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顧和新年展望、期待好問題的旅程、忘掉新年希望 1

一篇回顧與展望、一場聯名專訪、兩則好書金句、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讓我們透過閱讀,啟動充滿活力的一個星期!

附帶一提,從這封信開始,我取消了以往電子信預設的「網址追蹤功能」,也就是說,你點擊連結之後就會「瞬間」開啟網址,不需要再等待一次「轉換」網址的時間。如果你之前都覺得開信中網址要等很久的話,這次可以實際點點看,應該有很巨大的差距。開心的是,我終於弄懂關閉預設追蹤的方式了,希望能幫大家省下不必要的等待時間!

.

一篇回顧與展望

如何做年度回顧和新年展望?以我的 2022 至 2023 為例

在過去幾年,我雖然有進行「年度回顧」和「設定新年目標」的習慣,但都是在紙本的子彈筆記本上進行書寫,還沒透過數位文章的形式記錄下來。今年開始進行這項新的嘗試,將我的年度回顧和新年展望寫成一篇文章,附上具體的做法和步驟給分享大家參考。

提醒在前頭,這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僅僅只是我個人慣用的格式,回顧的內容也僅是個人經驗分享,並非什麼新年度的人生建議。如果你也想採用這個模式進行回顧,千萬記得回顧的重點在於對「自己本身」有效用,能幫助你展開下一步行動就好。

我喜歡在每年 1/1 和 1/2 左右進行這項練習,大約花費一到兩小時的時間,具體的做法是把網路切斷(別碰電腦、手機),利用紙本手寫的方式,回答下列三個問題。

  1. 今年有哪些事情很好?
  2. 今年有哪些事情不太好?
  3. 我從中學到了什麼?
  4. 新年的目標是什麼?

前三個問題,我是沿用《原子習慣》作者 James Clear 推薦的格式來進行,我們透過回想,快速記錄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你有做日記或每日筆記的習慣,也可以在快速回想之後拿出筆記,把一些模糊的細節補充得更清楚。

第四個問題,則是圍繞著我自己長遠的「十年卓越計畫」和「兩年封面故事」來思考(這兩個設定目標的方法可參考我的子彈筆記教學文章),規劃一個符合目標方向的新行動,然後用接下來 1~ 2 週的時間,把這些新的目標告訴我身邊最親近的親友,跟他們進行討論,詢問反面的意見,然後才逐漸收斂成具體的行動計劃。我的經驗是,新年計畫不是一天就可以訂完的,而是需要數週時間的討論、聽取回饋、反芻思考,才逐漸成型的。

接下來,我把自己的紙本紀錄改寫成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對於這四個問題的回答:

閱讀全文

前往 Facebook 貼文對這篇文章留言

.

一場聯名專訪

【大人學專訪瓦基】改變需要勇氣,而勇氣來自於思考。一段從半導體到自媒體的尋夢之旅 ft. Bryan

最近瓦基接受「大人學」姚詩豪(Bryan)的專訪,超開心!

「大人學」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知識分享平台。

大人學指的就是「成為成熟大人的學問」,特別是當我們離開學校之後,難免會遭遇許多人生難題,但是老師沒教,父母也沒提。

「大人學」希望以理性思考和社群的力量,提供優質正向的內容,彌補教育的斷層,讓更多人邁向成熟大人之路!平台上有很多精彩的文章、講座和課程。

我想要特別推薦給大家「大人學」的 Podcast 節目「大人的Small Talk」,這是一個由兩位創辦人 Bryan 還有 Joe 來主持的訪談型節目。

節目內容包含職涯發展、人際溝通、個人成長、商業管理和兩性關係,是我覺得很少見的高品質、高知識含量的 Podcast 節目。

今天這集聯名節目的內容,就是我接受主持人 Bryan 的深度訪談,訪談的主題是「改變需要勇氣,而勇氣來自於思考。

這是一段從半導體到自媒體的尋夢之旅。」訪談會圍繞著我的新書《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並且從 Bryan 的獨特視角,帶大家一起瞭解這段旅程背後的故事。

也邀請大家在聽完節目之後,如果對「大人學」有興趣,可以前往節目資訊欄找到更多資訊。

附帶一提,Bryan 和 Joe 合著的書《大人學選擇》也超好看,之後我會找機會和大家分享!

收聽這集 Podcast 訪談

.

兩則好書金句

1.

人生4千個禮拜》書中有一段話,讓我體悟到我們的這一生,宏觀來說的確毫無意義,但微觀來說卻美麗地意義非凡。

「你拿人生來做什麼,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你用你有限的時間做什麼,宇宙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前往這篇 Facebook 貼文分享這段話

.

2.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提醒我們將「眼中的困難和挑戰」視為「待解決的好問題」。進步,來自於持續解決一路上碰到的各種困難。

不要期待「沒有問題」的人生,而是期待充滿「好問題」的旅程。

前往這篇 Facebook 貼文分享這段話

.

一個激發思考的問題

你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等等,你的新年新行動呢?

當很多人為了想新年新希望而苦惱的時候,請忘了它。

我們之所以懷有希望,是因為我們對某件事無能為力。我們不用希望明天吃午餐,因為我們就是會吃。我們不用希望明天要洗澡,因為我們就是會洗。但我們會希望搭飛機不要墜機、搭火車不要出意外。

當我們「有能力」去完成一個目標的時候,就不需要用「希望」來安慰自己,而是改用「行動」來推動前進。把希望轉換成目標,將目標逆向拆解,變成有細節的、可執行的、可達成的微小行動,然後每天起身去做。

沒有希望是一件好事,我們不必更多想,而是更多做。

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新年新希望,而是新年新行動。

前往這篇 Facebook 貼文分享這段話

.

【好聞分享】2023 年養成這三個習慣,一年讀 50 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新年的第二天,我在 Facebook 重新分享了這篇「養成閱讀習慣」的文章,獲得極度熱烈的回響,有超過 1300 次的分享和轉傳!你可以前往閱讀這篇部落格全文,也可以在底下點進 Facebook 的這篇全文,直接透過 Facebook 分享給你身邊的親友,幫助他們一起認識閱讀的美好、養成閱讀的習慣。

為什麼要一年讀50本書?

如果你是閱讀新手,可能會聽過一種說法「貴在精,不在多」。但我告訴你,我不同意,那是對已經有長年閱讀經驗的人說的。像我這種一開始幾乎沒讀過什麼課外讀物的新手來說,連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具體方法都不熟悉,更遑論怎麼判斷哪些是經典書籍,值得一讀再讀。

在2018年底11月,我自覺閱讀速度慢、成效有欠滿意,因此認真讀完了閱讀界的殿堂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並寫下筆記,這也是我寫過的第一篇閱讀筆記。書中對於「閱讀」的觀念和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我。閱讀不只是對知識的拓展和累積,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書中學到的,理解後活用到日常生活中。

作者在書的開頭就寫到:「這本書就是為了那些想把閱讀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的人而寫。」我心想:「既然閱讀是件花時間又花力氣的事,何嘗不試著用更認真的態度對待它呢?增進理解力不是必然的結果,而是需要花功夫致力達到的境界。」

我認為,具體來說,對於一個作者的生命而言,網路文章就像是數週的濃縮,雜誌專欄則是數個月的濃縮,而一本書常常是五至十年人生歷練的濃縮,當然有些經典名著與自傳,常常是作者一整個人生的濃縮。

對讀者而言,閱讀就像是進入作者的生命,讓我們用很短的時間(幾個小時比起好幾年),高效率地從作者的視角中活過一次這段人生。每讀一本書,就像多活過一些作者歷練,在自己生命的旅程中添加一分色彩與理解。

一個人的生命長短有限,我們沒辦法靠一己之力活過這麼多遍人生,更無法說自己能看盡人生百態。在這個通才比專才還要重要的世界,廣泛閱讀書籍可以開啟自己對不同領域的認識與靈感,許多自己未曾想過的觀點,在閱讀時可能無意間就被某一句話觸動心弦。

所以,為什麼建議你設下一年讀50本書的目標?意思就是每週至少讀一本,活過一個作者的人生。唯有當你先廣泛地閱讀後,才能在這些扇人生櫥窗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漸漸培養出自己的閱讀品味。以下分享我的三個習慣,幫助你實際達成這個目標。

前往閱讀這篇全文

前往這篇 Facebook 貼文分享整篇文章

.

瓦基
閱讀前哨站》和《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作者、《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耳邊說書》主編

如果你喜歡我每週寄送的內容,邀請你透過 FacebookLINEEmail 分享訂閱連結給身邊親友,讓更多人能體驗閱讀帶來的美好。如果你發現這封信被 Gmail 分類到「促銷信件」中,請手動將它加回主要分類。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