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恐懼》讀後心得:別讓童年的慣性糟蹋自己的親密關係 1

誰不想好好愛人、好好被愛?」這是我們許多人的心願,卻也是內心最糾結的地方。我們都想跟最親密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是「愈想要靠近」,反而「愈害怕受傷害」。究竟,我們該怎麼做比較好?才不會再度重蹈覆轍?有一本好書,能解答這個問題,還提供我們解方。


這本書在說什麼?

親密恐懼》的作者是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她在這本書深入分析各種「親密關係」裡的恐懼與不安,像是被遺棄、覺得自己不夠好、順從別人…等情感困境,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會感到困難重重。我還邀請到作者周慕姿接受我的專訪,你可以前往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EP.336」收聽訪談。

這本書解釋了這種根植於我們內心深處的親密恐懼,並且展示了這些恐懼如何影響我們的感情生活。作者結合心理學理論與真實案例,清晰說明了親密恐懼的「成因」與「表現形式」,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策略」來幫助我們克服這些恐懼。

我覺得這本書適合所有「希望瞭解並改善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的讀者。無論是正在經歷感情困擾的人,還是對心理學或人際關係感興趣的人,我相信都會從中獲益。特別是渴望建立更健康親密關係的人,會發現這本書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行動指南。


親密恐懼是什麼意思?

很多因不安全感受苦的靈魂,在曾經苦痛後,即使在幸福裡,也沒辦法好好享受親密。」

「親密恐懼」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它不只發生在戀人之間的關係中,還涵蓋了所有重要的人際互動當中,像是家庭、親子、摯友。

這種恐懼通常源於我們童年時期的經驗,特別是那些未滿足的情感需求和所經歷的創傷。這些早期經歷會深刻影響我們長大後在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模式。

比如,如果我們害怕被拋棄,可能會在關係中表現出「過度依賴」或「過分敏感」。如果害怕被拒絕,則可能會選擇「避免」親密關係,或者在關係中顯得「自卑」或「攻擊性強」。這些模式往往會引起關係中的緊張和衝突,讓人被「不安全感」壟罩著,進而加劇我們的恐懼和不安。

書中強調,認真瞭解和處理這些恐懼,對於建立健康和滿意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她建議透過深層的「自我反思」來探索這些深層的恐懼。書中除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親密關係中的挑戰,也提供了處理這些心理問題的實用指南。


童年創傷會影響生存策略?

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深遠。

書中解釋了人們如何發展出不同的生存策略(例如戰、逃、僵、討好)來應對童年時期的創傷。她詳細描述了這些策略在童年期間的形成過程,並指出它們當時如何有效地幫助一個人應對大環境裡面的挑戰。然而,這些策略在成年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溝通和人際關係方面。

例如,習慣用「戰」策略的人,可能在關係中表現出過度的「控制行為」。而習慣用「逃」策略的人,則可能總是在「逃避衝突」,這些行為會對親密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她指出,這些模式可能導致溝通障礙,進而影響一個人在成年之後建立和維持健康關係的能力。

她以一個例子說明,當一人在學生時代被同儕排擠時,為了生存,他選擇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成就上,而忽略了人際關係。這在當時對他而言是有效的策略。然而,不論未來進入何種環境,他總是持續使用這套策略,終究導致人際困境的重複發生。

也就是說,雖然這些策略在當時對自己是有效的,但在現今,這些策略可能成為人際互動的障礙,阻礙自己適應新的環境與關係。

書中強調了,我們要意識到這些生存策略是如何影響著我們,並且理解它們的真正成因。她鼓勵我們通過自我反思,學習識別並改變這些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以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和人際互動。

這本書帶給我最深刻的感觸就是,別讓童年的慣性糟蹋了自己成年之後的親密關係

boy in blue t-shirt and blue shorts sitting on green grass field

害怕被遺棄的恐懼

害怕被遺棄的恐懼」對許多人的親密關係產生影響。

如同書中指出:「有些人會下意識找尋讓自己可能會『被他/她遺棄』的伴侶,用自己的方式奉獻著,然後看著對方離開自己,最後告訴自己:『我終將是會被拋棄的。』

為什麼人們會發展出這麼「矛盾」的行為?

作者認為這種恐懼被視為一種基本的情感反應,與生存和死亡的焦慮密切相關。作為嬰兒,「被遺棄」意味著對生存的威脅,這種恐懼反映了對世界的不理解和無助感。這種恐懼隨著成長會逐漸轉變,但其根源仍與早期的童年經驗有關。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學會了「理解」並「預測」親人的行為模式,因此可以減少了被遺棄的恐懼。然而,這種恐懼可能會導致自我價值感和無力感的出現,特別是當我們感覺自己對重要他人「沒有影響力」的時候。

面對這種恐懼時,我們可能採取不同的策略,如逃避或是對抗。每個人的反應都會根據自己的經歷和個性而有所不同,這些策略就是我們在童年時期為了應對恐懼而發展出來的。


害怕自己不夠好的恐懼

害怕自己不夠好」也是一種常見的親密恐懼。

瓦基自己有時候也會感到這種恐懼,很可能是因為父親嚴格且要求高,更促成了這種心理狀態。這種恐懼通常與「自我價值感」和「對成就的追求」相關,並可能導致個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忽視自己的需求,或在某些情況下逃避建立深入的關係,以免被人拒絕或評價。

書中指出,這種恐懼與「完美主義」有著密切的關聯。

完美主義者通常會設定一個高標準,並堅持達到這個標準,認為不達到這個標準便無法生存。這種心理狀態可能會導致極大的壓力和不滿足感。訪談中也提到,完美主義實際上是一種生存策略,是一種防衛機制,用來避免自己被他人評價為不夠好的情況。

作者這麼描述這種狀況:「當我們把自己的能力全部用在別人身上、用來服務別人時,就會被別人的評價與感受、反應給『控制』,會有一種『不得不』的感受,而無法感受到自主與自由。

更嚴重的是:「當我們過度在意別人的需求與感受,而奉獻出自己的心力時,即使再有能力,都會受困於那種『被控制』的感受,而沒有辦法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所以,書中提供一個實用的建議,教我們如何將這種「害怕不夠好的恐懼」與「追求卓越的精神」區分開來。追求卓越更多是關於個人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基於他人的評價。這種動力來自於內在的渴望,而非外在的壓力。這是一種更健康和積極的心態,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不得不順從的恐懼

不得不順從」是另外一種常見的親密恐懼。

就如同書中寫道的:「我們會留在羞辱、傷害自己的人身邊,為了追求他的垂憐與愛意,拚了命地努力,最後卻在這過程,失去了更多對自己的尊重、珍惜,學不會保護自己,而從對方對待自己的方式中,更覺得自己是卑微的、該被輕賤的。

像是有些人可能因為家長的要求比較嚴格,會在無形之間塑造一種「順從性」,這種心理狀態使我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難以表達真實的自我,經常選擇順從以避免衝突或不滿。書中也提到,這種恐懼與「害怕不夠好」的恐懼有相似之處,但也有細節上的不同。

「不得不順從」的恐懼主要是為了避免對方情緒的傷害,然而「害怕不夠好」則是害怕無法達到對方的期望。這種不斷的順從性可能會導致個人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從而影響關係的健康和平衡。

作者建議我們要學習如何在關係中「適當表達自己」,以及如何建立更均衡的溝通方式。這種自我探索和成長對於建立更健康的親密關係至關重要。

man and woman holding hands

如何打破親密恐懼的惡性循環?

在面對親密恐懼時,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的情緒觸發點。

這像是到診所一樣,尋求醫生的幫助找出咳嗽的原因和對症下藥的方法,並學習如何避免或應對這些情況。許多人在工作上表現出色,但在感情或友情面臨挑戰時,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似乎消失了。他們可能會變得情緒化,像個受傷的小孩子,使用情緒勒索等非理性手段。

要克服這些問題,首先要識別哪些情況會讓你失去功能,回到那個無助的小孩狀態。例如,有些人可能在與伴侶爭吵時感到極度不安,恐懼被拋棄。重點在於學習如何在這些情況下保持冷靜,並減少過去經驗對當下情況的影響。

作者提醒我們:「若我們覺察到這些,但暫時無法改變時,不要責怪自己,因為畢竟,為了在過往那些創傷的環境中活下來,我們都很努力,而這些方法,是努力的證明。」這種練習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要太苛求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得完美。給自己一點空間,肯定自己付出的努力。

打破親密恐懼的惡性循環是一門值得投入的練習,這不只關於自我覺察,還涉及如何做出不同的選擇,以更成熟和有效的方式來處理我們的人際關係。

就像書中一段充滿溫度的鼓勵話語:「現在的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有一定的資源跟力量,我可以決定我要成為怎樣的人,我也可以去應對,因為現在的我有選擇。」相信自己是有資源和選擇的。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