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入魂》讀後心得:給想要寫作的人的三個提醒 1

你覺得「寫作」是一種遙不可及的能力嗎?或者你認為自己「還不是寫作的料」?好消息是,只要你會閱讀,你絕對有能力寫作。寫作不只是文字的拼湊,它更是一種幫我們認識自己、連接世界,甚至幫我們創造機會的方法!今天,我想要分享一本刷新我們對寫作看法的書籍。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一筆入魂》的作者是丹鳳高中圖書館的主任宋怡慧老師,她也是一位廣受好評的專欄作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平常工作的時間之外,她還致力於推廣閱讀,被媒體稱為「閱讀傳道士」。寫過很多本暢銷作品的她,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很想知道從她的視角當中,是怎麼樣看待閱讀和寫作這兩件事情。

這次她寫的這本《一筆入魂》可以說是一本給創作者和閱讀者的實用手冊,她在書中深入淺出地探討了寫作與人生的密切關聯。她藉由自己豐富的教學和寫作經驗,分享了她如何從「刻意練習」到「靈光一閃」的整段創作過程,告訴我們寫作不只是文字的輸出,更是思考和生活經驗的累積。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我重新思考了三個問題,分別是:寫作的目的性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從閱讀進入到寫作?一般閱讀者該如何整理寫作的素材?以下就分享針對這些問題,這本書帶給我的三個收穫,也是給每一位想要寫作的朋友的提醒。


1.寫作的目的性

這本書在一開始,就帶我們思考寫作的意義,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寫作。

作者指出,很多人對於「寫作」會感到一種厭惡感。像是小時候被老師逼著寫作文,長大之後被老闆逼著寫文案,我們會誤以為寫作就是一種「功利性質」的工具,常常會跟升學、考試、求職和績效表現聯想在一起。然而,正是因為這種印象,一直在損耗我們對寫作的熱情。

書中提出了「寫作熱區」的看法,指的是多寫自己喜歡的題材,將平常的所見所聞,用自己喜歡的題材去切入、去撰寫。像是你如果喜歡心理學,就可以在追劇的時候,寫下一些你對男女主角心理狀態的分析。我們不需要帶有強烈的「目的性」,而是把這些日常的事情,跟自己喜歡的題材結合在一起。這個時候,寫作就成為了一種享受,而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就像是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

退一步來看,這就是把寫作當成一種「」的表現。像是心理學家佛洛姆在《愛的藝術》這本經典書籍當中曾經說過:「愛是給予,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在給予的過程中,人體會到強壯、富饒與能力。這種豐盈高漲讓人生氣勃勃,滿心快樂。」而這正是怡慧老師想要表達的,寫作就是如此,寫作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會愈寫愈有能力,感受到豐沛的創作泉源不斷湧出。

所以,寫作或許可以帶來功利的結果,但是寫作更能夠帶給我們一種對於生命的熱愛。當我們經常跟喜歡的題材相處,用寫作的方式給予我們的意見、感受和想法,我們就不會被特定的「目的性」給限制和損耗。當我們一直在自己的「寫作熱區」上面創作,我們自然會發光發熱。

原來,寫作可以是一種熱愛生命的展現方式。

(延伸閱讀:我寫過的《愛的藝術》讀後心得,值得用一輩子反覆咀嚼的好書


2.從閱讀到寫作的轉變

閱讀很重要,怡慧老師在她的作品和社群貼文當中,分享過很多「如何閱讀」的經驗和方法。

像是她提醒我們:「書寫者盡量不要囫圇吞棗只讀農場文章,或是斷章取義過的速食文本,而是要找到自己心嚮往之的書寫楷模,向經典大師請益,專注地把他所有的作品一一讀完。」她認為,讀完一位經典作家的作品,可以獲得該專業領域的知識;透過對作品的深度閱讀,我們才能找出文本內容的真正核心。

也就是說,閱讀的時候,我們就像是在跟作者「對話」,希望他們能夠回答我們的問題。想要獲得高品質的答案,就要跟高品質的作者對話。

但是,除了對話之外,她更鼓勵我們要提筆寫作,因為「從讀到寫的轉化,就像是為了相同的生命疑惑尋找答案的美好之旅。」她在書中更進一步指出,閱讀是對世界的理解與同理,寫作卻是思考與自我批判的歷程,每個看似極其平凡無趣的日常,在創作者的素材分類下,都可以變成極具詩意與思辯的一篇文章。

我對這個觀念的解讀是,我們每個人閱讀的素材來源可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每個人獲得的答案彼此不同。就像是我們可能都讀了同一本書,可是我們從裡面獲得的收穫都不一樣。然而,要很清楚的分辨出自己究竟獲得了什麼「答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們「寫下來」。就像是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知識,正是苦惱著如何表達和應用時,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煩惱和問題要面對,我們想要尋找的答案也不盡相同。

而這種「從讀到寫」的過程,就是一種將知識內化的過程,是一種對自己提出問題的深刻回答。

從閱讀者到寫作者,從文字溫暖的微光中,你或許會慢慢發現自己活成小時候喜歡的模樣,而不斷書寫的你,也正是「合格」的大人了。


3.如何整理寫作的素材

如果我們要提筆寫作,那平常我們閱讀了這麼多資訊,讀過這麼多書、看了這麼多網路文章和影片,該怎麼把這些素材整理起來呢?怡慧老師用了「整理冰箱」的例子來做譬喻。

寫作就像是烹飪一道料理,閱讀到的素材就像是還沒經過處理的原始食材。在我們想要烹飪任何的料理之前,我們需要先「採買」和「備料」,然後把這些食材先放進「冰箱」,等到要烹飪的時候才能夠快速拿出來使用。

也就是說,我們打從一開始就要帶有「問題意識」的去閱讀資訊,就像是去逛超級市場時,知道自己要採買哪些烹飪時會用到的食材。

「採買」就像是蒐集資訊的過程,我們得知道自己想烹飪什麼料理,才知道要採買哪些食材。我們要盡量避免的,就是買了一大堆不知道要幹嘛的東西回家,最後放到過期壞掉。「備料」就是把食材提前處理好,像是把蝦子去腸泥、先切好蔥薑蒜,要用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而是直接拿出來就可以下鍋。而我們在「冰箱」裡面存放食材的方式,就是按照我們想烹飪的料理去進行分類。

就如同小說家甘耀明曾經說過的:「寫作者其實會同時替往後作品收集資料和素材,我們不是時間到,另一本作品就誕生了,而是不斷重疊,電腦中總有好幾個資料夾,每天想到的東西就盡量細分,存入資料夾,完成一本作品後,就能檢視下一本該寫什麼。」冰箱用來整理烹飪食材,電腦用來整理寫作素材。

由於我平常就是每天在家裡開伙,怡慧老師的這個舉例,讓我感到非常驚喜。等於是把我長期以來整理寫作素材的方法,用圖像化的方式變成了一個更貼近生活的譬喻。一個好的廚師,就是一個好的採買者、備料者和冰箱管理者;而一個好作家,就是好的資訊消費者。

想要寫出好內容,我們必須先吸收好的資訊。

《一筆入魂》讀後心得:給想要寫作的人的三個提醒

後記:完整的寫作魂

總結來說,讀完這本書《一筆入魂》,我們可以建立寫作的正確心態,還能認識到寫作對於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有多麼重要。無論你是一位專業作家,還是單純熱愛文字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找到寶貴的啟示和實用的技巧,幫助你更好地「一筆入魂」,創造自己的人生機會。

最後,我想分享一作者在書本開頭的一句話:「如果說,閱讀就是生命的氧氣,那麼寫作就是心靈的呼吸。」這句話說得真好,寫作就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是一種我們活在當下的證明。特別是在生成式 AI 興起的當下,像是 ChatGPT 之類的應用雨後春筍的出現,優美的文字已經不再稀奇,豐富的資訊已經不再匱乏。

我們要做的,或許不是跟這些新技術比更快、比更美、比更多,而是要回歸我們的內心,享受那種寫出一個字、一個字的過程當中,我們感受到自己的靈魂仍然在呼吸的那種感動。就如同這本書名「一筆入魂」帶給我的深刻體悟:「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寫出不完美的文字,但是我們必須保有自己完整的靈魂。」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