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要聽到「氣候變遷」這四個字,會覺得是一個大哉問,跟我們普通人距離非常遙遠,連我們該從什麼地方開始起頭都摸不著頭緒,更何況去思考解決方法了。加上全球大量的媒體、政客、學者之間的政治和資訊角力,更讓這個議題變得令人望之生畏。然而,有什麼方法可以幫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議題呢?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的作者是知名創投家約翰.杜爾(John Doerr),他的前一本暢銷書《OKR:做最重要的事》相信許多人都聽過(甚至讀過)。他提倡的 OKR 方法中文翻譯是「目標與關鍵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小至個人的目標設定,大至於企業組織的營運目標,都可以透過這套方法來實踐,我自己也深受這套方法的幫助。
在這本新書當中,作者會透過 OKR 這套方法來拆解一個龐大且複雜的議題:全球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透過 OKR 來理解這個議題就是引起我興趣的地方。對於這麼大的問題,我們如何制定清晰的「目標」,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燃眉之急,該把資源傾注在哪裡?知道目標之後,我們該達成哪些「關鍵結果」才能持續達成目標,解決真正棘手的問題?
一旦我們知道整個議題的完整輪廓,把各項目的目標和行動變得清晰可見,我們才有辦法想清楚自己個人可以採取哪些行動、該優先關注的議題有哪些、該支持擁有什麼理念的政治和企業人物。

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正在快速累積,引發各地極端氣候的新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毀滅性的颶風、世紀大洪水、野火肆虐、極端乾旱跟寒冷,在未來只會更加頻繁地出現。科學家展示了如果全球均溫再提高攝氏 1.5 度,就會抵達全球大災難的臨界點。
解決方法就達到溫室氣體的「淨零排放」(Net Zero),如此才能抑制全球均溫的持續上升。「淨零排放」指的並不是完全不排放溫室氣體,而是要讓溫室氣體的排放降到最低,也就是說,要讓「產生出來的溫室氣體」跟「消除掉的溫室氣體」彼此抵消。最優先的是「降低」所有能源和非能源產業的排放量,然後再利用大自然和固碳科技來「清除」和「儲存」這些溫室氣體。
而關於淨零排放,作者大聲呼籲道:我們做得遠遠不夠。小至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到企業的創新和投資,再大到政府政策的制定,都還來不及達成最終的淨零排放目標。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認知到事態的嚴重性,並提供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藍圖,促使我們採取行動。
要達成什麼目標?
作者如何用 OKR 的 Objectives 來設定「目標」?他首先設定終極目標、然後訂立優先次序、最後才是規劃各細項目標。
關於終極目標:作者以科學家的數據預測為參考基準,要在 2050 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並且在 2030 年前達到排放量減半的重要里程碑。
關於優先次序:他將淨零排放的「目標」分成三個優先順序,第一個是降低排放量、第二個是提高能源的效率,第三個是清除剩下的碳。這個優先次序影響的就是資源分配的優先度。
關於各細項目標:最優先的是交通電氣化的推動,包含汽車、公共運輸、貨物運輸。然後是電網脫碳化,包含廣泛設置太陽能和風能、降低煤炭和天然氣的使用、降低甲烷的排放。接下來,是提高能源的效率,讓同樣的能源輸入,可以產生更多能源的輸出。最後,才是採用科技去主動移除碳、長期把碳封存起來。
作者在書中把「目標」拆成了六個主要目標,且每個主目標之下又有更細的子目標。這個拆解的方式,讓我們清楚瞭解到整個宏觀的議題之下,優先順序是什麼,以及有哪些應該關注的項目。
該如何達成關鍵結果?
作者如何用 OKR 的 Key Results 來設定「關鍵結果」?他把這些結果跟「行動」連結起來,說明了「哪些人」應該採取「哪些行動」來達成最終的關鍵結果。
像是「政府」可以制定哪些政策,在電力、交通、建築和工業上面制定減低碳排的法規。「人民」和「企業」可以發起哪些社會運動和轉型運動,推廣全民對於潔淨能源的重視。「科技公司」可以投入電力、氫氣能源、碳清除技術的研發。「投資人」可以投入資金到潔淨能源相關的產業,加速各項技術跟產品的發展。
書中呈現了許多真實的數據,告訴我們這些行動都已經有人正在進行,可是速度還不夠快,資金還不夠多,受到的關注度也還不夠強烈。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之內達成關鍵結果,更多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書中說明了身為組織的領導者可以做些什麼,以及身為投資人可以從哪些潔淨能源的公司發現投資的商機。

對我自己的幾個改變
《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是一本涵蓋層面很廣的行動指南,而且作者針對每一項行動都附上了詳細的圖表和實際的數據來輔助說明。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讀到許多以前不曾留意過的「科學事實」,它們改變了我的一些想法。
如同英國哲學家伯蘭特.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給未來世代這個建議:「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像是我最近正在規劃未來的新房子要裝什麼廚具,本來我覺得瓦斯爐是標配。但書中提到,在美國約有一半的家庭與餐廳仍然在使用瓦斯爐或瓦斯烤箱,許多廚師也不願意改用電爐或電烤箱。可是根據權威機構消費報告(Customer Report)的大規模測試,大多數的烹煮方式中,IH 爐具的表現都比瓦斯爐具來得更好。這個報告也讓我對於 IH 爐的舊印象改觀,更願意花時間去瞭解 IH 的選用方式。
還有,像是我以前大概知道吃牛肉的碳排量最大,可是卻不以為意。書中則提到,大氣甲烷主要來自於牲畜和剩餘食物,每年的排放量佔溫室氣體的 12%,大約是 70 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光是牛的排放量就佔了 65%,高達 46 億公噸的排放量。肉牛和乳牛的碳排放量對氣候的威脅最大,遠遠超過了豬、雞、羊、鴨等農場動物的總和。直到我看到圖表上面「牛」的碳排量一枝獨秀,我才知道如果能大幅減少牛肉的食用,或許就是對減少碳排的一份微小心力。
對我們個人而言,透過作者對於目標和關鍵結果的分析,加上科學事實的佐證,能夠讓我們更了解氣候變遷這個大議題的全貌,也比較能掌握解決方案的輕重緩急,還有自己能採取的行動在這個藍圖中屬於哪一個位置。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延伸閱讀
- 《以少創多》人類終於學會了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繁榮
- 《失控的群體思維》我們為什麼這麼容易受別人影響?
- 《超維度思考》讀後心得:揭開環境危機的真實面紗
- 《價格烽火效應》讀後心得:世界混亂出自同一根源?
- 《以小勝大》讀後心得:三個翻轉強弱優劣的觀念
《OKR實現淨零排放的行動計畫》抽獎贈書活動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54,000+ 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二和五準時收到:1 篇閱讀筆記和有聲說書、2 則好書金句、1 個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