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和「資訊整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面對這麼多不同的教學方法,你可能會感到迷惘。讓我從課程講師的角度,帶大家詳細探討,瓦基的兩門極具代表性的課程《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之間的差異。到底該選哪一門課?這篇文章有你要的答案。
四個主要的差異和比較

1. 輸入和閱讀資訊
- 化輸入為輸出:這堂課把焦點放在「單一來源」的深入探究,例如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影片。課程會教你閱讀的方法,從中摘取關鍵資訊和重要觀點。具體來說,就是讓你知道「如何」和「何時」對重點劃線。
- 卡片盒筆記實戰課:這堂課教你如何面對「多樣性的資訊來源」,不僅侷限於書本或影片,而是如何跨平台、跨媒介地篩選和整理資訊,讓你能夠有效捕捉到更全面的知識。例如我自己使用 Readwise Reader 這套擷取重點的閱讀軟體,在課程中會有章節說明背後的使用原則。
2. 整理筆記的方法
- 化輸入為輸出:提供了三種「筆記方法」,提高你撰寫筆記的效率和實用性。這些方法能讓你快速地紀錄和回顧所學。這三種方法分別是:HQ&A 法、節錄評論法、一問一答法。每一種方法都可以讓你在閱讀「單一資訊來源」時,快速地記錄和整理當下的所學。
- 卡片盒筆記實戰課:這堂課談的不只是快速撰寫筆記,而是有系統地教你如何「編寫一張精煉的卡片」,特別指的是卡片盒筆記法的「永久筆記」這個元素。當我們懂得把每張卡片寫成一個獨立的知識點,更有助於自己深入思考,在未來更容易被重複應用。當每張卡片都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點,會促使你更加深入地思考這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點的連接。
3. 組織知識的方法
- 化輸入為輸出:靠大腦進行組織。課程主要教兩種方法,使用「自由聯想法」和「心智圖法」來組織知識,讓你能更直覺地串聯不同的觀點和資訊。值得留意的是,這兩種方法仰賴的都是自己的「大腦」,只是透過不同的手段,去激發大腦思考、聯想和組織的能力。
- 卡片盒筆記實戰課:靠卡片盒系統進行組織。這堂課要教的是一個更為嚴謹和組織化的方法,是利用「卡片盒系統」建立起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每一張卡片都是這個知識體系中的一個組件。當我們要針對某個主題進行思考和組織的時候,我們仰賴的不再是自己的大腦,而是已經建立好的「卡片盒系統」。這種借助外部系統的方式,在處理龐大複雜的主題時更可靠、更具擴充性。
4. 輸出和產出內容
- 化輸入為輸出:這堂課提供了五種不同的寫作框架,主要是讓你能從「單一資訊來源」寫出「一篇文章」。課程裡還會教你如何編輯一篇文章的內文、下標題、下結論,讓你可以把原本零散的素材,整理成一篇可以完整輸出的、有吸引力文章。
- 卡片盒筆記實戰課:這個課程更注重於「知識的多元應用」,不只是寫出一篇文章,而是教你如何從你的知識體系中發想和創造出更多不同類型的內容,實現知識複利的效果。課程會強調知識的使用情境,如何透過卡片盒系統讓我們獲得最好的學習、簡報、備課、寫作成效。這堂課強調的是建立了一個知識體系後,我們能從中獲得哪些具體的複利效果。
你適合選哪一門課?

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挑選,很難決定要選哪一堂課,請讓我用一個簡單的段落說明。
首先,任何的知識管理流程都包含三個環節:輸入、處理、輸出。
《化輸入為輸出》是一套針對「單一來源」寫出紮實心得的流程。課程內容的輸入占 30%、處理占 40%、輸出占 30%。這個近乎等比例的分配,就是希望讓你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能掌握,也有足夠的工具可以使用。
如果你「很少」或「從來沒有」寫過讀書筆記,很好奇要怎麼從「做筆記」到「寫出一篇心得」,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就能完美符合你的需求。
無論你是讀一本書、讀一篇長篇文章、看一段知識型影片,透過課程內容的手把手教學,你就可以「從零到一」,寫出一份完整的讀書心得。如果你想看其他學員的「課後作業」和對課程的「評價」,可以前往這個頁面〈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參考。你會發現,你也能做到!
《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是一套針對「任何來源」進行知識內化,終身有用的知識管理系統。課程內容的輸入占 10%、處理占 70%、輸出占 20%。關鍵的差異在於,這堂課更注重在「處理」的環節,也就是「打造個人的知識體系」這個流程的本身。
如果你本身已經有做筆記的習慣,但是總覺得筆記散落四處,不知道該怎麼有效統整、組織和歸納,那麼《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就是一套為你量身訂做的課程。
課程傳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一套完整的知識管理系統,讓我們從一開始寫筆記的環節就對知識進行精鍊,然後有主題性地、關聯性地連結不同的知識點,進而形成一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未來,針對各種不同的真實世界使用情境,能夠快速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識體系,達到兼具品質和數量的輸出成果。如果你想知道這套系統對瓦基造成什麼影響,可以前往這篇文章〈【實踐心得】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兩年後,我的改變和具體收穫〉,你會對我上面的說法有更清楚的認識。
兩堂課一起買有沒有優惠?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兩堂課,又想要循序漸進掌握「單一來源知識內化」到「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我會建議先學《化輸入為輸出》這堂課,在 2023 年底之前,上完課之後多練習。然後等 2024/1/12《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正課內容全數上架之後,就可以展開下一段學習之旅,知道如何把之前的筆記和寫作技巧,應用在知識體系的建立。這是我個人認為最有效、最實際的實踐方式。
俗話說:「小孩才做選擇,大人我全都要。」現在正是好時機,9/19 ~ 10/12 期間限定,兩堂課一起合購可享 88 折優惠。只要前往任一課程頁面,都可以看到「加購合作專案優惠,最低 88折」的選項,把兩堂課一起放進購物車,就會觸發折扣優惠。我也附上圖文步驟說明,讓你知道該如何一步步操作。


-1024x768.jpg)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實踐心得】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兩年後,我的改變和具體收穫
- 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是什麼?12個法則和重點整理
- 正確使用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六個關鍵步驟
- 【教學】建立卡片盒筆記之間「連結」的七種方法
- 《卡片盒筆記》我的實踐感想與心得、大力推薦的原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54,000+ 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 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 則好書金句、1 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