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和「密涅瓦大學」的畢業生李佳達聊了聊這所充滿創新精神的大學,以及他如何透過書籍分享密涅瓦的思考方法。這篇文章會帶你一窺密涅瓦大學的教育理念,看看這些方法如何幫助我們在面對「未知的挑戰」時更加從容。
這本書在說什麼?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由三位作者共同撰寫,包括李佳達、劉劭穎和黃禮宏。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分別有法律、醫學和傳產經驗,在各自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卻仍選擇到密涅瓦大學深造,持續挑戰自我。他們的多元經歷,使得這本書內容更豐富且充滿實踐經驗。
這本書聚焦於密涅瓦大學的教育理念,強調「思考習慣」的培養,而不是傳統的學科知識傳授。書中介紹了如何透過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複雜系統和決策思維等四大核心能力,幫助我們應對未知挑戰,提升自我能力。
我認為這所大學的理念很適合那些對現代教育模式不滿足,並希望透過有效學習提升自身能力的專業人士。無論你是希望在職場上找到突破口的上班族,還是想在生活中面對更複雜挑戰的讀者,都能從中學習如何培養有效的思考習慣,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
為了這本書,我也邀請到作者之一的李佳達本人接受我的訪談,想收聽完整訪談可以前往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EP.406」。
密涅瓦大學到底是怎樣的大學?
在訪談中,李佳達詳細介紹了密涅瓦大學的獨特之處。當初,他對教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如何更好地傳播知識。直到某次在「得到」APP上,頻繁地看到許多專欄介紹「密涅瓦大學」這個新興的教育體系,說它的錄取率比哈佛和史丹佛還低,他的興趣被徹底勾起。
密涅瓦大學成立不到十年,卻憑藉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吸引了眾多頂尖學生。李佳達提到,密涅瓦大一學生經過八個月的思考習慣訓練,就能在全美的問題解決測驗中超越大四的 99% 學生。這個成績展現出思考習慣的驚人影響力,讓他決定親自去看看密涅瓦到底如何做到這一點。
密涅瓦不以傳統考試來評量學生,而是鼓勵他們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生活之中。學生需要根據所在的城市完成作業內容,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不只是單純移居到不同城市,而是真正地與那座城市交流並生活在其中。這種融入生活的學習方式,讓所學更能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和深化。
思考習慣與傳統學科的不同
李佳達提到,密涅瓦大學不像傳統的大學有數學系、法律系等分科,而是教一套叫做「思考習慣」(Habits of Mind and Foundational Concepts,簡稱 HC)的系統。他形容,這些思考習慣就像是腦袋中的參謀團,當遇到未知狀況時,它們會討論並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式。
思考習慣的概念是基於密涅瓦創辦人 Ben Nelson 提出的教育理念,認為現代教育應該教導學生「應對未知的智慧」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知識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取得,但如何面對不確定性,如何運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學習的技能。
密涅瓦大學經過研究,將人類在管理和決策中的知識總結為接近 80 個思考習慣,這些習慣是應對各種情境時需要具備的。這些思考習慣包括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互動和有效溝通四大類別,每一類別下又涵蓋多個具體的思維模式。
李佳達形容這些思考習慣就像是「可行動的思維模組」(就像一顆顆樂高積木),每當面對一個新的挑戰,它們就會自動跳出來,幫助你找到最佳解決方案。而這些思考習慣的學習也不是一次性的,學生需要在不同的城市和文化中,不斷實踐和反覆應用,才能真正掌握它們。
密涅瓦的學習方式強調實踐,學生不只要「學會」這些思考習慣,還需要根據不同情境將它們「組合應用」。這和傳統學科分類的最大不同在於,密涅瓦並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而是訓練他們在各種情境中靈活運用這些思維方式,真正達到「知識移轉」的目的。
接下來,我特別挑選密涅瓦架構的四個核心習慣來和作者討論,分別是: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複雜系統、決策思維。

一、批判思考:為了有效溝通而非贏得爭論
在密涅瓦大學的教育中,批判思考被賦予了不同於傳統的意義。
李佳達解釋道:「批判思考的重點不在於贏得爭論,而是為了更好地溝通和深入理解對方的觀點。」批判思考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深入剖析每個觀點背後的邏輯,並找出可能的誤解和盲點,從而促進更有效的溝通。
李佳達提到,在密涅瓦的課堂上,學生們經常會被要求針對一個議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要以批判思考的方式去挑戰其他人的觀點。
然而,這種挑戰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優越,而是為了排除可能的誤解和偏見,使得所有參與者都能更全面地理解問題。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們能夠培養出更深的同理心,並且在與他人交流時,能夠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同時也能夠理解對方的觀點。
如同書中提到:「批判思考的目的在於促進更深層的對話,排除資料誤讀、意思誤解和自我偏見,以正確理解訊息並做出有效的回應與決策。」這意味著,批判思考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更深入地參與對話,而不是顧著強化自己的立場。
在實踐中,批判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解決問題,因為它強調的是理解和合作,而不是對抗和爭執。
二、問題解決:先學問問題,再找解決方法
李佳達在訪談中強調,密涅瓦大學非常注重如何正確地「問問題」。
他提到,在大多數會議中,很多人只會直接跳到解決方案,而忽略了對問題本身的理解和定義。密涅瓦大學的課程中,學生被教導要先學會如何正確地定義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
在密涅瓦的思考習慣架構中,問題解決被分為兩個主要部分:首先是透過批判思考來將問題定義清楚,確保對問題的理解沒有偏差;然後才是使用創意思考工具箱中的 9 個思考習慣來「想解方」。
這些工具箱中的思考習慣,幫助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並創造出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李佳達分享了一個例子,在一次課堂討論中,他和其他同學被要求對一個實際的社會問題進行分析,並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先花了大量時間去分析問題的各個面向,確保沒有任何重要的因素被忽略。這樣的訓練,不只讓學生在面對複雜問題時能夠冷靜思考,也培養了他們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
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面對挑戰。尤其是在企業環境中,很多時候我們會面臨複雜且多面向的問題,如果能夠透過正確的問題定義和批判思考來進行拆解,便能找到最合適的切入點進行解決。而這也是密涅瓦大學強調的關鍵技能之一,也就是先問對問題,再透過適當的創意思考方法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於如何問問題,你也可以前往閱讀我寫過的另外一篇熱門文章〈如何提出「好問題」?最重要的五個原則與提問技巧〉,裡面會教你簡單又有效的問問題步驟與範例。
三、複雜系統:如何培養全局觀?
密涅瓦大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全局觀」,也就是理解系統中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連結。
一般我們在談到「複雜」兩個字的時候,可能會聯想到兩個相似的英文字:complicated 和 complex 。
李佳達在訪談時,詳細指出了這兩用詞的差異。傳統的「complicated system」是由許多零件組成,這些零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是線性的且可以預測的,例如車子或飛機的引擎。
而「complex system」則涉及到每個部分之間的互動,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性,例如人體的消化系統,牙齒的問題會影響後續的消化過程,甚至進而影響整體的健康。
在密涅瓦,學生們學習如何用「系統描繪」(System Mapping) 來理解這些複雜系統,透過在白板上將各個變量和元素「視覺化」,以便找出如何介入和改變系統的最佳方式。
李佳達還提到,學習系統思考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看到事物的全貌,並辨別系統中各成員之間的關係,這樣才能找到影響整個系統的有效切入點。
他進一步分享,這種思維方式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不僅可以用在技術層面,也能應用在人際互動中。比如,在心理學領域,透過複雜系統的思維方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個人的行為和情緒,找出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
四、決策思維:目標、槓桿與數據的三齒輪模型
關於「決策思維」的核心,就是運用我們學到的思考習慣來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李佳達形容決策思維是所有思考習慣的綜合運用,是在學會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溝通和有效互動之後,如何將這些能力應用在具體的決策場景中。
書中提到,做出一個好的決策需要考慮三個關鍵環節:目標、槓桿和數據。
李佳達舉例說明,在現代工作中,AI 就是最好的槓桿工具之一。決策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多個思考習慣來幫助設定目標、選擇最佳槓桿工具,以及分析數據。這些思考習慣就像是多個齒輪一樣,相互配合以確保決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他還在訪談中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描述他如何在面臨繁忙的工作壓力下,使用這些思考習慣來管理自己的工作,例如在一個月內需要準備新的課程、出版新書以及完成募資活動。幸好有思考習慣的後援,讓他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同時出現的挑戰。
「做決策」和「學習」也有很大的關聯,因為學習任何事物的關鍵就是:怎麼讓你所學的「數據」,在你的決策系統中,跟你想達成的「目標」和能用的「槓桿」產生關係並影響你的決策。
如同作者在書中寫道:「存在,就是選擇成為自己的可能性,唯有當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學習這件事才有可能幫我們成就更好的自己。」一切的學習最後都會體現在你的每個決策結果中,而你的每個決策也定義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後記:用思考習慣面對未知挑戰
透過《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這本書,我深刻感受到密涅瓦大學對於教育的前瞻性,以及李佳達對思考習慣的重要性的堅持。無論是對於職場工作者還是對於想要突破現有自我侷限的人,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密涅瓦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習並不只是獲取知識,而是透過鍛煉有效的思考習慣來應對未知的挑戰。希望這些思考習慣能夠幫助每一位讀者在生活中更自信地面對困難,並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此外,我深深感受到「以思考習慣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這種方法非常實用。因此,我計劃將這些思考習慣的關鍵概念作為基礎,展開深入的學習與實踐行動。例如,每週選擇一個思考習慣進行專題研究,並將它應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定期檢驗效果並持續改進。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六頂思考帽》讀後心得:最簡單又高效的解決問題思考框架
- 《終局思維》讀後心得:想要改變人生,從學會清晰思考開始
- 《高效原力》讀後心得:顛覆舊觀念,感覺良好才能做得更好
- 《超級專案管理》讀後心得:看懂專案三個失敗與成功的關鍵
- 《原則:生活和工作》讀後心得:終身受用的六個智慧錦囊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