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1

當你剛踏入職場,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如果我早一點知道這些事情就好了!」事實上職場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規則和技巧,如果沒有人教導或提點,我們可能要花很多時間與經歷很多的錯誤才能學會。但是,如果能夠提前讀到一些職場技巧的書,我們就可以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並且更快地適應新環境。

在這篇文章中,我要分享給你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清單。這些清單文涵蓋了職場上的各種主題,像是如何找到工作的意義、如何與同事和上司溝通、如何管理時間和紓解壓力、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和創意、如何規劃職涯發展等等。這些職場好書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職場人士所撰寫,他們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和建議,讓我們可以快速的從中學習和受益。

以下書單依照三個大項目編排,從基本工作心態、工作能力提升到轉換職涯跑道依序呈現,我會簡單分享這些書籍的心得、值得一讀的重點、我得到的啟發、以及適合推薦給怎樣的讀者。每一本書我都會附上完整讀書心得的長文連結,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就可以直點進去閱讀全文,喜歡用聽的讀者文章內也有附上「下一本讀什麼」的 Podcast 說書連結。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吧!


基本工作心態

1.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學習或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人一定要有想做的職業嗎?」「如何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的方向?」相信這些問題,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思考過。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有人開導過我們,該有多好?如果我們的子女能早一點受到開導,他們的人生會不會從此變得不一樣?

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寫給中學生的書」。我挑了一本很經典的書籍,采實文化出版社推出的全新版本《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的作者是資深媒體人池上彰,他擅長用幽默、容易理解的方式描述世界的結構和複雜的事件。他這本書談的讀書和工作,正好是我很希望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就早一點接觸到的主題。

我覺得這本書給予我們成人和還在就學的年輕人,最重要的訊息就是「你有無限的可能性,你其實無所不能」。我們對於傳統工作的想像往往太狹隘,反而自己限制了自己。如果我們要培養孩子建立工作觀,明白讀書的意義,最好不要指示他一定要選我們認為的最佳路線。而是給予他充分的資訊,引起他對世界的好奇心,讓他透過自己的方式摸索出最適合他的工作。

人生沒有正確解答,為什麼不多方嘗試?

完整讀後心得:《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讀後推薦心得

2.與成功有約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2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些問題或許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牽涉到了人生的意義和目標。如果你也在尋找自己的答案,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流傳數十年的經典,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對於個人成長、領導管理、提高生產力的領域來說,堪稱開山祖師爺,這本書則是他談論領導和成功最經典的著作。我發現自己讀過的其他近代相關書籍,大部分核心觀念都可以在這本書找到。若說得誇張點,很多這類的自助書,只能算得上是這本書的「衍伸版」。去年讀完這本書之後,當下還沒有很深刻的體悟。今年陸續把書中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職場管理之後,漸漸悟出了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也就是「信任」這件事。無論是自己與親人的相處,與同儕之間的相處,與職場上下屬的相處,乃至於與社群團體的相處,在每種關係中決定是否能「成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扮演了最關鍵的因素。 

在閱讀的過程中這句介紹詞越深得我心:「這本書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收穫」,史蒂芬在書裡談到的不只是領導管理的方法,還包含了很多哲學跟人生的省思。最近讀過許多書之後,再回頭看這本,觸發了更多的共鳴。回顧「以終為始」的習慣思維:要發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終究得從自身出發,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一切才會水到渠成。如同柯維所說:「由內而外就是反諸求己,從個人最基本的思維、品德、動機做起。

完整讀後心得:《與成功有約》心得:一張圖讀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3.底層邏輯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3

我們時常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成就和表現(露出來的冰山),卻很少注意到背後的真道理(水面下的冰山)。而學習萬事萬物的「底層邏輯」才會幫我們看清楚事情的本質,瞭解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加速個人的進步、如何讓公司營運地更順暢。

底層邏輯》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中談的是,對於我們個人在生活、職場和商業世界裡,要如何看懂這麼多快速變動的事物,其背後運作的根本道理。我們一般會想直接聽別人告訴我們「方法論」。我們常希望別人直接告訴我們在某個行業、某個職位上,我該用什麼方法,我該用什麼策略。我們急著聽到「答案」。可是劉潤提醒我們,真正的公式是這樣的:「方法論 = 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只有當我們看懂了世界的底層邏輯,才能持續地看清楚事情的本質,調整適應新環境的變數,去產生最適合時宜的方法論。如果我們只學「方法論」,就是獲得了一條魚。而學會「底層邏輯」,就是學會釣魚的技術。

這本書中充滿了很多好懂的故事,但背後的底層邏輯才是我們能拿來派上用場的。如果我們想在未來比別人取得一步先機,與其每天關注新聞媒體報導的新事件、新科技和有的沒的新玩意兒,不如關注那些「不會變」的模式或底層邏輯,並且圍繞著它們打造自己的人生和事業。

完整讀後心得:《底層邏輯》讀後心得:關於工作和人脈的底層邏輯

工作能力提升

4.破框能力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4

你知道嗎?當你越擅長自己做的事情,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讓你獲得大量專業經驗,卻容易讓你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如果你想要跳脫這種舒適的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突破自己既有的專業框架,那《破框能力》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作者透過這本書說明「先行動、後思考」的做法,才是促成真正「改變」的關鍵。重點在於,你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外在行為」,然後才會改變自己的「內在認知」。

大多數的書,標榜著教你如何從起點(現在的自己)達到終點(未來的自己),但它們常常只是很簡單地,寫出了終點——理想中的優秀領導者——應該是什麼樣貌,然後教你一些很簡單的策略去計算差距,然後怎麼樣拉近距離。這本書卻反其道而行,作者認為最重要的,其實是這段轉變的「過程」。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具體的行動和策略,也強調了這個拓展舒適圈邁向轉變的過程,並非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下去的過程,在過程中你會遭遇許多困難,碰到自我懷疑的複雜情緒,甚至會感覺整個生活陷入一團混亂。我們可以藉著認識這些轉變的階段,讓自己知道有沒有偏離軌道,該如何重新把焦點拉回來。這個循環可以一直套用在不同的轉變上面。而且,每一次的轉變,都讓你漸漸地從別人眼裡「原本的你應該是這樣」的看法中釋放出來,這就是改變的過程讓人最有成就感的部分。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出這本書的核心精神,那就是「弄假直到成真」(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作者在書中用「由外而內」的概念來說明,如果你想要像一個領導者一樣思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讓自己像一個領導者一樣行動。

完整讀後心得:《破框能力》拓展舒適圈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行動後思考」

5.高成效習慣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5

如果十年後的你——比今天的你更堅強、更優秀、更成功的你——來到你的面前,你覺得,未來的你會給現在的你什麼建議?未來的你,會要你立刻採取什麼行動來改變人生?未來的你,希望你怎麼生活、怎麼工作?你難道不好奇嗎,你到底是做了什麼才變成更好的自己?《高成效習慣》的作者是知名高績效教練布蘭登・布夏德(Brendon Burchard),他對「高成效」(High performance)的定義是:始終如一、長時間取得超過一般標準的成功。意思是高成效人士的表現不會突然大起大落,而是持續地保持水準之上的穩定表現。而他們所擁有的習慣,就是讓他們比別人更成功、更持久、更有動力的原因。

在書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高成效人士並不會經過十年努力之後,在最後一刻才勝出。他們是穩定取勝、按部就班前進。高成效人士的表現會讓同儕覺得他們自已追不上,而且這種高水準的表現是持續性的。」更有意思的是:「在他們成功之後你再去觀察他們,會發現他們的成功並不令人意外。」

也就是說,書中這六種習慣不是從天空掉下來,而是你要很「刻意」去養成的。高成效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對待每個環節都十分刻意。他們的成功是刻意被創造出來的,才不是什麼沒讀書就考一百分。絕大部分的成功都是充滿了刻意,而不是意外。你能夠登峰造極,只因為這是你的刻意選擇。

完整讀後心得:《高成效習慣》讀後心得:三個讓我感到共鳴的重點

6.影響力習慣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6

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在職場上能夠比別人更有影響力?他們不僅能夠優秀地完成工作,還能夠創造附加價值,獲得主管和同事的信任和肯定。他們是「影響力成員」,他們懂得如何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的優勢。這些人的成功並不是靠運氣或天賦,而是靠一套有系統的心態和習慣,讓他們在每個關鍵時刻都能扭轉局面,贏得主管和同事的讚譽和尊重。

影響力習慣》這本書的作者是世界五十大管理思想家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她也是蘋果、臉書等知名企業的領導力顧問。她用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數據,來揭示影響力成員的 5 種心態和 15 個習慣。這些心態和習慣都是從主管的視角去分析和歸納的,讓我們能夠直接了解主管在想什麼,做那些在他們心目中有影響力的事情。

這本書是我今年讀過的職場書籍當中,我認為最精彩且實用的一本。如果你只想按部就班做好事情,不謀求更有影響力的發展,這本書你可以直接跳過。但如果你想成為更有影響力的成員,往領導人的角色前進,就本書就是必讀之作,如同作者所說:「當你以這種方式思考和工作,你將被視為領導人,而當領導的機會出現,你將是順理成章的人選。」這本書是我希望剛踏入職場的時候,就有人教會我的職場智慧。

完整讀書心得:《影響力習慣》讀後心得:不靠幸運獲得職場成功?

7.給予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7

讓我們來思考這個問題:「在職場上面有三種人,給予者、索取者、互利者,『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互利者』為了可預期的好處而付出相等的代價。長遠來看,誰,會爬到成就金字塔的最頂端?誰,又會淪落到最底端?」正確的答案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

給予》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根據他的觀察和研究,在商場和職場上表現「最好」和「最差」的,並不是「索取者」(taker),也不是「互利者」(matcher)。真正帶領個人和組織走向長遠成功的卓越人士,往往是「給予者」。但是,在組織裡面表現最墊底、顯得精疲力竭的,也往往是「給予者」(giver)。他透過這本書詳細探討,這個現象背後的差異到底是什麼?

我非常喜歡《給予》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會這麼推薦它:「這是一本所有職場人的必讀之作,它顛覆我們對傳統人際關係的利害思維,能夠幫我們改善團隊的風氣,打造一個更加友善健康的職場環境。」作者流暢的敘事技巧,搭配書中豐富的企業案例,加上考證嚴謹的科學證據,成就了一本易讀好懂的紮實作品。這本書足以證明給予者能夠「爬上成就金字塔頂端,卻不把其他人踩在腳下」。他們懂得將立足點拓寬,呵護自己的精力和時間,然後貢獻自己的善意和專長,造福自己,也造福身邊所有人。未來的世界是屬於給予者的。

完整讀書心得:《給予》讀後心得:施比受更有福,是成就卓越的硬道理

轉換職涯跑道

8.越工作越自由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8

越工作越自由》這本書是我認為把「工作意義」講得最簡單好懂的一本書,讀完之後會我們徹底的明白:「工作不只是工作,而是活出人生自由最好的途徑」。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點頭如搗蒜,有很多地方感到深刻的共鳴。我自己對於工作和上班的理解,以及 Emily 對工作和職業的定義,在我看來有很多相似和重疊之處。像是我的第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主題是「自主人生」,而 Emily 的這本書《越工作越自由》主題是「工作自由」,我認為這背後的精神是非常契合的。

我認為,這是一本豐富且饒富啟發性的書籍,我們會跟著 Emily 的足跡,一同探索「如何在追尋個人職業生涯的路上,同時能夠享受自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職涯規劃的指南,更是一本生活哲學的探討。作者鼓勵我們打破框架,調整對工作的認知,提醒我們「工作不只是賺錢的方式,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場所」。讀完這本書,你將更深入了解自己的工作動機,如何將工作轉化為一部自己主演的電影。最重要的,你會明白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由,因為當工作自由,你的人生也就自由了。

完整讀後心得:《越工作越自由》作者訪談與心得:提升工作態度的好書

9.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9

你是否厭倦了每天「上班」的無聊生活?你是否渴望了一種「工作」的自主人生?你是否想過如何從「為公司打拚」轉換成「為自己工作」?《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就是一本關於這個主題的自我實踐指南。這本書講的是我怎麼從台積電副理轉行成為說書人的故事,在書中我分享了我如何找到自己心中嚮往的生活方式,並圍繞著這個方式去打造理想中的工作樣貌。

我認為「工作」是一種能夠創造價值、產生貢獻的事,當我們做著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工作,並且能獲得滿意的報酬,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這種態度就很像是一位「創業家」,無論他是受雇於人、自由業者或創業,都會用一種「自主」的態度去設計工作當中的細節,長期下來成為一個更具優勢、更有商業價值的人才。而相反的,則是抱著「上班」的心態去工作,就是把自己的上班時間填滿,等著領到每個月的薪水就感到心滿意足,這種心態,比較像是標準「上班族」的做事方式,默認了自己的生活型態只能圍繞著工作。雖然我認為這種心態也沒什麼不好,只是它很無聊。有趣的是,正是那些可以把工作做得「不無聊」的人,反而在職場和商場上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獲得更多的利益。

在書中我鼓勵讀者朋友們用創業家的態度去設計自己的工作細節,成為一個更具優勢、更有商業價值的人才。接著教你如何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設計出符合自己理想、熱情與獲利的工作模式,最後跳出傳統的線性職涯路線,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職場自由、人生自主的道路。這本書是一本融合了心態設定、商業思維與實戰經驗的自我實踐指南。透過這本書,我希望帶讀者朋友們重新定義生命、學到方法來設計心中的理想工作,打開更多元的職涯選擇!

完整讀後心得:《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這本書的特色和用法

10.第二座山

【好書推薦】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 10

為什麼有些人在獲得傲人成就之後,卻感到悵然若失?為什麼有些人遇到了家庭、名聲、職場上的挫敗,從此一蹶不振?但是,卻有另外一群人,在遭逢相似的經驗之後,卻能保持熱情、重新振作?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就是人們在面對和追尋人生目標的態度有所不同。《第二座山》的作者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他曾經在職場上叱吒風雲,卻也曾經遭逢第一段婚姻的的破裂。他深切地自問:「人生只有這樣嗎?」對於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他發現了一個更崇高、更值得追尋的目標。

這本書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也讓我有了一些新的領悟。我想起了自己也曾經在第一座山上奮力爬升,把所有的心力都投入在職場上,想要贏得別人的認可和讚賞。我以為這就是成功的定義,卻沒有發現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什麼。直到有一天,我從山頂跌落,發現自己不再滿足於表面的成就,也不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時候,我才開始尋找自己的熱情和使命,決心振作之後,透過寫部落格文章分享、經營讀書社群、錄製 Podcast 說書,發現了我能對世界提供的獨特貢獻。然而,在內心深處許下推廣閱讀的承諾,竟帶來了遠高於個人成就所能體會到的喜樂。這是我踏上第二座山的契機,也是我重新定義成功的開始。

這本書對於「個人主義」和「關係主義」的探討,也給了我另一層體悟:不需要當一個完人。「完人」是為自己而活,「有用的人」是為服務他人而活。或許,這本書讓我更加明白了「回顧」的重要性。就像尼采在《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提到的,要發現你來到這世上的目的,你要回顧你的過去,列出你感到最充實、最滿足的時刻,然後看看你能否把這些點連成一條線。

能幫我們定義未來方向的,不是當下的混亂生活,而是清晰的過去經歷。

完整讀後心得:《第二座山》讀後心得: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想看更多職場好書推薦?

以上就是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 10 本職場好書的完整清單,如果有哪一本引起你的共鳴,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想法。另外,也非常歡迎你留言分享「希望我 10 年前就讀到的職場好書」是哪一本?我也希望從大家的留言中,找到一些我原本沒有注意到的書籍。讓我們持續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讀書心得」,歡迎訂閱「閱讀前哨站的電子報」,我每週都會寄送最新的文章通知。如果你喜歡用「」的方式吸收資訊,也歡迎訂閱我的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我會用輕鬆的方式說書、聊書,讓你能利用通勤之類的零碎時間,快速吸收我從一本書裡得到的收穫。如果你想加入讀書社群跟其他書友一起聊天、分享有關書籍的一切,你可以加入「閱讀同樂會」Discord 書友語音聊天頻道(延伸閱讀:Discord 是什麼?)。

最後,提供一些關於閱讀的學習資源。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想要徹底讀懂一本書?這篇文章可以幫上你〈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想要學習在書中記下重點?這篇文章有更多的劃線訣竅〈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