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追蹤失敗的五個原因:談我心目中習慣養成的最好方法 1

習慣追蹤不等於成功養成習慣!如何讓「打勾」變得更有意義?

今天我們來聊聊「習慣追蹤」這件事。

談到習慣養成,我們通常會想到用習慣追蹤的方式,每天記錄自己有沒有完成某件事情,來確認習慣的執行情況。我們可能會選擇一些「習慣追蹤 App」,或者用手寫「打勾」的方式記錄。

可是,我自己遇到的問題是這樣子的。我知道習慣追蹤是很有效的,因為它可以固定地提醒我們,讓我們保持責任感,而且給我們打勾勾的動力。

看到數字累積起來,讓我們知道自己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執行了幾次習慣,也是一個系統化的進度,有一個小小的成就感。

但是,有很多研究和討論發現習慣追蹤不一定有效。像我自己也用過很多款習慣追蹤 App,我發現最大的問題就是:這些 App 提供了很多「功能」,讓我可以設定提醒時間、習慣類別、打勾功能、里程碑數字…等。但是我認為只有「功能」其實是不夠用的。

尤其是我用過很多款 App,都在功能上有差異化,但這些功能最後還是讓我覺得有一種「疏遠」。

因為它終究還是一個 App,只是讓我有打勾和數字的功能而已。它跟我真的想要建立起來的習慣,比如持續早睡、慢跑、健康飲食或閱讀,其實關聯性不高。有時候會覺得懶得開啟 App,反正打勾而已嘛,一段時間沒打勾好像也不會怎樣,看著數字累積也沒什麼感覺。


習慣追蹤的五個潛在問題

所以,我遍尋了很多研究和書籍,也跟身邊的好友詢問,想找出為什麼「習慣追蹤有時候會沒有效果」。我發現有五個常見的潛在問題,我把它整理起來分享給你。

習慣追蹤失敗的五個原因:談我心目中習慣養成的最好方法

1. 一次追蹤太多習慣

很多人會因為習慣追蹤 App 提供了太多功能,導致許多人在開始習慣追蹤時,一次設下過多目標,像是早起、運動、冥想、寫日誌等等。這樣做會導致疲勞和倦怠,因為同時管理多個新習慣會耗費大量的意志力和精力。

當你有太多習慣需要追蹤時,很容易感到壓力。一旦無法完成所有項目,就會產生挫折感,最終導致放棄。尤其當你的清單上面有太多個習慣時,你會不知道哪一個最重要,沒辦法累積起來。

因此,更好的建議是一次專注養成一個習慣,逐步建立。直到這個習慣變得自然而然,再開始追蹤下一個習慣,這樣效果會更加顯著且可持續。

2. 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

許多習慣追蹤的失敗,往往是因為目標設定「過高」或「不切實際」的目標。比如一開始就設定「每天跑步五公里」或「每週讀兩本書」。這些過大的目標對於初學者來說難度過高,容易造成過度壓力,甚至因為無法達成而放棄習慣。

最好的方式是從小而可行的目標開始,例如「每天跑步十分鐘」或「每天讀書五頁」。逐步提升難度,這樣更容易體驗到進步的成就感,這樣才能夠讓自己保持動力和持續性。

3. 過度依賴打勾而非反思

習慣追蹤不該是只為了完成「打勾」的動作,而是要幫助我們反思和調整習慣的養成過程。

有些人只是沉迷於每天打勾、累積數字。然而這樣的追蹤方式其實很容易流於形式,忽略了對行為的真實改變。如果只是單純地打勾,但沒有思考這個習慣對於目標的意義,或沒有根據執行情況進行調整,那麼即便數字再漂亮,也未必真正帶來積極的生活變化。

所以在習慣追蹤的過程中,我們其實需要刻意挪出一些時間,透過一些提問來讓自己「反思」。反思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是否需要改變策略,並確保我們在養成真正對自己有意義的習慣。

許多單純提供功能性的習慣追蹤 App 不容易幫你做到反思。

4. 缺乏清晰的為什麼

很多人會選擇以習慣追蹤作為衡量標準,但卻忘了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很多人在開始追蹤習慣時,並沒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養成這個習慣,只是隨波逐流或者被社會趨勢所影響。

如果只是打勾,那比較停留在表面的滿足感。這樣的習慣缺乏強大的內在動機,很容易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失去動力。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那麼當阻力出現時,你很可能會選擇放棄。

因此,在開始養成任何習慣之前,應該先問問自己:「我希望透過這個習慣達到什麼樣的改變?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找到這個清晰的「為什麼」,你才能在追蹤的過程中持續保持熱情。

5. 缺乏陪伴感

習慣養成過程中,如果缺乏「陪伴感」與外部資源的幫助,往往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缺少支持。

許多人在養成習慣時,追蹤工具通常只是幫助記錄進度和提醒你該做什麼。但當遇到困難、執行率低或失敗時,如果沒有足夠的外部資源來支持他們跨越障礙,就容易失去動力。

因此,更有效的方法是持續尋找外部教學資源,例如教學影片、相關書籍;或加入社群和夥伴一起養成習慣。在你感到低潮時,可以給你所需的引導和陪伴感。讓你在養成習慣旅途中不至於孤軍奮戰,更容易克服困難並保持長久的動力。

這樣的陪伴可以讓習慣養成不只是一個孤立的「打勾任務」,而是變成一個有溫度的成長過程。

low-angle photography of two men playing beside two women

我的習慣追蹤經驗告訴我的事

當我在製作「習慣充電站」這款 App 的時候,就在思考要怎麼解決之前提到的習慣追蹤的缺點和問題。我開始想,如果只是單純提供習慣追蹤的功能是不夠的,那還有什麼方法能幫助大家持續養成習慣呢?

我回想起自己養成習慣的過程。每次在習慣追蹤遇到困難或中斷的時候,我都會去查看一些影片。如果那週沒辦法執行某個習慣,或者執行率低,我會去尋找外部資源,了解為什麼有些習慣會追蹤失敗。

像是為什麼早睡的計畫行不通,為什麼閱讀紀錄會中斷,為什麼我的跑步習慣沒辦法持續下去。因此,我會找一些 YouTube 影片,或者讀一些相關主題的書,來看看該怎麼辦,怎麼克服。這就是我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持續做的事。

比如說我的閱讀習慣,正是因為我在這個過程中看了很多關於閱讀的書籍和影片,加入讀書心得分享社群,才讓我能夠持續養成這個閱讀習慣。即使中間偶爾中斷也沒關係,我總是透過新的資源和新的方法來克服這些挑戰。不同的資源可能會告訴我一些克服閱讀困難的方法。

在習慣追蹤的過程中,我不只是在紙上或軟體上打勾,而是持續尋找陪伴感和外部的支持。


如何打造習慣養成的陪伴感?

因此,我發現了一件事,單純的打勾功能並不是最重要的,它只是一個基礎。你可以打勾、記錄、累積,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你不用主動去尋找外部的資源,而是這些資源可以主動地陪伴你、提供你指引,那會怎麼樣呢?

這就是我在打造「習慣充電站」App 背後的想法:提供一個名為「21 天習慣陪跑」的主題式教學影片。我會親自錄製一系列的影音片段來作為你的陪伴。

當你想建立閱讀習慣時,接下來的 21 天,App 每一天會提供給你一段兩分多鐘的短影片,告訴你一些訣竅,陪著你一步一步地養成這個習慣。例如,一開始會告訴你怎麼設定目標,尤其是關於閱讀習慣的目標設定;還有建立儀式感的部分,我也會和你分享。

接下來,我會教你如何做時間管理、調整周遭環境,讓你更容易進行閱讀。我還會分享怎麼選書、如何有效率地閱讀,甚至是如何輕鬆無負擔地閱讀。此外,我也會告訴你,其實我自己也曾經失敗過,當時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重新拾起閱讀習慣並繼續執行的。

所以,我希望在這個 App 裡面,不只有提醒和打勾的功能,當你被提醒去打勾時,可以看到一段影音告訴你當天應注意的目標和小行動。我希望每天給你一個小目標和小行動,讓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並更加了解這個習慣背後的主題。

因此,我設計了很多基礎的課程,從最重要的幾個習慣開始,例如閱讀、早睡、慢跑、寫日誌。我會告訴你這些習慣該如何養成,以及針對每一種主題,各自要注意的訣竅和方法。

習慣追蹤失敗的五個原因:談我心目中習慣養成的最好方法 2

未來還有很多不同主題的習慣,我也想持續追加到 App 中,讓你在養成每個習慣時,感覺就像有人在跟你陪跑一樣。而這樣的陪伴系列,可以在 21 天後再次觸發,重新開始陪跑。如果你覺得一次 21 天不夠,再開啟一次、再開啟下一次。

透過這樣的方式,你就不用擔心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會覺得太孤單。你會知道,你不再孤單,因為你不是一個人。我也曾經遇到過相同的情況,並親身經歷過成功與失敗,而我會把這些經驗分享給你。

更重要的是,為了製做這些陪跑系烈影片,我研讀梳理了眾多不同的文獻和科學資料,我告訴你的每一個主題和行動,這些方法都有科學證據支撐,幫助你更有依據地養成自己的習慣。

這樣一來,你也會感受到有人在旁邊陪伴,有人透過這個 App 來幫你助跑。當你打開這個 App 時,你不會只覺得這是一個工具而已,而是由我整理進去的精華智慧、有科學依據的行動指引,以及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和經驗分享。因此,這就像是我在陪伴著你一起養成習慣的感覺。

我認為,這樣的方式能更有效地幫助你養成習慣。透過問卷調查的結果,我發現有些朋友比較注重功能性的部分,但也有些朋友更在乎陪伴的感受或社群之間的相互支持。所以,我在 App 的開發規劃中,也考慮到了夥伴機制等方面的設計(未來會陸續新增功能)。

總結來說,「習慣充電站」與其他習慣追蹤 App 的最大不同在於,它不只是一個習慣追蹤的工具,而是透過整合成千上萬筆有科學佐證的資料來源,以及我個人親身經歷的精華,為你提供一天一天的陪伴內容,幫助你養成各個不同面向的習慣。

習慣追蹤失敗的五個原因:談我心目中習慣養成的最好方法 3
21 天習慣陪跑,陪你養成好習慣

習慣充電站 APP 預購

你想讓好習慣自然融入生活,而不是靠痛苦的自律堅持嗎?「習慣充電站」是我將多年來養成習慣的實踐經驗結合科學方法,設計出一套輕鬆愉快的養成系統。每天一小步,搭配貼心指引與正向回饋,幫你建立習慣的基石。

為什麼瓦基要打造習慣養成 APP?習慣追蹤失敗的五個原因:談我心目中習慣養成的最好方法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隨時取消訂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和《化輸入為輸出》課程講師,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中。

下一篇讀什麼?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