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心得】如何用《化輸入為輸出》課程所學寫出一本書? 1

這篇文章是《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學員「李承殷」的投稿。

瓦基編註:我在某次的線下聚會碰到了承殷,當下聊了很多筆記與寫作的想法。更開心的是,他致贈了他人生的第一本書給我,還不斷強調《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對他寫書的幫助有多大。聚會結束之後,我寫信邀請他特別撰文分享「如何從一個寫作菜鳥,蛻變成出書作家的心路歷程」。

他的著作《政府採購標案勝經》是一本談如何成功投標政府標案,在過程中建立個人或公司品牌的書籍。它適合對政府標案感興趣但缺乏經驗的大學生、新創企業家、一人公司以及尋求職業轉變的上班族,提供從準備到提升得標機率的實用策略。

以下就是承殷透過課程所學,一步步寫出人生第一本書的實踐心得。

【實踐心得】如何用「化輸入為輸出」課程所學寫出一本書?

一、寫書之前的困擾是什麼?

嗨,大家好,我是李承殷,從事的是跟政府採購標案有關的企劃工作。

我一直想成為跟瓦基老師一樣的自媒體工作者,能穩定持續產出對他人能真正幫得上忙的高品質,有價值的常青內容。而出書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里程碑,身為經營個人品牌菜鳥的我來說,其重要性不僅僅是多一條讓別人知道有我這個人的通路,而是脫離社畜定位的長期戰略。

很多人覺得一口氣寫出超過 6 萬字的書很困難,但寫書的過程本身是個跟自己比賽的馬拉松,特別是運用瓦基老師的《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教的底層邏輯,依照我的經驗能更快的產出讓出版社同意刊出的文字。

以我身為寫作新手來講,以前常常「寫不出東西的困難」不外乎以下兩點:

第一,平常沒有紀錄素材

第二,沒有時常瀏覽過往的筆記提取靈感

很多人認為要從第一章、第一節開始寫起,卻不知道要寫什麼,都希望一步到位直接把正文寫出來,然而沒經過課堂中所教的流程,在書寫時很容易就卡住,遑論把自身經驗跟其他前輩們的乾貨架接。

加上寫的東西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產生自我懷疑讓我自信心低落,每次收到瓦基老師的 Email 電子報都覺得壓力好大,一直責備自己寫不出來篇篇都精彩的內容,因此我先平常心看待,不好高騖遠,用課堂老師教的方式先紮馬步。


二、我從課程中學到什麼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師一上課就開宗明義提醒我們:「寫作是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結構,展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這句話總會提醒我,要重新爬梳腦袋的思緒。老師一直提醒不要跳過步驟,特別是寫筆記,寫書之前「不是直接寫初稿」,而是先「勤寫筆記」。

老師在課程一再提醒的輸入到輸出流程就很重要,不是看著空白的 Word 螢幕拍腦袋等著靈感降臨,而是從已經做的筆記開始打造我們的知識宇宙。

老師在課堂上我覺得最受用的概念除了輸出流程外,更重要的是反覆提醒我,無論是思考時,工作中,閱讀時一律要「做筆記」。處處寫筆記聽起來好像是廢話,可是我們在工作,在滑社群平台貼文,在瀏覽書籍時,很少人真的把當下這些行為同步做成筆記。更少人在工作之餘還會一直複習,通常抱怨抒發完就結束。就算被夾在老闆和客戶中間很難做事,也沒有把當時的心得紀錄一下,過了一陣子就忘了很可惜。

透過老師的方法一定能從生活和工作的經驗當中萃取出東西,這種就是筆記很重要的地方,也是寫書的重點所在。


三、課程內容用在書籍哪些地方?

瓦基老師說:「自律帶來自由」。

寫書我把它當成每天首要第一件事,要寫在行事曆裡,把任務拆散成每天的微任務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暢銷著作《原子習慣》一再提醒我們的。

對我有限的寫書經驗而言,這堂線上課程給我最大的啟發在於:按照輸入輸出的步驟,養成隨手紀錄的習慣,把平時讀到、聽到、想到、正在實踐的事情紀錄下來放進筆記內。我書中的每個段落都有用到老師的輸入到輸出的流程。

每天我要求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寫點小短文,可能是一句話,50 字到 300 字不等,晚上睡前先閱讀些素材做點簡單的筆記,一早起來花 15 分鐘自由書寫。

再來用原本設定大綱切割成小主題,先把筆記整理成關鍵字,再拉長關鍵字,並搭配自身經驗寫成小故事,再引入老師教的方法把書中或其他素材的語句換句話說。

有個地方我覺得要注意的是,看書後一定要當下改寫成自己的話,不直接照貼,不然以後忘記改寫被認定抄襲。

我相信每個人的特質不同,寫作出書策略也都不一樣。以我為例,我發現自己工作之餘晚上回到家就寫不動了,僅能相對地被動吸收知識。不論是看 YouTube 知識頻道,或是稍微讀點書,紙本、電子書、有聲書都有,用老師教的方法寫成很粗略的筆記,然後就先收藏起來。

我也非常佩服老師的專注力,我很難專注也寫不快,因此只能積沙成塔日日寫一點,甚至一天只有寫一句話,大概就是 50 字左右。

老師講的紀律帶來自由我深有同感,我是一起床腦袋最清楚,只能一早起床,略為盥洗後馬上抱著電腦寫。老師教的自由書寫法對我來講很有用,通常都是一大早起床寫,每個人的寫作策略都不同,有些人是夜貓子反而能適合半夜寫,我是一定要早上一起床才寫得出東西。

課程裡面教導的「一問一答法」幫助我釐清問題意識,特別是針對讀者想解決的問題,清楚地解釋了高品質輸出的底層邏輯,以及具體清晰的操作辦法。透過老師的問題框架讓我很快捕捉到每個小節要寫的重點,能夠整合筆記又不會感到靈感枯竭。

man operating laptop on top of table

四、這本書可以幫到誰?

原本我是沒什麼天賦的寫作菜鳥,但是透過瓦基老師教的方法,日積月累寫出了一本書《政府採購標案勝經》。你一定比我更優秀,不僅寫出專業還能幫助更多人。在這邊也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一下。我認為拙作可以激勵你,連我這種沒什麼寫作天賦的人都有辦法出一本書,你一定也可以!

記得,你明明很專業,卻沒展示出來反而是更可惜。很多事情是你沒寫出來沒人會知道你懂這些。如果,你感覺自己還不夠專業也沒關係,你會跟讀者一起成長,他們會看到我們的成長反而很開心有「跟對人」的感覺。

另外,我寫的這本書可激勵那些「心裡有個洞」的人。什麼意思?有些人會對一某個議題發自內心特別執著,不為名不為利,就像心中有個洞,不公開寫出來就無法填補心中那塊深淵。寫出來的內容可能不一定是好答案,一本書最大價值很多時候不在於答案有多好,而是「向全世界問了個好問題」。

總而言之,我特別感謝瓦基老師這門《化輸入為輸出》這堂課給我的啟發與改變,希望也能很快讀到你的書。


繼續閱讀其他學員的投稿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我幫助忙碌的現代人提煉好書精華。透過 Email 收到每週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直達你的信箱。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隨時取消訂閱。

加入 80,000 多位
喜歡閱讀的訂閱者

化輸入為輸出 學員投稿

化輸入為輸出》是一堂教你有效吸收資訊、快速整理資料、持續高效輸出的線上課程。加入超過 8,800 位學員一起學習,你能將作業投稿到閱讀前哨站發表,並參加學員專屬的 Facebook 和 Discord 社群。更多學員作品集和課程評價→

下一篇讀什麼?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