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兩本系列作的讀後心得與三個職場省思 1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以及它的系列作《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這次介紹的內容比較偏向我自己很個人化的讀後感想,而不是單純地介紹書本的內容而已。我把當時讀完這兩本書之後,我如何應用在職場上面的心得跟大家做個分享。

這兩本書帶給我的啟發

我當時在讀《被討厭的勇氣》和《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之前,我猜測這兩本書的主旨應該就像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眼光,做自己就好」。但是,我讀完後發現這兩本書講的不只是這樣而已。雖然我還滿認同書中大部分的觀點,但對於少部分的觀點,我保持了一點存疑的態度。

這兩本書的觀念或許會讓很多人感覺到「心靈自由」,不用再管別人了。但我認為,如果在職場上套用一樣的思維方式,恐怕會限制自己的成長與視野。我試著以一個身為職場初階主管的角色來思考,這兩本書的內容該如何跟職場上的領導管理做結合?此外,又有哪些觀念需要稍微做出調整?

書中提到每個人生活中需要面對的關係包含三個層面:父母學生與子女社會。我把這些層面轉換成職場工作上會面臨的三個關係:主管下屬公司。接著,我就試著去思考,如何在工作上以一種積極的態度,發揮對上級、對下級、對公司的影響力與貢獻感。

一間公司的初階主管,往往是夾心餅乾,上有老闆,下有下屬,單純的以「被討厭的勇氣」做自己,並不一定是在職場生存的最佳解。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有三個重點:如何面對上級老闆、如何領導下屬、如何對公司做出貢獻。


1.如何面對老闆

書中對於身為子女該如何面對父母,有著篇幅不少的描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離課題」的部分提到,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是「為了自己的目的」,也許是為了體面或虛榮心,或滿足支配欲所採取的行動。這些父母不是「為了孩子」而是「為了自己」,而當孩子察覺到這種欺騙的行為,就會有反彈和抵抗的反應。

像是在職場上,你是否也曾經聽過老闆對自己說「這是為你好」?若轉換成身為下屬的我們,面對老闆說這句話的時候,又該用什麼心態處理呢?反彈跟反抗恐怕不是最佳解。我的建議是,把老闆給指示的出發點當成是「為公司好」。

因為一般而言,老闆給的指示,不外乎是希望團隊朝著公司或組織的目標持續邁進,不需把它解讀成是故意「找你麻煩」或「讓你比較不好做事」。我們必須去思考的是,老闆為什麼期望我做出改變?他期望我如何改變?這些改變對於公司的目標又有什麼幫助?

當我們跟父母的期待產生了衝突,作者在書中提到說:「無論父母多麼傷心都沒關係嗎?沒關係」。但是,在職場上,我們沒辦法像書中一樣用這種對待父母的方式。如果我們是以這種方式面對老闆,恐怕很快就得捲舖蓋走路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可以將公司或組織的目標當成是參考的標準,思考自己和團隊該如何改變,以滿足主管的期望(甚至超出他的期望)。

另外,面對老闆或者上級主管,我很喜歡書中說到的這句話,用來做為自我省思:「仰賴他人的指示過日子是比較輕鬆的,不必思考困難的事情,不必為失敗負責。」而當我們自己開始經營一個團隊的時候,才會深刻瞭解到,如果只是傻傻等待主管的指示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如果在以往,我們習慣了對父母的指令唯命是從,務必要提醒自己,避免進入職場後一直依賴上級主管的命令行事。我們身為團隊的主管,如果不明白老闆的決策、以級自己的要求為何被否決,務必要詢問上級主管背後的原因。總是尋得為何而戰的理由,才將任務往下層團隊繼續傳遞。


2.如何領導下屬

面對下屬,我很同意書中說的不要用「憤怒」來試圖操縱下屬。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主管盛氣凌人地對你說出:「你做就對了!不要問!」下屬之所以屈服幫我們事情,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剛好負責的是主管這個職位罷了。至於他對我們是否尊敬,或者是否認同我們的領導力,完全是兩碼子事。

容易動怒的主管就像是容易動怒的父母,不會受到下屬真心的尊重,反而會被認為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我自己在職場經驗是,就算我們不輕易動怒,一樣能讓團隊把事情做好。透過憤怒來發洩,只是解決了自己的情緒問題,並無法真正解決事情。

我認為領導者的責任,是透過良好的溝通,傳達組織的戰略方向。比起用憤怒的鞭子在後面抽打來,我認為另外一種方式反而更有效,那就是講清楚「為何而戰」來說服下屬、甚至更高層次的說服他「為他自己而戰」。沒辦法做好這種溝通的主管,等於沒有處理好自己該做的課題。

另一方面,書中提到「不稱讚不責罰」的方式,我就不太同意。我反而認為,稱讚不一定會灌輸仇敵的態度,責罰也不一定會摧毀互相尊敬的行為。帶領團隊不像是栽培學生,有好幾年的時間可以讓我們慢慢等待,許多職場環境的組織變遷是非常快速的。

《被討厭的勇氣》一部與二部曲綜合心得與3個職場省思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知名商管書《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裡面有個實際案例,有兩位優秀的主管,分別是主管 A 和 主管B,他們相處得很不好,彼此都想方設法要讓對方被炒魷魚,甚至拿自身實力當籌碼要帶走底下的人,來威脅執行長盡速下決定。執行長原先不希望失去兩名大將,但最後他用了明快的「賞罰」來解決這件事情。

首先,他分別洽談主管 A 和 B 底下的兩名資深且表現優異的員工,確認了他們都有躍躍欲試的升遷意願。然後,他就做出了懲處,開除了 A 和 B 兩名主管,隨後就提拔了兩名資深員工接手他們的位置。執行長對公司傳達出來的訊息就是:分裂鬥爭會遭到懲罰,合作共榮才會獲得獎勵。

結果,這位執行長不但阻止分裂鬥爭的癌細胞擴散,合作的風氣也讓公司持續壯大。我認為在目前的職場環境,如果是用不稱讚、不責罰的方式,並不會有比較好的效果。適時地在不同情境下交互運用兩者,才能收得成效

因此,我認為這觀念可以再調整。除了時常感謝下屬的貢獻之外,也要稱讚下屬哪個部分做的很好,幫助組織往目標更接近了。但是,如果有偏離的部分,則要引導他回答「怎麼做可以更好?」「如何讓組織離目標更近?」並且讓他負起解決這件事情的責任。


3.如何貢獻公司

書中提到,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是一種我們認為「自己對某個人有用處」,感受到自己的一種價值。如果我們要對社會有貢獻感,只要我們自己「打從內心感受到」就能夠算數。對應到公司的內部,身為團隊的主管也必須讓整個團隊感受到「自己的團隊正在貢獻什麼價值給公司」。

然而,如果初階主管只停留在「感覺」自己團隊對公司有用處,就以為有「貢獻感」的話,這是遠遠不夠的。只讓自己感覺到貢獻感,雖然有助於提升你的幸福感受,但是對於公司跟團隊的效益還說不上真正有幫助。這樣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所以,身為主管必須時常且積極地跟上級溝通去瞭解,組織與公司的目標是什麼?當下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目前團隊努力的方向對公司有何貢獻?自己必須努力瞭解公司的目標並且傳達給下屬,才能讓整個團隊產生一股真實的「貢獻感」,進一步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就像《先問,為什麼?》書中提到的黃金圈概念,找到「為何而戰」的理由的工作者們,比較在乎的是如何給予和如何貢獻。反而,那些自己的不舒適和辛苦勞碌,跟工作任務的重大意義比較起來,就會顯得渺小許多。

因此,初階主管需要付出很多精神、努力、和耐心,時常跟公司的目標保持一致,以及替這些目標編撰一些打動人心的故事,記得,指派給團隊任務時,必須不厭其煩地,對這些任務的目標賦予故事與意義感。畢竟,比起什麼故事都不編,讓團隊永遠埋頭苦幹,懂得營造出願景的主管才能真正激發貢獻感。

《被討厭的勇氣》一部與二部曲綜合心得與3個職場省思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後記:每個此刻都是重大決定

其實在讀這兩本書的過程中,我腦袋不斷浮出在職場多年,看過許多王子病和公主病的人,那些人說不定是世界上最自由且有幸福感的人。因為他們眼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全世界似乎都虧欠他,要談貢獻?他也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對世界很有貢獻。

其次,我也想到,有些做出荒謬放生動物舉動的善心人士(像是把原本活在海裡的魚放進淡水池子裏面,結果把魚害死了),他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認為自己在對世界行善。即使這些舉動對世界不一定有什麼正向的幫助,但是他們卻同樣有著幸福的生活感受。這其中的衝突感,仍然是在我心中尚未解開的結。

對於如何在職場環境能夠如魚得水,與各層級之間的人際關係與應對進退,我把這次和大家分享的想法歸納成這三件事情:面對上級老闆,必須瞭解且達成他的期望;面對下屬,必須賞罰分明;面對公司,必須讓團隊具懂得為何而戰,對公司做出實質的貢獻

最後,附上這兩本書對我的生活以及職場,帶來持續影響以及縈繞在我心頭的兩句話:「平凡無奇的每一天都是考驗,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此刻都會讓我們面臨重大決定。」以及「倘若你不為自己的人生而活,究竟誰要為你的人生而活?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2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8 則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按讚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