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閱讀筆記、兩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這週再加碼一場作者訪談。善用零碎時間聽書,把握每個進步的微小時刻!
.
一篇閱讀筆記
《謙遜》讀後心得:化開誤解、揭開謙遜美德的神秘面紗
你覺得「謙遜」是一種美德嗎?謙遜在這個時代還派得上用場嗎?還是你覺得謙遜已經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跟過去比起來,現代的人們變得更加自戀,但是卻更容易感到焦慮和寂寞。是時候來點不一樣的東西了。
《謙遜》的作者是美國霍普學院(Hope College)的社會心理學家戴瑞.凡.湯格蘭(Daryl Van Tongeren),他探討的領域包含了生命、謙遜、宗教、寬恕、關係,還有幸福。在這本書中,他挑選「謙遜」為主題,帶我們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經常被忽視的美德。
在書本的開頭,作者先指出了現代人遇到的問題,也就是社會普遍的價值觀經常鼓勵了那種自戀、自大跟自私的人。而這種現象,導致我們都想要保護自己的自尊心,想要強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每個人都想要變得更高人一等。這種追求讓現代人感到更多的焦慮、寂寞和脆弱。
作者藉由很多他自己的故事和廣泛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從我們自己本身培養出「謙遜」的態度,才是解決這種社文問題的關鍵。書中具體說明了謙遜能帶來的好處、培養謙遜的方式、以及謙遜可以對我們和這個社會所帶來的影響。這是一本讓我感到耳目一新的著作,對於謙遜這兩個字有了嶄新的理解。
《謙遜》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
兩則好書金句
1.
《影響力習慣》書中探討「最佳貢獻者」和其他人的區別在哪裡,研究人員統整出導致貢獻度差異的其中一種習慣:尋求回饋意見並調整。
「在變動的職場中,最關鍵的優勢不再是工作者擅長的事物,而是順應改變和學習的速度。」
.
2.
《有溫度的溝通課》的作者小虎老師提到,在過去我們經常是從「現象」來認識聲音的,我們雖然聽見了聲音本身,但沒有考慮過聲音發出來之前的內在運作。他說:
「如果太過刻意去控制聲音的高低起伏,反而會顯得不自然,讓別人覺得太做作。」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你喜歡收藏和整理資料嗎?你會分享和發展這些資料嗎?
「收藏家謬誤」(The Collector’s Fallacy)是指人們對於收藏和整理資料的過度關注,而忽略了實際應用這些資料來獲得真正價值的行為。換句話說,就是過度專注於收集資訊,卻不對這些資訊進行消化、思考和實際應用。人們誤把「知道」當成了「掌握」。
假設你喜歡在網路上閱讀各種文章和資料,然後將其中的重要觀點保存到你的筆記軟體中。這看似是高效的學習方法,但是不斷收集和儲存資訊,卻從未將這些知識運用在實際情境,就等於是落入收藏家謬誤。
數位科技給我們一種方便收藏資訊(複製貼上)的錯覺。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改變心態,不要囤積資訊,而是分享資訊,分享內化之後的資訊。不要只有蒐集想法,而是發展想法,發展在未來派得上用場的想法。
.
一場作者訪談
《闖出人生好業績》訪談作者詩慧,翻轉人生的業務力
這次我邀請到《闖出人生好業績》的作者詩慧,她是來自雲林的鄉下小孩,從小曾被老師認為可能是問題學生,但是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學,完成出國念書的夢想。接著她進入科技公司擔任業務員,從「業績掛零」到成為「百億訂單」的超級業務。後來,她試著自己創業,卻遇到創業失敗、背負債務,人生跌落谷底。可是,她竟然又東山再起,靠著波段投資法投資股票成功翻身,現在更成為一位斜槓創業家和暢銷書作家。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非常真摯動人,有很多看似要將她擊倒的難關,但她總能化險為夷、絕境逢生。我先是向她請教,她在書中有提到小時候個性很內向又自卑,這個形象跟業務員比起來,我覺得距離好遠喔!我以為業務員一定要是那種很外向又活潑的人才可以當。所以就問她,求學的過程是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讓她後來決定成為業務員?
她提到,當時她經歷過創業失敗,背負了債務,人生跌入谷底。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她開始學習投資和理財知識,並且透過波段投資成功翻身。後來她成為了一位斜槓創業家,同時也寫了她的第一本暢銷書《我用波段投資法,4年賺4千萬》。她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學習和成長,並且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和目標。而在《闖出人生好業績》書中,她想要分享更多自己的經驗和見解,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人。
.
瓦基
《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作者、《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耳邊說書》主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52,000+ 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 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 則好書金句、1 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