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時時刻刻微養生》,教你健康的飲食觀念,練就正確的生活姿勢,從起床到入睡、從坐臥到行走,打造全方位的日常養生習慣。這次我邀請到這本書的作者,養生天后陳月卿老師來接受我的訪談(下一本讀什麼 EP.386)。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時時刻刻微養生》的作者陳月卿老師是「癌症關懷基金會」的董事長,也是《健康2.0》的節目主持人,親身研究和實踐健康生活 30 多年了。陳月卿老師提到,三十多歲時,她在忙碌的電視工作中,逐漸感受到健康狀況的惡化。
她描述道:「我的胃幾乎天天疼痛,經常脹氣、消化不良,並且腰痠背痛、頭痛、常感冒和腸胃炎。」起初,她以為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毛病,但隨著身體狀況惡化,她意識到這些症狀背後的嚴重性。
此外,真正促使她深入研究健康的契機,是她丈夫的一次體檢,發現了肝臟腫瘤。雖然最終手術成功切除了腫瘤,但高復發率和低存活率的數據讓她大為震驚。「健康突然在我的眼前變成一個龐大的黑洞,這讓我決定一頭栽進健康領域。」這本書就是她多年深耕健康領域的智慧彙整。
養生不要等到老了才開始?
陳月卿老師在訪談中強調,養生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而是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培養的日常習慣。
她認為,養生不只是為了延緩衰老,更是為了維持全方位的健康。陳老師表示:「人體其實很奇妙,它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療癒的功能。」這種自我調節與自癒能力,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強化的。
首先,腸道健康是關鍵。
要達成人體的自我調節與自癒,腸道健康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她指出:「腸道是人體健康倒下的第一張骨牌,很多慢性疾病的根源都是從腸道發炎開始的。」她特別強調,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如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很多都與腸道功能失調有關,因此,維護腸道的健康是預防疾病的重要環節。
其次,健康飲食不可少。
在談到如何維護腸道健康時,她提到她多年來提倡的健康飲食理念——「食物是最好的良藥」。她主張食用天然食物,避免加工食品,並強調烹調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選擇新鮮、天然的食材,不僅能減少身體負擔,還能增強免疫力,進一步促進腸道健康,從而達到整體健康的目標。
養生應該從年輕就開始。
健康的一天是什麼樣子?
陳月卿老師在訪談中詳細分享了她的日常健康作息。她強調,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存在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她自己過去也經歷過,因此她的健康習慣是多年來經過調整和實踐後得出的最佳方式。
首先是「早晨習慣」。
早晨是她一天健康生活的開始。她通常在起床後首先喝一杯水,這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尤其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這一步尤為重要。她解釋說:「喝水可以讓我們晚上流動較緩慢的血液變得更稀釋,有助於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的形成。」
隨後,她會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起床操,比如活動踝關節、手腕等,這些動作可以幫助血液流動,使身體逐漸從休息狀態過渡到活動狀態。她特別強調,「這些小動作對於提升早晨的精神狀態非常有效,讓一天從健康的開始起步。」
再來是「日常保養」。
接下來,陳月卿老師會進行一些日常的身體保養,例如刷牙、洗臉。她特別注意用「貝氏刷牙法」來刷牙,因為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清潔牙齒,預防牙齦出血和發炎。她認為,「從小的地方開始預防健康問題,當徵兆初現時立即應對,遠比等到問題嚴重時再處理更有效。」
她每天也會注意自己的體重和體脂,因為這些數據能夠反映出身體的健康狀況。對於她來說,維持正常的體脂比體重更為重要,因為體脂過高可能會引起身體發炎,這是她努力避免的。
接著是「飲食習慣」。
她繼續強調「食物是最好的良藥」這個理念。她每天都會注意飲食的質量,避免食用加工食品,並且她提到,自己戒掉了煎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對肝臟的負擔特別大。她分享道:「自從我戒掉煎炸食物後,感覺早晨的疲憊感減少了許多,這讓我更加相信食物對健康的重要性。」
然後是「健康儀態」。
她提醒我們要時時刻刻保持正確的儀態。她認為,良好的姿勢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能提升整體氣質。「當你的脊椎處於正確的位置時,器官就不會受到擠壓,呼吸也會更加順暢,這其實就是一種最好的養生方式。」她每天都會提醒自己保持挺直的姿勢,這也是她養生習慣中的一部分。
最後是「運動與放鬆」。
運動是她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通常會進行適度的運動。她強調,運動不僅能保持身體的靈活性,還能預防肌少症。此外,她還會在工作中間定時起身活動,以避免久坐帶來的健康問題。

精力湯是重要的營養攝取
陳月卿老師提到,她認為「精力湯」是一天中最重要的營養攝取之一,特別是在早晨的時候。她解釋說:「早晨是我們身體最需要營養的時候,因為經過一整夜的休息,身體需要補充能量,啟動新的一天。精力湯能夠迅速提供豐富的營養,讓身體和大腦快速恢復活力。」
關於精力湯的食材,陳月卿老師強調選用天然、富含營養的食材,特別是綠色蔬菜和水果。她介紹說,精力湯的主要成分包括:
- 綠葉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藍等,這些蔬菜富含葉綠素、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排毒和提供能量。
- 水果:通常會選擇蘋果、香蕉、鳳梨等含有天然糖分的水果,這些水果不僅增加甜味,還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抗氧化劑。
- 種子類:如亞麻籽、奇亞籽等,這些種子富含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促進腦部健康和減少體內發炎。
- 堅果:杏仁或核桃等堅果可以提供健康的脂肪和蛋白質,增強飽足感,並為身體提供持續的能量。
- 植物奶或純水:陳月卿老師建議使用植物奶(如杏仁奶、椰奶)或純水來調配精力湯,使其更容易飲用,同時保留營養成分。
關於精力湯的製作方式,就是將這些食材放入果汁機中,打成均勻的濃稠液體即可。她強調,精力湯的食材比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和需求進行調整,關鍵是要保持食材的多樣性和新鮮度。
用餐慢慢吃比較好
我向月卿老師請教,對很多上班族來說,工作很緊湊,很難做到細嚼慢嚥。老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大家更容易實現這種吃飯方式?
她詳細解釋了其中的理由,以及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實踐這個健康習慣。
首先,慢慢吃飯有助於消化和營養吸收,並且可以避免過量進食。她解釋道:「當我們在進食時,若吃得太快,飽足感信號傳遞到大腦的時間較慢,這可能導致我們在感覺飽足前已經吃得過多。」此外,細嚼慢嚥可以讓食物在口腔中更充分地被消化酶分解,這有助於胃腸更好地吸收營養,減少消化負擔。
接著,是慢慢吃的方法。我們要在用餐前進行一些簡單的放鬆動作,例如深呼吸或揉揉耳朵,以幫助自己從緊張的工作狀態中切換到放鬆的用餐狀態。這些動作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助於消化系統的啟動。
此外,陳月卿老師提到一個實用的方法,就是在進食時有意識地咀嚼一定次數。「我學過一個方法,就是每一口飯左邊咬 16 下,右邊咬 16 下,這樣你會更專注於食物的質感和味道,同時避免了過快進食。」
最後,陳月卿老師提醒大家,細嚼慢嚥不只是為了當下的健康,更是為了長遠的身體保養。「當你養成慢慢吃的習慣,不只讓你更享受食物的美味,還會讓你長期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減少胃腸疾病的風險。」
她鼓勵我們,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盡量抽出時間來好好享受每一餐,這對於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讀後心得:重新打造正確飲食習慣
- 《高敏感是種天賦》讀後心得:希望我能早點學到的三個啟發
-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讀後心得:現代人必學的情緒調節法則
- 《踏實感的練習》讀後心得:運用六種日常練習活出踏實人生
- 《聰明簡潔的溝通》讀後心得:數位時代必學的溝通法則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