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時刻:明明心裡有話想說,卻無法表達清楚?即使你堅信自己的想法很合理,對方卻聽不進去,甚至誤解了你的意思?
曾經的我,以為講話有道理,對方就一定能懂,但經歷過幾次衝突和誤解後,我才真正明白,語言是橋樑,而不是武器,這個道理真的是直到我犯過幾次錯才真正體會。
像有一次,與家人討論旅行計畫時,我認為自己的安排最周全,細節都已經考慮得無懈可擊,卻忽略了聆聽與互相理解,結果計畫不僅沒被採納,還讓氣氛變得有點尷尬。
後來讀《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看到那句「人們並不抗拒改變,人們抗拒的是被改變」,我突然懂了:我一直在試圖「贏」,卻忘了怎麼「聽」。我才了解,溝通的關鍵不只是「說」,更在於「如何說」。當我學會了聆聽、理解他人,對話才真正能達到心與心的連接。
因此,我整理了 7 本關於人際關係與溝通說話技巧的好書,從非暴力溝通、薩提爾冰山理論,到語言影響力與聲音表達,每一本都能幫助你在關鍵時刻,說出真正觸動人心的話。無論是職場、親密關係,還是日常對話,這些書將帶給你改善人際關係的力量。
我會簡單分享這些書籍的心得、值得一讀的重點,以及我得到的啟發。每一本書我都會附上完整讀書心得的長文連結,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歡迎直點進去閱讀全文。文章內也有附上「下一本讀什麼」的 Podcast 說書連結,可以直接用「聽」的認識這本書。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
1.《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足以改變人生的非暴力溝通法,會顛覆你對於人際溝通的舊理解,這一本是最適合台灣環境的實戰版本
你有沒有想過,什麼能真正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對我來說,答案是「非暴力溝通」—這套方法就像魔法一樣,徹底翻轉了我的人際關係。在這本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中,作者將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理論化為生動的故事和實例,讓我們能輕鬆掌握這門藝術。
想像一下,當我們說話時,可能像「豺狼」充滿攻擊性和評判,也可能像「長頸鹿」擁有更高的視野和包容的心。記得有次我和伴侶爭吵,過去我會說:「你總是不關心我!」—這就是豺狼語言。但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後,我會這樣說:「當你忙著滑手機時,我感覺到有點被忽略,因為我想和你聊聊今天發生的事,你能放下手機十分鐘嗎?」神奇的是,這樣說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回應!因為這句話清楚表達出你的感受,也說明了你只是想聊聊的需求,而這樣的表達更可能得到正面的回應。
書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從親子關係到職場互動,作者以溫暖又實用的方式,教會我們如何放下「誰對誰錯」的執著,轉而成為問題的解決者。這本書就像一面神奇的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慣用的溝通模式,以及它們如何在不知不覺中破壞我們珍視的關係。我特別喜歡作者賴佩霞以亞洲文化背景的案例來解說非暴力溝通,讓我們這些讀者更有共鳴。比方說,當孩子沒完成作業時,與其說「你怎麼這麼懶惰!」,不如問「我看到作業沒完成,你遇到什麼困難嗎?」—這樣的轉變看似微小,卻能創造截然不同的結果。
正如書中所言:「人們並不抗拒改變,人們抗拒的是被改變。」。當我們學會用長頸鹿的語言,溫和而堅定地表達需求,我們手中握著的其實是改變關係的鑰匙。每一次練習,都是向更美好的溝通跨出的一步。當我們好好說話,對方才會好好聽話。
「人們並不抗拒改變,人們抗拒的是被改變。」
瓦基的完整讀後心得:《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讀後心得:改變人生的非暴力溝通法
2.《冰山對話》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一本人際溝通的解碼手冊,幫你許多避免不必要的衝突,更快理解對方、達成雙贏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跟人交流時,常常只看到表面的話語和行為,卻忽略了底下更深層的情緒、感受和渴望?這正是《冰山對話》這本書想探討的核心概念。李崇義老師透過薩提爾「冰山理論」,帶我們學習如何真正理解對方,也讓自己的溝通更有深度和溫度。
作者原本是資訊產業高階主管,卻在四十多歲時選擇人生的「第二座山」,成為薩提爾模式推廣者。他指出,我們習慣把溝通當成辯論,爭論誰更有道理,但生活不是比賽,沒有裁判判定勝負。書中也分享許多職場實例,例如面對棘手的客戶需求時,如何既表達自身困境的同時,又找到雙贏方案。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對話越來越淺層的時代,這本書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們探索自己與他人的內心世界。作者的轉變故事不禁讓人深思—我們是否也需要尋找自己的「第二座山」?書中有句話讓我特別有共鳴:「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應留有空間。」回想過去,有多少次我們因為情緒上來,就衝動回應,事後卻感到後悔?這本書提醒我們,在那個「空間」裡停一停,先連結自己的感受,再做出更有智慧、更有溫度的回應。
它也讓我理解:「愛自己」並非自私,而是連結內在渴望的過程,不排斥對他人的關心與尊重。當我們學會傾聽冰山底下的需求,就能真正理解彼此,如薩提爾所說:「每個人都具有創造力和魔法。」這本書,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如果連對方的內在我們都靠近不了,形同兩列平行火車,永遠不會有交集的一天,怎麼還有辦法期待透過語言的交集,讓對方能解決問題呢?」
瓦基的完整讀後心得:《冰山對話》讀後心得:一本人際溝通的解碼手冊
3.《如何讓人聽你的》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有時候,溝通時只要改變一個用字遣詞,就會改變一切。這本書告訴你那些最重要的「魔法文字」
你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情境?精心準備的簡報,卻換來老闆心不在焉地滑手機;耐心地與孩子溝通,卻被當成耳邊風。問題不在於你的內容,而是你的「話語」沒有真正打中對方的關鍵點。這就是《如何讓人聽你的》這本書想解決的問題。作者約拿・博格(Jonah Berger)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專門研究行為改變和社會影響力。他發現,只要改變一句話裡的幾個字,就能讓別人更願意聽你說話,甚至主動照做。這聽起來很夢幻,但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
書中透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與案例分析,拆解語言的影響力,教我們如何在正確的時機說出關鍵字詞,進而增強人際溝通、提升說服力,甚至影響他人行為。這不是一本教你話術的書,而是一本幫助你「精準運用語言影響力」的指南。
在閱讀《如何讓人聽你的》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好的文筆」跟「好的口才」好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可以學習的。影響力不該只是領導者或銷售員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該具備的能力。最有趣的是,書裡提到實驗讓人驚訝,比如:光是在請求裡加上一個「因為」,成功率就大幅提升;或者,把「幫忙」改成「當我的小幫手」,孩子的配合度就瞬間提高。這些小小的語言調整,竟然能帶來這麼大的影響。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破解語言魔法的秘密,一旦你掌握這些技巧,你會發現,讓別人「聽你的」並不是一件難事,而是可以透過方法做到的事。
「把正確的文字用在正確的時機,就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瓦基的完整讀後心得:《如何讓人聽你的》讀後心得:改變遊戲規則的魔法文字
4.《順勢溝通》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這是一本融合了溝通心法和實戰技巧的書,教你設定溝通的界線、處理雙方的情緒、面對不同特質的人做出靈活應變。
你會覺得,溝通是一件苦差事嗎?滿懷期待地跟朋友分享一個想法,結果對方只是「嗯嗯」敷衍;和家人討論事情,話才說一半,就被打斷;職場上提出建議,卻沒人真正聽進去。你明明說得很清楚,但對方就是「不接球」,讓人又挫敗又無奈。
《順勢溝通》這本書,談的就是這種「話講出去了,卻沒被接住」的困境。作者透過自己在社群筆戰中累積了豐富經驗,發現真正有效的溝通,關鍵不在技巧,而在「理解與選擇」。我們常常以為溝通就是說服對方,但其實,它更像是一場桌球賽:不要只是把話丟出去,還要學會接住對方的回應,再順勢調整自己的節奏。
書中提出「四種成本」——時間、價值、情緒、關係,提醒我們在對話中常被忽略的隱形門檻。有時候別人不是不願意聽,而是這場溝通「成本太高」,讓人自然而然的產生抗拒。當我們學會降低這些阻力,談話就會順暢許多。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幫助我們處理「情緒」這個最大的變數。你是不是有過情緒一上來,話還沒說完,氣氛就已經緊張起來?作者給出許多實用的做法,例如如何認同對方的快樂、用行動化解焦慮,甚至如何在爭執時,把衝突轉為建設性的對話。
讀這本書時,我特別喜歡作者用桌球來比喻溝通。好的溝通者,不是硬碰硬地回擊,而是會順勢接住對方的回應,並根據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回應方式。這不僅是職場或社交場合中的技巧,更是一種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建立信任的能力。如果你曾因為溝通不順而感到挫折,這本書會是你的解方。它不只是一本關於「說話技巧」的書,更是一個讓對話真正流動起來的指南。
「在溝通中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對方,而是接住對方的球,並找到對方最喜歡的方式與他有來有往。」
瓦基的完整讀後心得:《順勢溝通》讀後心得:達成共識和處理情緒的四招
5.《有溫度的溝通課》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這本書會幫你掌握「溝通」和「聲音」之間最基本的關係,由內而外找回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溫暖
在《有溫度的溝通課》這本書中,有十二年的聲音訓練的羅鈞鴻(小虎老師)帶領我們深入探討溝通中的一個常被忽視的元素——聲音。書分三大部分:先談「聆聽自己」,就是要你先搞清楚自己說話的動機;再來是「聆聽他人」,教你怎麼從聲音讀懂對方在想什麼;最後才講「好聲音的思維」。我最有感觸的是,原來好聲音不是靠外在技巧,而是內在的清晰度。
我覺得這本書幫我解開一個迷思。我以前很執著於「聲音的技巧」,以為是自己技巧不足,但是透過小虎老師的說明,我才逐漸明白要探討的是自己的「內在」。另外書中有很多實用方法,像是找出說話的「主張」,還有把緊張轉為正能量的三步驟,真的很受用!
我以前總覺得自己說話沒表情是技巧不夠,小虎老師只用一個簡單例子就點醒我了 —「我帶你去迪士尼」這句話,只要換個說話主張,就能有三種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作者建議我們,與其去想聲音的表情,不如想清楚自己「為何」要說這句話(你的主張是什麼),聲音就會更自然、更有變化性。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複雜的溝通心理學解釋得很容易懂,不是那種艱深的理論,而是能實際執行的方法。這本書讓我改變了對說話的看法,無論是日常對話還是上台演講,都變得更有自信不再自我懷疑。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溝通更有溫度,更打動人心,這本書絕對值得你一讀!
「內容,是你希望他人相信的;而情緒,則會透露你內心裡正在經歷的。」
瓦基的完整讀後心得:《有溫度的溝通課》讀後心得:由內而外的聲音溫度
6.《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絕對不要為了討好別人而溝通,那是一種對自己的終極殘忍。這本書讓你學會一套厚臉皮的溝通哲學。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和氣待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但長大後才發現,總是迎合別人、害怕衝突,最後累的只有自己。《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這本書就像一記當頭棒喝,讓我們看清,真正的自由不是來自外界的認可,而是內心的強大。
作者枡野俊明用禪學智慧告訴我們,厚臉皮不是不知羞恥,而是一種柔韌的生活態度。他比喻人生就像竹子,強風來時懂得彎曲,風停後又能挺直。與其焦慮於他人眼光,不如專注過好自己的生活。書中也提到,我們沒必要為年齡焦慮,沒必要被社會標籤束縛,更沒必要把所有批評都當回事。人要活得自在的關鍵,不是讓所有人滿意,而是讓自己過得踏實。
書中提到:「厚臉皮的人,只跟自己競爭」,這句話真的讓我豁然開朗。如果你也曾因別人一句話輾轉難眠,或是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那這本書將會非常適合你。它不是要你變得冷漠,而是幫助你聚焦真正值得投入的事。這些充滿禪意的智慧,讓我明白,自由並非來自外界的認可,而是內心的強大與平靜。讀完後,你會發現,放下一些執念,生活真的輕鬆多了。
「最幸福的時刻不是活得比別人好,而是活得更像自己。」
瓦基的完整讀後心得:《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讀後心得:活得真誠的厚臉皮哲學
7.《善意溝通》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善意的溝通能創造出理解、信任與溫暖的氛圍,這本書帶你從傾聽到讚美,學會一套與人為善的的溝通方法
有時候,一句話就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可能讓關係瞬間冷卻。我們都曾因為說錯話、沒表達清楚,讓誤會加深,讓重要的關係出現裂痕。但溝通,真的只能這麼難嗎?《善意溝通》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找到真正理解彼此的方式。作者宋怡慧老師用她的觀察與經歷,拆解那些讓人感到安心的溝通方式。她說,「善意」不是刻意討好,而是一種真誠的選擇——當我們願意聆聽,願意用心說話,關係就會變得不同。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些簡單卻很有力量的技巧,比如,一句「我願意聽」如何讓學生敞開心扉,一個具體的讚美如何讓對方感到被看見,甚至在衝突發生時,如何穩住情緒、不讓對話變成戰場。這些例子不只是理論,而是能夠實際應用在日常的每一場對話裡。
如果你曾經因為一句話而後悔,或者在關係中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也許能帶給你一些方向。它不是教你怎麼話術取勝,而是讓你明白,真正的溝通,不是辯論誰對誰錯,而是找到讓彼此都能舒服表達的方式。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溝通指南,更像是一份生活哲學的提案。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中,找到一份讓人感受溫暖的力量,這本書無疑是你的最佳選擇。
「真誠不需要完美,而需要一份願意與對方交流的心意。」
瓦基的完整讀後心得:《善意溝通》讀後心得:從傾聽到讚美,實踐溫暖的人際哲學
想看更多好書推薦?
以上就是我認為在改善人際關係和提升溝通說話技巧很實用的好書清單,如果哪一本有引起你的共鳴,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想法。另外,也非常歡迎你留言分享「必讀的人際溝通好書推薦」是哪一本?我也希望從大家的留言中,找到一些我原本沒有注意到的書籍。讓我們持續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讀書心得」,歡迎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我每週都會寄送最新的閱讀心得和好書金句。如果你喜歡用「聽」的方式吸收資訊,也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用輕鬆的方式說書、聊書,讓你能利用通勤之類的零碎時間,快速吸收我從一本書裡得到的收穫。如果你想加入讀書社群跟其他書友一起聊天、分享有關書籍的一切,你可以加入「閱讀同樂會」Discord 書友語音聊天頻道(延伸閱讀:Discord 是什麼?)。
最後,提供一些關於閱讀的學習資源。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想要徹底讀懂一本書?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想要學習在書中記下重點?這篇文章有更多訣竅〈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好書推薦】商業管理經營從入門到精通必讀 10 本商管書
- 【好書推薦】自我成長/個人成長的人生必讀 10 本經典好書
- 【好書推薦】瓦基的投資理財 10 本書單,從新手入門到實戰應用
- 【好書推薦】面對困境時必讀的 10 本心理勵志好書清單
-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