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是什麼?為何連頂尖知識專家也會遇到瓶頸? 1

昨天看了一段 Tiago Forte 和 Nathan Barry 的訪談,真的讓我收穫超多,尤其是關於「創作者如何打造長期穩定的收入」這件事,太值得分享給大家了!

Tiago Forte 是廣受歡迎的知識管理專家暨暢銷作家,也是「第二大腦」概念的提倡者。我本身長期追蹤他,分享過他的兩本書籍讀心得(《打造第二大腦》和《打造第二大腦實踐手冊》)。

疫情期間,他的線上課程賣得超好,收入一度飆到 300 萬美金!但問題來了:疫情過後,他的收入下降、成本增加,利潤幾乎被壓垮,變成每年都要從頭再來一次。他覺得好累,也看不到前面的路該怎麼走。

這就是很多創作者面臨的問題吧?一開始很熱血,快速成長,但接下來卻不知道怎麼持續下去。

這時候 Nathan Barry 就出現了。他是電子報平台 Kit(前身為 ConvertKit)的創辦人,他告訴 Tiago,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有個核心秘訣,就是「建立重複性的收入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每個月或每年都有穩定收入,而不是一直靠新的產品、新的推廣活動來維持生計。

Tiago 聽了之後,眼睛都亮了,因為這就是他最缺乏的部分。他很認真地問 Nathan:「那我該怎麼做,才能從現在的狀態走到你說的穩定收入模式?」

在聽 Nathan 給 Tiago 的具體建議以前,我們必須先「倒帶」到訪談的前半段,先理解傳統的「創作者經濟」是什麼,以及 Nathan 提出嶄新的「億萬等級的創作者經濟」的觀念(很可怕吧,對有些人來說還很新穎陌生的創作者經濟,在某些人眼裡已經是傳統了)。


創作者經濟是什麼?

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指的是一種的經濟模式,強調個人或小團隊透過網路平台創作內容,並直接面向觀眾獲得收入。這種模式讓創作者從傳統的企業或媒體機構獨立出來,掌握自己的內容發佈權與獲利途徑。

在台灣經常以「網紅」或「KOL」描述這類型創作者。他們透過社群媒體、影音平台、電子報、線上課程等工具,創作者能夠有效地將注意力轉化為實際收益。簡單來說,創作者經濟是一場「注意力的商業革命」,賦予每個人打造自己事業的自由和機會。

然而,Nathan 透過另外一種角度,重新詮釋創作者經濟,並且提出了更具競爭力的做法。

以下是我得到的三個重要啟發,尤其是對正在打造個人品牌或事業的朋友來說,這些想法可能會徹底改變你看待事業和賺錢方式的角度。

啟發一:創作者時代,注意力就是資產

Nathan 提出「十億美元創作者」(Billion Dollar Creator)的概念,說明現在創作者最擅長兩件事:

1.獲取大眾的注意力。

2.透過注意力賺錢。

訪談中特別提到,以前好萊塢的經紀公司創辦人 Michael Ovitz 預測:「未來權力會回到藝人手中。」而現在這種現象已經超越好萊塢,整個網路時代正將權力與通路都交到創作者手上。

好萊塢男星 Ryan Reynolds 的故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拍廣告時拿到的報酬很高,卻開始思考:「如果廠商願意付我百萬美金拍一支廣告,他們從中賺的肯定更多。」

因此,他主動投資並打造了自己的品牌(Aviation Gin 和 Mint Mobile),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從他身上轉移到品牌產品上。最後,這些品牌價值為他帶來了遠高於廣告收入的財富。

簡單來說:「注意力」是創作者的資產,但真正的價值在於你如何運用這些注意力去創造更大的事業。

啟發二:打造事業,而不是僅止於個人品牌

許多創作者容易陷入一個困境:收入不穩定,每年從零開始重新打造。Nathan 的建議是,必須建立一個具有持續性收入的事業模式,避免每年歸零的焦慮。

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賣注意力」和「賣產品」的差距,以名媛 Kylie Jenner 為例,她原本只透過 Instagram 貼文賺取高額廣告收入,但後來她創立了美妝品牌 Kylie Cosmetics,將事業規模從百萬美金提升到十億美金。

這讓我想到自己的情況,經營個人品牌若要真正持續成長,必須跨越「只靠曝光」的限制,必須建立能夠被「重複購買」(repeating)或「訂閱」(recurring)的產品,才能讓事業有更大的潛力。

啟發三:專注於少數幾個產品,建構自己的摩天大樓

Nathan 特別提醒:別讓事業成為「一堆小商店的街邊攤」,每個都只有小規模營收。應該是選擇一個你能深入、且能累積規模的產品,專心建設成「摩天大樓」。

他拿自己的公司 Kit 作為範例,原本有許多小產品,但最終決定放棄其他的,只專注在這個電子郵件服務上。這種「深耕」的策略,讓他逐漸打造出具有高度持續收入且易於管理的事業。

對我而言,這個比喻非常有用。我有時候會天馬行空發想許多不同產品,確實容易分散注意力和資源。訪談之後,我意識到應該集中力量,深入打造某個能累積規模的產品或服務,甚至是人才培訓或認證課程,甚至能有機會創造更高價值的軟體服務或顧問體系。

創作者經濟是什麼?為何連頂尖知識專家也會遇到瓶頸?

如何邁向十億美元創作者?

接下來,我們繼續談 Tiago Forte 遭遇的問題:「那我該怎麼做,才能從現在的狀態走到你說的穩定收入模式?」

Nathan 告訴他:「你現在的狀況就像每年一月一號收入都歸零,然後整年都很辛苦重新衝一次業績。但如果你有穩定收入模式,你每年的一月一號就已經站在一定的高度往上走了,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

根據「十億美元創作者」的概念, Nathan 給了 Tiago 幾個明確建議:

第一,開設付費訂閱社群。這樣每個月都有收入,財務壓力就會降低很多。而且訂閱社群能夠建立起忠實粉絲的連結,這對未來的產品推廣也有幫助。

第二,推出認證課程(Certification)。比如說 Tiago 很知名的「第二大腦」課程,他可以把這個方法訓練給一些專業人士,讓他們獲得認證,然後再付年費來維持認證資格。

Nathan 在訪談中特別提到他的朋友 Rachel Rogers 就是成功使用這個模式的例子。Rachel 的認證課程一開始就設置高額學費,認證完成後,學員如果想持續保有認證資格,還需要每年繳交年費。

這種模式讓 Rachel 的事業很快就突破了千萬美元的年收入,形成一個非常穩定且持續成長的收入來源。這樣的收入不只穩定,更是能隨著認證人數的增加而持續成長。

第三,創立高端服務(像企業教練)。Nathan 自己公司每個月就花很多錢聘請企業教練,因為企業願意為有效果的高品質服務付出高價。Tiago 可以培養一批專業的教練團隊,幫助其他企業導入他的系統,這種服務一開始單價就很高,而且通常都是長期合作,非常適合建立穩定的收入。

聽到這裡,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 Nathan 不只是丟出想法,而是真的幫 Tiago 一步步規劃清楚,從短期、中期到長期的商業模式都講得清清楚楚。


產品或服務必須預設訂閱

Nathan 特別提出一個重要觀念叫做「預設訂閱」(Recurring by default),意思是從一開始就將你的產品或服務設計成訂閱或定期付費的模式,而不是事後再去嘗試調整。這種做法不但能降低商業運營的風險,也能大幅提升企業價值與成長潛力。

例如,Nathan 的公司 Kit 從創立之初就採用月付訂閱模式,讓公司即便每年有用戶流失,收入基礎依然非常穩定,能夠輕鬆應對市場變化。這就是「預設訂閱」能帶來的巨大優勢。

Nathan 還特別提醒 Tiago,一開始不用太快追求太大的規模,先把最基本的訂閱社群建立起來,讓每個月的收入穩定下來,這樣才有餘裕去思考未來更大的目標。

這讓我很有感,因為我們在創業或經營自媒體的時候,很容易覺得必須不斷地做新產品、新企劃、新活動,才能維持人氣和收入。但其實,如果我們能夠打造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那就能少掉很多不必要的壓力,更專注地去做我們真正熱愛的事情。


非線性的階梯式成長

最後,Nathan 提到的「階梯式成長」(Step Functions),更是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大部分人以為企業成長就是一條直線,其實不是!企業從小到大是階梯式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跳躍,而每次跳躍都需要重新調整商業模式。

他強調,從百萬到千萬,再到億萬的事業規模,其實是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要改變遊戲規則,不是單純的「做更多」就能達成,而是要想清楚怎麼樣做才最有效率。

Tiago 聽完後,感覺像是終於抓到了一個可以長期努力的方向,整個人變得超興奮。我自己看完訪談,也覺得超級振奮,因為它點出了每個創作者或小型企業最常忽略、但又最重要的「重複收入」這個關鍵點。

所以,不管你現在是不是在創業或經營自己的品牌,我覺得 Nathan 和 Tiago 的這場對談,都非常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A woman holding a newspaper while sitting outside, enjoying a leisurely read.

結語:一步步打造未來事業的藍圖

這次訪談就像 Nathan 幫我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到事業發展不只是一條單向的線性成長,而是有機會透過不同階段的「跳躍式成長」,來達到過去難以想像的高度。

我將這些想法整理成自己的行動方針:

1.建立穩定且持續性的收入模式(如訂閱或會員制):以《習慣充電站》訂閱制為主軸。

2.深度開發少數產品,打造可持續成長的「摩天大樓」:未來內容都要幫助到既有產品。

3.將注意力轉化為具體、可擴展的產品或服務,而不是僅靠曝光:開始引入通路的概念。

相信這些啟發也能幫助到許多朋友,無論你目前處在哪個階段,都希望這篇分享能讓你找到下一步的動力,打造更強大、更持久的事業。

希望你們看完訪談之後也跟我一樣,覺得受益匪淺!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也歡迎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們喔!

p.s. 感謝「早安傑森」推薦我收看這場精彩的訪談!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隨時取消訂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和《化輸入為輸出》課程講師,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中。

下一篇讀什麼?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2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
三天不睡覺
訪客
2025-03-11 6:42 下午

瓦基,你是一個很酷的人,我也想成為像你一樣厲害的人,即使遜一點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