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你聊聊一個我自己覺得超級有用的技巧——習慣堆疊法。說實話,我知道很多人跟我一樣,設定了很多很棒的目標,但執行起來卻總是沒那麼順利。常常覺得動力不夠,或者一旦遇到阻礙就很難繼續下去。
但是,自從我開始使用「習慣堆疊法」之後,我發現實現目標真的可以變得很輕鬆,甚至會感覺生活變得有趣了!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這個方法,以及它背後的祕密,幫助你更快實現夢想。
習慣堆疊法的基本原理
「習慣堆疊法」(habit stacking)這個概念是來自《原子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的著作。基本上,這個方法的重點在於把新的習慣「附加」在你已經有的習慣之上。
當你把一個「新的行為」和一個已經「根深蒂固的舊習慣」連結起來的時候,新的行為會變得比較容易自然地融入你的生活,而不需要額外花腦力或意志力去做。
比如說,我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這已經是我不用去想就會自動做的事情了。如果我想要每天冥想,我就可以把「冥想」這個新習慣加在「刷牙」之後,這樣我的計劃就是:
「每天早上刷完牙後,我會花五分鐘冥想。」
這樣做的好處是,刷牙已經是一個固定的「觸發」行為,冥想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我的早晨流程的一部分,根本不需要額外提醒自己。隨著時間推移,它會變得越來越自然,最後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從心理學角度看習慣堆疊的威力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習慣堆疊的「有效性」和我們「大腦的工作方式」是息息相關的。
因為大腦喜歡「節省能量」,喜歡尋找「固定的行為模式」,讓我們不需要每次都重新思考要怎麼做。這就是為什麼有些行為久而久之會變成「自動化行為」的原因。也就是說,大腦其實很懶惰,能不要太花腦力,就盡量少花。
當我們把一個新行為「附加」到已經存在的習慣之上,大腦會開始把這兩者視為一組連續的行為,漸漸地,這些行為會被內化,變成不需要花心力去記得的事情。

一、讓習慣變得簡單到無法拒絕
我發現,要養成一個新習慣的關鍵,就是要讓它變得「簡單到你無法拒絕」。習慣堆疊的好處,就是能把行動切割成非常小、非常輕鬆的一步,這樣可以讓我們的心理壓力降到最低。
舉個例子吧,我一開始曾經嘗試每天讀書一個小時,但老實說,一下子養成這樣的習慣真的有點困難,每次想起來就覺得好像「任務感」很重,好像在交作業一樣。後來我改了一個小目標,就是「在洗澡完之後讀書 10 分鐘」。結果這樣的小改變讓整件事情變得超簡單,根本不用多想就可以做到。
這就是習慣堆疊的好處:當我每天做到這 10 分鐘之後,我可能會自然地多讀一會兒,從 10 分鐘變成 20 分鐘,甚至 30 分鐘。而這些時間累積起來,其實就是達成目標的基礎。這種感覺就像是一步一步地,沒有壓力,輕鬆自在。
二、明確的執行計劃
習慣堆疊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要有「明確的計劃」。這也是快速實現夢想的關鍵之一。當我們清楚描述自己要做什麼,並且具體地指出「什麼時候」和「在哪裡」要執行時,這個行為就變得更容易實現。
舉個例子,如果我想要每天做深蹲,我會這樣設定:**「每次透過番茄鐘深度工作 25 分鐘之後,我會做 10 次深蹲。」**這樣的設定不只讓我知道「要做深蹲」,還讓我知道「什麼時候做」。
如此一來,我又可以維持原本的番茄鐘的舊習慣,又可以把新的深蹲習慣加入日常的生活當中。這個具體且明確的計劃,就能幫我把深蹲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我需要刻意去記得做的事情。這也是習慣堆疊最有力的地方之一。
三、提高自我效能感
此外,習慣堆疊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能夠提高我們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我們對於自己是否能夠完成某件事的信心。
你可以想想看,每次當我們完成一個小目標,其實都是一次勝利,讓我們感到成就感,而這些小勝利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信心,並且讓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挑戰更大的目標」。
對我來說,這個過程特別重要。當我每天能夠進行冥想、閱讀、深蹲,這種小小的成功會讓我覺得「我可以做到這件事」,進而更有信心去做其他更具挑戰性的事情,比如每天寫作 500 字,或者進行一個完整的慢跑計劃。
這些小習慣的成功,其實就是通往更大成功的基礎。
四、面對挑戰時的應對策略
當然,習慣堆疊也有它可能會失敗的地方,特別是當我們心情不好或生活中遇到變故的時候,往往很容易中斷這些新習慣。這裡有幾個我自己常用的策略,可以幫助你在面對挑戰時依然保持前進:
1.從最小的改變開始
如果感到有點困難,你就把習慣再拆得更小。例如,本來想每天讀書 30 頁,但今天真的做不到,那就讀 3 頁也好。重點是保持持續性,不要中斷。
2.提前想好備案
提前想好「備案」非常有用。例如:「正常的我每天做 30 分鐘的運動。但是,如果我今天感到非常累,那麼我的備案就是只做 5 分鐘的運動。」這樣的計劃,能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有其它具體的行動方案,不至於完全放棄。
3.找到支持系統
找一個朋友或家人一起建立習慣,或者把你的目標公開到社群媒體上,這樣會讓你有更大的動力去堅持下去。當你知道有人在和你一起努力,或者有人在關心你的進展時,成功的機會會更高。

習慣堆疊在各個生活領域中的應用
習慣堆疊不只適用於健康管理,還可以應用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無論是學習新技能、提升工作效率,甚至是增進人際關係。以下是幾個例子:
1.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你想在工作中變得更有效率,可以考慮將習慣堆疊應用在日常辦公流程中。比如,每次打開電腦的時候,可以習慣性地先檢查今天的工作清單,並標註好優先順序。這樣,工作一開始就會變得更有條理,也不容易被雜事干擾。
2.學習新技能
對於想學習新語言的人,習慣堆疊也可以派上用場。比如說,你可以在每天午餐之後堆疊一個小習慣:「花 10 分鐘背英文單字」。這樣一來,新習慣不會顯得突兀,只是吃完飯之後順便背一下。每天這樣累積下來,效果就會非常顯著。
3.維繫人際關係
習慣堆疊甚至可以用來增進人際關係。比如,如果你想要變得更主動關心朋友,可以設定:「每天在下班的路上,我會發送一個表達關心的訊息給朋友。」這樣做能讓你與朋友之間的聯繫更穩固,而這個行為也會漸漸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
後記:習慣堆疊的力量
總結來說,習慣堆疊法真的能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地靠近夢想。它能解決建立新習慣時遇到的很多挑戰,比如行動太大而難以開始、沒有足夠的動力、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具體地把目標實現。
- 讓行為變得簡單到無法拒絕:把習慣切成非常小的步驟,自然地融入生活中,沒有壓力。
- 設定明確的執行計劃:清楚描述何時、何地執行新行為,幫助我們更輕鬆地完成。
- 提高自我效能感:透過完成小目標,我們可以一步步累積自信,逐步向更大的目標邁進。
- 面對挑戰時的應對策略:學會再度簡化習慣、想好備案、尋找支持系統。
所以,不管你想要減肥、學新技能,還是完成任何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習慣堆疊法都是一個非常值得一試的好方法。試著在你的生活中找一個已經熟悉的日常習慣,把新行為堆疊上去,看看它能為你帶來什麼改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對你們有幫助。不妨今天就挑選一個小習慣,把它堆疊起來,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好吧!

21 天習慣陪跑,陪你養成好習慣
習慣充電站 APP 預購
你想讓好習慣自然融入生活,而不是靠痛苦的自律堅持嗎?「習慣充電站」是我將多年來養成習慣的實踐經驗結合科學方法,設計出一套輕鬆愉快的養成系統。每天一小步,搭配貼心指引與正向回饋,幫你建立習慣的基石。
為什麼瓦基要打造習慣養成 APP?習慣追蹤失敗的五個原因:談我心目中習慣養成的最好方法。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習慣追蹤失敗的五個原因:談我心目中習慣養成的最好方法
- 《原子習慣》四步驟重點整理,每天寫筆記和寫作的實踐心得
- 《原子習慣》重點心得:如何不靠意志力就變成你想要的人?
-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讀後心得:一段諮商心理師的療癒之旅
- 【教學】如何做年度回顧和新年計畫?5 個步驟實現目標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