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閱讀筆記、兩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善用零碎時間聽書,把握每個進步的微小時刻!
.
一篇閱讀筆記
商周首席經濟學家楊少強精選 3 本商業思維必讀
「最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如何利用既有資源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價值。」
這句話是我在訪談商周首席經濟專家楊少強時,他對於商業思維所提出的一項深刻見解。我在這次訪談中,跟他一起探討商業思維和經濟學的基本觀念,他也向我推薦了三本經濟學領域的必讀好書。
楊少強投身經濟學 30 年,參與製作數百期商周封面故事,在談到對商業和經濟主題的熱情來源時,他是這麼說的:
「隨著我在商周撰寫專欄,並在各類廣播和訪談節目中發表見解,我不斷接觸到新穎的觀點和挑戰,這些經歷讓我對商業和經濟的運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促使我更樂於繼續投入。真正的熱情來自於探索和理解世界運作的過程,而這也是我始終在這些主題上保持專注和投入的原因。」
在這次的訪談中,還會推薦你三本好書:《一課經濟學》、《經濟學的思考方式》和《富比士二百年英雄人物榜》,適合對經濟學有興趣,並希望深入了解經濟學如何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你。
繼續閱讀全文,或用 Podcast 收聽這集訪談。
.
兩則好書金句
1.
《我,刀槍不入》指出,人們在達到自己「認為的極限」時,其實只發揮了自己 40% 的潛能。這就很像我們給自己的內心設下了一個「調速器」,限制了自己的速度。作者強調:
「人生就是一場大型心理遊戲,唯一要對抗的人就是你自己。堅持這個過程,很快就會發現你原以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會成為你人生中天天都在做的事情。」
.
2.
《不便利的便利店》主角透過擔任便利店店員的經驗,提醒我們,當我們跟家人已經太習慣親近的關係時,很容易因為對彼此過度的「熟悉」而忽略了尊重和禮貌。
「無論是貴客還是不速之客,用對待客人的方式相處,就能避免彼此傷害,對家人也像對客人一樣吧。」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你認為有哪些習慣,可以幫你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困擾?
《上游思維》書中指出,很多問題其實可以透過「上游」的預防來避免,而不是等到問題發生才在「下游」補救。
運動習慣就是一個典型的「上游」。規律運動讓身體變得更健康,便能預防各種疾病,提升日常的專注力和工作效率。
在職場中,主管的「上游」就是明確設定團隊目標、制定角色分配,建立有效溝通的管道。一旦疏忽這件事,就會導致忙於「下游」的解決內部衝突,或經常在重新分配工作。
總結來說,無論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試著採取「上游思維」從源頭解決問題。
就像書中的重要觀念:少一些事後補救,多一些超前部署,我們才能找到真正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顧好「上游」才能讓生活更加順利、健康和高效。
長期的改善必須從上游著手。
.
【生活分享】跳國標舞的時候背部肌肉拉傷
我是帶著「會呼吸的痛」寫下這段文字的。
昨天我在國標舞社團進行教學的時候,有一個特技動作是男生要撐托著女生,腰部必須旋轉、右手托住女生、身體再承接女生一半的重量。一般來說,這種動作就是善用核心肌群,穩定地協助女生擺出優美的姿勢。對我來說,這種姿勢已經駕輕就熟,就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我當下很專心在跟同學講解這個姿勢的訣竅,左手到處比手畫腳、指東指西的。怎料到,當我跟舞伴擺著這個姿勢,並且同時進行講解教學時,意外就發生了。突然之間,我感覺到背部某條肌肉被「拉伸」開來,當下我就知道「不妙了!」
解開姿勢之後,就是疼痛的開始。由於那條肌肉影響到的肌群都在肋骨附近,吸氣,痛,呼氣,也痛。雖然還能夠正常走動,但是上半身的動作就受到許多限制。當天晚上進行冰敷之後,期待隔天好轉,然後預約了今天的物理治療進行處理。
幸好,在當晚即時的冰敷之後,加上物理治療的電療和按壓調整,肌肉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放鬆,疼痛的程度比起昨天減輕了一半以上。雖然還不知道要多久才會痊癒,但是體感上是沒有什麼大礙,只是很懊惱自己的輕忽罷了。
我得到的三個教訓也一併分享給你:
- 再熟悉的動作也不能鬆懈。尤其是比較高難度的動作,仰賴的是核心肌群和呼吸的調節,此時不應該顧著講話,而是要拆開分段講解。
- 我平常的運動以慢跑鍛鍊下半身、瑜伽鍛鍊延展性為主,缺少對於上半身肌群的鍛鍊。應該要定期搭配適合的重量訓練,維持上半身的肌群強健。
- 老了。對身體的保健必須比以往更重視,不能再吃老本(怎麼這麼多「老」字…)。
.
希望你從這週的閱讀分享帶走一些好東西。祝你有個美好週末,我們下週見!
.
瓦基
閱讀前哨站站長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書籍作者
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和化輸入為輸出課程講師
.
【贊助】白話商業思維
《商業周刊》不只有講趨勢,更重要的是看那些成功人士如何在關鍵時刻做決定。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明明把公司做到全球第五大,但為什麼還要退出手機市場呢?
又或是,Uniqlo 的創辦人柳井正為什麼老是說「人要跟矛盾做學問」呢?
或許我們很難達到像他們一樣成功,但至少可以學習他們的商業思維,來幫助自己少走冤枉路。
現在,《商業周刊》推出了他們 37 年來的第一個線上課,從 2 萬個案例和 5000 位 CEO 的訪談中,提煉出一套「思考框架」,幫著我們建立正確的觀點和判斷力。
這堂課由「楊少強」《商業周刊》的首席經濟專家來主講,他曾經製作過《金磚四國》等專題,甚至還被央行前總裁彭淮南讚賞。
課程會帶我們透過經濟學理論,分析 36 個熱門商業案例,讓我們輕鬆運用到日常工作和投資領域。
例如,你可以學到「邊際效用遞減」的思維,理解特斯拉為什麼賣得越多,股價反而越跌越慘。
學會這個邏輯,不只能夠幫助我們判斷投資的時機,還能在猶豫是否要換工作的時候,以更理性的方法來做評估。
現在購買享早鳥價 2580 元,結帳輸入專屬優惠碼 「waki400」,可以再折抵 400 元,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課程頁面參考看看。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