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熱情》讀後心得:熱情是毒藥還是解藥? 1

你聽過最糟的職涯建議是什麼?是追隨你的熱情嗎?但是,為什麼又有些人認為追隨熱情很重要呢?到底在追求熱情的過程當中,有誰成功了,又有誰被狠狠拋下?是時候讓我們好好地檢視在工作中追求熱情(或不追求熱情)的自己。


這本書在說什麼?

失控的熱情》的作者是美國社會學家艾琳・賽克(Erin A. Cech),她特別關注「不平等」是如何透過文化的機制重複發生,特別是透過那些看似無害的信念。在這本書中,她要探討的就是「熱情」為什麼反而造成了不平等的現象。

這本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大學生和具有大學文憑的工作者,因為擁有大學文憑的人信奉熱情原則的程度最鮮明,熱情原則對他們的影響也最為強烈。作者探討「熱情」的概念為什麼這麼深植人心,讓擁有職涯抱負的人願意奉獻額外的精力、犧牲穩定或高薪的待遇,轉而接受自己具有熱情和興趣的行業。

此外,作者也發現追尋熱情的職涯建議,反而加劇了原本社會上的不平等,也讓企業雇主受益於熱情的法則,進而剝削擁有熱情的工作者。以下分享三個書中的重點發現,以及我對於這個現象的一些看法。

《失控的熱情》讀後心得:熱情是毒藥還是解藥?

追求熱情延續社經地位的差距?

「追隨你的熱情」是一個對個人工作者和對企業雇主都很有吸引力的原則,但是這個原則正在延續目前不平等的社會狀態。

根據書中研究,「熱情原則」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作者們,普遍用來定義何謂「好的職涯策略」的方式。指的是一種追求自我表現、有成就感的工作模式,也是做出職涯選項的主流指導原則。大約有七成的大學文憑者認為「熱情」的因素比「工作保障」或「薪資」更重要。

那些社經地位較高、家境背景條件較好的人,他們雖然也有可能從事著沒有熱情的工作,但無論工作待遇如何,對他們都是相對穩定的狀況。只要等待時機成熟,他們都有足夠的能力轉職到自己更感興趣的工作。

相反的,那些沒有大學文憑的人,同樣看重有意義且帶來成就感的工作,但由於他們在尋找穩定、高薪工作時所面臨的限制,這些人在考慮新工作時,傾向優先考慮薪水與工作保障,而非跟熱情相關的因素。

社經地位較低的工作者想從事他們熱愛的工作時,他們得冒最高的風險、承受最大的損失,無論是依靠學貸進入理想中的科系就讀,或者是捨棄薪資的考量轉而尋求待遇較差的工作。然而,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作者在職場上獲得的相對優勢,讓他們在考慮轉職時,可以優先考量這些因素,而非財務保障。

追求熱情的職涯策略,多數的受益者是社經地位較高的人們,也因此延續了既有社經地位的差距。


雇主偏愛具有熱忱的員工?

有一項研究針對「有聘雇經驗」和「無聘雇經驗」的受試者進行測試,請他們針對三名虛構員工的特質,挑選出他們最喜歡的員工。員工 A 的工作動機是薪水、員工 B 的工作動機是升遷、員工 C 的工作動機是對工作的熱情

受試者被問了四個問題:你最希望哪一名員工擔任你的下屬?哪一名員工會最認真工作?你最想僱用哪一名員工?哪一名員工最可靠?

在以上四個問題當中,員工 C 獲得全數的勝利,在四個問題中都獲得七成以上的喜好度,遠勝過員工 B 的兩成,也遠勝過員工 A 的不到一成。對於雇主來說,一個展現出對工作熱情的員工,似乎是最容易獲得青睞的。

當時我一開始讀到這個問題時(還沒看到結果),我自己心裡的傾向也都是選擇員工 C,只是我沒料到實驗結果竟然是這種壓倒性的差異。只是仔細想想,也不會太令人意外就是了。

因為對於雇主而言,有熱情的員工在工作時比較勤奮,且願意承擔更多職責,還不需要額外加薪。而對於員工而言,信奉熱情原則的人通常願意為了追求熱情而犧牲財務或穩定性,甚至願意在不加薪的情況下承擔更多的職責。

在資本主義的運作法則之下,以雇主的角度當然是在一樣的薪資之下,從員工身上「榨」出更多的價值。這也衍伸出下一個問題,熱情會不會是一種對員工的剝削?


愈有熱情愈容易被剝削?

書中有一項調查指出,那些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比同事更加投入,對工作的付出大於公司的要求。但同樣的數據也顯示,有熱忱的人對工作更投入、付出更多努力,但是並「沒有」比類似職位的員工拿到更高的薪水。

就像是上一個研究指出雇主更喜歡熱情的員工,雇主看重員工的熱情更大於工作能力,因為他們認為熱情能帶來額外的付出。像是一個願意在下班時間自己進修技能的員工、利用假日時間閱讀和上課充實自己的員工,在雇主心中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作者則認為:「若一個人對工作付出額外的精力卻沒有獲得補償,那麼這項個人興趣轉換為工作任務的過程就是一種剝削。」也就是說,雇主從這段時間受益卻沒有給予員工回報。

這樣聽起來,熱情就像是一個包裹著糖衣的毒藥。雖然這個批評聽起來有一番道理,可是我卻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職場的待遇本來就是階梯式的提升,而不是線性式的成長。職場同一個職級的薪資差距本來就不大,而是提升職級或跨越產業的差異才會大。熱情本身就是難以衡量的因素,更別說雇主要如何衡量一個人投入的熱情,並給予等值的報酬。

「被剝削的熱情」是一個很理想化的批評,它描述了一種真實的現象,但似乎無助於改變什麼現況。

對於工作者來說,對一項工作投入的熱情,期待的應該是成更長期的收穫,而不單純只是眼前的金錢補償誘因。一個人(或企業)創造價值和獲得價值之間的時間差,從來就不是瞬間,而是有所延遲。

無法將投入的熱情轉換成日後的商業價值,是一種被剝削;能夠將熱情轉換成日後的商業價值,則是一種投資。我顯然對於第二種會更感興趣。

fuel your passion text

後記:我們該如何應用

失控的熱情》書中的論述都是基於紮實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帶我們認識職場環境興起的追求熱情原因、熱情造成的階級複製和不平等狀況,以及熱情衍伸出來的職場剝削現象。我對於書中講述社會學的解決方案比較不感興趣,而是對於我們該如何弄懂熱情、培養熱情和應用熱情比較感興趣。

我從書中帶走的有以下三個重點和思考:

(1) 書中提到要對個人工作具有熱忱,需具備幾個相關聯的面向:心智連結(覺得工作有趣或極具魅力)、情緒與(在工作中感到興奮、找到樂趣或快樂)以及個人連結(適合自己特質)。我們該如何找出這種工作?甚至,創造出這種工作?

(2) 熱情會在社經地位較高的族群中延續。無論自身家世背景,做決定時應該同時衡量成就感、經濟穩定、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等因素,而不是偏廢某一項。我們有辦法透過熱情來改變自己的社經地位嗎?如何冒著可承受的風險,賺取長期之後的收穫?

(3) 雇主更青睞展現出熱情的員工,再加上被剝削的熱情是一種現存的社會現象,與其討厭這種現象,倒不如思考該如何反過來應用它。與其展現對於升遷和薪資的渴望,不如展現熱情。如果當下的熱情無法兌換成立即的報酬,我該如何讓它在未來發揮效益?

熱情可以是一個人的不平等劣勢,但是反過來看,熱情也正好是一個人的不平等優勢。我認為不需要試圖尋找(或等待)一個平等的世界,而是幫助自己、幫助更多人認識如何發揮自己的不平等優勢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失控的熱情》抽獎贈書活動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2 則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按讚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