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閱讀筆記、兩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讓我們透過閱讀,啟動充滿活力的一個星期!
.
一篇閱讀筆記
《當下的釋放》讀後心得:喚醒內心潛藏的修復力
你感到哀傷的時候,會哭出來嗎?你感到恐懼的時候,會說出來嗎?還是你已經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強迫自己只能正向思考,不允許任何一絲的負面情緒呢?我想介紹給你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我們看見靈魂深處的真實感受,擺脫頭腦控制,走出情緒慣性,修復身心傷害。
《當下的釋放》的作者是劉素珍女士,過去十多年來帶領超過 300 多場關於氣功、靜心和身心靈釋放的工作坊課程。她在書中提到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身邊最親近的父母和姐姐在三個月內相繼過世,她還被很多家醫院同時診斷出來日不多的絶症。經過整整六天五夜的痛哭和煎熬,她頓悟了跟自己的念頭和情緒相處的方式,整個人脫胎換骨,對生命的態度也從此改觀。
她把這些領悟和經驗整理成了一套容易執行的方法,稱為「釋放練習」。如同這本書的副標題「解身體的痛,療心裡的傷」,作者教的釋放練習,就是幫我們看到自己的思考模式跟態度在製造的痛苦,然後釋放身體的糾結和內在的苦惱,讓自己重新感受到身心靈的自由和輕鬆。
這本書的前半段是觀念的啟發,讓我們理解釋放和一般常聽到的正面思考或宣洩情緒有什麼不同。中間的篇章談認識自己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透過面對、覺知和清理的三個步驟,去發現和釋放那些糾纏我們已久的心理障礙。最後則是處理各種情緒的釋放練習,像是愧疚、認同、憤怒和恐懼…等情緒。
以下分享我對書中方法的心得和重點摘錄。
《當下的釋放》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兩本
.
兩則好書金句
1.
《高成效習慣》提醒我們不要用一堆無關緊要的雜務騙自己很忙碌,最有生產力的人,往往顯得十分從容。作者引用哲學家 Daniel Putnam 的名言:
「現在人想要自我欺騙,最常用的一招就是隨時保持忙碌。」
.
2.
《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作者改變消費習慣,追尋簡約生活的目標,開始感染周遭認同這個理念的朋友,某位友人感嘆道:
「我們花了很多還不屬於我們的錢(借貸),買了很多了不需要的東西,只為了讓我們不認識的人印象深刻。」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你追求的是「快樂」的感覺?還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的感受?
很多人想追求「快樂」。快樂是一種「暫時的狀態」,它只是各式各樣情緒當中的其中一種。當事情的發展符合我們的期待、順從我們的渴望,我們才會快樂。一旦事情不如意,各種負面情緒就會浮現。快樂難以持續。
我們可以追求「興趣」。興趣是一種「常駐的狀態」,當我們埋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當中,做得順利,我們感到開心;做得不順利,我們皺個眉頭,換個方式繼續嘗試。興趣是無論情緒如何,都會想要沉浸其中的事。
不要追求結果帶來的快樂,而是接受興趣帶來的一切。
只要專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每一個時刻都值得享受。
快樂是暫態,興趣是常態。
.
兩年封面計畫:哈佛商業評論 Podcast 訪談
三年前,我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勇氣和自信,
我寫下了一個兩年期的目標:我想被《哈佛商業評論》訪談。
如今,這個目標成真了!
我把當初手寫的目標放在文末給大家參考。
以下四個重點,是一些前、後對照的想法:
- 訪談比我的目標晚了一年才成真。雖然我們無法掌握確切發生的時間,但我們能確保它的發生。可見發生與否的關鍵,從來都不在別人的身上,而是我們自己。
- 不是被《哈佛商業評論》紙本雜誌訪談,而是被他們的 Podcast 節目《請聽,哈佛管理學!》訪談。三年前還沒人聽過什麼是 Podcast 吧?可見媒體的演變趨勢。
- 原本的計畫是仍在正職的時候以主管的身分受訪,但實際發生的情形是我已經離職創業。可見一個人會隨著時間改變,發展和成長的進度也可能比原先預期得還快。
- 當初寫下的理念、目的、核心價值,至今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可見這些觀念和做法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實際的訪談內容和這些寫下的文字有著高度共鳴。
對這場訪談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前往收聽「#54-5 楊瑪利✕閱讀前哨站:瓦基站長,下一本讀什麼?|哈佛人物面對面」(Apple Podcast 連結)。
「兩年封面計畫」指的是:想像你自己在未來兩年後,因為做了某件事而登上了雜誌封面的專訪,那是發生了什麼?你被訪談什麼?你要講什麼?
附圖是我寫在自己 2019 年子彈筆記上面的照片。補充一點,因為我當時是《哈佛商業評論》的忠實訂戶,所以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份雜誌。只能說,誤打誤撞吧,哈!
以下翻譯成中文。
【兩年封面計畫】
兩年後會發生什麼事?
在 2021/03/30 我被《哈佛商業評論》訪談,主題是:「身為一個七年級生,如何重新設計生活、職涯和夢想」。
訪談的內容是什麼?
台積電最年輕的主管之一,如何將「商業模式圖」套用到生活和工作裡。如何決定要寫部落格。如何對世界宣揚和傳達理念。
- 閱讀的力量:背後的理論和閱讀的美。
- 自我成長:學習、習慣和運動。
- 投資:長期心態、風險考量、資產配置。
- 管理:對上對下都採取令人「值得信賴」的方法。
如何創立頻道(平台或部落格)去達到:
- 分享、激勵和啟發別人。
- 得到回饋和洞見。
- 增長知識和提升意識。
這次訪談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尋找人生意義。
- 透過「商業模式圖」整合生活、職涯和夢想,堅持和專注。
- 動機(motivation)是垃圾,它總是來來去去。唯一重要的是執著(driven)。

.
瓦基
《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啾音好書》主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