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被這本書吸引,主要是因為《人類大歷史》的作家哈拉瑞也推薦這本書,稍微預覽了章節內容後,決定開始閱讀。
《知識的假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人類並非完全獨立思考和評論事情。更多的是我們借助著人類知識共同體,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地圖,進而形塑而出自己的價值觀。
社群媒體高度發展的結果,反而強化且便利化了同溫層互相取暖的現象。本書進一步解析了人類有這種傾向的原因,也給出了幾帖良藥建言給讀者。
這本書在談什麼?
作者認為,個人知識就是人類知識共同體的延伸,聰明的定義在於:
如何運用以及貢獻知識共同體,懂得協作與發揮所長。
對於人類自以為懂很多的假象,作者建議讀者要認清自身所知的侷限性,放下傲慢擁抱謙卑,時時刻刻提問「為什麼?」。敞開心胸了解不同的觀念和思維,共同責任,互相尊重。
作者提到:「思考是一種集體行為,思考是為了行動」,回歸到個人層面來說,我進一步解讀為:透過廣泛閱讀各種立場的論述來獲取集體智慧,激發思考後催生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