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書,兩好三壞
如何透過Goodreads選書?給你接軌國際讀者的12本書正反短評












精心的準備,獻給訂閱電子報的你/妳
談到閱讀,除了買書花的錢,真正投入閱讀的時間更是昂貴的成本。因此,如何選擇一本好書成了我最優先的課題。為了回饋訂閱者更豐富且實用的內容,閱讀前哨站每季初都會寄送最新的〈選書,兩好三壞〉專題。
為什麼要製作這個專題
有鑑於中文的管道大多是推薦和推銷居多,難以看到真實的正反面聲音,這時候全球最大的書評網站 Goodreads 就派上了用場。我把有意思的國際讀者評論翻譯成口語,也同時列出我自己的選書決策,整理成這篇內容分享給你/妳。
1. 與成功有約
2. FBI談判協商術
3. 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
4.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5. 一人公司
6. 複利效應
7. 極度專注力
8. OKR:做最重要的事
9. 恆毅力
10. 心流
11. 為一般人而戰
12.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1. 與成功有約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與成功有約》高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十餘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四十種語言,全球發行超過兩千八百萬冊。在網路時代,疏離的人際關係為人詬病,但柯維呼籲,從「我們」的觀念出發,學好七個習慣,將有助於與人相處共事,甚至成為出色的領袖。
面對社群時代,如同柯維所說,只有深諳「眾人」藝術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的機會與無限的成就。學好七個習慣,就能掌握未來競爭的優勢。
Goodreads|閱讀筆記|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成功法 >自我成長
這本書是流傳數十年的經典,對於個人成長、領導管理、提高生產力的領域來說,有種開山祖師爺的味道。我發現我讀過的其他近代相關書籍,大部分觀念都可以在這本書找到。

Waki Chuang
這本書解釋了讓人在私人生活和專業領域更有效率的七個習慣。作者展現了如何以原則為中心、以人格為基底,幫助讀者達成健康的關係以及高校的人生。這部經典的觀點和實踐法則非常值得閱讀。

Chad Warner
基本上,這本書教你成為有同情心、仁慈大方、令人愉快的人。它也教你承擔個人責任,如何成為更好的家長、員工、伴侶、老闆。我很難再多稱讚什麼了,這真是本傑出的書。

Virginia
這本書就像一塊巨大的幸運餅乾,聽起來很棒但是卻根本沒說什麼。我的建議是買一打啤酒或一瓶酒,帶幾本小說到樹下坐著讀,還比較能拓展你的心靈。

Stephen
我只讀了前面20頁就想把眼球給挖出來。作者重複地要求你從那些那些荒謬且不可能的比擬中學習。他花了大半篇幅在說自己和工作,還有他的妻小,這根本不必要。他只是在傳授一堆你已經知道的東西。

Nora
我覺得這本書有種高人一等的姿態和濃濃的宗教信仰,也讓我感到有些不誠懇與擺佈人的感覺。甚至覺得有點接近邪教或是安麗支流。空泛的陳腔濫調沒什麼用處。讀另一本《搞定!》還比較有用。

Michael Finocchiaro
與成功有約
4.39
★★★★★ 4.4/5
2. FBI談判協商術
首席談判專家教你在日常生活裡如何活用他的絕招
作者佛斯,多年擔任FBI首席談判專家,深諳協商談判技巧,近年更推廣可以將FBI這套談判協商術,活用到你我一般生活及現代商務人士的談判,從一般員工爭取調薪升職,到CEO出價併購一間公司,談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將跟恐怖份子的談判策略,運用到買車殺價到租房買屋的實際生活?克里斯大方分享多年心得。一般談判書籍常教導讀者,談判的目的便是讓對方同意自己的提案。事實上,在佛斯的經驗中,讓對方同意,並不是談判的最佳結果,能夠讓對手心悅誠服說出:「你說的對!」,才是最終勝利。
Goodreads|閱讀筆記|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 > 術談判
起初讓我有點疑惑,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永不妥協」(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那麼常見的「妥協和折衷」去哪了?作者是FBI人質談判專家,人質的生命無法妥協,必須用最有效的方式贏得談判。

Waki Chuang
這是我近年來讀過最棒的書。書中的技巧可應用在各種不同的情境,甚至是我們不視為談判的情形…每天的日常生活。它從行為學和神經科學帶讀者了解人類的決斷如何運作。這是少數我會重讀一遍以上的書。

Mark
精采絕倫的一本書。當我想推薦這本書給所有人的時候,我其實私心地不想把這些競爭優勢讓給別人知道,甚至希望沒有人讀過這本書。它就是這麼好的一本書!

Mario Velarde
如果你不善於說服別人,或不太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這本書或許會讓你大開眼界。我認為自己是個善於操縱別人的人,所以這本書並不那麼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文筆普普,雖然簡單易懂但沒有特別打動我。

Pouting Always
雖然讀這本書很愉快,但我意識到這是教人怎麼操弄別人依照自己意思行事的書。無論作者怎麼包裝他的故事,聽起來就是利用別人去達成自己的收穫。說實話讀這本書讓我覺得有點齷齪。

Alexander
我同意這本書剛開始的前提:讓別人說「是」其實頗無用,因為人類不是機器人。作者說自己像個渾球且覺得他的建議適用於很多人。他沒意識到自己的建議對很對很多人來說,要麼顯而易見要麼令人作嘔。

Andy
FBI談判協商術
4.04
★★★★★ 4/5
3. 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
告別傳統職場的多型態退休,讓你經濟獨立,擁有理想生活的選擇權
湯雅.海斯特和她的丈夫也是FIRE運動的成員,過去,他們跟許多人一樣,把時間與心力奉獻給工作,每天工時超長,週末只想攤在家。一堆消費壞習慣讓她入不敷出,還背負卡債,更別說為退休而儲蓄。在32歲那年,她決定不要等到六十多歲,才從老闆手中奪回自己的人生,因此,她擬定計畫了讓財務形成保護傘,只花了六年,他們提早退休、清償所有債務、收入增加四倍,還買下了夢想的家園。海斯特決定把提前退休的經歷分享給更多人,寫成了這本書。
Goodreads|閱讀筆記|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投資理財 > 理財規劃 > 退休/家計規劃
這本書雖然在講「提早退休」,但真正讓我感興趣的是如何達成財務自由的理財計畫。這是一本實務指南,涵蓋投資、保險、健保等規劃,雖然主要是寫給美國人看的,但裡面有些對財務觀念的心法頗吸引我。

Waki Chuang
這本書涵蓋了提早規劃退休的許多層面,提供實用的財務守則跟方法,也讓你知道比其他人更早退休能如何改變你的人生。這本書大多是作者自身的實踐經驗,也摻入了其他早退人士的軼聞趣事。

Jay
這本書是一個手把手的指南手冊,如何計劃提早退休,釐清自己的思緒並以財務健全的方式朝目標邁進。我特別喜歡書中的執行清單列表,非常清楚明瞭讓你能按部就班去執行。

Divya
我喜歡書中提到「傘保險」觀念的優點。我不喜歡的地方是,把讀者當成愚鈍的人解釋著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平常花越多錢,就越難存錢。投資新手或者對副業收入沒什麼概念的人,這本書或許有點幫助。

Cheeky Cher
還不錯的一本書,但讀起來跟其他談提早退休的書差不多。如果你已經讀很多早退方面的書,這本對你可能沒啥新意。身為作者的部落格讀者,老實說我對這本書有點失望,它有點過度美化退休的美好。

Timothy Stobbs
當夫妻兩個都是年收數百萬的族群,提早退休當然相對容易。這本書有一些很不錯的洞見,但是它其實比較適合那些高收入族群或者生活隨著收入提高而開始揮霍的人。

Meg (fairy.bookmother)
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
3.54
★★★★★ 3.5/5
4.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揭開64位成功人士培養高效率的祕密時光,從他們的創意晨型活動中,建立屬於自己的高生產力、高抗壓生活習慣
我們每天做的小事不但會影響自我成長,也會形塑我們的生活樣貌,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運用晨間時光的方式,會大大影響接下來一整天的生活。
本書囊括了推特創辦人、藍瓶咖啡創辦人、麻省理工校長、美國先鋒集團董事長、四星上將、奧運游泳金牌得主、福斯電影公司總裁、奧運三金得主、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總裁,以及改變人生的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里惠等64位成功人士的晨活經驗,了解如何創造出一套積極、正面、專注又冷靜的晨間習慣,並堅持下去。
Goodreads|閱讀筆記|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我對這本書的興趣來自於,自己也是一個習慣「晨間活動」的人,持續也好一段時間了。我想看看別人怎麼做的、做了什麼、我又可以學到那些新東西。對我來說或許到書局翻閱幾個經典案例過過癮即可。

Waki Chuang
這本書除了談晨間運動之外,也附帶提到前一晚的準備。它注定是很有啟發性的,也能改善你的早晨,或增添一些有用的東西進去。這本書給我很多實用點子:運動、飲食,以及其他我很期待去嘗試的事。

7jane
晨間活動是我不斷在「微調」的事情,我也是一個在早上最有創意、活力、滿足感的人。如果你已經是個正在尋找靈感的「晨型人」,或者想要變得更「晨型」,我想這本書的洞見是值得一讀的。

Emily Duchon
沒什麼特別出色的。書中那些成功人士所謂的活動,什麼跑半馬、喝冰川水,早上沒做就沒辦法開始這天似的。我知道啦,你們就是比我好。我從這本書沒學到任何東西,更別說採取啥行動。

Nathan Mayer
我以為這本書會很棒,但結果並不適合我。它的內容非常地重複而且太「美國」,這之間的文化鴻溝實在太大了。書中說的「成功人士」,看起來就是很有生產力的一群,但我無法想像他們會有多快樂。

Enzo Pérès-Labourdette
可以很輕鬆閱讀的書,有許多成功人士的訪談和經驗分享。但是都太偏向於「自由工作者」和「美國夢」型態的人。對照到真實世界的經驗來說實在是有些脫鉤…

Márcia Monteiro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3.97
★★★★★ 4/5
5. 一人公司
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
一人公司拒絕並質疑傳統經營理念中要大、要快的成長模式,因為成長並非永遠是最有利的,要求更多,往往代表著更加複雜、更多責任,通常也產生更多費用。
一個小型企業主可以創立一人公司,一小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也可以。本書介紹如何以你的自身條件建立自己的公司,決定你期望的收入;如何處理意外的危機,讓重要客戶感到滿意。「一人公司」是一種新穎的經營方法,專注於變得更好而不是更大,維持小規模進而帶來自由,讓你可以去追求生活中更有意義的樂事。
Goodreads|閱讀筆記|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經營策略
傳統的企業經營觀念,給我的感覺就是要不斷地「成長」,無論是規模、人數、獲利…等等。這本書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有興趣:「總是拒絕並且質疑成長」,我倒是非常樂意看看作者的論點是什麼?

Waki Chuang
作者對於個人與職業目標,要求讀者「質疑成長」這點做得很好。關於如何建立、運作、領導一家公司,書中也提供了許多範例和不同的方法。高度推薦給任何想要摸索成功商業模式是什麼的讀者。

Poornima Vijayashanker
這本書整合了幾個近期的點子和趨勢,從數位極簡化到近藤麻理惠的斷捨離,教我們用簡單且有意圖的視野,去看待成功與快樂的組成要素。高度推薦給所有想成為「自雇者」的讀者。

Tiago
很不幸地,這本書不符合我的期望,後半段我草草看過去。作者說必須不斷工作或製作產品才能賺錢,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不同意。且書中例子大多數都是「公司」而非「個人」,我從中得不到實用的東西。

Melanie
作者住在健保尚可負擔的加拿大,若是在健保失控的美國,離開公司當自由工作者恐怕很有風險。書中其他的建議還不錯,保持小規模和敏捷的運作模式,跟客戶維持緊密的關係。

Annie
這本書充滿了對線上創業的肯定,我同意書中保持小規模、客戶關係的商業模式。書中論點其實其他兩位作家Jason Fried和DHH在15年前就說過了,作者說感到孤單令我實在無法相信他。

Jordan
一人公司
4.37
★★★★★ 4.4/5
6. 複利效應
6步驟引爆收入、生活和各項成就倍數成長
作者哈迪以數十年和成千上萬商業領導人、企業高階主管與各行各業高成就人士合作過的經驗,以及自身從年輕不斷試誤得出的心法,在本書整理出最有效的6個步驟,幫助你更快達成各項目標,實現你想要的生活。
「複利效應」源於一項簡單原理:每天看似不經意的小決策,將引領你邁向你一直渴望的人生,或是導致你走向不幸與失敗。不是大事累計起來發揮最大功效,而是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甚至數百萬件小事累計起來,區分出平凡與卓越。
Goodreads|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這本書名乍看是財經書,但稍微研究目錄後,講的其實是「個人成長」靠的是每天的習慣與決策的累積。我好奇的是,這麼單純的觀念為何可以得這麼多顆星?難道書中有談到什麼令人驚奇的主題?

Waki Chuang
這本書跟市面上媒體的胡說八道非常不同,它要你下苦工,沒有什麼隔夜致富,我信這套。我已經開始把書中建議慢慢地落實在生活中,而且感覺我的確能夠建立起長久又健康的習慣。推薦給真正想要成功的人。

Prasenjeet Kumar
老實說這本書簡直為我而寫。我高度推薦給每個人,無論你想改變行為或習慣,建立一個事業或者讓事情維持原本模樣就好。這本書會讓你重新省思人生的觀念,即使最微小的事情都能對長遠的結果造成影響。

Emmy
如果你沒有讀過任何「自助書」,或許能學到些什麼,但對我來說這本書沒什麼新東西。我的意見是Tony Robbins、Steven Covey、Tim Ferris的書比這本好得多,尤其Tim在個人成長方面,無人出其右。

Lars-Christian Elvenes
我很愛「複利效應」這個概念,小事情改變大結果。但我就是受不了作者的寫作,讀沒幾頁已經感受到滿滿的自我主義和自吹自擂。我建議有興趣的讀者,讀第一章就好了,後面都在閒聊與引用名人金句。

Mallory
讀這本書就像自虐。不知怎回事我2016年有一堆鳥事,感到沒有生產力而且很不安,只想躲起來看些提高生產力的書。我彷彿看見黎明的曙光,但天知道,與其讀這本書,這些時間我寧可拿來做其他事。

Emma Sea
複利效應
3.89
★★★★★ 3.9/5
7. 極度專注力
打造高績效的聰明工作法
生產力專家克里斯‧貝利發覺,關鍵在於,外在環境與內在思緒的干擾,都在爭奪我們最有限的資源:注意力。所以,管理好注意力,就是找回工作與生活節奏的關鍵。而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顯示,配合生理與大腦運作,可以開啟兩種最強的注意力模式:極度專注力模式,最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分散注意力模式,以新穎的方式發揮創意。
在充滿干擾的現代世界裡,提高生產力的實用手冊!注意力放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Goodreads|閱讀筆記|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哲學
對這本書有興趣是因為,這是《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作者的新書,頗喜歡他前作的實踐精神。這本書主題我發現有兩個,除了極度專注力模式,還有分散專注力模式,兩種我都有興趣向作者學怎麼實踐。

Waki Chuang
我喜歡偶爾就讀讀這類書,這本書的確幫我創造出一些高生產力的日子。概念很單純,你必須有意識地杜絕一切干擾。你必須睡覺,即使在無聊的時候也要跟一些事物有所連結。這本書雖短卻頗有幫助。

Mehrsa
我的人生從此一分為二,《極度專注力》之前,和《極度專注力》之後。我樂觀地認為在這本書之後是充滿創意跟專注的人生。這本書簡直為我而寫,範例超有感,方法超直覺。

Izzy Myers
這本書都是一些簡單又基本的生產力提升密技,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ㄜ…我很慶幸我是用Kindle買了電子書,省的我在房間看到這本書時提醒我自己為啥笨到買它。

Pitchayapa Apithamsoontorn
作者這樣描述自己對這本書的書寫過程:他去訂了10-15本這類主題的書,然後又讀了很多相關的學術文章……而這正好就是這本書誕生的方式。

Dylan Groves
如果你已經讀過了任何關於如何在職場更成功、或者在一天當中塞進更多的工作,那麼你已經讀完這本書了。重點就是,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然後學著把它做到非常非常好。

Michael Perera-Collins
極度專注力
4.03
★★★★★ 4/5
8. OKR:做最重要的事
做最重要的事
1999 年,傳奇創投家約翰.杜爾拜訪Google。當時這間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沒有實際的事業發展計劃,但是他們抱負遠大,想的是年營收百億美元的未來。杜爾被佩吉和布林兩位創辦人說服了,押下19年創投職涯最大的賭注,挹資近1,200萬美元,條件就是Google要用OKR來管理。
這是杜爾最成功的投資,他在科技界興起了新的管理方法,造就世界級的執行力。
Goodreads|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管理學
我自己任職的公司是以KPI導向,因此看到這類OKR主題的書,不免有點好奇。以各方評論看起來,這本書似乎在「實踐」的表現頗弱,比較不符合我讀完後想直接實踐、使用的目標。

Waki Chuang
我在Google工作11年的經驗,親眼見證OKR造成的影響有多大,作者憑著一己之力把OKR導入Google。任何想學習是什麼造就了矽谷不斷向前的動力的人,都該讀這本書

Rick
OKR顯然是套有效的方法,但是這本書對於如何實踐它,卻有些雜亂無章,無法一體適用。任何組織或者公司都必須親自試驗出自己適合的方法。綜合方法的有效,跟書本的虛弱,我給3.5分,四捨五入到4分。

Peter Tillman
這是本爛書。前18%就是在吹噓矽谷的成功故事,作者炫耀著他那些很酷的朋友。以及為什麼做跟他們一樣的事很重要?因為他們很重要。OKR的觀念一張A4紙就可以說完,這本書充滿一堆矽谷的成功故事。

Martin Brochhaus
這本書的概念是個很紮實的方法,如果精巧地濃縮到兩張紙就可以說完。但是作者卻寫了三百多頁,充滿了想提高自我地位的感覺以及很表面的案例研究。

Keith Martin
我沒學到OKR,不知道當事情出錯我該怎麼做,沒被激勵到想採取OKR,不知道怎麼衡量啥事情重要。這本書4顆星?只是作者知道怎麼讓那些酷朋友捧場,現在非科幻類書籍4顆星已經不代表任何事了。

Romans Karpelcevs
OKR:做最重要的事
4.07
★★★★★ 4.1/5
9. 恆毅力
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為什麼最聰明不見得最優秀?最有才華不見得最成功?
如果不是天賦、不是IQ智商,什麼才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關鍵要素?
天分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條件,持久熱情X堅持毅力是人生成就更重要的致勝關鍵。本書首度完整揭露成就背後的科學實證,解開人類恆久探索的高成就之謎,顛覆人們習以為常的能力觀!
Goodreads|閱讀筆記|書籍分類:商業理財 > 心理勵志 > 人格天賦/潛能開發
自從讀完《刻意練習》之後,對於天賦和努力的具體差異有了更深刻認識。而這本書的觀點也常被其他成長類、成功類的書籍引述。我有興趣的地方在於,要堅持到什麼程度才夠?如何長期維持熱情?

Waki Chuang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