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姿勢很有事》讀後心得:遠離痠痛的六個物理治療觀念 1

你是不是常常在工作一整天後,覺得肩頸僵硬、腰痠背痛?

但無論怎麼按摩、貼酸痛貼布也無法緩解?

又或是,你試過換枕頭、調椅子,甚至做了各種拉伸運動,但身體的不適感依然揮之不去?

其實,問題的根源就出在那些你每天不自覺養成的壞習慣。

這些壞習慣除了常見的「低頭滑手機」、「久坐辦公」之外,其他像是,坐著時不經意地歪靠在椅背上、習慣性地用手肘撐著身體、睡覺時總是側躺蜷縮……這些看似無害的姿勢,可能也正在默默累積壓力,最終成為你身體痠痛的隱形兇手。

這次,瓦基特別邀請到《你的姿勢很有事》的作者「三個字」——他不僅是專業物理治療師,還是 YouTube 頻道破百萬追蹤的姿勢矯正專家(瓦基很愛看他的頻道,超實用)。

他將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帶我們深入解析生活中最常見的壞姿勢陷阱,並分享簡單實用的改善方法,幫助你從根本擺脫痠痛的困擾喔!


1.破解按摩治療的迷思

你有沒有發現到,很多人在感覺身體酸痛時,第一反應就是去附近診所按摩,又或是前往大醫院的復健科來治療。不過,傳統治療酸痛的方法多是集中在短期的疼痛緩解,像是熱敷、電療或止痛藥等手段,這些方法雖然能「暫時緩解」不適感,但並不能「從根本解決」疼痛的問題。

而相較之下,三個字更建議大家選擇「自費物理治療」。因為這會更注重個別化分析,通過一對一的物理治療、細緻觀察,幫助患者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並有效避免反覆的疼痛和受傷。

三個字強調:「自費物理治療最大的價值不僅在於減輕當前的疼痛,而是在於深入了解疼痛發生的根本原因。」

以肩膀疼痛為例,當患者無法舉起手臂時,除了針對當下疼痛進行治療,還需要深入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狀況,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未來再次遭遇相同的問題。這樣,患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疼痛,以防每次處於特定情境下疼痛會再次發作。


2.壞姿勢的影響:最常見但常被忽視的原因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不自覺地養成一些壞習慣,最常見的例子之一就是把手肘隨意放在桌面上。這個看似無害的小動作,長期下來卻會導致肩膀肌肉持續處於緊繃狀態,使得肩膀僵硬,甚至造成疼痛。

舉例來說,許多上班族或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常常會不自覺地將手肘靠在桌面上。這種姿勢雖然感覺很輕鬆,但其實會讓肩膀長時間承受壓力,爾後造成肩頸痠痛。

過去,很多人以為這是長時間辦公造成的問題,但其實,像手肘倚靠桌面這種看似無害的壞姿勢才是關鍵因素。當肩膀長期受壓,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讓疼痛越來越嚴重。


3.別被表面症狀騙了!找出隱藏的疼痛源頭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大眾在面對身體的不適時,總會習慣性地尋找簡單的答案,像是按壓某個穴位或進行局部按摩,認為這樣就能解決疼痛問題。然而,人體的運作遠比這些簡單的解決方式要複雜得多。

舉例來說,如果手肘無法彎曲,可能是二頭肌受傷,也可能是神經或大腦方面的問題。因此,三個字才會說,身體的問題需要從根本上進行分析,並不是每個不適症狀都有一個簡單的解法。治療方法應該針對問題的源頭,而不是僅僅關注表面症狀。

例如,當患者出現肩膀疼痛時,就需要深入了解疼痛的源頭。這些痛感可能是由脖子神經的壓迫引起,也有可能是肩膀肌肉本身的損傷。我們必須仔細推敲這些原因,因為人體不像機器那樣簡單,疼痛的來源可能來自多個部位,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因素。

這也是為何每位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應該是個別化的,不能一概而論。每個人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慣以及病史各不相同,只有全面了解並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且持久的治療計劃。


4.環境要配合身體的舒適性

而除了找到有效的治療之外,想要避免肌肉酸痛等問題,預防始終是最重要的。三個字在訪談中有強調,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從養成正確的日常姿勢習慣開始。

我們需要知道,正確的姿勢並不僅是自己身體的調整,它同樣需要環境的配合。換句話說,只有環境與姿勢互相適應,才能達到最佳的舒適度和效果。

那什麼才叫正確的姿勢呢?

三個字說,判斷一個姿勢是否正確,可以從肌肉的狀態來看。當姿勢正確時,肌肉應該維持自然直立,而物品,像是電腦、鍵盤、文件等,應該盡量靠近身體,這樣才能讓身體自然而然維持在正中位置,減少額外負擔。

舉例來說,在許多工作環境中,螢幕擺放不當的情況十分常見。像是,有些人可能沒有將螢幕放在視線正前方,而是將它移到右側或左側,這樣就會迫使頭部不自覺地轉向一邊。結果,一側的肌肉就會過度負擔,另一側的肌肉則得不到有效的支撐。這種不平衡的肌肉負擔,若持續下去,就可能導致肌肉不適,甚至腫脹。

此外,我們也可以藉由挑選合適的椅子、沙發、床墊、枕頭與鞋子,來預防姿勢不良造成的傷害。比如,很多人買家具時,容易只看外觀或價格,卻忽略了人體工學。

像是市面上有許多設計不良的椅子,坐起來會讓人容易不自覺向後仰,導致壓力集中在脊椎,長時間使用下來反而容易受傷。

同樣地,現在的沙發通常都設計的又深又寬,讓人習慣性往後躺,這坐起來雖然舒服,但卻會進一步影響坐姿與脊椎健康。而價格昂貴的家具也未必符合人體需求,像是某些藝術家設計的百萬沙發,可能只是展示品,並不適合久坐。

因此,挑選家具時,應先了解正確的坐姿與人體工學原則,才能選擇真正有助於健康的物品,避免因為錯誤選擇而對身體造成長期影響。


5.按摩只是治標不治本!運動才是預防關鍵

三個字觀察臨床案例時常發現,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按摩就能解決痠痛問題,但其實頻繁的按摩只是短暫放鬆,並不能真正改善肌肉狀況。

當肌肉無法發揮作用,關節壓力就會更大,加速退化。因此,與其依賴按摩,不如透過運動來強化肌肉,讓身體有足夠的支撐,減少關節的負擔。

在西方社會,許多老人即使七八十歲仍然活躍,因為他們從年輕時就習慣運動,到了晚年也維持活動力。但在台灣,許多人認為老年人應該靜養,導致他們長期久坐或臥床,反而加速身體退化。一旦身體機能下降,狀況惡化得會比想像中更快。

因此,三個字提醒我們:「從年輕時就應該關注自己的姿勢與運動習慣,避免長期肌肉痠痛,才能在晚年維持關節健康,讓生活品質不被退化所困擾。」肌肉是關節最好的守護者,及早保養,才能走得更遠、活得更健康。


6.理解治療原理,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事實上,為了讓大家對物理治療有更清楚的認識,三個字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和患者解釋治療的原理。因為只有理解人體運作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解決疼痛問題。每一種疼痛都有其背後的原因,認識這些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感到肩膀疼痛,僅僅處理當下的症狀是不夠的。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疼痛的根源:是由於運動傷害引起,還是因為長期不正確的工作姿勢,又或是其他因素?

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問題,而不是單純依賴短期的舒緩方法。

man sitting on chair wearing gray crew-neck long-sleeved shirt using Apple Magic Keyboard

結語:擺脫痠痛,從改變開始

身體的不適並不會一夕之間產生,而是日積月累的壞習慣所造成。當你開始意識到日常姿勢對健康的影響,並嘗試調整自己的坐姿、站姿與睡姿,你就踏出了擺脫痠痛的第一步。

而三個字所寫的《你的姿勢很有事》一書中不只是提供舒緩疼痛的方法,更希望幫助你了解疼痛背後的根本原因,讓你能夠從源頭解決問題,而非只是一再地尋求短暫的舒緩。

像是過去我們往往習慣依賴按摩、熱敷或止痛藥來應對疼痛,卻忽略了這些方式只能暫時緩解症狀,但問題仍舊會周而復始的發生。唯有深入了解自身的身體結構與姿勢習慣,並透過合適的調整與鍛鍊,才能有效預防痠痛的發生,甚至在年老時仍然保持靈活與健康。

所以從今天起,試著重新檢視你的日常習慣,調整你的工作環境、選擇適合的家具,並開始建立良好的運動與正確姿勢。健康的身體來自於長期的累積,而每一個小小的改變,最終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

現在就開始行動,讓你的身體回歸最自然、最舒適的狀態,告別長期的痠痛,迎接更輕鬆自在的生活。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隨時取消訂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和《化輸入為輸出》課程講師,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中。

下一篇讀什麼?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