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祕辛|寫書進度和寫作反省、創作者的工作內容拆解、規劃新的分工型態 1

嗨,

非常感謝你的支持!

八月少發了一封信給大家,跟大家說聲不好意思!過去的八月到九月這段時間,我歷經了一場忙碌和混亂:(1) 搬家:搬到新住處,設置了新的工作室、(2) 新書趕稿:跟編輯討論後決定調整架構重新編寫部分內容、(3) 新工作室回音:由於空間較狹小,最後考量安裝了全室吸音板、(4) 電腦壞掉:六年的老電腦,時好時壞的,一直往返檢測,這週忍痛買一台新的。

這個月的幕後祕辛,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件事情:寫書進度和寫作反省、創作者的工作內容拆解、規劃新的分工型態。祝大家閱讀愉快、週末愉快!

寫書進度和寫作反省

目前最新的進展是寫到第 10 章囉!預計總共有 12 章左右,目前趕著將最後的階段寫完,就算是初稿大致成形了!接下來就是持續的「編輯」,對內容進行增添和刪減。這次寫書的過程我試著運用「卡片盒筆記」的原則來書寫,實際上帶給我很大的幫助,但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 100% 美好。我稍微檢討之後有發現我做得不夠好的幾個地方,待這本書完稿之後,我會開始進行下一本(其實是兩本)的撰寫計畫,屆時我會優化自己的卡片盒筆記技巧,再應用到後續的寫書工作當中(暴雷預告:有一本跟卡片盒筆記相關)。

我最近發現自己遇到一個瓶頸,那就是我似乎自以為對文字的「掌握度」愈來愈熟練了,所以漸漸地養出壞習慣「一口氣就寫到完稿」。這是什麼意思呢?假如我想寫一個關於「自律」的想法,我就會開始寫出草稿,然後在撰寫的同時順便編輯,每寫個一兩句就要修到滿意,然後才繼續寫。我覺得這樣比較省時間,因為當我邊寫邊修,直到寫完之後就直接是一篇「完稿」了。看似很有效率的方式,回顧起來卻完全帶來的反效果。整體而言,我的寫作變得「更慢了」,因為在寫的當下要反覆斟酌用字遣詞,反而導致我難以下筆(或下筆異常緩慢)。我留意到這個問題之後,去找了一些曾經遇過這類瓶頸、給予作者克服這類困難建議的文章來看,後來我讀到 矽谷創業教父 Paul Graham 的一篇文章〈Write Simply〉獲得很大的啟發。

Paul Graham 提到一個簡單的邏輯:當文字愈容易閱讀,讀者就不需耗費心力,也能吸收更多的想法,與其產生更深層的互動。他說:「華麗的文字不僅隱藏了思想,也隱藏了缺少想法的事實。這就是為何有些人會這麼寫,就是為了隱藏他們根本沒什麼好說的。」

如果我們是作者:釐清腦中真正的想法,先想清楚才說得清楚。詞句不用求華麗優美,而是盡可能簡潔扼要。如果我們是讀者:減少閱讀時不必要的腦力消耗,尋找講話簡單又好懂的作者,讀得懂的想法才是真的寶藏。

另外,Paul Graham 之所以能寫出簡潔扼要的文字,還跟他的撰寫流程有關。他說他會先快速寫出一版不經編修的「草稿」,然後花好幾天的時間慢慢地編輯,試著確保他想說的話一定要出現在文字上。他說大部分的編輯就是「刪減」,把文字精簡到能夠傳達想法就可以,這也是他的寫作很簡單易讀的主要原因。

如同我前陣子分享的一個觀念:「知道」和「做到」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我「知道」不應該在寫草稿的時候同時編輯,但是我卻隨著壞習慣的累積而開始「沒做到」。或許我得放下一些「一步到位」的效率至上思維,試著回頭擁抱我以前還在新手階段時,先透過「自由書寫法」隨心所欲發揮之後,最後才呼喚戴著「編輯濾鏡」的我。

創作者的工作內容拆解

如果我們以「一人公司」的角度來執行「創作者」這項事業,背後涵蓋的工作項目其實是滿複雜的。離職的這一年來,我試著用這個方式來兼顧創作和經營,但是漸漸地發現一些不如我理想的狀況。因為我有紀錄的習慣(寫子彈筆記 & Notion 專案),所以我把過去的執行項目分拆出來,稍微統計了一下每個項目占據我一週的「工作時間」的比例有多少,以下是拆解的結果。

  • 閱讀和筆記輸入:15%
  • 撰文和編輯輸出:15%
  • 上架和排程發表:20%
  • 業配與其他合作:30%
  • 會議和出差行程:10%
  • 社群和互動經營:5%
  • 會計營運和雜務:5%

我分析完之後,結果讓我感到很吃驚。我最喜歡的輸入和輸出——創作性質的工作,只佔了我大約三成的時間。其他的時間我在做什麼呢?

上架和排程發表:指的是一切平台的貼文安排,像是部落格、FB、IG、電子報、LINE 社團、PTT 版。雖然我已經有找小編協助我「金句貼文」的製作和排程,但是其他的部分還是我自己來。因此玲稜總總加起來,每週花在這上面的時間非常驚人。

業配與其他合作:接洽業配案的時候,不是只有答應和拒絕這兩個動作,還有一個動作很花時間,那就是「評估」。每一個新案我必須先瞭解業主和瞭解講師,做基本的事實查核,看看有沒有不好的負評或爭議,然後評估產品或服務的本身是否真的有料。隨著合作邀約變多,我變得花更多時間用來評估。而且以我的角度,我會想提供給業主一些合適的建議,幫他們呈現出理想的曝光樣貌給閱聽者。一來一往之間,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成本和精力,包含撰寫文案、拍攝和製圖、修改文案、確認上價格式。我後來雖然製作了一版 Notion 的「業配標準範本」,大幅降低了溝通的成本,但還是有太多省不了的溝通項目,

會議和出差行程:和合作夥伴與業主之間的會議,我降到最小值,每週控制在不超過五場。偶爾還是需要出差到台北(我居住在新竹),拍攝或錄製一些需要我真人出現的場景。我認為可以節省的時間,或許是繼續優化溝通的框架和範本,把每週會議縮減到三個以下。

加總以上三個項目,還有零星出現的會計營運和雜務處理,這些事項就佔據了我「超過六成」以上的時間。這跟我原本想像的生活型態有滿大的落差,再加上這半年來開始撰寫新書,我只能從這些空檔中找時間撰寫,或者「加班」擠出額外的時間或假日的時間來撰寫。「加班」聽起來或許有點怪(我不就是自己的老闆嗎?),但卻是我心中的真實感覺,我似乎為了滿足內心那個扮演老闆的我,然後迫使那個扮演創作者的我要加緊工作。

這讓我回想起去年讀過《創業這條路》這本書,自己在讀書心得文章裡面寫下的這段話

若只從專業人員的心態來創業,總是會覺得自己該完成更多事情、做出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多的服務,對於自己的產出總有著一股優越感和不可取代性。但作者提醒了:「如果企業是全部靠你在支撐,你擁有的就不是一家企業,而是一份工作。而且這會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工作,因為你是在為一個瘋子做事情。

當時寫下這段話時,我還沒有很深刻的感觸,只知道「大概」有這回事,但心裡面沒有很在意(總覺得自己不會變那樣)。前陣子的我似乎就碰到了這樣的情形,我雖然還沒有完全克服,但我開始試著調整。或許是時候重讀一次這本書,並採取一些具體的行動了。

規劃新的分工型態

依據我對工作內容的拆解,我開始將一些項目外包出去,像是今年的上半年度,我尋找了金句貼文和 IG 系列文的小編來幫我產製一些內容。這些內容是基於「內容重製」的原則,重複利用原本已經在部落格當中的優質內容,來達到更廣泛的曝光效果。

另外我也找了業配文案的小幫手,幫我處理很耗費腦力的「撰寫業配文案」的工作。只是在接洽、評估、來回溝通的部分,還是由我親自執行。這個部份我認為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或許能由具備行銷專才的人來負責這塊業務。

關於產品的推廣(線上課程與未來的新書),我開始設計免費版的電子信課程,當作行銷漏斗的最上層,最近我找到一位厲害的小幫手,製作了一堂免費的電子信課程「化輸入為輸出的五堂課,跟著步驟就能輕鬆學會」,目前尚未公開,預計十月中下旬才會正式公布。如果你有興趣參加,歡迎點擊上述連結前往頁面,輸入你的 Email 就可以免費加入(測試期間優先提供贊助者試閱)。

最後是影音型態的內容製作,像是 YouTube 影片和 Podcast 訪談型節目。我認為有些內容仍然要透過影片才更容易傳達,所以我近期正在拍攝一支新影片(工作室吸音板安裝),也尋找了小幫手來協助後製。另外是 Podcast 《EP.198 防彈筆記法》製作了第一次的訪談型節目,有滿多讀者回饋很喜歡這種類型,甚至有其他書籍作者已經敲我想要受訪。我目前還不急著進行新的訪談系列,反而比較好奇有沒有需要「改進」或「調整」的地方?我認為第一次嘗試,一定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但目前還沒看到偏向批評和指教的回饋,我自己是有些擔心的。如果你對這次的訪談有任何指教,都歡迎直接回信跟我說。未來我想給予訪談型節目一些內容占比(例如 20%),然後尋找小幫手來協助企畫、擬定初版訪綱、與受訪者溝通和安排時程。

新一季的投票選書

10~12 月的投票選書即將結束囉,還沒有投票的朋友,記得去投票選書唷!目前正在票選第四季的選書,請前往「投票頁面」、登入之後投票唷!投票即將在 2022/9/30 截止。每人可投三票,你還可以提名一本新書上榜,一起來決定下一季的前三名吧!(10/1 會上架新一輪的票選清單)

如果想對這封信留言,歡迎前往這封信的部落格文章版本

這個月的幕後祕辛就聊到這邊,我們下個月見!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