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祕辛|我正在撰寫的書、寫作方法的調整、營運方面的進展 1

嗨,

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在過去的一個月來,因為我採用了新的數位筆記工具,整個寫作和作筆記的流程有了更進一步的優化。在前兩個段落,跟你分享一下我的體驗和收獲,在最後一個段落,分享一些目前營運方面的進展。

我正在撰寫的書

今年的二到三月,我花了許多時間去構思這本書的主軸。我一開始是用 3M 便利貼的方式,把想要寫的主題全部寫在零散的便利貼上,然後再開始排列組合,把跟這本書的大方向不相關的都撕掉,最後保留了大約 20 張的便利貼。

接著,我在上個月開始使用 Heptabase 這款台灣新創團隊開發的數位筆記軟體,很幸運地,它非常符合我思考和筆記的方式。

如同下圖展示的,這個軟體裡面的每一則筆記就是一張「Card」,然後軟體裡可以建立很多個「Whiteboard」,你可以任意在 Whiteboard 上面去排列、連結、擺放你的 Card。你還可以自由改變 Card 的顏色,例如我自己定義,白色就是普通的筆記,黃色就是索引/大綱筆記,藍色就是文獻/讀書重點筆記。這個呈現方式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數位版的白板和便利貼的組合,我很快地把之前寫過的主題,分別寫到 Card 裡面,然後開始了一段排列組合的旅程。

幕後祕辛|我正在撰寫的書、寫作方法的調整、營運方面的進展 2

基本上,我幾乎可以將卡片盒筆記法的所有元素,轉換到 Heptabase 來使用(如果你還沒聽過卡片盒筆記法,可以閱讀我寫過的這篇文章〈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六個關鍵步驟)。如同下圖,我把黃色的 Card,當成是書籍的大鋼,用垂直的線性排列,把章節的順序排列出來。接著,我把白色的 Card 當成書籍的個別章節,用水平和橫向的排列,一字展開來。當整個全貌都準備好之後,就開始撰寫 Card 裡面的文字。我也隨時回頭翻閱以前寫過的讀書筆記,並且把相關的內容,製作成一張又一張的 Card,擺放到對應的章節底下。

幕後祕辛|我正在撰寫的書、寫作方法的調整、營運方面的進展 3

這一套流程,對我的阻力非常小,因為我只要想寫哪個地方,就點開那張 Card,然後開始寫。因為一張 Card 的字數我限制在 150~500 字左右,撰寫起來壓力就不會這麼大。而且在撰寫的過程中,會持續被附近的 Card 激發新的靈感,然後就一個靈感接著一個靈感的寫下去。待我進行到一個比較完整的段落之後(例如交稿,哈),再寫成比較完整的教學文章來分享。

透漏給你一點關於這本書的核心,我回顧自己從三年前的谷底決心改變,這一路上的故事(自己的和別人的),整理成具體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