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選書,兩好三壞〉嗎?
這份內容對你是否有幫助呢?歡迎給予建議和回饋,你可以用電子信箱跟我交流,也可以上Facebook粉絲專頁發表討論唷!
在比爾‧蓋茲的部落格書評讀到,他稱之為令人大開眼界的書,拋下既有的刻板印象,理解世界有很多地方是逐漸在變好的。對於不太喜歡看新聞的我,這是一個吸收世界新知的好機會。我會選這本書。
Waki Chuang
這本書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新思考框架,教人不要再把世界二元化劃分成「窮」和「富」。同時也說明了10種心態偏誤,並提供務實的建議,教你怎麼克服這種先天偏誤。我希望有非常多的人可以閱讀這本書。
Bill Gates
非常好的書,提供我們最重要的訊息是,從數據中尋找事實,從資訊中尋找真相。最有收穫的是,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不要忘記我們曾經達成了什麼,要以此激勵自己繼續改善。
Khurram
這本書的可讀性高、資訊豐富,很難說它是本壞書。其統計數據的呈現,有利用偏誤心態誤導之嫌,尤其是書中考題。它也是偏誤的犧牲品,雖強調「平均」藏著分布,但絕大多數的圖表仍用平均來呈現。
Emily May
他重複地談論人們的無知有多麼誇張,頻率多到令人乏味。他忽視很多世界環境正在惡化的指標,推崇人們都想提升到第四階已開發國家,以目前科技來說那是不可能的。過度樂觀只會使人忽視真正問題。
Radiantflux
我給一群聰明的傢伙做了測驗結果他們都答錯了...他們怎麼能這麼笨?這本書就是這樣進行的。我知道他在談世界正在慢慢變好,我也相信他說的事實,但我就是受不了他那種高傲的自大態度。
Mehrsa
華爾街日報:他的備忘錄,媲美波克夏的股東大會。傳奇大師精鍊投資最重要的事,加值4位頂尖投資專家評注筆記。價值投資者必讀經典—霍華馬克斯20項投資法則。
《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公開「橡樹資本持續擁有打敗大盤的卓越表現」的答案。霍華.馬克斯濃縮歷年備忘錄及價值投資心得,總結為二十項原則,包涵著名的「第二層思考」、價格與價值的關系、耐心等待機會、避開投資陷阱、對抗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含括所有價值投資者的關鍵面向,處處都是洞見與啟發。
Goodreads|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投資學
我自認已有廣泛閱讀經驗的投資人(大於10本),因此我會選擇讀書摘而不買書。對於投資初學者來說,投資的心態和觀念是至關重要的,這本集大成的名家著作,從評論看來絕對值得一讀。
Waki Chuang
成功的投資沒有神奇的魔法,這本書提供長期投資的基本原則。高度推薦給剛起步想自己經手投資的讀者。裡面充滿永恆的投資原則,即便是經驗老道的投資者,也能有所收穫。
Zak
對於投資和決策來說,這本書充滿智慧,它沒有複雜的財經公式,反而著重心理學、經濟循環、市場行為、風險管理、以及最優秀的投資人是怎麼思考的。我幾乎在每一頁都畫了重點。
Eugene
對於有廣泛閱讀經驗的投資人來說,2顆星;就像是把各方投資名家的觀念用作者的行文風格再包裝一遍,整本書可以更簡短。對投資初學者來說,5顆星;淺顯易懂的語言和雋永集大成的投資概念。
Marcelo Bahia
基於作者充滿洞見的備忘錄和優異的投資表現,這本書我有點失望,我給大約3.5顆星。我認為這本書的精華在於作者的備忘錄,尤其是他寫下的時機和思考方式,你能在橡樹資本網站找到他們。
Mike
身為一個投資顧問,我對這本書期望太高,作者不斷引述巴菲特、華頓、風險趨避的文字來掩蓋他的惶恐。他不懂怎麼使用技術分析,他譏笑這個手法但是到頭來又用它來選股。
Russ
我自己是堅持被動式的指數投資策略,保持股債資產配置,不預測進出場時機。本書雖然有很多財經名人推薦,但是負評都是重複性高、備忘錄的大集合,因此我沒有選擇這本書。
Waki Chuang
作者明確指出短期預測市場是辦不到的,但理解我們身處週期的何處是可行的。這本書並不完美,內容太長又很重複,不過它充滿智慧。細心的讀者可以從中學到如何避免常見錯誤,保護投資成果免於遭殃。
MM
這本書傳達的概念是很少被提及的,而作者在溝通這方面做得很好,完全說進我的腦袋裡。缺點是重複性太高且缺乏編輯姓。但整體來說是一本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書,我也會推薦給朋友和家人。
Justin
讀過作者的「投資最重要的事」,期待讀這一本。不幸地這本書不斷重複基本的經濟理論,又很像把舊資料剪下貼上,每章讀完其實記不得到底說了些什麼。比較像是延伸閱讀的備忘錄而不是一本完整的書。
James Wain
在他運營橡樹資本的二十年寫了數百頁的備忘筆記,這本書就是那些回憶和引言的彙整。雖然這本書重複性有點高,但仍讚嘆他對市場週期的了解,以及書中有些精華觀念是值得帶走的。
Zhou Fang
這本書就像是用他「剪下貼上」以前寫過的書、筆記、備忘、新聞。內容重複性高,缺乏量化的數據佐證,就連圖表大都是「概念性」的而非實際數據。最有價值的是「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有驚人的相似」。
Fred Forbes
首次收錄了查理‧蒙格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書中11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此外,「蒙格主義」一章收錄他犀利和幽默的評論。貫穿全書的是蒙格展示出來的聰慧、機智,其令人敬服的價值觀和深不可測的修辭天賦。他擁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所以從古代的雄辯家,到18、19世紀的歐洲文豪,再到當代的流行文化偶像,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來,並用這些來強調終身學習和保持求知欲望的好處。
Goodreads|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傳記 > 人物傳記
投資界最多人關注的就是巴菲特了,然而他的合夥人:查理蒙格,則是個低調的智者。雖然聽說這本書在講人生哲理而非投資,但我想把書裡的哲理轉換成投資心態。我會選擇這本書。
Waki Chuang
這本書充滿娛樂性、令人愉悅、也值得閱讀。跟投資較相關的段落提到,對於散戶來說,指數化投資是最好的選項。這本書罕見地結合了洞見、智慧、成就於一身,並且有良好的編輯和吸引人排版。
Ian Robertson
我不需要再多讚揚作者,其他評論者已經說得夠多了。我讀過作者另一本書,篇幅較短卻不失深度。這是一本值得你一讀再讀的書,沉浸在世界上最傑出思想家的智慧之中吧。
Franco Arda
絕對值得翻閱一遍,尤其是他的訪談和40頁的心智模型。他是個充滿智慧且直接的人,但稱不上好的寫作者。要將他的思想聖上一層樓,我建議延伸閱讀《快思慢想》這本書。
Seth
對我來說不是一本好書,編輯者只是把查理的眾多演講湊合成一塊,書裡重複且冗餘的觀念可濃縮成:誠實、耐心、可靠、不要欺騙自己、不要成為一個規則的奴役,而要熟稔多個心智模型。
Ajay
這本書或許為某些人開了一盞燈,但我討厭它的內容真的太長,而且塞了一堆別人對查理的評價,真正關於查理自己的東西反而很少。書裡的10段演講也不怎麼吸引人,只推薦給對巴菲特和查理真的有愛的讀者。
Greg
各界名人推薦的熱銷書,結合了橋水基金創辦人的自傳和原則指南。希望能在這本書找到商業經營的洞見、投資的心態、和自我成長的原則。考量到負評提到的重複性和集大成,我暫時不會選這本書。
Waki Chuang
令人驚豔的一本必讀的書,尤其你要做的決定越重要,這本書對你越有用。雖然它有很多優秀的觀念,但善意的警告是這本書篇幅很長而且重複性很高。值得一提的是Audible有聲書,前半段自傳是他本人口述。
Otis Chandler
內容的實用性值得五顆星,我扣一顆的原因是本書對於橋水公司和作者職涯的描述太過於阿諛奉承。我相信我還會再讀,把至關重要的手法應用在生活和工作上,但絕對不會從頭到尾再讀一次了。
Eric Franklin
除了知道作者超級有錢以外,我不懂這本書在夯什麼,沒提出什麼原創的概念,只是把經典的概念抄來寫,讓人以為是他的「原則」。他多次提到謙遜的特質,但這麼多前後不一致的衝突讓我懷疑他根本沒有。
Andy
我跳過前半段直接讀中後段,這些原則可以寫在小卡片上而不用重述這麼多次:極度透明、謙遜、認識自己、不要蒙騙自己、炒掉很爛的員工。沒什麼革命性的內容,但是的確充滿智慧且很實用。
Mehrsa
這本書的問題是,它的精華大可濃縮成一篇哈佛商業評論,而不用長篇大論這麼多重複的概念。這部作品我會這麼總結:新提出的概念不夠好,好的內容則都不是新的。
JDK1962
對於近年逐漸興盛的訂閱商業模式感到興奮,許多企業都成功轉型成訂閱服務,提供更即時、彈性的服務和產品。我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其中的訣竅和洞見,應用在自己的職涯和生活上,我會選擇這本書。
Waki Chuang
核心概念就是把顧客轉化成訂閱者,專注在客製化而非標準化,提供持續性的改善而非計畫性的淘汰。這是一本能夠激發思考的好書,我期望看到這個商業模式被套用在會計、法律、IT顧問之類的產業。
Ronald J.
訂閱制的價值比起整個常春藤聯盟學院的MBA課程還來的有價值。如果你正要開創事業,這本書必讀。它會教你怎麼專注在正確的客戶身上,如何銷售美好的「客戶體驗」而不只是銷售「產品」。
Curiosity
一旦你撐過了前半段像雜誌文章般,說明為什麼訂閱制是下一個大事件,本書後半段開始提供一寫很好的洞見,包含如何運用訂閱制模式在商場勝出,以及一些值得注意的內容。
Peter
對於訂閱制模式,這本書提供很有價值的分析和見解。前半段介紹各種真實世界的應用實例,後半段則像作者在推銷自己的公司,整本書結合起來讓我覺得像一份內容行銷。但整體來說是本激發思考的好書。
Alex Gostev
令人痛苦的雙言巧語,只有一些有意義的內容。如果你專注於提供優良的客戶服務,這會將你們導向訂閱制的模式。好處是企業持續產生收益流,也會持續地誘導企業提供客戶優秀的服務。
Jeff
在讀完《人類大命運》之後,對於人工智慧在未來將取代人類工作的預測感到惶恐。看評論這本書對於這個議題有更深入的探討,讓我有興趣透過它解決自己心中的惶恐和疑惑,我會選這本書。
Waki Chuang
這本書的前半段在介紹矽谷的數位歷史,後半段令我驚艷。作者採取好奇的心態頗析這個令人沮喪的世界,解釋它、分離出原因、給出處方簽。我同意作者說的機器將全面取代人類有點言過其實。
Gary Moreau
這本書比起他之前的作品都來的雄心壯志,對於科技進步的風險和報酬有著實質的討論。他指出應用「地圖」的重要性,除了指引我們前進方向外,也讓我們知道身處何處。
Drtaxsacto
這本書的缺點是它缺乏焦點,作者自己也知道而且在書末感謝的段落有提到。我對這本書感到失望,我對作者到底相信什麼感到疑惑,他太在乎培養自己的專業形象,又想當一個不會得罪自己有錢朋友的辯論者。
Julian Dunn
作者提出了不少好點子,但我就是受不了他對亞馬遜總裁貝佐斯的盲目英雄崇拜。我知道很多人認為頑固的億萬富翁很有趣而且吸引人,唉,在美國這邊還選了一個出來當總統呢。
Lynn
讀了兩次,當作者談到科技,他的確是號人物。但是當他跨足政治和經濟的時候,他是個集權主義者。你可以忽略他從科技角度對政府提出的觀察和指導,專注於看他真正擅長的那些談話就好。
Dale
直到30歲之前,我沒有寫日誌的習慣,直到我看了作者的Youtube影片,對於寫日誌能提供的幫助感到興趣,也開始照步驟開始寫子彈筆記,我有興趣選這本書補完觀念。還沒這習慣的讀者我會建議選讀。
Waki Chuang
我原先猜測這是本教你「如何」寫而非「為何」寫子彈筆記的書。但是此書要讀者評估自己日常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為何某些行為不適用於自己。後段讓我大開眼界,原來自己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做子彈筆記。
Dannii Elle
我特別喜歡作者講專案「衝刺」(sprint)的計畫方式,整個概念濃縮到三頁,我會一讀再讀這個段落。他也提醒每日、每月反省的重要,找到什麼對自己有用、有效,並且剃除那些外在事物。
Emma Sea
我真的很想要喜歡這本書,但是裡面的內容我在網路上都找的到。我想要的是更多的案例分享,無論是極簡主義風格或者華麗圖文風格的子彈筆記。不需要這麼多「自我幫助」的書,我要的是「子彈筆記」。
Tony
感覺得出來作者很不喜歡華麗風格的筆記方式,但他又不能直說,因為那些人就是會買官方筆記商品的人。如果你只是想要學怎麼寫子彈筆記,建議你看Youtube來學會快得多。
Girl
我做了8個月的子彈筆記,我建議讀者們可以看作者的Youtube頻道就好了,這本書沒什麼必要。除非你正經歷某種危機或低潮,也沒接觸過什麼心靈雞湯,想要來點激勵人心的名言佳句。
Jessica E
在閱讀《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我開始實驗改變習慣。輾轉得知這本頗富盛名的書,裡面的改變習慣步驟跟前書有些差異,因此有興趣拿來交叉對照,試著綜合應用。我會選讀這本。
Waki Chuang
這本書充滿了實用的步驟和範例,引管已經夠多改變習慣的書了,人們仍在尋找能和自己產生共鳴的。這本書的重點有三個:複利效應、建立習慣的技巧、監測與衡量成效。
Annie
我總是對這種自我幫助的書,是否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抱持懷疑,但這本書做到了。習慣就是自我成長的複利效應,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也是由習慣所顯現。你必須先改變身分認同才能進一步改變習慣。完全認同。
Kaytlin
批評兩點:其一是書中引用富蘭克林的十三個美德的故事,但事實是富蘭克林中途就放棄了;其二是書末的進階策略探討到熟練精通,則是書中最弱的一項,作者顯然野心太大了。
Simon
這本書就像我今年讀過的自我幫助的書一樣都令人失望。也像我過去10年在各種部落格看到的內容一樣很表面、反芻式的資訊。機械式的寫法、高度重複性、用軼聞趣事來背書作者的觀念、粗製濫造的科學。
Acordul Fin
這本書讀起來就像家庭作業,就像讀了很多書並把它們整理成重點。他也提出了最奇葩的方式來改善自己,與其把這些整理留給自己,他選擇了出版。他自吹自擂自己是作家的時候,只讓這一切更雪上加霜。
Matias Andina
作者試圖為這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處理人類受苦的問題。受苦來自一己的局限及不完美,也來自外界社會的嚴苛和評斷。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事實是,人類並不會因為完美而感到幸福。「除非看到自己正在進步,否則我們不會快樂。」文章一開始的故事,原本讀來覺得平凡無奇。不料行文峰迴路轉,犀利又充滿文化和知識底蘊的觀點從平凡的事實中破繭而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最後的結果是:讓人心悅誠服去遵守作者提出的生活/生存規則,甚至覺得自己的細微改變、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智慧和知識的重量。作者在陳述人類疾病時帶到的知識,也能給人意外的亮光。
Goodreads|書籍分類: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看過作者在一段影片說道「與其追求幸福,不如追求意義」,當下覺得他的思想頗能打動我心。但是它的前三篇負評卻被超多人按讚,評估正負評內容後我沒有選擇這本書。
Waki Chuang
作者可能是唯一認為心理學從屬於哲學的臨床心理學家。他的課堂現在已經遍佈全球,數百萬人觀看他的演說。這本書部分是自助書,部分是回憶錄,部分是作者的前一本書,它的組織非常龐大。
Charles Stampul
這是一本美妙的書,充滿洞見的資訊和智慧。我學到的三個重點:這個世界充滿苦難、要讓世界更好得從自己做起、我們要在平衡和渾沌中間找到平衡。我會推薦這本書給每個人。
Marianne
這本書的一切都太主觀論定,作者用這些「古老智慧」來支持他的特定觀點,他把自己的詮釋當成客觀的人性真理。謙遜的態度除了在最開始的介紹章節出現之外,其他的地方你是遍尋不著的。
Ryan Boissonneault
別浪費你的時間。如果你這輩子沒有讀過書,你會覺得作者真是絕頂聰明:巴洛克風格的書寫、長到沒有結尾的句子、還有那些對科學和哲學的引用參照。他沒說出什麼新東西,說出來的內容也不算好。
Sebastian Radu
關於如何活出人生這本書有很多智慧的話。然而這些智慧,就在他用自己論點進行一場鬧劇的章節時,全部被沖到馬桶裡了。他開始指責那些倡議改變跟性別平等的人們,且挖苦那些漸進式進步的論點。
Mehrsa
常常聽到要精通某件事情,必須練習達一萬小時。到底背後的原理是什麼?是否有科學證據支持?該怎麼運用到自己身上?這些問題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得到答案。即使有潛在的缺點,我仍會選讀這本書。
Waki Chuang
如果你想在任何事上變得更好,這本書就是你的起點。舉我自己對寫作的刻意練習,持續進步是原動力,外在目標則是副產物。如果你希望獲得某項技能或天賦,讀這本書並照著指示走,我保證你會成功。
Phil Sykora
雖然我覺得不需要寫成整本書,但它背後的觀念是很有意義的。我也曾經花了很多時間練習卻不得其門而入。這本書的書寫流暢而且還附上許多研究證據。絕對是我以前不曾想過的新東西。
Pouting Always
它提供了很多刻意練習的有趣故事,基本上就是找個教練並專注練習,透過分析結果變得更好。我不贊同作者說的,只要刻意練習就能放手追夢。他研究的都是極為成功的人,失敗者的盲區完全被忽略了。
Paul
成就巔峰表現的秘密,在第一章就說得差不多了,後面只是用很多的故事來支撐這個理論。如果你是運動員或音樂家,這本書讀起來頗有樂趣的;若否,這本書一開始就爬到頂點,後面就剩平坦的高原。
Doug Roberts
這本書有立意良善的出發點,但過於冗長和偏離的內容最終還是讓我迷失了。我是收聽有聲書的,發現我不斷地聽到重複性的內容,真可惜,我原本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的。
Lily
回顧自己內心的念頭,的確存在著為了迎合「別人意見」而活,總會覺得該滿足社會期望而不是自己心之所向。負評的部分,我認為整本書也不一定要照單全收,取我所需即可。自認沒有被討厭的勇氣,我想透過這本書刺激自己的想法,我會選這本書。
Waki Chuang
這本書在日本非常有名,跟其他暢銷書截然不同,它講的是勇氣,不要去擔憂別人的意見才能專心於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有多麼美好。我要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改變。
Lee
激勵人心、發人深省、比泰勒斯的流行歌還來的意義深遠。這本書可以總歸一句: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能影響的,並且活在當下。我很享受閱讀的過程,但是得注意要讀完每個句子否則很容易跟丟了作者的思緒。
Krystal
這本書指責受害者,「創傷不存在」、「人們選擇不開心」,我讀過最糟糕的書。很慶幸這本書是贈品,我會把它丟去垃圾桶。
Bridget
我發現這本書的語氣有點做作且居高臨下,角色對白也不理想(不確定是否因為翻譯的關係)。對我來說最糟的地方,就是指責受害者的部分「創傷並不存在」,還說有這種症狀的人是因為父母的特別對待。
Reba
我看到一半就放棄了。這本書感覺是蘇格拉底式的討論,但它不有趣反而讓人感到屈尊於其下,我不喜歡。我不同意阿德勒的許多想法,尤其是他認為創傷並不存在的說法。
Stephie
這份內容對你是否有幫助呢?歡迎給予建議和回饋,你可以用電子信箱跟我交流,也可以上Facebook粉絲專頁發表討論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