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人是理性的》讀後心得:人類行為的底層思維 1

這篇文章是《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學員「Queenie Juang」的投稿。

行為經濟學,一個叫我著迷的內容!為什麼人會這樣說、那樣做?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與行為、經濟息息相關。為什麼我會忍不住再吃一口蛋糕?為什麼我會跟風一起買金戒子?為什麼我捨不得幫自己買高檔精品?這些的根本原因或影響我的關鍵是什麼?

我第一本接觸與行為經濟有關的書是《匱乏經濟學》接著是《金錢心理學》,這都不是在教你如何投資致富,而是在傳遞所有行為決定的「底層思維」;出乎意料的是那麼有趣、好玩、可以思考、動腦、並且與發生在自己生活的很多事情做一一比對。

誰說人是理性的》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美國人,在「不願關上門」這一章,第一段就引述了 項羽「破釜沈舟」的典故,旨意在說明:當人有超過兩個以上的選擇時,有退路時、有備胎時,就會對眼前的任務投以較低的意志力、專注力。以人生為例:送小孩子學 N 種才藝、畢業後有太多出路可選、買哪一隻手機好、就容易在太多選擇中瞎忙、浪費了時間及金錢,最後什麼都得不到,兩頭空。

書本裡充滿著科學實驗來佐證作者的好奇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