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始說你的故事》讀後心得:說好故事的五個方法 1

為什麼有些人總能一開口就吸引大家的注意?

因為他們懂得用「故事」抓住人心。其實,影響別人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告訴他「你有多厲害」,而是分享「你如何成為今天的你」。會講故事的人,往往能讓別人更容易記住,也更願意相信。


一本教你說故事的書

最近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做《請開始說你的故事》(How to tell a story),是由美國知名的說故事團體「飛蛾組織」(The Moth)出版的。他們在過去 25 年培訓了各行各業的人,從太空人、搖滾歌手到諾貝爾得主,甚至高中生,幫助他們發掘並講述自己的真實故事。

特別是在現在的職場與生活中,「會說故事」的技能就是建立個人品牌的關鍵能力。我們不僅要做好工作,還要能將自己的理念、價值和經驗透過故事傳遞給他人。強大的個人品牌有助於吸引對的人脈、拿下職缺或升遷,以及帶來更多機會。

「飛蛾組織」裡面的說故事高手透過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在任何場合說出令人難忘的故事。這本書之所以引起我興趣,就是因為它提供實用的方法和豐富的範例,讓我們學會用故事達成更好的溝通。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彷彿能聽見作者們親切的聲音,在我耳邊一步步引導,讓我體會到說故事並不是天賦異稟的人的專利,而是一種人人都能透過練習而掌握的技巧。

對我個人而言,我希望透過說故事來強化個人品牌的形象。所以,我會跟你分享「如何運用說故事技巧建立個人品牌」的五個面向:說出自己的動機與價值觀、凸顯專業經驗、讓人記住你的故事、透過真誠建立信任,以及自信地在各種場合講好故事。

A warm scene featuring a mug and books by a sunny window, perfect for relaxation and reading.

一、挖掘你的故事:從動機與價值觀開始

建立個人品牌,首先要弄清楚「我是誰,為何而努力」—也就是你的動機與價值觀。

這本書強調,每個人其實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故事,只待我們去挖掘並加以組織。

書中有句話點出了重點:「你不需要是作家才能成為說故事的人,你本身的故事就已經足夠了。」也就是說,我們不必因為覺得自己平凡無奇就不敢講自己的故事。相反地,正是那些源自於內心、反映我們價值觀的親身經歷,才能讓我們的故事真實而有說服力。

書中提出一個方法叫做「探勘記憶」:去尋找人生中那些關鍵片段。例如,你為何選擇現在的職業?背後也許有段影響你很深的故事:可能是兒時受到某位老師啟發,或是在困境中發現自己的使命感。把這些動機轉化成故事分享出來,比起只陳述「我的價值觀是熱誠與助人」會來得更具體動人。

身為說故事的人,我們應該不斷自問:「我的經歷中有哪些獨特之處?為什麼只有我能講這個故事?」這樣的自我提問,能幫助我們聚焦在那些最能代表自己、最能體現價值觀的故事上。

當我們勇於分享自己的初衷與信念的時候,這些真誠的故事種子就在他人心中種下了對我們的初步印象,為個人品牌奠定情感基礎。


二、用故事凸顯專業:分享經驗勝過背簡歷

如果我們想要塑造專業形象,光是講頭銜和成就,往往不如透過說故事來得印象深刻。

在這部分,這本書提出了實用的建議。例如我們在分享專業故事時要設定情境和利害關係。作者提到:「說故事的時候,『利害關係』是關鍵。你可能得到或失去什麼?故事中發生的事對你有什麼重要意義?」當我們講述職場經歷時,也需要讓聽者明白當時對你而言什麼是重要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只是講「我曾經帶領團隊完成專案」,這樣太平淡了,還不夠。你可以換一個方式,描述當時的背景:「這個專案岌岌可危,而你是臨危受命,如果失敗的話,公司將損失重大。」

透過點出這樣的「利害關係」,故事立刻變得緊張且吸引人,凸顯出你的承擔能力與決斷能力。接著,再講述你如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最終取得成功。

這樣一來,你不僅傳達了自己具備領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故事本身也讓聽眾對你的經驗印象深刻。

書中還提到避免把故事講成無聊的流水帳。例如許多人在描述專業經歷時,容易變成「然後我做了 A,再來做了 B,接著做了 C」的流水帳的敘述,這很難引人入勝。

作者們建議,與其列舉一連串事件,不如聚焦其中一個小細節或片段,把它打造成貫穿全局的敘事主線:「抓住大事件中的一個小細節作為『敘事線索』,你的故事就能呈現出一個弧形結構。」

所謂的「弧形結構」,就是有開端、衝突、高潮和結尾,讓人願意一路聽下去。在專業故事中也是如此:挑選一兩個最能凸顯你能力的關鍵場景細節來講,例如「在發布會開始前 10 分鐘投影機故障,我臨機應變…」,藉由細節刻畫,你展現的沉著冷靜會比起直接說「我能隨機應變」更加令人信服。

例如,我在公司曾經聽過一位工程師的比賽報告,他講他處理產品危機的故事。他沒有列舉繁瑣的技術細節,而是聚焦在危機發生的一刻他的抉擇。

當時產品出現重大漏洞,身為專案負責人的他必須在兩天內提出解決方案。過程中他描述了自己的心理轉折—從最初的懊惱、自責,到如何冷靜下來組織團隊、徹夜研發修補方案,最後成功扭轉局面。

評審們在這個故事中既看到了他的技術能力,也看到了他面對壓力時的領導力和抗壓性。這種故事帶給聽眾的震撼與認同,遠勝過單純一句「我能在壓力下工作並解決問題」。

所以,在分享專業故事的時候,別忘了強調你的角色和成長。好的故事不僅告訴人們你做過什麼,更要傳達你從中學到了什麼、如何成為現在的你。

這也是故事和一般經歷敘述的區別:一個好故事包含了「轉折」和「領悟」。

《請開始說你的故事》讀後心得:說好故事的五個方法

三、讓人記住你:故事的力量刻畫難忘印象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在人群中被記住並不容易。然而,一個精彩的故事往往具有讓人過目不忘的魔力。

正如同這本書所書:「我們都是有情感的生命,情感是連結說故事的人與聽眾之間的黏著劑。」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故事能引發聽眾的情緒共鳴,他們更可能記住你和你的訊息。

要讓故事具有難忘的效果,書中提供了幾個實用技巧。首先是一開始就抓住「注意力」。這本書建議我們在開頭就切入重點「製造懸念」,用引人好奇的第一句話把聽眾「勾」住。

例如,與其平鋪直述「我從事行銷已經 5 年了」,不如開場直接來一句「五年前,我曾經搞砸了一次重要的行銷活動…」,這樣的開頭立即引發疑問:發生了什麼事?你後來怎麼扭轉的?聽眾的好奇心一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營造「畫面感」也是讓故事難忘的關鍵。書中指出,越具體的細節越能讓人身臨其境地記住情節。例如,如果你想讓同事記住你在海外出差解決危機的故事,你可以描述當時的場景:「深夜兩點的實驗室只剩我一個人,燈光閃爍著,我的心跳撲通撲通地愈來愈快…」。

這些細節會在觀眾的腦海中形成畫面,比起抽象地說「我當時很緊張」要鮮明得多。當他們日後回想起「有個同事曾在海外深夜排除故障」,腦中浮現的可能就是你當時孤軍奮戰的畫面。透過場景和感官細節的刻畫,你的故事彷彿變成了一部小電影,自然地烙印在觀眾記憶中。

透過故事塑造難忘的印象,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中發生的。


四、真誠與信任:以故事建立可信形象

個人品牌的另一個支柱是可信度。讓人願意相信你、欣賞你,往往不是靠頭銜或豐功偉業,而是源自於真誠的溝通與共鳴。故事恰好提供了一個絕佳途徑來展現你的真誠,建立信任感。

書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誠實與同理心,無法在追求完美的期待中成長茁壯。」這提醒我們,如果只想要塑造十全十美的形象,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完美」往往不真實,也難以引發共鳴。

相反地,勇於透露一些不足或脆弱的故事,反而會拉近你與聽眾之間的距離。當然,這並不是要你刻意暴露隱私或缺點,而是強調真誠面對自己的故事,才能換來他人的信任和理解。

我記得書中有一段談到,一位講者在敘述自己創業失敗的故事時,並沒有粉飾太平,而是坦誠描述當時的迷惘與痛苦,以及如何重新振作。結果這個看似「負面」的故事卻讓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因為大家從中看到了他的真誠和成長,進而對他產生了敬意。

所以書中提醒:「只要真誠分享親身經驗,你的故事往往就能打動人心,讓聽眾站在你這邊。」如果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可信賴的個人品牌形象,就要讓別人看到我們真實的一面:包括我們為何而努力、我們如何在跌倒之後又重新爬起來。

我自己在工作中也體會到,當我跟新人分享我也曾經手忙腳亂出錯的故事時,反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他們不會因為我現在是主管就對我感到遙遠,反而透過故事知道我也曾經是個新手,也會犯錯、也會緊張。

這種共通的體驗讓我們之間建立起了信任,我在他們眼中也成為一個比較平易近人、值得信賴的領導者形象。

如果你的故事真誠,聽眾自然而然會將自己代入你的處境,產生同理心。一旦他們感受到「你說的故事好像也是在說我自己」,那信任感就油然而生。


五、自信表達:在各種場合講述你的故事

能夠自信且靈活地在不同情境中講好你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正如書中所說,無論你的目標是致詞、撰寫文章、商業簡報、求職面試甚至只是與身邊的人建立更深入的連結,故事都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書中提到,要替說故事的場合「量身打造」不同的故事主軸。意思是針對不同的場景和聽眾,選擇最合適的故事及切入角度。

假設你有一段核心的品牌故事(比如你創業的初衷),對投資人講的時候你會強調「商業價值」,對一般大眾講時則突出「人情味」和「夢想實現」。重要的是,不管怎麼調整,都要確保你的故事和形象一致。

透過本書的指導,我學會了在面對不同場合前自問幾個問題:「這裡的觀眾是誰?他們可能更關注我故事中的哪一面?有哪些細節可以取捨?」這讓我在準備分享時更有策略,也更有自信能抓住他人的注意力。

我很喜歡書中一句話帶來的激勵:「你擁有別人無法替代的重要故事,但你必須願意花時間打磨它們,並克服心中的恐懼將它們分享出來。」自信的來源不只是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更是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這本書用親切的語氣告訴我們:不要害怕站出來,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書。我們越敢於自信地分享這本故事書的精彩章節,就越能在他人眼中建立起鮮明而有影響力的形象。

Diverse team discussing ideas during an office meeting with charts displayed on laptops.

後記:說出自己的故事

請開始說你的故事》全方位地教會我們如何運用說故事這項人類的「超能力」,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職場表現。我們每天都在和人互動,無論是面試時介紹自己、會議中提出方案、領導團隊克服難關,還是閒聊中讓新朋友認識你,這些情境其實都蘊含著說故事的機會。

對於想要強化個人品牌的我而言,這本書帶來的最大啟發就是:每個人都有故事,而故事有無限力量。我們的價值觀和動機,可以透過故事傳達;我們的專業與能力,可以透過故事證明;我們的獨特之處,會因故事被人記住;我們的真誠,也會在故事中打動人心。

更棒的是,這一切技巧都可以經由後天學習與練習而獲得。在職場上,這種講故事的能力會讓我們在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那個既專業又有溫度、讓人願意追隨和合作的對象。在生活中,它則會讓我們與他人建立更深的連結,成為一個富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人。

引用一段書中金句:「講故事是神聖的事;透過說故事,死者的精神永存,生者茁壯成長;我們也藉此展現最真實的自我。」我們也許不需要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周遭的小世界:透過一個又一個真誠動人的故事,去影響朋友、同事、客戶對我們的看法,去建立屬於我們的個人品牌。

閱讀完本書後,我更有信心在未來面對各種場合時,都能運用故事來傳遞自己的價值。現在,是時候把這些所學付諸行動,讓我們一起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故事,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色彩吧!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隨時取消訂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和《化輸入為輸出》課程講師,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中。

下一篇讀什麼?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