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本讀什麼 EP.300 的節目專訪當中,我邀請了政治大學 EMBA 執行長鄭至甫(以下簡稱甫哥)跟我一起討論《恆久卓越的修煉》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知名管理思想家 Jim Collins ,涵蓋從人才管理到領導策略,再到企業創新和執行的各個方面。
註:瓦基也對這本書寫過一篇讀後感:《恆久卓越的修煉》讀後心得:成就卓越的四個階段。
甫哥對這本書的看法是什麼?
甫哥自身有著豐富的學術和實務經驗,包括他曾經任職於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以及擁有創業經驗,後來轉往學術圈培育了許多新創企業的創業家。他指出,從企業創立到成長,都是一連串的決策和選擇結果的積累。特別是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以及如何有效地跨越「初創的死亡之谷」,都是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關鍵。
甫哥對《恆久卓越的修煉》的作者 Collins 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成功地將 20 年的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融合在這本書中,使這本書成為一部值得閱讀的商管思想與科普書籍。他以新創企業為例,提到在創業初期,找到「對的人」,特別是對企業目標有共識的人、建立清晰的價值觀和組織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企業成長的階段,同樣需要找到能認同公司文化和價值觀的人,以共同推動公司目標。
甫哥也提到了領導力的重要性。他列舉了書中認為「高效能領導人士」應該具備的特質,包括真誠、果決、專注等。他認為,最基礎的還是「以人為本」,因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對於如何處理人事矛盾或矛盾,他建議最好先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則應該果斷地做出調整。甫哥總結說,不論在新創或成長階段,找到合適的人和建立良好的領導力都是成功的關鍵。
企業成長的刺蝟原則?
在訪問中,甫哥深入解析了被稱為「刺蝟原則」的概念,此一觀念最初源自 Jim Collins 的著作《從A到A+》。甫哥解釋,刺蝟原則是一種商業策略,基礎是三個交錯的圓圈:第一個圓圈代表「團隊對什麼事物充滿熱情」;第二個圓圈是「團隊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第三個圓圈則著重於「經濟引擎,即公司主要如何獲利」。簡單來說,這三個因素分別是熱情、能力和獲利,合在一起就成為公司或領導人未來發展的定錨。
甫哥進一步引用希臘寓言中狐狸與刺蝟的故事來說明。狐狸是聰明但多變的,追求多樣的目標和策略;而刺蝟則簡單而專一,遇到問題會捲成一個有刺的球來保護自己。甫哥強調,成功的公司往往具有刺蝟的特質,即專注於自己擅長和熱衷的事物,從而實現長期成功。
當一家公司缺乏其中任何一個元素——無論是熱情、核心能力或獲利模式,都難以成長或達到卓越。例如,缺乏熱情的公司將無法有長遠的發展,沒有核心能力則會一直追求短期的機會而無法專注,而未能明確價值主張的公司則很可能在市場中失去定位。所以,刺蝟原則不僅是一種策略模型,也是一種對企業內外因素進行全面思考的方法。
什麼時候當刺蝟或狐狸?
瓦基提到耶魯大學校長在畢業演講中,建議學生應該「像狐狸一樣多元和靈活,而非像刺蝟般專注於單一領域」。這與甫哥之前對於企業經營應當像刺蝟一樣專一的觀點有所不同。瓦基認為,在人生不同階段或在不同的經營目標下,狐狸與刺蝟的模型可以有不同的適用性。
對於這個回饋,甫哥進一步解釋,在面對高度變動的商業環境,尤其是後疫情時代,企業需要具備狐狸的靈活性。然而,企業在追求成長和面對市場變動時,仍需要有像刺蝟那樣的明確和專一目標。靈活性和專一性並非相互排斥,而是應當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
最後,甫哥強調個人發展也需要類似的平衡。他鼓勵年輕人和新進職場者像狐狸一樣廣泛吸收知識,但同時也要像刺蝟一樣對自己的職涯和目標有明確的規劃。他提到,無論是透過傳統教育還是新媒體像是收聽瓦基的 Podcast,學習的管道現在非常多元,人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EMBA 和 MBA 有什麼差異?
既然甫哥剛好身為政大 EMBA 執行長,瓦基就感到很好奇,EMBA 和 MBA 這兩者有什麼差異?
甫哥指出,在台灣,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通常是針對剛大學畢業或缺乏工作經驗的人設計的。這種課程著重於基礎的商管知識和學術導向,通常需要全職學習。
相對的,EMBA(Executive MBA)則是為有豐富工作經驗和一定職位的專業人士所設計。以甫哥帶領的政大 EMBA 為例,該學成要求學生具有至少 10 年以上的工作資歷。由於學員多為各領域的專家或管理階層,課堂上的教學和互動常能激發出豐富的學習火花。
而且,甫哥強調了 EMBA 的另一個優點:「彈性的學習時間」。這種在職教育模式通常會將課程安排在週末,以便對在職進修有興趣的人能更容易地安排自己的時間。通過這種方式,EMBA 不僅提供了專業知識,也讓學員能夠在職場上即時應用所學,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
書中觀念和 EMBA 的實務關聯?
我們聊到了《恆久卓越的修煉》的其中一個觀念,特別是書中提到的「多造鐘,少報時」這一觀念。他認為,有效的管理應該重在建立一套可重複運行的機制,如組織內部制度和員工訓練,而不是過度地進行微觀管理。透過這樣的方式,公司或組織能像時鐘一樣穩定運行,而不需要領導人不斷地監控和指導。
在實務與研究觀察中,甫哥也發現過度的微觀管理不僅會拖延團隊進度,還會阻礙員工的成長和降低工作積極性。他強調,領導人應更注重強化核心價值和營運作業,這也符合書中「少報時」的建議。
對於如何實施有效管理,甫哥以政大EMBA的教學規劃為例,指出管理的制度、工具、策略和創新思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領導人應對這些方面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以確保公司能夠順應市場變化並持續成長。
甫哥強調,政大 EMBA 課程不僅貼近實務,還非常接地氣,能幫助在職人士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他指出:「忙碌於工作不應成為停止學習的藉口,反而是一種再學習的驅動力」。他認為,很多人覺得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學習,但這種忙碌有時候正是因為工作效率低或是能力不足,因此更應透過學習來改善狀況。

政大 EMBA 的特色
政大 EMBA 的特色在於其嚴格的工作經歷要求和多元化的課程設計。根據所述,政大 EMBA 課程對工作經驗有最低 10 年的要求,遠高於其他學校的通常要求。這樣的設定讓學員在討論和學習過程中能與高度經驗豐富的同儕互動,產生有意義的相互刺激和學習。
除了工作經驗要求,政大 EMBA 還提供多元的課程選項以滿足不同學員的需求。課程分為兩個班別,第一個是「全球華商班」,這個班具有頂尖的國際化課程,並跟國外知名的學府合作。第二個是「高階經營班」,分為四個組別(全球企業家組 / 文化創意、科技與資通創新組 / 國際金融組 / 生技醫療組),各具有獨特的專業領域。學員不僅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背景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分組,還能跨組選課以達到學習的互補性。
甫哥強調,選擇 EMBA 課程不僅是為了學習專業知識,更是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性知識和實踐執行能力。他建議有意向進修的人在選擇 EMBA 計劃時,應詳細比較不同學校提供的課程和學習機會。政大 EMBA 的課程覆蓋管理的各個基礎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學習機會,使其成為台灣最完整的 EMBA 學程之一。
如果你對政大 EMBA 有興趣
2024 政大EMBA「智創新機 轉贏未來」。在大環境的衝擊下,對個人的職涯發展產生影響,更需創危機為轉機,創造機會及有競爭力的未來。政大 EMBA 不單只教授商管知識,目標為擁有更寬大的格局,更有策略性的培養專業的能力,提升學員的管理能力。
- 招生詳細資訊:https://lihi2.com/1QuiX
- 2024年班招生網路報名時間:10/3(二)~ 10/17(二)
- 報名詳情:https://lihi2.com/1LhN8
- 洽詢電話:02-2938-7560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創業這條路》推薦心得:這是一本創業者的必備指南
- 《零規則》Netflix混亂邊緣經營法,我的四個心得和啟發
- 《從內做起》為什麼「領導力」是職場和人生的必修課題
- 《與成功有約》心得:一張圖讀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海豹部隊教我的3個領導管理啟發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54,000+ 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 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 則好書金句、1 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