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書店買個好人生》讀後心得:閱讀的好處比你想像的還多 1

你上一次去書店,是什麼時候?如果你覺得去書店只是打發時間,那你可能就錯過了改變人生的機會。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作者從一個原本只看漫畫的問題學生,轉變成大學期間挑戰自己讀完一萬本書,後來更成為日本百萬級的暢銷作家。


這本書在說什麼?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的作者是千田琢哉,自從他開始投入書本的懷抱之後,他從書中學到的知識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也奠定了日後財富自由的人生基礎。他寫這本書,就是想幫助更多人透過閱讀提升自己的人生視野和生活品質。

書中提倡各種閱讀的「好處」,像是提高生存、行動和溝通能力,甚至是幫你加速學習成長和工作變現。透過這本書,你會學到如何善用閱讀提升能力,在自己面臨職場、人際關係及未來規劃等難題時,能夠見招拆招、迎刃而解。作者每個論點的篇幅都是短短的 3~4 頁,簡單好讀。

我認為,這本書主要是寫給對閱讀有點「卻步」的人,以及還不知道如何發揮「閱讀的實用性」的人。讀這本書,會讓你知道該怎麼將書中的知識「學以致用」。相反的,如果你只想透過閱讀來獲得娛樂和消遣,那麼作者的口吻可能會讓你覺得太過「功利導向」。

關於閱讀的好處,我同意這本書中大多數的論點。但是有些論點顯得太過「武斷」,很容易導致讀者的誤會,我就試著用我自己的看法來解讀這些論點。

person reading book on brown and beige textile

一、閱讀跟時間與金錢之間的關係

作者認為總是處在「忙碌狀態」的人無法擁有長期的財富,反而是「有時間閱讀的人,更容易變成富有的人。」他們因為閱讀,所以能夠騰出寬裕的時間。

讀到這個論點的時候,我的心中產生一個疑惑:「到底是因為富有了,才有時間閱讀?還是因為有時間閱讀,所以會愈來愈富有?」就像是很多閱讀推廣者,常常會提到巴菲特一天花了多少時間看書,很多人就會留言批評:「是因為他很有錢了,才有那個時間看書吧。」

這兩種論點聽起來都有道理,究竟哪一種才是對的呢?

我認為,與其去爭辯「有錢」和「有時間」的先後順序,倒不如回頭看看我們到底是「如何應用時間」的。

有一種很有名的時間管理方法叫做「時間管理矩陣」,把事情依據「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區分成四個象限。我們的工作任務大多屬於「重要且緊急」的象限,而娛樂休閒大多屬於「不重要且不緊急」的象限。那麼,「實用性的閱讀」是屬於哪一個象限呢?

我們都知道閱讀的好處很多,所以它很重要;但是一個人短時間內不閱讀,也不會活不下去,所以它並不緊急。因此,閱讀很明顯的是一種「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除了閱讀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像是學習額外的工作技能、保持運動的習慣、堅持健康的飲食、經營伴侶與家庭關係,這些事情都很重要,但是沒有那麼緊急。短時間沒有顧到,還不會怎樣,但是長時間疏忽掉的話,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我認為,要判斷一個人是否能長期取得成功,就是看他平常做了多少「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作者在書中寫道:「時間的貧窮,就跟金錢的貧窮一樣,是一種傳染病。如果『某件事』是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就應該排除萬難優先進行。」沒錯,當我們學會了將「重要但不緊急的閱讀」放在第一優先,讓自己有時間做這件「看似沒有生產力」的事情的時候,就等於學會了優先處理「任何」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的能力。

一旦你有了這種能力,「有錢」和「有時間」的先後順序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你已經學會了不要被緊急程度綁架,而是「刻意地」讓自己有餘裕對重要的事情進行思考、學習、釐清方向。如此一來,你當然更有可能獲得長期的成功,有錢只是成功的副作用。


二、無法從書本學習的人有什麼問題?

作者指出,有些人會說自己比較傾向「直接向別人學習」,想要透過直接見面和對話跟對方學習,而不是透過閱讀學習。作者認為:「這些主張『直接向別人學習』的人,只不過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與人見面,偷走對方龐大的時間。」

讀到這裡,我感到有一點疑惑,難道直接向本人請教,不好嗎?向本人請教,感覺起來更直接、更有效才對呀?直接對談,那種言語的溫度和親切度,應該是比冷冰冰的文字還好吧?

其實,作者並不是要否定「當面請教」的好處,而是提醒我們在跟對方見面之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寫道:「先把這個人出的書與撰寫過的部落格文章全部讀過再與他見面,學習的質與量至少是什麼都沒讀就去見他的一萬倍。」

這讓我想到自己經常會訪談一些書籍作者,我就很有感觸。如果我在訪談對方之前,把對方寫過的書和接受過的訪談看過一次的話,在心裡會更有準備,對談的品質會更高。相反的,如果我沒有做足功課,見面的時候就會像是見到陌生人一樣,問一些很表淺、很普通的問題。

不過,如果要按照作者所說的,把對方的著作「全部讀過」才能見面,這個標準恐怕也太高了,我們哪有那麼多時間讀完全部,很多人光是聽到就卻步了。我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採取 80/20 法則,挑選對方最經典且最重要的 20% 的書籍、文章或訪談內容來看就可以。

特別是對方最經典的書籍著作,書與人其實是一樣的。因為寫書的是人,書就像是作者的分身。透過閱讀,就可以將對方花費時間提煉過的人生智慧一網打盡,省下雙方大量的時間。當我們真正與對方碰面的時候,就可以交流更多書本以外的東西。

此外,願意仔細閱讀,也可以更清楚對方寫這本書的思考過程,遭遇過哪些事情,寫出這個結論的背景情境是什麼。相反的,如果不願意花這個時間閱讀,而是想要別人直接告訴自己答案,就等於是「跳過過程直奔結論」,這跟只想看短影片和懶人包獲取快速答案的人有什麼不同?

我想,這也是作者會提出「無法從書本學習的人,就無法從任何事物學習」這個論點的原因。我認為更完整一點的寫法,或許可以是這樣:「無法從書本學習的人,就很難從任何需要花時間瞭解過程的事物學習。」


三、成群結隊的人難道無法成功嗎?

在書中還有一個可能會引起爭議的說法:「總是成群結隊的人,無法成為真正的成功者。」這個說法乍看之下,和另外一句我很喜歡的金句有很大的衝突:「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群體帶來的影響究竟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作者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作者所謂的「成群結隊」的意思,更趨近於酒肉朋友或泛泛之交。因為他說:「年收差不多、職位差不多、想法差不多的人,再怎麼熱鬧地聚在一起,也無法學到任何東西。」這種人傾向於尋求群體的認同和安全感,這種行為模式可能會限制個人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而且,當一個人過度依賴群體時,他可能會被群體的意見和期望所左右,缺乏獨立決策和承擔風險的勇氣。這樣的人很難脫穎而出,因為他們的思維和行動往往受到群體的限制,難以突破既有的框架。

作者在書中主張:「成功者有能夠信賴的摯友,他只不過是獨自行動而已。因為知道有摯友的存在,因此對單獨行動毫無恐懼。」這句話裡面的「摯友」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就像是「讀書會」或是有「共同目標與方向」的主題型社群,由各行各業年齡層不同的人組成的群體,就不屬於作者所謂的成群結隊。反而更像是「摯友群」。

在一個多元化的群體中,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經歷和觀點中獲得啟發,這反而有助於激發創新思維和提升個人能力。成功者也需要摯友的支持和合作,擁有一個強大的支持系統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資源上的幫助。

總結來說,書中的「成群結隊」是指那些沒有共同目標和深度交流的泛泛之交,而不是真正有價值的支持群體。真正的成功在於找到平衡,既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獨立做出決策,又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尋求群體的支持和合作。

因此,成群結隊本身並不是成功的障礙,也不是閱讀的時候要避免的問題,關鍵是在於找到「群體品質」和「個人獨立性」之間的平衡。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讀後心得:閱讀的好處比你想像的還多

後記: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整體而言,《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簡短的篇幅,搭配斬釘截鐵的論點,試著影響更多人踏上閱讀這條路。如果你本身已經有閱讀的習慣,我認為這本書還是會帶給你一些不同的觀點,像是如何閱讀暢銷書、如何選書和買書、如何評論和使用一本書。對於這些觀點,我們不一定會全部同意,但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再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由於我自己也深受閱讀的影響,對書中的一句話有很強烈的共鳴:「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同作者的提醒,很多人都在探索自我,但答案就在你的書櫃裡面。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困惑,去逛一趟書店可能就會有很大的收穫。

作者也建議,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後,摘錄一些金句下來,當成禮物送給未來的自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禮物比你為了好好度過限時人生而寫下的語言更珍貴。」慢慢讀、慢慢寫、不要著急,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讀得快的人與讀得慢的人,只有讀書的人與不讀書的人。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70,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7,0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8,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2 則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按讚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