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閱讀筆記、兩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讓我們透過閱讀,啟動充滿活力的一個星期!
.
一篇閱讀筆記
《揭開自己的謊言》讀後心得:敞開心胸接納真實
這些話聽起來很耳熟嗎?「你應該要把休閒時光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你應該要繼承家業,你應該變得更有商業頭腦。」「只要我繼續留在他身邊,他一定會為了我改變的。」無論你曾經聽過別人這麼對你說,或你對別人這麼說,這些都是謊言,是人們對自己撒的謊言。
《揭開自己的謊言》的作者是心理治療師喬恩.傅德瑞克森(Jon Frederickson),他曾是一位職業法國號樂手,但在獲得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之後,他也決定成為一名治療師。現在,他是華盛頓精神病學院的老師,教別人如何做心理治療,他指導過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
他指出人在一生當中必然會經歷許多痛苦,像是希望伴侶能夠為了自己而改變、希望子女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希望爸媽能夠全力支持自己。一旦現實情況不如自己所想的,我們就會感到無比的痛苦。而為了避免痛苦,我們對自己撒下更多「謊言」,在心裡面堅信「他一定會改的」或「我願意一直等他」。結果,這些謊言反而對自己造成了更多的痛苦。
作者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唯有當我們看清楚謊言背後的「真實」,去面對真實、接納真實、與真實共處,才能讓心靈獲得真正的療癒。作者透過他與治療案例的對話,帶讀者探訪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故事,去學習該如何放下謊言並且真誠面對。這些故事都讓我感到似曾相似,是我們跟親人常會遭遇的問題,也是自己很可能會犯下的錯誤。
我在書中貼了非常多的重點標籤,有些案例聽起來令人震撼,有些案例則跟我們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以下整理出兩個讓我深感收穫的重點。
《揭開自己的謊言》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 前往閱讀和收聽
.
兩則好書金句
1.
《牧羊人讀書筆記》的作者朱敬一在說明「外交官的涵養與應變」時,探討「讀書是否該帶有目的」這個問題,他認為:
「讀書不是為了『有用』而讀,至少事前不知道有什麼用;但是我們越是不執著於其應用,就越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應用的方向。」
.
2.
《順勢溝通》的作者是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用接、發球的方式,來形容有效的溝通,他說:
「在溝通中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對方,而是接住對方的球,並找到對方最喜歡的方式與他有來有往。」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時間是一種「價值遞增資產」,同樣是一個小時,過了十年之後,你願意付出更多金錢去擁有它,別人也願意付出更多金錢向你買。
金錢是一種「價值遞減資產」,同樣是一千元鈔,過了十年之後,只能買到價值更低的東西,累積的金錢卻無法提高你的時間價值。
不要只會用時間去換金錢,你只會愈換愈窮。用金錢反過來替時間增值,你會愈增愈富。花錢買書來讀、學課程、請教練,才是快速讓你的時間變得更值錢的方法。
厲害的人打造金錢複利,而頂尖的人打造時間複利。
你用時間換取金錢?還是用金錢增值時間?
.
一篇讀者投稿
《讀懂一本書》讀後心得:原來讀懂一本書,不難!
這篇文章是《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學員「肥龍的生活札記」的投稿。
你是否曾有過疑問:「我真的有讀懂這本書在說什麼嗎?」
也許有人跟我有類似的情況,在專業本科或是興趣領域的需要,不斷地要輸入新知,常需要自己再多查看書籍與資料來充實自我。我在重拾閱讀的過程中想到了三個問題:
- 浩瀚書海,可是時間有限,如何選擇一本書?
- 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又如何挖掘書中的價值?
- 常言道,學習以後要「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又該如何來做到這件事?
幸運地,在參加「化輸入為輸出」這門課認識了這本《讀懂一本書》,透過刻意練習「高效閱讀」學到的技巧,來改善自己看書的模式。也想與大家分享從這本書學到的三個觀念。
>> 前往閱讀全文
.
瓦基
《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52,000+ 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 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 則好書金句、1 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