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閱讀筆記、三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讓我們透過閱讀,啟動充滿活力的星期一!
.
一篇閱讀筆記
《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五個最有效方法和心得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困擾:每次叫小孩子吃青菜他都不吃?每次提案給老闆的企劃都被退件?每次跟客戶推銷新產品都被婉拒?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只是想要對方「改變」一點心意卻這麼困難?問題出在於人類的本性,你愈是推得用力,對方就愈是反抗。真正的訣竅不是增加推力,而是「減少阻力」。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他專門在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和點子之所以會流行的原因。他在這本書裡介紹了五種會妨礙和阻止改變的關鍵障礙,並且教我們具體的技巧和策略來減少這些阻礙。
他提出了「催化劑」(Catalyst,同為英文書名)的概念,認為我們要促進任何人做出改變時,不要只想著用外力和壓力的方式去逼迫,那只會得到反效果。反而要轉換念頭,思考和聆聽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擋著對方不願意做出改變,然後像個催化劑一樣去消滅這些阻礙,讓改變更好發生。
這本書提供了五個方法,分別是減少抗拒(Reactance)、減輕敝帚自珍現象(Endowment)、縮減距離(Distance)、降低不確定性(Uncertainty)、提出佐證(Corroborating Evidence),五個英文字首合在一起就是「減少」(REDUCE)的意思。催化劑就是用來減少改變的阻力,讓人轉換心態,最後促成行動的方法。
《 如何改變一個人 》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 前往閱讀全文
.
三則好書金句
1.
《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的作者金卓拉.霍爾(Kindra Hall)致力於將「說故事」的策略應用於當今的溝通挑戰,協助企業和公司用更親切的方式塑造形象、傳遞訊息、與客戶建立關係。當我不斷思考著為什麼故事有這麼強大的力量之時,恰巧讀到了勵志作家小姿在《你值得被理解》書中寫的一段話,感到豁然開朗了起來:
「能觸動你的,從來都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別人的故事裡,藏著自己的心事。」
.
2.
《好問》的作者特雷.高迪(Trey Gowdy)在這本書裡分享如何透過有效的「提問」來說服陪審團(泛指你想說服的對象),說明各種不同的提問技巧和效果。他不斷強調「準備」的重要性,在進行任何溝通時,事前的準備、蒐集、規劃都不可或缺,如同他很喜歡說的:
「雖然準備並非成功的保證,卻是避免失敗的唯一最好辦法。」
.
3.
喜歡幫人「量身推薦書籍」的日本推書達人花田菜菜子在《我想為你推薦一本書》中談到,幫人推薦書籍會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力量,她說:
「在虛擬與現實之間,讓書本成為照亮迷惘人間的一點星光,為我們找到慰藉、指引、勇氣和希望。」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你最近一次,因為聽到人的話而發生的「改變」是什麼?對方說了些什麼?他是怎麼說的?
.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