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是盲目的,但更多時候,愛讓我們看見真正的自己。」特別是在伴侶關係中,我們常會面臨各種掙扎,像是如何理解對方、如何處理矛盾,或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裡保持愛情的火花。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就聊聊一些愛情中的課題,以及如何找到伴侶之間的平衡與幸福。
這本書在說什麼?
《非常關係》的作者是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鄧惠文,她同時也是廣受歡迎的節目主持人和暢銷書作家。她擁有豐富的心理治療經驗,尤其專注於伴侶和個人心理健康的研究與實踐。鄧醫師的洞察力和溫暖的治療風格,讓她在業界及讀者間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這本書帶我們探討愛情中的掙扎與矛盾,以生動的案例和深刻的心理分析,揭示了愛情中的各種情感形態。書中不只教我們如何經營感情,更強調如何透過愛情這個媒介來更深入了解自己,找到內心的安全感。作者強調愛情是一場持續的自我成長,我們要學會在感情中找到平靜與理解。
我認為,這本書特別適合正在感情中尋求答案,渴望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伴侶的人。如果你曾經在愛情中迷茫,或者在關係中感到挫折,這本書會為你帶來全新的視角與啟發。無論是單身、戀愛中、或是剛經歷過一段關係的結束,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力量,幫助你面對愛情中的挑戰。
此外,我也邀請到作者鄧惠文醫師接受我的訪談,想收聽完整訪談可以前往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EP.412」。
一、愛是對內在的探索和接納
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總是在追求一個對感情的「最好答案」,但事實上,愛情的本質並不總能用邏輯來解釋。
感情的形態多種多樣,常常因人而異,每段關係都是獨一無二的。鄧醫師說:「愛情中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必須接受它的不可預測性,這正是它美妙的地方。」這種不可預測性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個性、需求和成長經歷,使得每一段愛情都有其獨特的風味。
對許多人來說,經常會質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這種質疑不但讓我們在感情中陷入痛苦,也可能讓我們不斷追尋一個「完美的答案」來解決感情的問題。然而,鄧醫師強調:「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看待自己,是否能從心底認同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一味地尋求外在的肯定。」這些話提醒我們,愛的難題往往並不在於對方做了什麼,而是在於我們自己對愛的態度,以及我們是否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愛。
鄧醫師還分享了來自臨床的案例,有一位患者總是覺得在感情中「不夠好」,對方的一句無心的話都可能讓她開始懷疑自己。鄧醫師告訴她:「每個人都有自我懷疑的時刻,但這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而是要學會在這些時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外界的解答,而是對內在力量的探索和自我接納。
二、安全感的追尋與矛盾
書中強調的另一個重要話題是「安全感」。安全感對每段感情都非常重要,但有時也會成為兩個人之間的障礙。
鄧醫師提到:「很多人在愛情中感到焦慮,是因為太依賴對方來確認自己的價值。」當一個人太渴望從對方得到認同時,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這樣的關係很容易變得不健康。
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把幸福的鑰匙交給對方,希望對方來決定自己是否值得被愛,這種依賴是很危險的。她強調,每個人應該先學會如何與自己和解,找到內心的穩定感,這樣才能在感情中保持平衡,而不是陷入「控制或被控制」的狀況。
她還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當我們感到不安時,最好的方法不是向對方索取更多的愛,而是反思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需求。」鄧醫師建議,我們應該透過自我探索來找到內心的不安根源,學會如何接納自己,並建立自信。這樣我們就不需要一直從對方那裡尋求認同,而能在愛中更自由、更自信地去愛對方和自己。
她分享了一個例子,一位患者常常感覺伴侶不夠在乎她,總希望對方多些陪伴和表達愛意。鄧醫師提醒她:「伴侶的愛無法時時刻刻滿足你的所有需求,真正能給你安全感的,只有你自己。」這段話啟發了這位患者,讓她學會從內心尋找安全感,而不是過度依賴外在的認同。隨著這種自我成長,她開始找到自己在感情中的位置,也更理解伴侶的表達方式,讓他們的關係更加和諧。
所以,安全感是愛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它的建立不能靠對方,而更應該來自於自己內心的穩定和自信。這本書提醒我們,只有當我們學會和自己和平共處,才能在感情中找到真正的平衡,擁有健康且持久的關係。
三、愛上特定類型的人是命中注定嗎?
很多人覺得自己總是愛上同一種類型的人是「命中注定」的,但是鄧醫師有不同的看法。
她認為這和我們內心未解決的問題有很大的關係。鄧醫師說:「我們選擇的對象,往往反映了內心的需求和過去的傷痛。」例如,有些人總是愛上強勢的伴侶,可能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愛,這讓他們不自覺地去找那些有類似特質的人來彌補內心的空缺。
鄧醫師還提到一位患者的例子,這位患者總是愛上控制慾強的人,結果每次都在感情中受傷。鄧醫師幫助她理解,這其實和她的童年有關。她的父親對她要求很高,讓她習慣了把愛和控制畫上等號,於是她在成年後也不自覺地尋找類似的關係。鄧醫師提醒我們,了解這些情感模式的根源,是改變的第一步。這樣,我們才有機會跳出過去的束縛,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改變這些情感模式需要我們有自我覺察和勇氣。鄧醫師建議,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情感歷史,找到反覆愛上某一類型人的原因,然後學會給自己更多的愛和接納。這不是一件能馬上完成的事,而是需要時間和努力的過程,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改變,找到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愛情。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句話:「每一次愛情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是怎麼來的,就有力量做出改變。」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愛不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而是一段可以主動改變的旅程。只有突破這些限制,我們才能建立起更健全的幸福感情。

四、分手後的愛情復仇者心態
在書中,鄧醫師深入探討了分手後的情緒,以及人們在面對失去愛情時的內心掙扎。
她指出,很多人在分手後會變得像「愛情復仇者」,試圖用怨恨、憤怒甚至傷害對方來對抗心中的痛苦。這種心態通常是因為強烈的失落感和孤獨,讓人以為「如果讓對方也痛苦,自己就能好過一點」。但鄧醫師提醒:「這樣的復仇只會讓自己更痛苦,無法真正解脫。」
鄧醫師說,面對分手,最重要的不是找誰對誰錯,而是學會接受和放下。「很多人分手後一直糾結於為什麼感情會走到這一步,但其實有時候感情的結束是自然的結果,而不是誰的錯。」她把這種情況比作「帶著沉重的行李上路,你走不遠,只會讓自己疲憊。」
她還分享了一個例子,一位患者在分手後對前任充滿怨恨,總是想報復,結果讓自己陷入無盡的憤怒和焦慮,生活也因此一團糟。鄧醫師告訴她:「你需要放下這些怨恨,因為它們無法讓你前進,只會把你困在過去。」她鼓勵患者從這段關係中找到成長的機會,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用更健康的方式來處理情緒。
鄧醫師建議,面對分手最好的方法是接受現實,關注自己的需求,重新建立自我認同和生活重心。她說:「不要讓過去的關係成為未來幸福的障礙,學會放下,才能真正釋放自己,開始新的生活。」放下不代表忘記過去的美好,而是不再被過去的感情束縛,這樣我們才能迎接新的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五、經營感情關係裡的平常心
最後一個重點是我們在訪談時提到的「平常心」。
鄧醫師強調:「愛情中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一直保持激情,而是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裡,依然保持關心和尊重。」很多人在熱戀期過後,覺得對方的行為不再新鮮有趣,容易以為愛情變淡了。但鄧醫師提醒我們,愛情的真正考驗,是在那些平凡的日子裡,我們是否還能用心對待對方。
她說,平常心並不是沒有浪漫或激情,而是在生活中的小事裡持續付出愛。比如,有一對結婚十年的夫妻,他們每週五一起煮飯,這看似很普通,但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彼此的支持。這些小小的儀式感,能讓我們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愛的痕跡,讓彼此的連結更深。
鄧醫師還建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愛的表達方式,比如一起做飯、散步、擁抱,或者一起看電視。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正是讓愛情穩定下來的力量。她說:「很多人希望感情永遠有激情,但愛情的深度,其實更多來自平凡生活中的關心和體貼。」
她也提醒大家,不要把激情消退當成危機。她說:「愛情的價值在於,你是否願意在平凡的時刻依然愛對方,這才是讓感情長久的秘訣。」當我們能在平凡中找到愛的意義,並學會與伴侶一起面對生活中的起伏,我們的愛情就會變得穩定而溫暖。

後記:在平淡的時刻依然選擇彼此
《非常關係》很像是一面讓我們看清自己內心的鏡子,它讓我們看到在愛情中,我們的渴望和害怕。在愛情裡,我們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帶著過去的經驗和不安,不斷成長。這些經歷讓我們學會如何去愛,還有怎麼被愛。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你在面對自己的感情關係時,更能理解和放鬆。
這本書會讓我們理解到,愛情不只是持續的激情或追求完美,而是接受彼此的普通和不完美。她說過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覺:「愛情最珍貴的不是那些瞬間的美好,而是我們在平淡的時刻,依然選擇彼此。」這讓我明白,真正能讓一段關係持久的不是熱情的表白,而是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持續關心和陪伴對方。
我也很認同鄧醫師提到的「自我安全感」的問題。在愛情中,我們常常希望對方給予我們所有的肯定,但事實上,只有當我們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找到自己的價值時,我們才不會把幸福的鑰匙交到別人手裡。我們要為自己的安全感負責,這樣才能真正地去愛,也才能在愛中找到自由。
這本書對我來說像是一堂愛的反思課,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感情觀,讓我思考如何更健康地經營愛情,並面對其中的挑戰和成長。希望大家在讀完這本書後,也能對愛情有更多理解,學會在平凡中找到愛的力量,並願意為彼此的成長而努力。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別再跳脫舒適圈》讀後心得:告別有毒的自我挑戰觀念
- 《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讀後心得:重建自信的三階段
-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讀後心得:活得真誠的厚臉皮哲學
-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讀後心得:愈淡泊愈美好的四個感觸
- 《原子習慣》四步驟重點整理,每天寫筆記和寫作的實踐心得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