明這些法則如何幫助你採取行動,才能離成功更近一點。閱讀時你會需要做很多筆記,建議你買電子書來讀。
Piotr Szymański
那些最成功的科學家,根據研究證據顯示,就是善於使用金·卡戴珊宣傳下一個詐騙型減肥藥的手法,去「社交化」自己的研究成果的那一群人。
Siah
總體而言,這本書不算差。但是對於網絡科學的行家、上過MOOC線上課程的人、讀過類似領域書本的人來說,幾乎沒有太專業的建議,特別是你想找到一些數學論據的話,這本書有嗎?
Chris Esposo
還不錯的閱讀體驗,作者用故事支撐起公式。不做這本書只說明了這些公式,卻鮮少提到該如何使用或應用到個人的生活上,如果能告訴讀者該如何直接使用會更好。不過大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
Asmaa Mannasaheb
自從出結束學生身分踏入職場,不斷感受到「終身學習」的必要性,也自我砥礪要持續精進。「如何學習」更廣、更深,然後學以致用,一直是我最感興趣的議題之一,這本書或許能帶給我些啟發和收穫。
Waki Chuang
非常棒的一本書,不過我想篇幅有點太長了些,但是書中的故事舉例扮演了很好的角色。它讓人更了解各章節闡述的方法,如何對實際行動產生效益。雖然我上過「如何學習」的線上課程,這本書仍值得一讀。
Dillon
學習是一種技能,你還可以精進它,作者會教你如何做到。這本書的步調和可讀性不錯,介紹科學文獻對於學習的一些事情。可能有點太多軼聞趣事,但整體來說資訊量非常充足。
Charlie
這本書的確有一些不錯的內容,但是就像市面上90%的「流行科學」書籍一樣,軼聞趣事占了大多數的篇幅。有些人可能會從這種書寫方式學到很多,但對我來說讀起來很累人。
Matt Root
內容還OK算實用,但我認為文字不夠流暢,這本書真的很需要個更好的編輯,錯字和言不達意有損作者的專業。總結來說,內容大可以總結成一個完整的部落格文章,而不是塞滿整本書。
Amy
這本書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曉得是寫給學生看的?還是寫給社會人士看的?例如一個長篇段落特別寫給社會人士,結尾卻補上所以這可以應用在化學考試?這本書的確有很好的文獻論據,但我不那麼推薦。
Jules
在去年我買了《脆弱的力量》但遲遲還沒開始讀,後來知道新推出的這本書,便非常感興趣,因為內容是在講「領導」,也是我最近著墨最多的一個課題。我想試著應用書中所學,到我自己的團隊身上。
Waki Chuang
這本書繼續帶讀者征服羞愧、機能障礙、自我中心、仇恨、冷漠,以及其他去人性化且會摧毀我們的事物。現在,作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場所的脆弱性上,這也是我們花了大量生命時間去探索的事情。
Min Soo Choi
如果你還沒讀過任何作者的著作,你絕對要讀這一本。這本書講的事情可以應用在生活所有層面,它傳達了精彩的訊息、優秀的書寫風格、多樣化的應用,這本書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Whitney
那位引領著辛勤的母親和聰明的研究員們,用她的方法度過難關、得到驚人結果的人…已經消失了。在我看來作者只在乎行銷自己成為1%的專家讓其他公司買帳,這是CEO的責任沒錯…我已經不再愛這位作者。
Kelly
對於作者的「管理訓話」,我感到很消火,雖然她一開始說不會這麼做,但顯然誘因很大。她把原本「脆弱」的洞見包裝成商品化以及可愛的詞彙,讓我感到不耐,如果又被企業包裝過,可能就失去原意。
Mehrsa
這本書到頭來令我非常失望,充斥著我在很多地方讀過的淺顯研究。但是對於還不曾接觸過任何這類自助書的讀者來說,這或許是一本很實用的書。
Thomas
這份內容對你是否有幫助呢?歡迎給予建議和回饋,你可以用電子信箱跟我交流,也可以上Facebook粉絲專頁發表討論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