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改善自己的職涯發展嗎?你想掌握高績效的職場能力嗎?你想找到翻轉人生的關鍵因素嗎?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就是一個能夠用來「整合思維」的好用工具,不僅能夠加深你對事情的理解、釐清腦中紛亂的想法,還能幫助你制定更有條理的策略。這個工具就是「心智圖」。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第一次認真動手畫出「心智圖」,是在讀了「樊登讀書」創辦人樊登的著作《讀懂一本書》之後。在這本書中,樊登說明了他之所以那麼會「說書」,有很大的功勞來自於他善用心智圖來整理讀書心得。所以跟著他的腳步,我也試著畫了很多張讀後心得的心智圖。
畫心智圖這件事情,我採取的是「先行動、後思考」的策略,在累積了一些實作經驗之後,我才接著問自己:「你真的知道心智圖是什麼東西嗎?」為了解答自己的這個問題,我決定求助最熟悉的朋友:「書」。很幸運地,我讀到了一本實用性非常高的書。

這本書在說什麼?
《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心智圖天后」的台灣學習力訓練師胡雅茹(Monica Hu),她寫過許多本心智圖相關的著作,包含如何做深度筆記、增進閱讀吸收、加強考試記憶力,甚至能用來解決職場難題。
我曾經以為,心智圖只是一種寫筆記的方式,但是在這本書裡我卻學到了:「心智圖不是單純的塗鴉或筆記法,而是一種『思考工具』,也是正確使用大腦的方法。」這個工具只要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能激發大腦的思考,幫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上任何問題。
在這本書裡,雅茹用了精簡的篇幅介紹了心智圖的好處、功能、畫法、注意事項,然後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展示了心智圖的用法。書中共有43種常見的應用題,包含探索人生方向、打造競爭優勢、激發創意靈感、維護人際關係、掌握管理要領、減輕心理壓力、規劃下班之後的生活。
心智圖是什麼?
心智圖(Mindmap)是被譽為「大腦先生」的英國心理學家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於1970年代提出,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圖像式輔助思考」的工具。這個方法是在一個平面上,針對一個特定主題出發,用「放射狀」、「分類法」和「條列式」的綜合方法畫出所有相關聯的對象。
由於這種表現的方式,比起單純的文字更加接近人類思考時的「空間性想像」,所以越來越為大家用於創造性思維過程中。雅茹對心智圖的中文有另一種詮釋:「心」代表情緒與感性;「智」代表邏輯與理性。畫心智圖的過程就是一種融合了感性與理性的思考方式。當我們把思考的內容畫下來之後,更容易讓我們聚焦目標、瞭解困難、激發靈感,這就是所謂的「思考的可視化」。
心智圖的功能有哪些?
如何讓自己腦中飄渺不定的思考內容,可以紮紮實實地被記錄下來,甚至加以應用?使用心智圖畫下腦中的想法,就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當我們看到自己「思考的內容」被呈現在平面的紙張上面,會產生異想不到的六種奇特功能:
- 整理大腦:快速將雜亂的思緒分類與歸納。
- 延伸想法:幫助腦中剛萌芽的想法延伸和落實。
- 聚焦思考:能讓我們看遠、看近,從宏觀聚焦到細節。
- 找出盲點:檢查思考的過程之中是否有疏漏。
- 優化想法:把粗糙的原始想法打磨成精美的鑽石。
- 洞悉慣性:打破無意識的自動駕駛,打破舊的慣性。

畫心智圖的六個步驟?
雅茹給心智圖的定義是:「利用線條與色彩,把關鍵字詞的邏輯關係呈現出來的圖像」,畫一張心智圖具體的六個步驟是:
- 拿一張白紙,準備三種顏色以上的筆。
- 把紙張橫放在眼前,在正中央寫下你想探討的「主題」。
- 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從右上角寫下第一個「主要關鍵字」,然後從主題處畫出一條線連接到主關鍵字的下方。
- 用同樣顏色的筆,在主要關鍵字後方,逐一寫下相關的「次要關鍵字」。同一種主要關鍵字的脈絡下,使用同一種顏色。
- 用順時鐘的方式,換另一個顏色的筆,寫下第二個主要關鍵字,再接著寫次要關鍵字。
- 鄰近的兩條關鍵字脈絡,避免用同一種顏色的筆。順著這個邏輯,把主題周圍逐漸畫滿。
這個畫法跟我之前常用的「單色」心智圖不同,雅茹建議把「色彩」也考慮進去,可以讓思考更有層次。我練習畫了許多張心智圖之後,最後還是決定使用單色筆。一來是我總是崇尚極簡風格,二來是我的空間概念還不錯,不至於搞混淆不同脈絡的內容,三來是樊登也是用單色的(喂)。
畫心智圖的注意事項
我之前自己在畫心智圖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關鍵字都「圈起來」,然後才開始連線。但是雅茹卻強烈地建議「千萬不要把關鍵字圈起來,因為會限制了你的想像」。我回頭檢視了自己畫過的圖,再拿出樊登在《讀懂一本書》展示的讀書筆記心智圖,才恍然大悟原來連樊登也沒有把關鍵字圈起來。這或許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我後來試著不畫圈之後,的確對靈感的發想有起到正面的幫助。
另外,一般而言心智圖是畫給自己看的,是用來跟自己腦袋「對話」的工具,重點不在於精美的畫圖,而是要達到實質的功效。我最近剛好在讀萬維鋼老師的新書《高手學習》,在書中他專門為了心智圖寫了一個段落來探討,他認為:「心智圖,本質上就是思維的草稿圖。更高端的用法則是用心智圖做決策和判斷。」
他進一步說明,大腦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而心智圖就像是大腦的「延伸記憶體」。平常你只能想著四個東西,但是思考某個主題卻要同時考慮八個東西。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這八個東西都寫下來,擺在眼前輔助思考。
萬維鋼還認為,有時候你不一定要完全照著「條列」和「分類」的規則,你可以偶爾跳脫規矩,把不同區域的關鍵字連結起來,更有助於刺激思考。他總結道:「花俏的裝飾和美觀的外型未必實用,真正的武器身上應該有創傷,有錯誤,有煙硝的味道。」實際畫過就會知道,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心智圖必然是潦草亂的,不求花俏,要求功效。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我除了平常會以心智圖紀錄讀完一本書的收穫之外,反而很少用在其他生活的領域。但是雅茹這本書給了我許多靈感,讓我認識到原來心智圖還可以用在那麼多不同的地方。
像是這本書主打的「解決工作上的難題」,雅茹就用了各種實際的應用案例,讓不同職場階段的讀者都會有所收穫:(1) 小職員,可以用心智圖定位自己的職場技能、盤點競爭優勢、優化工作流程。(2) 管理者,可以用心智圖加強對上級和下屬的溝通、如何避免流程疏漏、如何培育不同特質員工。
另外,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心智圖還可以用來「解決心情上的難題」。例如在工作上遭遇委屈,你可以用「受害者心態」先大肆抒發、宣洩情緒性的字眼寫在紙上,然後再以「旁觀者心態」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把你遭遇的事情重新寫一遍。使用「前後兩張心智圖」的方式,有助於釐清自己的思緒,分清楚哪些是情緒性字眼、哪些是理性的判斷。書中給出的43種案例,相信能幫到身處不同境遇的讀者們。

後記:值得推廣的思考工具
讀完了《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之後,我重新檢視了自己畫心智圖的方法,也對這個工具有了更多元的認識。如同雅茹引用日本企業講師高橋政史的一句話:「一個人一生之中只要有一到兩種思考框架,將它運用到熟能生巧、融會貫通,就足以處理所有工作上的事物。」
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是我實際畫過了許多心智圖之後,也漸漸地產生認同,心智圖就是一個這樣的「萬用工具」。無論是基本的筆記和回想功能,或者是中階的思考內容整理,到最進階的輔助決策和判斷,心智圖都能夠釋放腦中原本的束縛,讓思緒飛躍於紙上。
最後,分享給你一句我從書裡讀到的話,引述自美國神經學家詹姆斯.奧斯汀的「凱特琳法則」:「運氣偏好那些採取行動的人,當你廣泛涉獵、積極行動,就會出現各種事件,形成『快樂的意外』。」我想,開始學畫心智圖這件事,就是我這幾個月來,遇到最快樂的意外。
心智圖不是單純的塗鴉或筆記法,而是一種『思考工具』,也是正確使用大腦的方法。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讀懂一本書》為什麼說書是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
- 《最高自主學習法》推薦心得:不要更拼命,而是更聰明
- 《腦力全開》為什麼「讀書」是解開大腦枷鎖的萬能金鑰?
- 《九宮格寫作術》文章寫不出來不是你的錯,你只是沒用對方法
-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四件事
若喜歡《極速解決工作難題的心智圖大全:6大功能 ╳ 7大工作領域 ╳ 43個常見問題,讓你用心智圖舉一反三,輕鬆解決各種職場難題!》這本書可透過此連結購買,你不會有任何損失。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全額捐款給家扶助學金,詳見本站公益計劃。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太好了,最近正好想找心智圖的相關書籍就看到這篇了。
我也曾將心智圖當作筆記的方法,沒想到是傳達想法及幫助思考的媒介,謝謝瓦基的分享!
不客氣唷,謝謝你!
嗨站長好,我接觸心智圖也好一陣子了,近期我用心智圖做讀書心得的整理,但如果僅是條列式的整理,word也可以做到,想請問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更發揮心智圖的功能呢?
或者先釐清自己對於這本書的why、how、what?也有看到有人是針對第一版的心得再去連結自身經驗,加深印象再產出。
嗨,謝謝你的回饋!
我的想法是,心智圖 比起「條列式」,有一個獨特的優點,會讓你帶入一種「空間感」。例如在平面上不同位置的關鍵字,很可能跨了很長的距離,卻彼此有連結、關聯性,你可以把他們彼此相連,在生長出新的次要關鍵字。這個是條列式比較沒辦法做到的用法。
你說到的第二點也很好:「針對第一版的心得再去連結自身經驗」,沒有任何規定說心智圖只能畫一次,往往更深刻的洞見是來自於第二次、第三次的書寫過程,尤其是連結了自身經驗之後,對整件事情的了解和記憶會更加深 🙂
好奇站長的輸入跟產出的時間比會是多少?
在這邊岔題一下,不知道站長有無聽過睡眠以90分鐘為單位的說法,最近又複習了你提到要睡8小時,這好像也很因人而異,假設你睡7小時就很夠,也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睡多久。
輸入:輸出,大約 7:3。
我沒有詳細記錄 & 精算,大致上的比例就是閱讀比較多一點,輸出比較少一點。讀的書大約 1~2本,然後寫一篇文章。這並非黃金比例,僅僅是我生活和工作之間衡量之後,可以支應的比例 🙂
謝謝你對於睡眠的建議,我最近可以睡到7小時,也感覺到這個時間很不錯。再睡多一點我就無法了,會自然醒,哈!
喜歡這篇 留個言表示喜歡XD
謝謝你的留言!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