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祕辛|新的發文格式成效、放棄了哪些東西、下一步計畫 1

嗨,

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在四月底的最後三天,我去宜蘭蘇澳的煙波飯店度過了一個放鬆的假期,沉澱了心情,思考了人生。當然,還順手讀完了一本好書,我很欣賞的作者 Malcolm Gladwell 的新書《失控的轟炸》。接下來,回顧一下上個月的經營表現,以及透露一些接下來的計畫。

白色背景的筆記,成效和心得

如果你對上個月的幕後祕辛還有一點印象,你或許會記得「白色背景筆記」這個寫作和發文方式。這是利用 Heptabase 筆記軟體方便的卡片功能,來達成的一種貼文模式。我上個月曾經說:「接下來我每天都會貼一則,秉持著長期投資的心態」,那麼,一個月過後,成效如何呢?我們讓數據來說話。

我前幾天截圖的時候,從 3/27 開始每天「多」發一篇白色背景筆記,累積 28 天之後的成果:

  • Facebook 觸及人數增加了 85.4%
  • Instagram 觸及人數增加了 519.2%
幕後祕辛|新的發文格式成效、放棄了哪些東西、下一步計畫 2

接下來,進一步分析這兩種社群媒體的差異,因為我在 Facebook 的貼文數量比較多,所以白色背景筆記的貢獻程度,稍微少了一點,但還帶來了接近一倍的成長。而 Instagram 的發文數量比較少,所以新增了白色背景筆記之後,觸及數量竟然暴增了 5 倍以上,而且成為了我在 Instagram 發文類型裡面,最受歡迎的發文格式,也帶來了最多的新增追蹤數。

這套方法,除了增加社群平台的觸及之外,對我自己而言,最有收穫的就是「促使我每天都要寫出一些東西」,等於是另類的「寫作儀式」。這使我必須保持文字雷達的靈敏度,持續思考、聯想、深究不同想法之間的關係,讓我保持文字創作的手感。我始終相信,微小的改變,總能帶來巨大的成果。

你沒看到的,是被放棄的那些

白色背景筆記的分享,只是「PDCA」環節的其中一個成果,有更多的是「失敗」之後被我放棄的成果。在經營的路上,我持續針對不同的方法做「實驗」,也就是設定一個「假設」,進行持續且連貫的「實作」,然後過一陣子回來檢查「結果」。驗證假設之後,再做出決定。

與其都看成功的結果,不妨也看看我曾經「放棄」了哪些東西?

  1. Twitter:在歐美的世界,Twitter 是政商名人和意見領袖最愛用的發文平台,可是在台灣表現如何呢?我用「自動發文」的機制,在 Twitter 上面發了接近 3 年的貼文,至今只累積了 150 位追蹤者。不過,因為我用自動發文機制,所以基本上我從來不用去「管理」它,這個成果只是讓我知道,Twitter 在台灣還不是一個成氣候的平台。
  2. Telegram:前陣子很火紅的聊天軟體(至今仍是嗎?),因應讀者需求,我也開了一個頻道發布消息。我的做法一樣是把發文內容「自動發文」到 Telegram 上面,只是多了一個管道給讀者接收資訊。實際測試了半年,在追蹤者和觀看率都沒有明顯的成長。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我比較沒有主動推廣這個平台,二方面是上面火熱的是關於財經、科技、八卦(和詐騙)的頻道,資訊更新的速度太快,連我都不曾開啟 Telegram 好好看裡面的資訊。考量到維護心力的投報率低落的情況下,我停止了 Telegram 的發文更新。
  3. Matters、方格子、Medium:我曾經在這三個平台,都測試過「同步發文」的策略,也就是當我把文章發布在自己部落格之後,相隔 1~2 個禮拜,再發表到這些平台上面。這個策略的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是增加觸及該平台讀者的機會,第二是增加閱讀前哨站部落格的搜尋引擎權重(SEO)。我後來觀察了平台讀者的轉換率,會從平台「點擊」回到閱讀前哨站而且還「訂閱」電子信的比例,其實非常低。此外,由於閱讀前哨站的搜尋權重,目前已經達到一個很棒的水準,書籍心得文章基本上都處於 Top 1~3 的位置,即使我測試「不同步發布」,也完全不影響搜尋的排序。綜合上述兩點,維護同步發表 vs. 效益的投資報酬率,是相當低落的。所以我也決定暫停在這些平台上同步發表的策略,改以引導讀者回閱讀前哨站或訂閱電子報為主要目標。

下一步的節目計畫

我針對下一本讀什麼節目的下一步計畫,可以濃縮成簡單的四個字「開源節流」。

首先是「開源」,有兩個方面,對於讀者和聽眾的開源,以及對營收模式的開源。

  • 對於讀者和聽眾的開源,新增「訪談型節目」類型:原本由我「單口」說書的節目型態,仍維持不變,但是我認為節目可以提供給大家更有意思的內容。過去舉辦了三場線上讀書會(和 Jacky 和 Jun),還有一場我接受歐馬克的訪談,每位聽眾的平均「重複」收聽率是普通單口節目的 3~4 倍之多。意思是,多口的節目內容,因為觀點更多元,也會提高聽眾重複收聽的意願。因此我正在規劃三種類型:1) 訪問書籍作者本人,跟出版社合作、2) 訪問愛書的意見領袖,引出更多元的閱讀分享、3) 訪問我的讀者和聽眾,讓每個愛書人都有機會分享自己的愛書、以及自己的閱讀故事。
  • 對於「營收模式」的開源:我正在跟方格子 vocus 平台打造的 NFT 計畫,就是基於這個模式在進行。新型態的訪談節目,將帶來新的營收,也能建立新的社群。我思考的是提供新型態的「價值」給讀者和聽眾,將營收的分潤和影響力「回饋」給社群內的支持者,然後 NFT 技術是一個輔佐這件事情成真的一項「技術」。意思就是,不要為了做 NFT 而做 NFT,而是去思考因為我要提供什麼獨特的價值,而「必須」使用 NFT 這項技術來讓這件事情更容易運作。

其次是「節流」,唯有持續減少時間成本,才能放大產出的結果。

  • 尋找適合的「節目製作人」:為什麼尋找一位新的節目製作人,被我歸類在「節流」的項目裡面?因為我指的節流,是節省我的「時間和精力」的流,也就是透過製作人的協助,讓我自己能空出更多的心力,在創造非我不可的價值上面。對於新型態的訪談型節目,我有許多理想中的憧憬想要實現,我也認知到,無法只依靠我一個人之手來達成,因此最近我開始在撰寫 Job Description,準備尋找一位全職製作人,來協助我打造這個理想中的現實。

如何做得更少,卻提供更多?或許借助人力資源的槓桿,就是我下一個要面對的課題。

關於投票選書

最後,一樣要來催票啦!目前正在票選第二季的選書,請記得前往「投票頁面」、登入之後投票唷!目前票數領先的前五名分別是《精準提問》、《快樂實現自主富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愛的藝術》和《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投票會在 2022/06/30 截止,每人可投三票,你還可以提名一本新書上榜,一起來決定下一季的前三名吧!

這個月的幕後祕辛就聊到這邊,我們下個月見!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