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買進》讀後心得:所有台灣散戶必讀的股票投資好書 1

我跟我媽有時候會聊到股票投資,我都只給她一個建議「定期定額買 0050」就好。但是,她還是沒有被我說服。每次她只要看到新聞報哪間公司又怎樣了、世界局勢又變化了,就擔心受怕,問我說這樣還能買嗎?會不會賠錢啊?我想,我應該改變一種說法來跟她溝通。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放眼書架上面,我覺得最適合講台灣人如何投資的書,就是這本《長期買進》。書籍作者是政治大學的財務管理教授周冠男,他是一位接受傳統理性經濟學訓練的學者。從 2003 年開始,每月將部分薪水投入台灣大盤指數 ETF(0050),結果二十年後,他的資產增加了超過五倍!

他最特別的事蹟,是他後來換車,買了一台瑪莎拉蒂的跑車,還選了一個很特別的車牌號碼「0050」,因此被媒體撲天蓋地的報導。很多人都好奇,身為經濟學和財務管理專家的他,怎麼投資的?他說他的方法其實「樸實無華」,就是 20 年定期定額買進 0050 而已。

更重要的是,比起散戶自己「挑選股票」或「聽信明牌」,周教授透過這本書詳細解釋,對於散戶而言,選擇 0050 這種「追蹤指數」的 ETF,才是長期勝算最高的投資方式。

《長期買進》讀後心得:所有台灣散戶必讀的股票投資好書
周冠男與他的瑪莎拉蒂,圖片來源:今周刊

投資不難,但我們常常把它想得太複雜

許多人一聽到「投資」就頭痛,覺得需要專業知識、大筆資金,還得整天盯著股市。你可能也有這些常見煩惱:

「我沒有很多錢可以投資,聽說資本雄厚才能致富。」

「我沒時間研究股票,也不懂怎麼選股。」

「我擔心退休存款不夠用。」

事實上,周冠男教授的實證研究顯示,即使起步資金少、沒時間研究股市,也能透過長期投資累積可觀財富。根據書中數據,只要每月定期投入固定金額到大盤指數型 ETF,並堅持 10~30 年,一般人完全有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話雖然說得簡單,可是很多人就是沒辦法被說服,或是沒辦法像他抱著一檔 ETF 這麼久的時間,也不敢在世界局勢不好的進場買 ETF。到底是為什麼?

所以藉由這次的說書,我其實是想說給我媽聽懂的。我想用一個故事來解釋投資 ETF 的本質,這個故事我希望連我媽媽都能聽得懂。


上市公司就像 50 個優秀同學

首先,你可以把所有公司想像成「學校的同學」。夠優秀的同學,才會出來創業嘛;有更大企圖心的同學,才會成為上市上櫃的公司嘛。特別是這些上市公司的同學,有誰不想賺錢的?每一個都想賺錢,幾乎每一間上市公司都是拼盡了全力在賺錢。

想像一下,「買股票投資」就像是你要從班上選擇「值得你投資的同學」。這些同學未來可能成為醫生、工程師、企業家,各有所長。你會希望你投資這個同學,未來他賺的錢也可以分你一些,或者這個同學的身價變得更高,你的投資就更有價值了。


同學和定存,你要信任誰?

如果你現在有一筆錢,你是要放在銀行定存(年利率不到 2%),還是投資給這些「有潛力」的同學,讓他們為你賺更多的錢呢?

根據《長期買進》引用的歷史數據,多數股市長期平均年報酬率約在 7%~9% 左右。對比台灣目前不到 2% 的銀行定存利率,選擇投資股票市場的優勢顯而易見。同樣一筆錢,你放定存,跟你放在股市相比,30 年之後會有五倍的差距。

所以,如果我有一筆可以用來投資的錢,我當然會把他們投資到那些優秀的同學身上,並且相信他們在未來會幫我帶來更好的報酬。難怪周教授會說:「這樣的成功背後,並非只是好運,而是理性分析市場趨勢,並長期持有的成果。」

但是,問題來了:「怎麼知道要選哪些同學呢?」

black flat screen computer monitor

財報就像成績單,只能參考

談到選擇股票,很多人都推薦看「財務報表」,就很像挑選要投資哪一個同學的時候,要看他們的成績單。理性來說,當然是選擇成績優異的同學來投資才對。

但我們都知道,出了社會之後最有成就的同學,他的在校成績不一定特別好。而且在校成績最好的那些同學,他們最被大家看好,所以股價最高,你投資他們不一定會賺比較多錢。

而且,選對人的成功率其實超級低。書中引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99% 的當沖者(短線交易者)最終都是賠錢的。即使是專業投資人,也很難持續猜對哪些股票會表現最好。一項針對台灣市場的學術研究更指出,因為過度交易,散戶投資人的年化報酬率平均要比大盤少 3.8%。

這意味著什麼?假如大盤有 9% 年報酬,頻繁交易的人可能只拿到 5% 左右。教授在書中計算,如果每月投資固定金額,40 年後 5% 報酬與 9% 報酬累積的退休金可能差了將近三倍之多!這不僅是理論,而是有數據支持的現實。


為什麼不買下所有優秀同學?這就是ETF!

與其苦惱選誰,為什麼不直接投資班上「所有優秀的同學」呢?這就是ETF(指數型基金)的概念!

例如台灣的 0050 ETF,就是一次買入台灣 50 個最大的優質企業。你不用挑選個別股票,而是擁有整個「優秀同學團隊」的一部分。周冠男教授強調:「持續買進大盤指數型ETF」是他的核心策略,因為這能讓你參與整體市場的成長,不必擔心挑錯個股。

簡單來說,買進 0050 ETF 就等於投資在台灣最厲害的 50 個同學身上,這些同學每一個都很認真、很努力、很想賺大錢。更好的是,如果有哪一個同學擺爛、躺平,那他就不夠優秀,就會被「踢出」這個 ETF 名單裡面,替補一個更優秀的同學上來。所以,你至少可以放心,你買的 ETF 裡面永遠都是最優秀的 50 個同學,有自動汰換的機制。

書中解釋,短期個股漲跌難以預測,若只押注少數股票,風險很高。反之,買進整體市場就等於分散了風險。股市雖然每日上下波動,但長期趨勢向上幾乎是各國市場的共同現象。


大跌時怎麼辦?記住同學也會有倒楣日子

你可能會擔心,股票市場經常上沖下洗,有些公司突然大跌怎麼辦?這時候,你就要有同理心了,即使是最優秀的同學,也會有肚子痛、被分手、考試失常的時候,他們的成績會暫時下滑,這就像股價下跌一樣。

但是,如果這個同學夠優秀,他生病之後也會痊癒,他被分手之後也會療傷,他下次考試會準備得更認真。所以儘管有短期的成績不好,也不代表你要馬上否定這個同學的未來表現。

你可能更擔心,如果是「整個市場」一起下跌怎麼辦?像是金融海嘯或是新冠疫情,對全球股市造成巨大傷害。這時候,你就要想像,全校同學一起遇到歷史級的大地震,學校都垮了,他們都不能上學。所以在短時間內,他們的學業會停擺,成績大幅下降,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們。

這時候你該怎麼辦?把投資在他們身上的錢全部抽回來嗎?

不會嘛,聰明的你,反而要在這種時候繼續買進,這時候的價格最低!而且他們會在學校重建之後繼續認真,繼續把課業拼得更好,在未來發揮更大的潛力。所以,遇到市場大跌的時候,聰明的投資人會把這當作「特價時間」,逢低加碼買進更多!

教授在書中分享了一個重要的投資原則:「有錢就買,需要時再賣」。這兩句簡單有力的原則是他多年實踐心得的濃縮。它提醒我們不要去猜測進場時機—無論股市當下是高是低,都果斷地買進持有。因為從長遠看,今天看似昂貴的指數點位,十年後回頭看往往只是地板價。

black android smartphone turned on screen

該買哪些ETF?美國同學、台灣同學

不同國家的市場就像不同班級的優秀同學,各有特色。你可以選擇投資台灣市場(像是 0050 ETF)、美國市場(像是標普 500 指數基金),甚至全球市場。

周冠男教授自己就是投資台灣 0050 ETF 起家,二十年下來獲得了 550% 的報酬率。這不是運氣,而是系統性地執行「長期買進」策略的成果。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投資美國或全球市場,以分散地區風險。

書中數據顯示,不同市場的長期表現各有優勢:台灣市場對我們較為熟悉且有時區便利性,美國市場則有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支撐。重點不在於選哪一個,而是選定後堅持長期持有並持續買進。

像瓦基我自己就投資「全世界的同學」,我相信全世界的優秀同學都會認真上進,所以我會透過美國券商買下全世界的「指數型 ETF」。像是股票代號 VTI、VWO、VEA 這三支就組成了全球市場的 ETF,等於我有全世界最優秀的同學幫我賣力工作。


長期投資需要耐心:同學的成長需要時間

成功需要時間,同學從小學讀到大學畢業都要花 16 年了!投資也一樣,不是一夜致富的賭博,而是耐心等待優質資產成長的過程。

周教授在書中特別強調:「投資比的不是勇氣,是耐力。」短線投機像短跑,長期投資則是馬拉松,需要持之以恆的堅持。優秀同學的成長需要時間,你投資在他們身上的時間,就是愈長愈好。如果可以,最好是一輩子。

教授在書中分享,投資成功並不全靠聰明才智,更多時候拚的是情緒控管和耐心。勇氣或許讓你在股市大跌時敢於進場,但只有耐力才能讓你長年如一日地持續投入、不半途而廢。

這背後有堅實的數據支持。書中分析了頻繁交易者的投資結果,發現他們平均績效遠遠落後於簡單地買入持有大盤指數的投資者。一項研究發現,交易越頻繁的人,投資績效往往越差。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因為頻繁交易不僅產生更多交易成本,還容易受到情緒影響,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資產配置:創業同學VS需要學貸的同學

在班上,有些同學可能想創業(高風險高報酬),有些則是穩紮穩打需要學貸的同學(低風險低報酬)。

「債券」就像是某一位同學來跟你借錢繳學費,一般叫做「學貸」,他們會定期還給你本金和利息。學貸的報酬肯定不會比創業的同學高,但穩定許多。

周冠男教授建議:年輕時可以選擇股票型資產比重高、債券比重低的配置,比如「股票 80%、債 20%」的組合;若是年紀大或較保守的投資人,則可以提高債券比重減少波動。

為什麼要這樣配置?書中解釋,股票和債券的歷史相關性不高,也就是說,當股市下跌時,債券未必跟著跌,反而有時能漲一點,減輕整體資產的波動。因此合理地搭配一些債券,有助於分散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債券並不是絕對安全無風險。書中提到債券有三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例如,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如果這時賣出就可能遭受損失。如果追逐高收益債(例如信用不佳的公司債),則要冒公司違約的風險。

然而,即使了解這些風險,長期而言,適當配置債券仍是平衡投資組合風險的重要方法。統計數據顯示,混合股債的投資組合在長期能帶來接近純股票投資的報酬,但波動風險卻顯著降低。


常見迷思:高股息的陷阱

近年來台灣興起了對「高股息」標的的熱烈追捧,很多理財節目和網紅都鼓吹買高殖利率股票或高股息 ETF,彷彿只要領股息就等於賺到便當錢。然而,周冠男教授用數據點出了真相。

所謂高股息,其實只是「編織出來的美好故事」,在意股息不如重視「總報酬率」。

原因在於,配發股息其實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資金從左邊的口袋換到右邊的口袋,並沒有讓你的總資產淨增加。除息之後股價會下跌,拿到手的現金若沒有再投入,也趕不上股價回升的腳步。

此外,配息還涉及課稅問題,導致資產悄悄流失。教授計算,以台灣市場平均股息率約 4% 來看,如果採取不配息的投資方式(例如買進不配息的累積型基金),一年可省下約 0.54% 的稅負成本。別小看零點幾個百分點,長期下來複利效應會讓差距越滾越大。

因此,不要被高股息、高配息的表象迷惑,追求資產增值應著眼於總報酬而不是股息數字。與其等著股票配息,不如自己定期賣出部分持股當現金流,效果其實一樣,甚至更有效率。

close-up photo of assorted coins

長期投資的核心秘訣

根據《長期買進》的精華,成功的投資者遵循這些原則:

1.及早開始,善用時間複利:投資越早開始、時間越長越好,因為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就像你想要投資優秀的同學,最好是趁他們小時候就開始投資,用 ETF 把整個班上的同學都買下來。

2.定期投入,指數致富:選擇大盤指數型 ETF 作為主要投資標的,並且定期定額持續買進。書中數據顯示,定期定額投資能有效平均成本,長期下來績效優於試圖擇時進場的策略。

3.長期持有,避免擇時:長期將資金留在市場中,不要試圖抓住每次進出場時機。頻繁買賣不僅產生手續費和稅負,還可能錯失行情、賣在低點買在高點,得不償失。

4.心態穩健,克服人性弱點:重視投資紀律與心理建設。切忌過度自信和頻繁交易,別幻想靠短線發財。面對市場波動,要有耐心和定力,不因一時漲跌改變長期計畫。簡單來說,要對你買的整個班級的優秀的同學有信心。

5.重視總報酬,遠離迷思:不要被高股息、高題材等表象迷惑。股息其實只是從資產中拿出一部分給你,並沒有額外增加你的財富。書中計算了配息策略和不配息策略的長期績效差異,證明了後者在考慮稅後報酬時更有效率。

6.量身配置,分散風險: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進行資產配置。以股票型資產為主來追求成長,搭配適當比例的債券來降低波動。研究表明,適當配置債券,能夠顯著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讓投資人更容易堅持長期策略。


實際行動建議:現在就開始

經過這個「優秀同學」的故事,你對投資可能有了新的理解。那麼,具體來說,應該怎麼開始呢?

1.制定定期投資計畫:從本月開始,撥出收入的一部分(哪怕只有10%)定期投入指數 ETF。金額不需要很大,重點在於培養習慣。例如,每月發薪日後拿出 10% 收入買入指數基金。這種定期定額投資能逼自己紀律投入,避免主觀判斷時機。周教授在書中強調:「投資成功的第一步是建立紀律的投資習慣,而不是追求完美的進場時機。」

2.選擇簡單透明的投資工具:為長期投資挑選一檔低成本、涵蓋廣泛市場的指數基金或 ETF 作為核心標的。對台灣投資人而言,可考慮像是 0050 ETF;若投資海外市場,有美國標普 500 指數基金等選擇。重點是標的要足夠分散、績效跟隨整體市場。選定後,堅持長期持有並持續買進,不要輕易更換跑道。

3.寫下規則並堅守紀律:在開始投資前,不妨寫下一份屬於自己的「投資守則」。內容可以包含:投資目標、每月投入金額、資產配置比例,以及遇到市場大跌時的應對方式等。一旦訂好規則,就嚴格遵守,不受情緒左右。

person standing on rock raising both hands

結語:每個平凡人都能走向財富自由

長期買進》這本書告訴我們:投資成功不需要神秘技巧,而是靠正確觀念和紀律行動。我回顧自己的投資績效,也是跟周教授說的類似,年報酬大概在 8%~11% 之間浮動,我最早第一筆 8 年前的投資,現在已經成長了兩倍之多。

就像周冠男教授所說:「投資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沒有捷徑,但有公式。」這個公式很簡單:指數型 ETF + 每月投入 + 長期持有 = 財富增長。書中還提到一句重要的話:「靠投資退休,永遠不嫌晚,最好的時間點就是:馬上開始!」

如果你還沒讀過這本書,我強力推薦一定要找來讀,讀完之後再重聽一次這集說書,你會更容易融會貫通。我覺得這本書甚至比我以前推薦的《投資金律》和《漫步華爾街》更適合台灣人讀,因為周教授太清楚台灣投資人的盲點了,寫得完全就是針對台灣散戶的痛點在寫。

希望我媽聽完這集之後,能有足夠的勇氣和耐心去長期買進。如果你身邊也有想要學習投資的親朋好友,也歡迎你分享這集給他們一起學習。正如同這本書的書名,長期買進,才是通往財富自由的正確道路。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隨時取消訂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和《化輸入為輸出》課程講師,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中。

下一篇讀什麼?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2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
Patrick
訪客
Patrick
2025-03-05 9:22 上午

我每週收郵件的時候,最期待瓦基的閱讀前哨站文章。今天這篇分享實在太棒了,簡單易懂,把投資的心態門檻大大降低。謝謝你的努力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