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閱讀筆記、三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讓我們透過閱讀,啟動充滿活力的一個星期!
.
一篇閱讀筆記
《疫苗商戰》讀後心得: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
你知道新冠疫苗為什麼可以快速開發出來嗎?你知道這些技術原本是在醫學界不受重視的邊緣項目嗎?疫情之前,有一群充滿信念的科學家鑽研還不成熟的技術,忍受被同儕排擠、媒體輿論的壓力,在亮麗的聚光燈外為了信念而奮力開發疫苗,才有了人類史上最快速的疫苗開發創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們的故事。
《疫苗商戰》的作者是《華爾街日報》的特約作家古格里.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他很擅長報導金融機構、人物專訪、企業故事。在這本書裡,他訪問了產業界、學界和政界超過 300 位跟疫苗開發相關的人物,用小說般的筆法,生動報導出新冠疫苗六大廠牌的激烈競爭和恩怨情仇。
讓我很意外的是,這段疫苗開發的故事,跟我想像中的完全不同。我原以為這是世界「頂尖」大藥廠的競賽,沒想到實際上,真正挺身而出的是一群看起來不怎麼可靠、曾飽受世人質疑、需要到處籌措資金的科學家和商人。作者帶我們走過這些實驗室和各大研發機構,透過每一位關鍵人士的資訊,逐漸認識這一場高潮迭起的疫苗開發過程。
這本書談的「並不是」人類在面對疫情的錯誤、疏忽和混亂。反而,這本書要講的是「科學在一場現代瘟疫中保護人類的故事」。科學家們在一年之內研發、測試、製造出疫苗,讓數百萬人免於罹患重症。在火速開發疫苗的背後,則有無數的轉捩點和戲劇性的變化。
《疫苗商戰》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 前往閱讀全文
.
三則好書金句
1.
《最高學以致用法》的作者樺澤紫苑(Shion Kabasawa)認為最好的輸入 vs. 輸出比例是 3 : 7,他在書中開宗明義就說道:
「很多人都是輸入過多,卻輸出不足。」
.
2.
在〈瓦基選擇從台積電離職的五個原因〉這篇文章中,我問自己做的有哪一件事情,能夠在幾十年後、甚至死後,為世界帶來影響和改變?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的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利用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時間花在比生命更長久的事情上。」
.
3.
《深度工作力》這本書以科學的方式說明「深度工作」的好處,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作者引述了心理學家威妮弗蕾德.葛拉格(Winifred Gallagher)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我將過著專注的生活,因為那是最好的一種生活。」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我想要做的這件事情是為了「現在的我」還是「未來的我」?
.
【化輸入為輸出|挑戰活動】
讓我們一起小步慢跑,將資訊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目前邁向第四週的終極挑戰,至今累積 129 則參與挑戰的內容囉!
第四週挑戰:輸出框架
練習使用「萬能框架」,把讀完的書整理成觀點、案例、總結三個部分,調整前後的脈絡之後,就變成了一篇完整的心得短文。
書名:
- 觀點:這本書在說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 案例:分享一個令你印象深刻的問題、案例或故事
- 總結:對一段金句發表想法、你推薦這本書給誰?
參加方式:加入「Discord 閱讀同樂會」聊天頻道,你可以隨時留下練習的文字,也可以持續看到其他成員張貼的練習唷!
Discord 頻道邀請連結: https://discord.gg/4x5tZzeStV
挑戰活動教學和展示頁:https://waki.notion.site/2d87ff977c884e63ba23afe64decd813
.
瓦基
《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