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快樂!你吃粽子了嗎?你喜歡北部粽還是南部粽呢?最近看到一個很好笑的說法:北部粽 = 3D 油飯,南部粽 = 水煮米糕。我雖然喜歡南部粽,可是在新竹出門只買得到北部粽,心裡覺得難受,只好將就著吃,哈!
一篇閱讀筆記、兩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善用零碎時間聽書,把握每個進步的微小時刻!
.
一篇閱讀筆記
《知識複利》讀後心得:獻給知識工作者的山珍海味
你聽過「知識變現」嗎?你覺得這四個字代表什麼意思?該怎麼做才能夠將自己的知識變現?這四個字會讓我們有一個錯覺,好像只要動動腦袋,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變成白花花的鈔票。然而,「知識」和「變現」之間的距離真的這麼近嗎?這件事情是每一個人都有辦法達成的嗎?
《知識複利》的作者是「職涯實驗室」的創辦人何則文,以及知識變現專家高永祺。在這本書中,他們詳細說明了「知識如何成為力量」的完整過程,讓我們知道以知識為基礎的前提之下,運用商業思維的法則,進行內容創作,達成知識變現。
這本書會談到知識複利的定義和重要性,說明了在後疫情年代這股不容忽視的發展趨勢。對我們個人而言,累積知識複利可以打造專家形象的個人品牌,還可以依據你投入的知識領域,打造對應的產品和服務。書中將知識變現的起步、規劃、執行和檢視等環節,拆解成具體好懂的策略。
作者們還邀請了 13 位知識專家親自點評各個章節,讓書中的理論跟點評人的觀點產生前後呼應,我們也可以從點評人的角度,發現更多深刻的觀察和體悟。如果你想要發揮自己擁有的知識,打造更具影響力和獲利能力的人生,推薦給你這本兼具策略藍圖和實戰故事的書。
《知識複利》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 閱讀全文
.
兩則好書金句
1.
《How to Take Smart Notes》這本書建議我們在寫筆記時,不要只複製一堆原文、留存一堆金句,最好的記憶方式,是寫下自己當時的解讀:
「不要蒐集想法,而是發展想法。用自己的話,寫下對這個想法和資訊的簡單解釋,而不是單純蒐集原文。」
.
2.
《點子都是偷來的》的作者 Austin Kleon 認為電腦不適合用來產生創意,他說:
「我們有太多按下刪除鍵的機會,電腦讓我們每個人都成了焦躁的完美主義者,想法還沒有成形,我們就開始東修西改。」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你想要擁有「運氣」?還是變得「幸運」?
運氣,不等於幸運。如果你很好奇「如何不依靠運氣來獲得成功」?答案就是:主動成為一個幸運的人。
運氣(luck)是名詞。是你什麼都不做、乾坐在那邊,等待天上掉下來的恩賜。你以為運氣就是不勞而獲的救贖。
幸運(lucky)是形容詞。是你主動提升自己,吸引了周圍的好機會向你靠近。你知道幸運是透過努力爭取到的。
不要只等待運氣的降臨,而是讓自己變成值得幸運的人。人的運氣不會長久,但幸運的人卻歷久不衰。
.
【教學】建立卡片盒筆記之間「連結」的七的方法
當你在寫筆記的時候,如何在「新筆記」上面建立跟「舊筆記」的連結?每當你寫下任何一個新的資訊、新的筆記,你都可以透過一些「提示」對自己自問自答。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激發自己的想法、喚醒既有的記憶和經驗、產生具有你個人風格的獨特洞見。
我從產品經理朱騏的文章讀到一個很實用的方法,是知識型 YouTuber Nick Milo 提出的一套名為「思考提示」(Thinking Prompt)的思考方法,總共有七種不同的提示。這個方法很適合用在「卡片盒筆記法」,特別是當你寫了一張新卡片的時候,要怎麼跟舊卡片建立連結呢?
以下就介紹這七種提示的用法,並且附上我最近用 Heptabase 筆記軟體來練習寫的卡片筆記截圖給你參考。
.
【贊助】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
這兩年,經歷新冠疫情的衝擊,全球供應鏈大亂。貨幣寬鬆政策導致急遽地通膨。除此之外,我們還面臨了俄烏戰爭、能源轉型、氣候變遷以及中國的變數,這一次的全球性通膨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呢?萬物齊漲,「通膨」已經成為今年的主旋律。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陣陣波瀾。也讓生活壓力與日俱增。
前華爾街天王貝蘭克梵(Lloyd Blankfein)日前表示:「升息一定會讓消費減緩」,經濟衰退又是否正在發生呢?
台灣是淺碟市場,金融走勢容易受到國際影響,特別是美國。如果把我們的視野放大,了解全球經濟變化趨勢,與各國政治策略,在市場震盪劇烈的時刻,依舊能找出獲利機會,做出關鍵決策。
訂閱『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持續給你從國內到國際的報導與分析!每個月還可參加會員專屬的活動講座,深入探討不同的財經主題,並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分享他們的投資看法。現在訂閱只要原價的四折,就可以暢讀一整年的華爾街日報。
訂閱連結:https://www.storm.mg/premium/checkout/new?promotion_code=ROWSJ
瓦基推薦碼:ROWSJ (結帳時記得輸入)
瓦基的心得文:訂閱《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值得嗎?我的2個月使用心得
.
瓦基
《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54,000+ 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 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 則好書金句、1 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