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這條路》推薦心得: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1

無論你想要創業或者已經創業,開一家小吃店、一家咖啡廳、一家小公司,不管賣的是什麼、哪個行業,如果你在創業的路上想要避免走冤枉路、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思考、讓自己走得更順遂,你絕對需要認識和突破「創業者迷思」。


這本書在說什麼?

創業這條路》的作者是被譽為「創業教父」的麥克.葛伯(Michael E. Gerber),他致力於提供小企業老闆與創業家所需的協助,幫助他們建構運作順暢的企業。他發現一個企業要走得遠、走得久,創業家本身必須瞭解什麼是「創業者迷思」,避免重蹈覆轍,採取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去應對。

在這本1985年出版至今仍歷久不衰的經典著作中,作者回答了一個常見的問題:「為什麼許多小企業花了許多精力和資本,最後還是倒閉?為什麼那麼多專業人士選擇創業,最後卻無功而返?」並且,作者透過多年來指導上千位企業家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有步驟、有策略、有系統的企業經營法則。

我對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我很欣賞的一位 YouTuber「Ali Abdaal」曾經大力推薦,他說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看待網路事業的視野,這可以說是一本「建構順暢運作的小企業」的完整指南。創業不只需要「勇氣」,更需要懂得正確的「心態」和「方法」。

《創業這條路》推薦心得: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Photo by Riccardo Annandale on Unsplash

這本書特別的地方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最讓我感到驚奇和新鮮的,莫過於作者虛構出的「莎拉」這個虛擬角色,以及與她展開的對話。莎拉是一位創業新手,想要用自己的烘焙技能創立一家餡餅店「餡餅的一切」。她經歷了創業之初的熱情澎湃、創業之後的困惑和煎熬,在與作者進行許多場談話後,漸漸突破「創業者迷思」,邁向企業家的思維模式,懂得如何讓企業的經營走上軌道。

書中分成三大部分:創業迷思與小企業、統包革命是一個嶄新的企業觀點、建構一個運作順暢的小企業。在其中的每個小章節中,作者會在章節的前半段談比較「硬知識」的部分,然後在後半段放入她與莎拉一對一的「創業Q&A對談」,讓讀者可以用一種很親切的方式,跟著莎拉的視角去釐清自己對於創業這件事情的所有疑惑。

透過這樣的寫作手法,讓我感覺自己就很像是另一位「莎拉」,整本書讀起來就像是跟作者坐在壁爐旁邊閒聊,時而嚴肅、時而詼諧,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次閱讀體驗。以下,我想分享一些這本書帶給我的觀點啟發。


創業的必備條件?

成功的創業家都具備一個關鍵心態:「好奇心」。因為重點不在於原本懂得多少,而是在於想要懂得更多。作者評論道:「事業上面表現優異的人之所以會有優異的表現,不是因為他們知道的什麼,而是因為他們總是想要知道更多。

作者輔導過數千位小企業家,他所遇過的失敗企業,大部分的通病不在於企業主對財務、行銷、管理和經營知識不夠,而在於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捍衛自認為對的事情上;反之,他所遇過最棒的企業主只會不顧一切地釐清問題。這就像《心態致勝》這本書提到的「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的差異。企業和人一樣都應該成長,而成長會帶來改變。

大多數的企業都不是依照這個原則在運作;大多數的企業都只是依照老闆『想要』的方式,而非企業『需要』的方式運作。」創業者的工作就是保持好奇心,就是去想像,去做夢,盡其所能地去探索飄蕩在他頭頂上的方天馬行空,以及他內心深處的各種可能性。不是緬懷過去,而是展望未來。

事業上面表現優異的人之所以會有優異的表現,不是因為他們知道的什麼,而是因為他們總是想要知道更多。
People who are exceptionally good in business aren’t so because of what they know but because of their insatiable need to know more.

《創業這條路》推薦心得: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Photo by Joseph Rosales on Unsplash

什麼是創業者的迷思?

書中提到最普遍的「創業者迷思」就是一心想跳出來自己當老闆,渴求自由和掌握感,想要用原有的專業來加速事業,賺取更高的收入。結果常見的狀況是,創業家把焦點全部放在商品和服務,忘了企業應該要有組織、有系統地運作,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卻換來更多苦惱,結果讓自己原本喜歡的工作到頭來變成了苦差事。

問題出在於,許多「想要」創業的人們,往往是擁有某個技能的「專業人員」,但是單純要以專業來創業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具備其他兩種角色的特質和能力,也就是「管理者」和「創業者」。

  1. 專業人員:喜歡深思,活在現在。善於執行,喜歡動手做,一直想著如何把事情做好,認為想法必須可以執行才有價值。
  2. 管理人員:喜歡苦惱,活在過去。非常務實,要事事都可以預測,希望任何事情都井然有序,總是會發現問題。
  3. 創業者:喜歡做夢,活在未來。富有遠見卓識,激發改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追求夢想。具備創意創新,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

若只從專業人員的心態來創業,總是會覺得自己該完成更多事情、做出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多的服務,對於自己的產出總有著一股優越感和不可取代性。但作者提醒了:「如果企業是全部靠你在支撐,你擁有的就不是一家企業,而是一份工作。而且這會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工作,因為你是在為一個瘋子做事情。

許多人以為的創業,其實並不是創業,反而是創造了一份給自己更辛苦的工作。

作者發現,許多在創業之後失敗的小企業主,大部分是把自己太多的比重放在「專業人員」,而忘了投入心力在「管理者」和「創業者」的思維模式,以至於後來把自己的事業變成了「最糟糕的工作」。懂得在三個角色之間取得平衡,便是這本書談到創業家最重要的行動課題。


創業是為了什麼?

作者認為:「創業的目的是為了擺脫一份工作,以便為其他人創造工作。創業的目的是為了拓展你的事業,以便創造出某個事物,滿足市場上某個從未被滿足的需求,以拓展你的生命,為生命帶來新的刺激。」我們必須將事業打造成一個在未來能夠自動運作的有機體,這個事業的運作不是因為你,而是因為沒有你。

對專業人員而言,產品是他交付給「顧客的東西」(商品、服務)。

對創業者而言,產品是「企業本身」(企業的運作方式)。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好的企業靠得不是不凡的人,而是平凡的人做著不凡的事。」要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就必須存在一個系統,也就是一家企業做事情的方法,讓無論什麼程度的員工都能幫企業產生出一致的結果。打造頂尖的商品和服務固然重要,但是對創業家而言,建構一個企業的運作方式才是更值得投入心力的地方。

《創業這條路》推薦心得: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後記:創造事業?創造自我?

這是一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作者一開始從很務實的角度說明常見的創業者迷思,提醒了隨時要留意專業人員、管理者、創業者三個角色的分配比重。但是,光有創業的想法是一回事,執行創業計畫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書本的後半段,作者更提供了企業發展計畫的七個關鍵策略和步驟,仔細說明該如何執行這份計劃。

此外,我很喜歡書中把「創業」和「個人」連結起來的觀念,尤其以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一家企業象徵了他們想要過的生活,顯示了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的信念為何,也證明了人的意志。」我們無法改變外在混亂的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試著去瞭解自己的世界如何建構、如何運作,設計自己的遊戲規則,創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一個人在執行一家小企業的創業過程,就是探索這個世界和自己的最好途徑。

在這本書的尾聲,作者引述這句話送給莎拉:「自由不只是對某個決定表達是與否,而是塑造與創造自我的力量。」當我讀完了整本書,藉由莎拉的視角與作者進行這麼多場空中對談之後,聽到這段話感到格外振奮,內心激動的同時又多了點沉著。

用創業家的態度過生活,是一種人生選擇,也是一種自我實現。

凡人與戰士的差異在於,戰士視一切為挑戰,凡人則視一切為保佑或詛咒。

唐望(Don Juan)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若喜歡《創業這條路:從一人公司到一個企業組織,要成功創業必須知道的「方法」與「心法」!》這本書可透過此連結購買,你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