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慢富》,談的是慢慢成為富一代,快快過上自由的生活。這本書跟其他談快速致富的書不一樣,作者反而想告訴我們「慢慢來、比較快」!今天邀請到這本書的兩位共同作者「慢活夫妻」的 George 和 Dewi 來接受我的訪談。
1.慢慢來比較快的致富心態
很多投資理財頻道都強調「快速」致富,但是 George 和 Dewi 的名稱卻有一種「慢慢來」的感覺。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經營方向呢?他們認為,成為富裕的過程應該是緩慢而穩定的,並倡導過上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反對急功近利的快速致富觀念。
George 解釋說:「我希望大家不要急著想要一夕致富或很快的變有錢,可以通過慢慢累積的方式去累積財富。所以才將書名定為《慢富》。」Dewi 則強調,他們透過「慢活夫妻」這個頻道名稱,想要提醒大眾在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都應該嘗試放慢腳步。當生活變得過於忙碌時,放慢節奏或許正是所需。
George 強調,不應該急於一夕之間成為富一代,而 Dewi 則補充道,他們希望透過「慢活夫妻」這個頻道,提醒人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減速,也提醒自己在忙碌之際要懂得放慢。他們期望讀者明白,慢慢累積財富,享受悠閒的生活,無需急於追求快速致富。
2.如何斜槓建立被動收入?
George 回憶他當時在科技公司的生產線工作,但五個月後便開始考慮離職。他提到,由於長時間的值班使他無法陪伴當時的女友 Dewi,這成為他轉變職業的主要動力。
為了改善生活狀況,George 選擇辭去了科技公司的職位。在此之前的八個月中,他和 Dewi 利用工作之餘和假日的時間,積極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以期建立一個穩定的被動收入來源。George 描述,他們幾乎把所有空閒時間都用於部落格,即使是回老家的假日,也不例外。
他強調,在這八個月的時間裡,除了工作時間,他們夫妻倆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網路部落格上。他相信,當一個人無法忍受現狀時,就會激發出改變的決心和潛力。George 提到當時的心境: 「當一個環境真的辛苦到你真的受不了的時候,你真的是會激發你的潛能,就會開始覺得說,我是有別條路可以走。」這段過程讓我們見證了他們絕處逢生的轉折。
Dewi 也補充道,他們有著共同的理念,願意為了更有彈性的生活時間而犧牲收入。透過堅定的決心和不懈的努力,George 和 Dewi 在八個月內成功建立了足以維持生活的被動收入。他們在書中寫道:「建立被動收入除了可以賺到比較多的錢,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承擔風險的能力』。」透過持續不懈的努力,他們創造出足以承擔風險的多重收入來源。
3.為什麼美股投資對一般人更友善?
George 和 Dewi 一開始在台股投資很不順利,後來經過多番考量之後決定前進美股。在談論投資美股的好處時,他們在訪談中提到,他們認為美股市場較為友好,因為可以投資那些大家熟悉的跨國企業,這比台股來得簡單許多。
George 舉例說,投資美股可以涵蓋像星巴克、麥當勞、可口可樂、Google、Facebook 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跨國公司。相比之下,台股中許多科技公司的業務對普羅大眾來說較為陌生。
Dewi 補充道,投資美股時,人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像蘋果、三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這些產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花費過多時間來追蹤市場內幕消息。而投資台股,則往往需要依賴業界的內部人士提供的資訊,這顯然更加耗時且困難。
他們也在書中給出這樣的評論:投資美股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輕易找到許多熟悉的跨國企業作為投資目標。這與投資台股需要依靠專業人士的內幕資訊形成鮮明對比。在他們看來,美股的投資決策可以基於個人的消費經驗,這使得整個過程感覺簡單許多。
4.財務自由與財富自由的差異?
在探討「財務自由」與「財富自由」的差異時,George 和 Dewi 在訪談中指出,財務自由雖然只是一個數字,但財富自由的涵義更加廣泛,它涉及身心靈各個方面,不應僅僅專注於財務數字上。
George 解釋說,很多人誤以為一旦達到財務自由,就可以無所事事地生活。然而,實際上當人們達到這一境界後,往往會追求更多,不再只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個人的自我實現和滿足。
Dewi 則補充說,財務自由意味著你的被動收入超過支出,但對他們來說,這只是數字上的代表。更為重要的是,你的心境是否達到了自由的狀態,而不是被迫接受現有的生活方式。
他們在書中總結這個觀念:「其實財務自由的關鍵不是你所想的提早過退休生活,而是能否用龐大資產打造穩定的現金流系統,不必再為錢煩惱。」財務自由之後並不是一個無所事事的過程,而是我們會想要做的事情(或工作內容)不只是為了錢而已。
Dewi 進一步認為,即使尚未實現財務自由,人們也可以先追求「財富自由」。財富自由包括了人際關係、健康、朋友、家庭等各方面,這些都是生命中的財富。因此,作者們主張,我們不應只專注於財務自由的數字,而應將視野擴展到生活的各個層面,追求更全面的財富自由。
5.勇於刪減與提高效率的慢富哲學
在談論如何放慢生活節奏的話題上,George 和 Dewi 在訪談中分享了他們的觀點。George 強調,通過淘汰生活中不必要的事物,可以有效地減慢步調;而 Dewi 則認為,提高效率同樣可以達到這一目標。
George 表示,他習慣於剔除生活中無關緊要的事務,只保留那些真正重要和有益的事情。像是他說:「我每天都在刪事情,我覺得不重要的,我就把它們都踢掉。」他會評估哪些事情是次要的,可以延後處理或完全放棄,這樣就能讓生活步調放緩。
另一方面,Dewi 則認為,「提高效率」是放慢生活節奏的另一種方式。她舉例說,有時可能有三個小時的空閒時間,卻只完成了一項任務,耗時過長。但若提升工作效率,或許只需三十至四十分鐘就能完成相同的任務,從而為放鬆或從事個人喜好的活動留出更多時間。
他們都同意,不論是採用 George 的「刪減法」還是 Dewi 的「效率提升法」,都能有效地使生活節奏變慢。關鍵在於去除那些非必要的事務,並且合理安排現有時間。這樣一來,生活不僅會變得更悠閒,同時也會更高效。

後記:放慢腳步重新思考
總結來說,George 和 Dewi 在《慢富》書中分享了他們對於放慢生活節奏的見解:我們不應急於追求快速致富,而是應該逐步累積財富,享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他們強調,在生活中,我們其實不需要太多。通過剔除不必要的事物,我們便能提升生活的品質。
他們呼籲我們,不要盲目追隨社會主流的價值觀,而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鼓勵我們選擇自由和快樂,而不是讓自己被限制於單一的生活軌道。我深感認同他們所傳遞的理念:我們都應該放慢腳步,深思人生的真正目標是什麼。
如果你想追蹤更多「慢活夫妻」的最新消息和內容,可以前往他們的 YouTube 和 Instagram 頻道,或者前往官方網站查看更多投資相關的資訊。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讀後心得:顛覆傳統的新理財智慧
- 《你沒有學到的資產配置》專訪作者,談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 《持續買進》讀後心得:四個大道至簡的投資理財法
- 《財務自由實踐版》你早已自由,只是你還不知道
- 《富爸爸窮爸爸》重點心得整理,以及作者沒告訴你的5件事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2,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