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筆記》讀後心得:現代人必學筆記術的四個導讀重點 1

在這個資訊洪流的時代,筆記是人人都必須了解的顯學。只要用對方法吸收與轉化資訊,你也能進化成為巨人!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談的就是透過筆記做紀錄,只要學會這套簡單的方法,就能逐漸改變自己的人生。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喜愛的程度不亞於《卡片盒筆記》。


這本書在說什麼?

巨人的筆記》的作者是韓國第一位紀錄學家金翼漢,讀歷史科系出身的他,透過紀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並創立了韓國現行的國家紀錄管理框架。他寫這本書,是希望分享自己近 30 年的紀錄經驗,幫助我們透過筆記持續成長,將外界的資訊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達到改變人生的成果。

書中強調,筆記不只是簡單地記錄,而是要透過正確的方法來吸收與轉化,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這本書前半段在談紀錄的重要性,還有做筆記與摘錄的操作方法,後半段介紹了五個實戰的領域:學習、對話、思考、日常、工作,並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步驟和範例。

我認為,這本書的特色在於它兼具了「系統性」和「實用性」,就連已經有做筆記習慣的我,還是在這本書中劃滿了重點。這是我讀過最好的筆記書籍之一,也是我願意掛名推薦的主要原因。這本書適合所有希望透過筆記提升學習成效、持續自我成長,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人。

person writing on paper leaning on brown table

一、什麼是紀錄型人類?

作者指出,假如你再怎麼讀書,成績都沒有起色;看了一堆書,也記不住任何東西;老是感到鬱悶或是渴望提升工作成效,你就應該「記錄」。記錄是最簡單、最快速突破自己極限的方法。他稱這種懂得紀錄的人叫做「紀錄型人類」。

然而,身為紀錄學家的作者,他聽到很多人不知道怎麼紀錄的時候,覺得非常難過。

原因出在於大部分的人都誤解了「紀錄」這兩個字。一聽到紀錄,我們會以為是那種寫字和打字很快的人,以為他們會在聽演講、讀書的時候,一字不漏抄寫筆記的人。但是,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作者強調:「速記、不停抄寫的人,不是紀錄型人類。」

那麼,什麼才是作者所謂的「紀錄」呢?

紀錄,是懂得透過思考、摘要和統整的能力,把重要資訊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的人。就像是你現在聽我說話說了三分鐘,不懂紀錄的人,就會想把全部的話都寫下來。但是懂得紀錄的人,只會從這三分鐘的講話裡面,萃取出最重要的 2~3 個關鍵字而已。

如果你想要學會紀錄,很簡單,現在就可以練習。你可以先暫停播放,然後試著回想,我從節目開始說到現在,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三個關鍵字是什麼?為什麼你挑選這三個關鍵字?

例如我自己,可能會挑選這三個關鍵字:紀錄型人類、紀錄、筆記。當你試著練習看看。你會發現,萃取出這些關鍵字就夠了,而不需要記得我所講過的每一個字。

所以作者才強調:「紀錄型人類,就是濃縮紀錄的內容、進行摘要的人。」更有趣的是,這本書並不是教大家留下一堆紀錄,反而是教你如何寫得更少一點,但是把更多的東西烙印到腦袋裡面。紀錄,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好點子的人,善於實踐計劃的人,善於策略思考的人


二、摘要就是紀錄的核心能力

延續前面提到的,紀錄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摘要」的能力。而什麼是摘要?摘要就是壓縮記憶。

作者指出,摘要是一種壓縮記憶、重新創造的行為。書中舉例,昨天你走在路上,看見樹葉在風中不停搖擺。當下,你忽然感覺到「樹葉好像在說話」。假如要記錄這件事,你會寫些什麼呢?

如果你只懂得抄寫,想要寫下一大堆文字的話,你可能會寫:「我看見樹葉在風中不停搖擺,似乎在說著什麼。」但是,如果你懂得摘錄、懂得濃縮自己的記憶的話,你會寫:「樹葉的細語。」短短的五個字,你就寫下了自己看見樹葉的時候的所有意象。

所以我們在紀錄的時候,不是記下所有東西,而是只保留最重要的東西。有了這些摘要後的紀錄,你就能從這些紀錄當中繼續壓縮出更精煉的智慧。

就如同作者強調:「做記錄的人是從一百個紀錄當中選出十個珍貴紀錄的人。在眾多沙粒之中,發現閃耀的寶石。無論身處哪個領域,這都是我們一定要培養的重要能力。」

因此,記錄型人類記錄整體經驗時,會選出代表性的幾個單字來記錄。這些東西累積久了,便會成為自己的故事、文字、講義,以及思維。就像是剛剛我們做的關鍵字練習一樣,我挑選的關鍵字,可能和你挑選的關鍵字不一樣,而這就是我們每個人之間的獨特性。

記錄就是一種反覆摘要的行為。摘要的目的是內化資訊,創造出獨特的見解

three person pointing the silver laptop computer

三、用自己的詞彙產生理解

說到這裡,關於創造出獨特的見解,可能很多人會害怕一件事情:如果我為了做摘要 ,濃縮了一段很長的資訊,我會不會「誤解」或「誤讀」了這段資訊原本的意思?

作者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害怕誤讀。他提醒道:「人們總是擔心自己會誤讀。但是你要丟掉誤讀的恐懼,對自己有點信心。當然,我不是叫各位扭曲正確的資訊和明確的事實。我說的是,每個人都能自由解讀看過的書或電影等內容。」因為結合各種自由解讀,產出新東西,是內容最重要的價值。

他還這麼說:「當我們閱讀時,作者的意圖並不是太重要。把焦點放在有共鳴的地方,以自己的語言寫出摘要和記錄。縱使你的關鍵字不同於作者本來的也無所謂,你必須選擇自己完全理解、感同身受的詞彙,而不是陌生和沒有意義的詞彙。」

我非常認同這個看法,我就以我讀這本書來當例子。我對作者講的「紀錄」這兩個字,其實沒有什麼共鳴,我覺得「紀錄」這兩個字對我來說就是比較像文書作業,或者會讓我聯想到歷史或社會學方面的文字領域。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用我自己熟悉的詞彙去理解作者要講的觀念。

就像是作者說「要對學習和思考做紀錄」,對我而言,這就是「卡片盒筆記法」裡面的「永久筆記」的觀念,也就是我們要用自己的話,把學習和思考的內容,寫成一個「給未來的自己」看了還是有「永久有用」的筆記內容。就是從外部的資訊,轉化成為自己的觀念和想法。

另外,作者也提到要「對生活日常做紀錄」,對我而言,這就是我最熟悉的「子彈筆記法」裡面的「日誌」,或者很多人所謂的「日記」。除了紀錄每天日常之外,作者也說要紀錄每週的、每個月的、每年的,對我而言,我就會自動把這些詞彙轉換成子彈筆記法的週誌、月誌、年度誌。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我就把作者提到「我有共鳴」的概念,持續補充到我原本已經理解的主題裡面,形成新的理解。這也是作者提倡的紀錄的好處,受別人的知識,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讀、架構,將使我們學到更多。

根據這個觀念,我們就要學會,不要只拘泥於作者用的詞彙是什麼,而是用自己習慣的詞彙去產生理解,這樣才會學得深、記得牢。


四、記錄型人類的記憶方法

關於記憶,很多人的誤解是聯想到學生時期,以為記憶就是為了背誦出正確的解答。如果你只是為了記憶而記憶,通常只會淪為短期記憶,對自己長遠的人生通常沒有什麼意義。

書中提倡記錄型人類的記憶方法,就是先記錄,然後複誦出來。作者認為:「無論是怎樣的資訊,只要有自己的邏輯,就有辦法建構出一段敘事。對我來說,真正的閱讀是以自己的方式述說出書中的知識。」延續上一個重點,除了用自己的詞彙產生理解之外,還要用自己的方式說出學到的知識。

作者指出,記憶是越淬鍊越恆久。如果解讀一件事是記憶的開端,寫筆記就是記憶的第一次淬鍊,回顧筆記是記憶的第二次淬鍊。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淬鍊,是用言語和文字重新表述。完成三次淬鍊後,就會牢牢記住這件事。紀錄,然後複誦出來,是記住一件事的最佳方法。

讀到這邊,我就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我在做的方式嗎?其實我在「閱讀前哨站」寫的每一篇讀書心得,就是我的學習、思考和日常的紀錄。第一次紀錄是看完書寫筆記,第二次紀錄是提取自己的記憶寫成讀書心得,第三次紀錄是用自己的話重新說出來,錄成 Podcast 和 YouTube 說書。

所以,如果要我回想某一本書講什麼,我可以非常快地回答出「這本書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要我繼續延伸出三個重點,我應該也可以做到。但是,如果要我再繼續延伸出九個重點,可能就比較難了。這不代表記憶力不好,而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多,當你需要用的時候回想得起來就好。

如同作者所說:「紀錄對於提升思考能力非常重要。」我們要的往往不是更好的記憶,而是更好的思考。不需要記得所有事情,而是記得恰到好處、可以讓你產生更好思考的記憶就可以了。

《巨人的筆記》讀後心得:現代人必備筆記術的四個導讀重點

後記:做筆記就會帶來自由

總結來說,《巨人的筆記》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口吻,說明了做紀錄和筆記的重要性與方法,特別是在五個生活領域提供的實際示範,操作性很強,新手可以馬上學會,老手也會得到啟發。

我從這本書中還收穫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我們可以透過紀錄,來獲得人生的自由。就像是知名金句:「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紀錄也是一樣的,你有多少紀錄,就有多少自由

書中用房間收納來譬喻,在一個凌亂不堪、從不整理的房間裡,是很難找到想找的東西。你必須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甚至不一定找得到。身處混亂之中的人,無法獲得自由。相反的,一個有秩序、有整理過的房間,能讓我們快速找到東西,減少無謂的瑣事,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當我們透過紀錄內化了重要的知識,在我們有人際衝突的時候,我們找得到溝通的訣竅;在我們工作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想得到變通的做法;在我們內心感到憂愁的時候,我們能藉由不同的視角來化解自己內心的糾結。自由,來自於紀錄。紀錄,來自於自律的筆記習慣。

所以對我而言,我更喜歡的說法是「做筆記就會帶來自由」,《巨人的筆記》這本書就是你通往自由路上不可多得的好幫手。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70,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9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8,2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