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 Podcast 有聲說書、一則好書金句。善用零碎時間聽書,把握每個進步的微小時刻!
.
EP.91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避開智商陷阱,掌握變聰明的三種方法
你知道嗎?愛因斯坦對人生最後二十五年間的理論毫無進展,感到懊悔不已。塑造福爾摩斯邏輯形象偵探的作家柯南道爾,卻深信通靈論。諾貝爾獎得主質疑愛滋病和全球暖化毫無科學根據。FBI鑑識專家搞出大烏龍,抓錯人還鬧到要國賠。這些聰明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的作者是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他的研究報導多與心理學、腦神經學、醫學領域有關。在這本書裡面,他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以及你該如何「不被聰明誤」。
傳統觀念認為,聰明人比較會做出優秀的決定,比較有可能正確理解事物,但事實正好相反。作者指出:「聰明人不會公正應用優異的智力,反而會投機地運用智力,藉此促進自身的利益,保護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信念。」
書的前半段,解析了歷年來曾經被視為絕頂聰明的人們,為什麼做出許多匪夷所思的決定?犯下許多旁人看來顯而易見的錯誤?尤其是具備「高智商」的人們,比平常人更可能踏入「智商陷阱」,甚至把智力用在「偏誤思維」的錯誤方向。
書的後半段,介紹了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和物理學家理查費曼的思維模式,為什麼他們可以既聰明、又能避免愚蠢的錯誤?書的尾聲,則說明團隊如何採取正確方法,避免錯誤與偏激的決策。這是一本不只說明「為什麼」的書,更包含「如何變聰明」的明確指引。
>> 前往收聽
.
EP.90 《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五個最有效方法和心得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困擾:每次叫小孩子吃青菜他都不吃?每次提案給老闆的企劃都被退件?每次跟客戶推銷新產品都被婉拒?到底是為什麼,我們只是想要對方「改變」一點心意卻這麼困難?問題出在於人類的本性,你愈是推得用力,對方就愈是反抗。真正的訣竅不是增加推力,而是「減少阻力」。
《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約拿.博格(Jonah Berger),他專門在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和點子之所以會流行的原因。他在這本書裡介紹了五種會妨礙和阻止改變的關鍵障礙,並且教我們具體的技巧和策略來減少這些阻礙。
他提出了「催化劑」(Catalyst,同為英文書名)的概念,認為我們要促進任何人做出改變時,不要只想著用外力和壓力的方式去逼迫,那只會得到反效果。反而要轉換念頭,思考和聆聽到底是什麼原因「阻礙」擋著對方不願意做出改變,然後像個催化劑一樣去消滅這些阻礙,讓改變更好發生。
這本書提供了五個方法,分別是減少抗拒(Reactance)、減輕敝帚自珍現象(Endowment)、縮減距離(Distance)、降低不確定性(Uncertainty)、提出佐證(Corroborating Evidence),五個英文字首合在一起就是「減少」(REDUCE)的意思。催化劑就是用來減少改變的阻力,讓人轉換心態,最後促成行動的方法。
>> 前往收聽
.
一則好書金句
透過《完成》這本書讓我學到,不要被「完美主義」困在原地,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開始動手,事情才有「完成」的可能。天底下的人、事、物,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有裂縫,才看得見陽光;有缺陷,才有進步和改善的成長光芒。不完美,才是真的美。如同加拿大民謠詩人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在《Anthem》詩中所寫下的優美詞句: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 分享這句話到 Facebook )
.
Podcast 收聽連結
Apple Podcasts、Google Podcasts、Spotify
如果你喜歡 Podcast 說書的呈現方式,誠摯邀請你前往 Apple Podcasts 給予五星評論,你的推薦會幫到有其他需要的讀者們,也是對我最大的鼓勵!(非蘋果用戶看這邊:只需要三個步驟,非蘋果用戶也可以留言評價唷!)
.
希望你從這週的說書節目裡,帶走一些好東西。祝你有個美好的週末,我們下週見!
.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節目《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