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獲利》讀後心得:企管大師陳宗賢教我的七個訣竅 1

為什麼在同一個市場中,有些企業能夠不斷成長,而有些卻停滯不前,甚至陷入經營困境?

為什麼有些產品明明很不錯,業績卻始終無法突破瓶頸?

這不只是新創公司會遇到的問題,也是許多老牌企業同樣面臨的挑戰。

今天,瓦基邀請到一位企業經營的傳奇人物——陳宗賢教授。他被譽為「亞洲的彼得・杜拉克」,曾擔任 71 間企業的總經理與執行長,並在短短三年內,帶領這些企業創造最高 139 倍的成長!此外,他還曾經輔導超過 3000 家企業,影響無數企業主與職場人士,被視為企業界最強智囊之一。

這次,瓦基特別挑選了他的著作《精準獲利》,書中收錄了許多他親自輔導企業的實戰案例。不論你是企業主、職場主管,還是希望提升競爭力的上班族,這場訪談都能帶給你最關鍵的經營思維與策略!


1.很專業,為什麼事業卻還是做不大?

在訪談一開始,陳教授就點出了一個關鍵觀點:「經營事業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工具。」他比喻說,專業就像一種商品,無論是技術、技能還是創意,這些都只是經營事業的一部分。

陳教授進一步解釋,如果你只有專業能力,卻缺乏適當的方法和工具,那麼這些專業知識只能停留在個人層面,無法轉化為成功的事業。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專業人士能在特定領域達到頂尖水平,甚至成為大師,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夠成功經營一家企業。專業能力可以幫助你創業、賺錢,但如果缺少正確的經營方法,事業的發展將難以持續。

因此,陳教授強調,學會經營的方法至關重要,而其中一個關鍵工具就是「策略地圖」。

《精準獲利》讀後心得:企管大師陳宗賢教我的七個訣竅

2.什麼叫「策略地圖」?

陳教授在書中提到的「策略地圖」,其實這個概念是源自他早期工作時所建立的公司五年發展目標和計劃。這套方法效果非常好,於是他一直沿用並稱之為「中長期發展目標計劃」。

直到 2004 年,他看到哈佛大學的兩位教授 Norton 和 Kaplan 出版了一本書,名叫《策略地圖》。讀了這本書後,他發現書中的內容與自己早期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

所以總結來說,「策略地圖」其實就是「中長期發展目標計劃」的另一種叫法。

陳教授強調,「策略地圖」的價值就在於,:「企業建立一套中長期的發展計劃,確保經營者不會在短期市場波動中迷失方向。」

以研華這家公司為例,創辦人在創業初期曾經一度想進軍個人電腦市場,但陳教授提醒,這是一片紅海,充滿強大競爭者,進入後只能陷入價格戰。

相反地,他建議研華聚焦於工業電腦領域,建立長期發展規劃,結果讓研華成為全球工業電腦的領導品牌。

這也就證明了,沒有策略的企業,無論擁有多少資源,都可能因為方向錯誤而失敗。


3.逆商業模式:讓顧客決定你的產品

在企業經營中,除了「策略地圖」,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策略叫做「逆商業模式」,它的重點是從顧客需求出發,讓消費者來決定企業應該提供哪些產品,而不是企業自己單方面決定。

舉個例子,像花仙子這家公司,最早他們只做汽車芳香劑,但在陳教授的建議下,他們決定不只專注於車用產品,而是把芳香劑的概念延伸到家庭用品,像是室內香氛和廁所除臭產品,這種策略叫做「同心圓擴展」,就是從核心產品開始,再逐步擴展到相關領域。

特別是當時台灣的氣候濕氣重,而除濕機又很貴,很多家庭都負擔不起。花仙子聽取市場需求後,推出了平價的「除濕盒」,這一策略讓他們成功打進了每個家庭,幾乎每個人都用過。這不僅是解決了消費者的問題,也成功開創了新的市場。

後來,花仙子在第二代接班後,變得更加活躍,開始和瑞士刀具品牌合作做聯名行銷,像是買芳香劑送刀具。這種異業合作讓他們提升了品牌價值,也擴大了市場的影響力。

這個案例證明了,只要打造出強大的品牌形象,消費者自然會更傾向選擇熟悉的品牌,這就是行銷策略的力量所在。


4.利用「同心圓策略」突破成長瓶頸!

藉由花仙子的案例,陳教授提到,對於正在面臨「轉型」與「成長瓶頸」的企業來說,「同心圓策略」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方式。

所謂「同心圓策略」,就是從核心業務出發,逐步向外擴展的經營方法,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穩固本業,打好基礎

在擴展之前,必須先確保核心業務穩健發展,這是企業成長的根基。

第二步:延伸產品或服務

在核心業務穩固後,可以開始延伸相關的產品或服務,例如推出周邊商品或拓展相關業務。這一步能讓業績再成長 50%~100%,為企業注入新的動能。

第三步:跨界與國際化

最後,陳教授強調:「台灣企業不要局限於本地市場,應該勇敢走向海外,才能讓成長空間無限擴大。」他的這段提醒也給了我許多新的思考方向。

Surface Pro 9

5.全聯是怎麼做行銷的?不只是打廣告而已

另外,陳教授也提到,近年來許多公司會選擇用「整合行銷」的方式吸引更多顧客注意。

所謂「整合行銷」的概念是行銷大師 Philip Kotler 在 1990 年代末期提出的,簡單來說,就是行銷不只是做廣告,而是要用各種方式跟消費者溝通,讓他們覺得這個品牌真的有幫助,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像是全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不只是投放廣告,還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來吸引顧客。比如說,他們推出線上購物服務,只要買超過 399 元,一小時內就能送到家,完全不用出門。他們也會辦試吃活動,讓大家可以先體驗產品,喜歡再買。

最特別的是「全聯先生」這個角色,像是「颱風季」的時候,他就會提醒大家準備好糧食和防水沙包,這樣的行銷方式不只是賣東西,而是讓消費者覺得全聯真的關心他們的生活。

這就是整合行銷的厲害之處,不是單純打廣告,而是讓消費者從各個角度都能感受到這個品牌的價值,最後變成忠實顧客。


6.轉念、轉變、轉型——企業成長的三部曲

陳教授說,企業要成長突破,關鍵就在於轉念、轉變和轉型這三個階段。拿台灣的手搖飲品牌「日出茶太」來說,它的成功就是透過這三個步驟慢慢實現的。

首先是「轉念」階段,日出茶太突破了傳統的市場框架,把視野從台灣擴展到全球。他們不再只是經營一家飲料店,而是開始思考如何將品牌推向國際舞台。

接著是「轉變」階段,日出茶太開始改變策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雖然在台灣只有30家門市,但他們在全球開了超過2500家分店,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搖飲品牌。而且,他們不僅限於手搖飲,還進軍了咖啡市場,發展出六大事業單位,讓整個集團經營更穩定。

最後是「轉型」階段,日出茶太成功地將自己轉型為一個國際化集團,並順利上市,營收突破百億元。

總結來說,日出茶太的成功策略是,透過品牌整合、國際佈局和資本運作,從一家小型飲料品牌,變成了擁有全球市場的大企業。


7.經營企業,出去看看世界很重要

最後,陳教授提醒所有企業家,經營企業不能只看單一面向,必須具備整合能力,也就是能把不同的資源有效結合,提升競爭力。

此外,國際化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要走向國際,除了語言能力,更需要有國際觀。而國際觀不是光靠書本學來的,必須親自走出去看看世界。

根據陳教授多年來的觀察,許多成功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願意走出去,去不同的國家考察市場,學習當地的經營模式,並將這些經驗帶回來,形成更強的競爭優勢。

所以陳教授一直鼓勵大家:「不管有沒有錢,都應該走出去看看世界。」出去走一走,你就會發現,很多事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樣,甚至顛覆原本的認知。這種親身體驗,能讓你的思維和視野變得更開闊。世界上有太多你沒見過的事物,這種經歷對人生和事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man in white shirt standing near glass window

結語:企業成長的關鍵在於策略與轉型

從《精準獲利》這本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為什麼有些企業能不斷成長,而有些卻停滯不前。關鍵在於擁有清晰的策略與靈活的轉型思維。陳宗賢教授分享的「策略地圖」與「逆商業模式」,強調企業應從顧客需求出發,制定長期發展計劃,才能在市場變動中站穩腳步。

企業的成長往往需要經歷「轉念、轉變、轉型」三個階段。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成熟企業,唯有不斷學習、勇於創新,才能突破瓶頸,實現持續成長。

陳教授也提醒,企業家應具備國際視野,積極走出去學習,才能提升競爭力,開拓更大的市場。

只要勇敢嘗試、持續學習,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能走向更廣闊的舞台喔!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隨時取消訂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和《化輸入為輸出》課程講師,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中。

下一篇讀什麼?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