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越讀越多,越覺得很多書都停留在讓我們「知道」而不是「做到」,操作起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但今天分享的這本書完全不同,它不講空泛的道理,而是提出了一套明確、容易執行的 10 週財務計畫,清楚告訴你每一週該完成哪些行動!
這本書是《財富喜悅》,或許是我讀過最好的「財富自由行動手冊」。
為什麼這本書值得一看?
《財富喜悅》(Financial Joy)的作者是一對英國的理財專家夫妻檔(Ken & Mary Okoroafor),在 34 歲時還清所有貸款,實現財務獨立。丈夫肯恩是第一代移民、會計師,曾任企業財務長;老婆瑪麗出生於倫敦,父母是勤奮的非裔移民。他們創辦了理財部落格「普通人的小錢」(The Humble Penny),幫助很多人實現財務獨立。
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一個 10 週的計畫,每一週都有明確的主題跟行動方案。
作者會帶你從搞清楚自己對財富的期待,到檢視自己對金錢的恐懼和障礙。舉例來說,第一週會讓你想想「什麼對你來說才是真正的財富喜悅」,還有「你現在最大的財務壓力在哪裡」,再給你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
而且,它的方法都很簡單又實用,例如教你怎麼制定每月預算,怎麼有效率地還債、怎麼設定財務目標,還會帶你一步一步認識股票投資跟退休規劃這些聽起來很複雜的東西。甚至還告訴你怎麼開發自己的副業,增加收入來源。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書裡穿插了很多真實的故事和訪談,都是他們曾經幫助過的學生。有的人原本亂花錢,後來學會控制消費;也有人靠簡單的步驟擺脫債務,成功達成財務獨立。這些故事讓你會覺得,「哇,原來真的有人靠這些方法成功了」,這樣就會更有動力跟著去做。
還有一點我覺得很讚的,就是它特別強調你的「花費」要跟自己的「價值觀」一致。比如你說自己重視家庭,但實際上都把錢花在別的地方,這樣當然會覺得不滿足。透過這本書的引導,你會開始注意自己的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然後慢慢把錢用在真正讓你開心、有意義的事上。
總之,這本書不只教你怎麼累積財富,更教你怎麼用錢來打造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我真的覺得很值得推薦給大家,可以一邊讀、一邊跟著操作,用正確的心態朝著財務獨立和財務自由的目標前進。
接下來,我想跟你分享四個書中的重點。

一、與價值觀一致的消費習慣
書中有一句話寫道:「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並與個人價值觀保持一致,是真正享受財富的第一步。」也就是說,當我們把錢花在真正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上,才是享受財富的最好方式。
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重視的是什麼,這樣錢花起來才會開心。
比如說,你真正看重家庭或人際關係,那把錢用在和家人一起去旅行,就會比隨便逛街亂買東西更有滿足感。如果你覺得財務安全很重要,那麼每個月存一點錢進緊急預備金,會比買個包包更讓你安心。
那要怎麼做呢?書裡提供一些方法,首先是回想一下自己家人以前怎麼看待金錢的,因為其實我們很多消費習慣,都是從小跟著家人養成的,可能自己都沒察覺過。了解這個,就更能知道為什麼我們會這樣花錢。
接下來,就是列出自己最在意的價值觀,例如家庭、自由、旅行、個人成長、財務安全等等,然後排序一下,看看哪些最重要。這一步很關鍵,因為你只有清楚哪些東西最重要,才知道錢該花在哪裡,才不會覺得錢亂花、又沒有幸福感。
再來,具體做法就是檢查一下最近的消費,有沒有花在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地方。例如,你明明很重視健康,卻把一堆錢花在垃圾食物;或是你明明很在乎家人,卻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跟同事聚餐。發現之後,就調整一下,把這些錢用在更能讓你快樂的事情上。
最後,訂一些具體又實際的小目標,比如每三個月安排一次跟家人的週末旅行、每個月固定存一筆錢、每半年上一堂課學點新東西等等。這些看起來小小的改變,能讓錢真正幫助我們過上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盲目地消費。
簡單講,就是懂得把錢用在你真的在乎的事情上,這樣財富才會帶來真正的喜悅,而不是更多的壓力。
二、用累積財富的心態來還債
很多人可能一想到要繳卡債、車債、房債,就會壓力山大。但是作者給出另外一種觀點:「與其想著『我正在償還債務』,不如想著『我正在累積財富』。」
也就是說,如果你老是覺得自己在「還債」,心裡就會很負面、壓力超大。但如果你把還債這件事看成是在幫自己「增加財富」,就會變得比較正面、有動力。
怎麼說呢?因為債務就是負資產,你每次還一點,就等於增加了一點自己的淨資產。你越早擺脫高利息的債務,就越能早點開始累積真正屬於自己的財富。
書裡有舉一些實際做法,像是先找出利息最高、最急著要還的債務,然後制定個具體的還款計畫。另外,也要建立一些緊急預備金,避免再有新的債務產生。甚至還建議你檢查一下自己每個月的花費,有沒有什麼訂閱服務或不必要的開銷可以省下來,把這些錢拿去還債,這樣就能更快地累積財富。
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你要給自己一個清楚的目標。比如說,還清債務之後,你每個月就多了一筆錢可以拿去投資,或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每次還完一筆債,你就可以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像出去吃一頓好吃的,或是買一個小東西犒賞一下,這樣才會有繼續努力的動力。
最後,書中提到一個很棒的想法:你可以提醒自己,每次的還債行動,都是讓自己更接近自由的生活,像是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或更有能力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用這種心態,你就不再覺得還債很痛苦,反而會覺得充滿希望,甚至有點期待趕快完成。
總之,別再把還債當成負擔,而是把它視為一種正面的累積,這樣的心態調整,能讓你更有動力也更開心地達成財務自由。

三、人們通常不缺錢,缺的是創造力
另一個很有啟發的觀念: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靠死薪水,而是靠創造力去開拓更多的收入可能。
在傳統觀念裡,很多人總是覺得要變得更有錢,就是死命工作賺薪水,但是作者卻提醒我們:「人們通常不缺錢,缺的是創造力,這是賺錢的重要因素。」開源比起節流,有時候更加重要。
像書裡提到一個叫安娜的女生,她原本是自由接案的主持人,收入很不穩定,後來有一次精神壓力大到崩潰,才發現自己太依賴單一收入了。
後來,她開始思考自己除了主持以外還會做什麼,結果她慢慢發展出其他收入來源,比如開工作坊、接書籍合約等等。安娜自己也說:「收入來源愈多元,就不用再害怕哪一個斷掉會影響生活。」這就提醒了我們,認識並運用自己的多元技能,其實比單純拼命工作更重要。
還有一個我覺得很實用的觀念,就是在現有的工作裡當一個「內部創業家」。
意思是,你不用真的辭職去創業,而是在現在的職場上,用「創業的思維」幫公司開發新業務或增加收入,然後再跟老闆協商分潤。
書中訪談學員的故事就指出,有些人透過與公司協商,爭取到從他們帶來的業務中獲得一定比例的佣金,結果使得他們的月收入大幅增加。這說明,即使在傳統的雇傭關係中,如果我們懂得運用「創造性的思維」去發現和爭取新的收益模式,也能顯著提升個人的收入。
最後,書裡也列了簡單步驟,教我們怎麼用創造力賺錢:先盤點自己擅長什麼、喜歡做什麼,從這些技能裡找副業的可能性。看看身邊有哪些需求還沒被滿足,這可能就是你賺錢的機會。勇敢嘗試,不管是透過網路、社群媒體,或是在職場裡找新機會,反正重點就是要主動又積極。
講到底,財富的自由來自我們思維的自由,重點不是拚命加班,而是學會聰明地運用創造力,開創更多可能的收入方式,這樣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中的財富喜悅。
四、心態自由才會有財富自由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對「財務喜悅」有了更深層的體悟。
其實,金錢不只是一串數字,而是我們用生命換來的資源。更重要的是,每小時換到多少錢,往往遠低於表面上看到的薪資數字。
當你把通勤、穿衣、餐飲、甚至照顧家庭的各種成本都計入後,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收入其實不高。這樣的精算過程,就像照了一張 X 光,讓我們看清楚自己與金錢的真實關係。
如果想真正掌握金錢,就必須先從心態開始改變。
當我們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收支,並透過記帳這面鏡子來反映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看見哪些花費其實是出於「真正需求」,哪些則是無意識之下「跟隨社會潮流」的結果。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拋開「越多越好」的觀念,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夠了」,而不被數字牽著走。
我漸漸明白,財務喜悅不在於追求無止境的財富,而在於先讓心態自由。當你知道自己的每一分錢實際代表著生命的付出,你就會開始珍惜時間,選擇那些真正符合自己價值觀與生活品質的花費。
這樣的過程讓我意識到,財務自由並非等到被動收入超過生活支出那一刻才開始,而是在每一次精算後,學會放下對金錢的恐懼與羈絆,進而做出更符合內心的選擇。
從這個角度看,理財並不是一直省吃儉用,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當我們不再以金錢來衡量自我價值,而是以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作為指標,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的快樂來自於「觀念上的自由」。這種自由感,不是靠數字堆砌出來的,而是源於內心「知足」的那一刻,能夠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選擇,無需為了迎合外在標準而勉強自己。
如同書中提到的,我們必須放下對金錢的羈絆,承認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你的自我價值不僅取決於你的財務狀況,更在於培養充實的人際關係、經驗和個人成長。」這句話提醒我們,不要捨本逐末,幸福感不是建立在數字的多寡,而是建立在我們能夠獨立判斷的能力。
心態先自由,財富才會自由。

後記:財務獨立的人生藍圖
總結來說,《財富喜悅》就像是一張藍圖,教我們打造「財務獨立的人生」的藍圖。如同作者所說:「精心設計的財富喜悅生活是一種結合價值觀、金錢目標和生活目的,並優先考慮帶來快樂和改善幸福感的體驗。」
要怎麼真正把這本書的觀念用在生活裡。其實作者的建議很簡單:就是直接跟著書裡的 10 週計畫做就好了。每週找個固定的時間,把那一章讀完,然後按照書末的行動清單一步一步去做。
重點是持續地做下去,不要半途而廢。比如你可以從生活中小事做起,下載個記帳 App 記錄每天的支出,每週跟另一半討論一次財務狀況,或是把理財目標貼在房間的牆上提醒自己。如果我們想要活出充滿財富喜悅的人生,就需要投入時間精心設計,而不是敷衍了事。
我覺得這本書很像有個親切的朋友陪著你理財,鼓勵你試著改變看看。只要願意開始行動,未來有一天,你一定也能自豪地說:「我真的不再為錢煩惱了!」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長期買進》讀後心得:所有台灣散戶必讀的股票投資好書
- 《投資最重要的事》讀後心得:五個重點精華與金句整理
- 《漫步華爾街》讀後心得: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投資必讀經典
- 《投資金律》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 《持續買進》讀後心得:四個大道至簡的投資理財法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I like your website so much!
I also received a regular email a few months ago!
Just want to say THANK YOU!!
You did a GREAT job! Well done ^^
You’re welcome!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