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閱讀筆記、兩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讓我們透過閱讀,啟動充滿活力的一個星期!
.
一篇閱讀筆記
《數據的假象》讀後心得:現代公民的人生必修課
數位時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或許就是看懂誰在胡說八道。哲學家 John Alexander Smith 曾對牛津大學的新生演講說道:「各位將來在求學過程中學到的,沒有一樣對你將來有用,只除了:若你勤勉認真,在智識上你將能發現誰在亂說話,我個人認為,這就算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也算得上是最主要的。」而辨識數據的能力,是需要被教育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在 LINE 或 Facebook 看到別人傳來的圖片或貼文,內容的文字和數據非常聳動,可是你一眼就識破那是假訊息?或者,你看完某則訊息之後覺得有異狀,透過可靠的工具和搜尋方式查找一番之後,確認了這是一則假新聞?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辨認、質疑和查證這些資訊?有些人卻毫無招架之力,成了假訊息的幫兇?
我認為,人隨著年紀增加,跟著增強的是偏見和概括,而不是識讀力。識讀的能力和年紀沒有絕對的正相關,而是和我們如何質疑、分析、判斷資訊的真偽和來源有關。可是,卻似乎從來都沒有人教過我們該怎麼做?
現在,終於有兩位專家將「反駁鬼扯」這門華盛頓大學的熱門課程的內容出版成書。
《數據的假象》作者是演化生物學家卡爾.T.伯格斯特姆(Carl T. Bergstrom)和資訊學家杰文.D.威斯特(Jevin D. West),他們透過這本書教我們如何識破數據假象。我們必須學會在不實或誤導資訊充斥的當今社會,如何提高對假數據的防禦能力,還有學會辨別數據的真偽、查證數據的來源。
這本書的內容,就是每個現代公民——每個暴露在大量資訊和數據的人——的人生必修課。
《數據的假象》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
兩則好書金句
1.
《金錢心理學》讓我學到「沉沒成本」的觀念,如果某筆消費或成本,是付出去之後就無法回收的話,那麼「花掉的錢就是花掉了」。
與其為「過去」感到可惜,不如為自己「當下」的時間和「未來」的體驗做出更好的選擇。
.
2.
《以小勝大》充滿了商界、學界和歷史上的故事案例,推翻我們以往認為「表面上的」強弱優劣。我喜歡這本書傳達的觀點:
「優勢可能是陷阱,劣勢或許蘊藏機會。」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是因為人生變豐富了,我們自己才變成豐富的人?還是我們先豐富了自己,人生變得豐富?
不要去追一匹馬,而是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
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自然會有一群駿馬供你選擇。
當你開始不斷豐富自己,你想要的一切,都會因你而來。
就像 Charles Munger 曾說過的:為了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你得先讓自己配得上擁有。你跟自己內心期望的豐富人生之間,距離還有多遙遠?你有試著讓自己配得上嗎?
我們得先成為一個豐富的人,才能配得上豐富的人生。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去取悅別人,而是豐富自己。
.
【贊助】忘形流圖像資訊溝通術|複雜的事物,簡單說清楚
你有這樣的困擾嗎?
想跟別人解釋專業?
你覺得你講得很清楚,但別人聽的很模糊……
其實,「真正的溝通,是對方認為你懂他開始。」
今天介紹的課程,是由張忘形老師帶來的「忘形流圖像資訊溝通術」。
忘形老師是當代「簡易圖像溝通」的 KOL。他擅長使用「一張圖、一句話」就能抓住你的目光,講到你的心坎裡。
他曾經說過:「在溝通中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對方,而是接住對方的球,並找到對方最喜歡的方式與他有來有往。」
比方說,小時候想跟爸媽拿零用錢的時候,表現的乖一點,成功率肯定是高一點的。對吧!這就是用爸媽喜歡的方式來溝通。
我們可以順著自己的特質做事情,但是要順著別人的特質來調整溝通的方式。
這堂課讓我最有共鳴的地方,就是「提煉溝通的關鍵點」這項技巧。
好的溝通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我們的表達正中對方的紅心,引起對方的共鳴。一旦你學會了從大量資訊當中,提煉出最關鍵的溝通核心,你就能深入人心、無往不利。
這堂課教你把「溝通邏輯」代入「圖像簡報」。
用一張圖、一句話,再複雜的事物,都能簡單說清楚。
- 課程連結:https://bit.ly/3OnZZ52
- 專屬折扣碼:8/22 (一) 前輸入【CWS007】,購買課程即可現折200元。(「三人團購」方案不適用本優惠碼)
.
瓦基
《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啾音好書》主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52,000+ 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 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 則好書金句、1 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