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有書》愛書人的閱讀宇宙專訪 feat. Tanya 1

聽聞有書》是一個由 Tanya 主持的 Podcast 說書節目,她同時也是一名現任空服員,在疫情期間創立了這個說書節目。她的節目與瓦基的《下一本讀什麼》有一些相似之處,那就是都聚焦於能夠帶來個人成長的書籍。然而,我們的節目風格卻有所不同。我分享比較多關於職場、財經和商管類的書籍,而 Tanya 則偏愛心理學和人際關係的書籍,還有那些能夠在情緒上提供療癒的書。整體來說,她的節目更加偏向心靈以及圍繞著人的主題,讓聽眾在心理與人際關係上獲得成長和舒緩。

你也可以前往「下一本讀什麼 Ep. 278」節目收聽這段 53 分鐘的愛書人專訪。


空姐也能斜槓錄 Podcast?

Tanya 的現職是空姐,我當時聽到覺得非常驚訝,心中浮現的問題就是:「空姐哪來那麼多的時間,還可以斜槓製作說書節目!?」因為我自己的傳統印象是,空服員有很長的時間都待在飛機上,經常都要飛海、內外航線,而且生活作息應該不像是上班族這麼穩定,要製作說書節目感覺難度很高。Tanya 為什麼想開始做說書節目?如何擠出這些時間的?

她回答說這一切源自於她幾年前的一次逛書店的經驗。當時,她被一本名為《讀懂一本書》的書籍深深吸引,這本書是由著名的說書人樊登所寫。然後,她很自然地加入了樊登的說書 APP,一腳踏入了他所建立的說書帝國。然而,身為一名空服員,她的工作作息相較於一般上班族來得混亂和充滿變數,有時候她很難立刻入睡,這讓她有了大量的時間來聆聽樊登的說書(瓦基分享過《讀懂一本書》的讀書心得)。

這個時候,Tanya 開始發現,聽書是一種極好的學習新知識的方式,而且不需要盯著螢幕看,這種獲取知識的方式在她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讓她認識到:「說書和聽書,對於講者和聽者都有著巨大的成長潛力。

在 2019 年和 2020 年間,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開來,對航空客運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這段時間裡,她擁有了大量的空閒時間,讓她有機會回想過去的經驗並思考自己未來的路。她萌生了要成為「知識傳遞者」的念頭,想要分享她認為很棒的知識。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她也明白了一件事情:「不能只是為了他人或者想要成名而做,必須為了自己的成長而做。」


時間是如何擠出來的?

雖然 Tanya 勇敢地踏出創立《聽聞有書》說書節目的第一步,但是疫情之後的恢復仍然帶來了一些挑戰。隨著疫情控制和隔離政策的放寬,她的工作壓力又回來了,使她開始擔心無法再繼續做下去。然而,她堅信自己能夠同時做好兩件事,於是她開始仔細分析製作節目的過程,找出最耗時的部分。在製作了超過 60 集的節目之後,她發現最花時間的部分其實是在構思講稿,這給了她下一步的方向。

她認識到,如果能有效地改善講稿的構思過程,她就能更好地平衡節目製作和空服員的工作。例如,她在日常通勤時,就利用手機記錄即將在節目中分享的內容。在不能使用手機的飛機上,她則會在腦海中排練即將要說的話,這樣可以為即將錄製的節目做好充分的準備,並提高語言的流暢度。

更有趣的是,她不想受到地點的限制,她讓自己能在任何地方錄製她的節目。在疫情結束後的初期,她一度擔心如何在忙碌的長程航班工作中維持節目的更新。然而,她發現只要隨身攜帶輕便的麥克風和電腦,就能在任何地方,如飯店,立即錄製節目。她的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節目的多樣性,因為她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像是新加坡或阿姆斯特丹,為聽眾錄製節目。

透過這些策略,Tanya 證明了無論在何處,只要有心,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時間,並隨時記錄和筆記下節目的想法,並在任何地方錄製節目。她以創新和實踐的方式,克服了挑戰,並成功地維持了節目的更新。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她在面臨挑戰時,不但沒有選擇放棄,反而運用自己的經驗和創造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證明了她對節目的熱愛和承諾,也展示了她對自我成長和知識分享的堅定決心。她經營《聽聞有書》的故事提醒我們,無論我們身處何種情況,都能找到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讀到很雷的書該怎麼辦?

接下來我繼續向 Tanya 提問,當她要製作說書節目,一定要讀過很大量的書,然後從裡面挑選。我想問她有沒有看過覺得「最雷」的書?那本書「雷」到她最後決定放棄不想說?Tanya 的回答展示了她對於如何選擇和放棄書籍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首先,她的閱讀策略並不強迫自己必須完成每一本開始閱讀的書。她認為,如果一本書無法激起她的興趣或啟發她的思考,她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放棄,這讓她很少受到讀到不好書的打擊。

其次,她的書單來源很多,而她特別信任某些人或作者的推薦。她提到,如果她欣賞的作者或者認同的朋友推薦的書,她通常會對其抱有較高的期望,這種選書策略也使她很少讀到不喜歡的書。

然而,她也有過讓她印象深刻的讀書經驗,即被要求閱讀一本她認為困難的書。這次經驗發生在她參加一門關於自我理解的課程,為此她必須閱讀一本指定的書籍。然而,當她開始閱讀這本書時,她發現書的內容對她來說相當困難,而且她也不同意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表達方式。

即使如此,Tanya仍然尊重這本書的作者,並認識到他實際上是試圖把現代心理學與神學結合起來,並將這兩個領域與自我理解相結合,以提供給讀者一種全新的視角。儘管這次的閱讀經驗讓她覺得困擾,但她仍然將其視為一次寶貴的學習經驗,並用這種態度對待每一次的閱讀挑戰。


瓦基心目中比較雷的書是?

對於 Tanya 的回答,我也給予了關於「雷書」的回饋。我的印象並非特定針對一本書,而是對於某一種書的類型我產生了一些觀感,那就是日本的商管書籍。這類日本書籍的特色越來越鮮明:短篇幅,且格式多半為條列式。

以前,日本的書可能會在三到四頁內討論一個主題,但近期我發現,新出版的書可能只會用一頁或兩頁來處理一個主題。這種風格使得整本書被拆解成上百個零碎的知識點,讀起來斷斷續續的。因此,現在我在挑選日本書的時候,會特別去看有沒有試閱版,或者我可能需要在書店瀏覽過實體書之後,才會決定是否要閱讀。

我發現我對於這種破碎化的內容變得越來越無感,我反而更喜歡長篇大論的內容。這點有點特別,因為像歐美書籍,它們可能會用二、三十頁來講完一個完整的論述。這樣的論述會有理論、學術背景、真實案例和作者的反思。我蠻喜歡這樣去吸收一件事情。我發現我需要避免太過碎片化的內容,因為這樣對我的思考沒有幫助。我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脈絡,進而能去認識一些複雜的主題和內容。

所以,對我來說,現在有一小部分的日本商管書對我來說就像地雷一樣。我可能看幾頁就看不下去了。不過,我還是認為,日本的簡單明了的書寫風格,有些書確實做得很好。只是可能在挑選的時候,我會特別留意試閱版。只有當我確定我可以接受該書的風格,我才會找來讀。如果我覺得光看試閱版我就看不下去,那我就會選擇避開,不讓它「雷到」我。

person opening notebook on brown wooden table

心目中最難講的書是哪一本?

Tanya 在《聽聞有書》節目裡面分享過很多書,她自己曾經講過「最難講」的書是哪一本?她是如何克服這個困難,最後把這本書說出來?

她提到一本特別讓她印象深刻的書是《心流》。這本書深入且縝密,展現了作者豐富的學術背景。即使作者初衷是將其寫成易讀的形式,但學術背景仍讓他的論述結構嚴謹、篇幅龐大,並不時帶入他想探討的其他議題。這本書的多元性和高度深度讓其成為了一本相對困難的書籍。

當她選擇《心流》作為她第一本要分享的書時,她面臨了許多挑戰。由於她當時並未準備稿件,每個想要完整表達的觀念都需要大量的思考,這讓她在錄製過程中感到極大的挫折。然而,更為困難的是,由於曾搭乘高風險航班,她必須在家中獨自隔離 14 天,並在此期間完成對《心流》的說書講述。

即便面對困難,Tanya 依然克服了這些障礙。她的決心讓她得以想出想要表達的每一句話,並在無法用自己的話來表述時,她選擇直接引述原文。這體現了她堅持產出每一集內容的決心。對她來說,不必在意過程是否完美,更重要的是從實作中學習。

完成《心流》這本書的錄製後,她終於跨越了一大關卡,讓接下來分享更簡單的書籍時變得輕鬆許多。此次經驗也讓她體驗了《心流》一書的核心觀念——當一個人全然專注於某件事時,就會進入到「心流」的狀態(瓦基也寫過《心流》這本書的讀書心得)。


瓦基覺得最難講的書是?

關於最難講的書,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是《富爸爸,窮爸爸》。當時讀這本經典的理財書籍,我不僅透過有聲書聆聽過,也實際翻閱了紙本版本。由於書籍被許多朋友和社群推薦,我便決定更為深入地去理解它對大眾的重要性。在初期的閱讀過程中,我吸收到許多與金錢觀念相關的有用知識,對我自己而言也相當受用。但隨著閱讀進度的推進,特別是到了中後段,我發現自己逐漸對作者的觀點產生不悅,尤其是他對於金錢價值觀的認知,我認為並不太與我匹配。

當我讀到書中作者對於冒險與破產的大膽建議時,我開始懷疑這些建議是否實際,還是僅僅像是空洞的勵志語言。於是,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和調查這位作者的背景和評價,並變成了一名小記者,揭開了這個作者背後的一些事實。在我所找到的許多報導中,並不乏負面評價或是對他的批評,而這些現實情況與我對書本價值觀的感受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在撰寫關於《富爸爸,窮爸爸》的書評時,我感到相當的掙扎。我嘗試以客觀的立場描述我從書中學到的東西,但在後半部分,我開始分享我不認同的觀點,以及我對作者的一些調查和研究。這本書的書評花了我約 20 個小時,接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我覺得要在對作者的客觀觀察和主觀看法之間做出平衡,同時妥善地評論這本書,以免觸及敏感,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希望能夠公平地表示,這本書確實有一些我認同的好觀念,但也有一些我並不贊同的觀點。在審視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該如何不偏激地表達我的看法,同時又不冒犯到不同的讀者,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儘管這是一項困難的挑戰,但完成後的成就感卻讓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我也意識到這本書,無論其價值觀是否與我完全一致,都提供了我一個重新評估自己金錢觀的機會,這在我人生中是非常寶貴的。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引導我進行更深入的作者背景調查和研究,讓我更加了解如何透過批判性思考去分析和評價一本書的內容。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次的閱讀和書評寫作經驗對我而言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雖然其中充滿掙扎和挑戰,但也因此我學到了如何更全面地理解一本書,以及如何公正地對待一個作者,無論我是否完全認同他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獲得了對這本書更深入的理解,也得到了個人成長的機會。


最推薦的改善人際關係的好書?

接著,我向 Tanya 提問妳曾經分享的跟「人際關係」相關的書籍裡面,有沒有哪一本是她個人「最推薦」、很適合用來改善親人(或親子)之間的溝通的書?

她大力推薦《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他認為書中的原理可以用於任何人際關係,無論是親子、親密關係,還是和長輩的互動。根據她的說法,書中的溝通原則不僅建立了信任和尊重的氛圍,而且在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激烈討論時,能引導人們回到非暴力溝通的原則上,避免無效的爭吵。

然而,她也強調道,這本書的魅力並不僅在於其溝通原則,更在於其簡單易懂的寫作方式。與其他可能需要豐富想像力或有許多抽象內容的書籍相比,這本書的直白和只有四個步驟的簡單性讓她對《非暴力溝通》格外喜愛。此外,她也提及作者馬歇爾博士的演講,他用兩個玩偶(豺狼和長頸鹿)來示範暴力溝通和非暴力溝通的差異,這也為讀者帶來直觀的學習體驗。

對於這本書,Tanya 有個未完成的計劃,她希望購買中文的實體書,仔細對照英文原著,了解其中的差異,並分享給更多的讀者。儘管這本書已經出版有段時間,她仍然希望能找到一本。Tanya最後提到了其他一些關於非暴力溝通的書,如台灣作者賴佩霞老師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等,但她強調《非暴力溝通》是原創作者的原汁原味的作品,絕對是難以取代的。

woman in white-and-black striped tops looking each other

最想送好朋友什麼書?

在節目中,我們聊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如果我們想要送一本書給身邊最好的朋友或親人,我們會送他哪一本書?為什麼?

Tanya 立即想到了她在澳洲的哥哥,他們從小的感情就相當要好。即使哥哥現在居住的地方與她相隔遙遠,但兩人還是保持密切的聯繫。她哥哥在她創建《聽聞有書》的過程中,給了她很多支持和建議,並且他也是該節目的忠實聽眾。最近,她的哥哥因為姪女的出生,暫時放下了工作,成為一個全職父親,但現在,由於孩子稍長大了,他正在考慮重返職場,並問 Tanya 有無轉職相關的好書推薦。

她首先想到的一本書是由日本人所寫的《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以其簡單明瞭的日本風格吸引了她。她特別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它有著系統化的步驟來引導讀者脫離迷惘,瞭解自我。例如,書中開始就會分析人們為何會陷入迷惘,並幫助讀者破除一些對於夢想中工作的迷思。書中的內容能讓人了解自身的優勢,並找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情,如同她自己認為傳遞價值和推廣閱讀是有意義的事情一樣。

這本書透過有系統的方式,也許可以稱之為一種公式,使人能將自己的人生套用在這個公式上,進而找出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她非常想要將這本書送給她的哥哥,幫助他在重返職場的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然而,由於哥哥在國外,這樣的願望可能需要花些時間才能實現。

讀者投稿心得文:《發現你的天職》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既重要且迫切

瓦基挑選的是一本名為《後悔的力量》的書,我從書中找到了許多值得分享的啟示。像是我一位猶豫不決的朋友,他總是在選擇是否在公司內部轉職,或是跳槽至其他公司間無法做出決定。在我們的對話中,他總是表示對於自己過去的行為感到後悔,例如曾經的無疾而終的愛情告白。我想,這本書或許能給他一些啟示。

《後悔的力量》改變了我對於後悔這種情緒的理解。以前,我總是認為後悔是不好的,並試著避免它。然而,這本書讓我知道,後悔其實是一種健康的情緒,心智健康的人會有後悔的感覺。如果一個人從未感受過後悔,那麼他可能存在一些心智健康的問題。真正心智健康的人不僅能感受到後悔,還能利用這種情緒來調整和改善自己未來的決定。

《後悔的力量》透過科學案例,將後悔定義為一種可以引領我們成長的燃料,而非僅是一種折磨人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解讀後悔,並將其視為一種幫助我們做出更好決策的工具。雖然可能某些決策的結果並不如我們所期待,但我們可以透過學習後悔的力量,來調整我們的態度,減少因此產生的痛苦。我相信,這本書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一些解放,因此我會非常推薦這本書。

瓦基的心得文:《後悔的力量》讀後心得:讓我對悔恨改觀的精采之作


哪種書最值得跟大家分享?

然後,我繼續向 Tanya 請教,在所有她讀過的書籍當中,會怎麼挑選「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書?她有沒有什麼特別的「選書標準」可以分享給大家?

她對於自己推薦給聽眾的書籍有一個獨特的標準,她說:「推薦書籍重點是這本書能否觸動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作者的聲譽或是書籍的銷售成績。」她認為一本值得推薦的書,首先應該是能夠對她產生影響,或者說,能夠對她的生活有所幫助。這種幫助不一定立即顯現,可能是一種改變觀點的幫助,例如改變她對後悔或挫折的看法,讓她將過去不舒服的事情視為學習的機會。

除了提供新觀點的書籍,她也欣賞那些有助於了解自己或世界的作品,例如她最近分享的科普著作《為什麼要睡覺?》。雖然這類書籍未必能立即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但卻能讓讀者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或是世界運作的方式。她深切地相信,了解超越自我範疇的事物,能夠讓人覺察到日常煩惱其實並不那麼重要,也會樂於分享這些令人驚豔的知識(瓦基也整理過《為什麼要睡覺?》的讀後心得)。

Tanya 在選書時非常注重自己與書本之間的連結,必須有一種共鳴感。她認為如果分享的書籍與自己關心的事物無關,則很難誠實地表達出對書本的感受,聽眾也能感受到她的冷淡。因此,她堅持自己的原則,分享那些她真心喜歡的書,並認為在她的說書節目中,真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收過印象最深的聽眾回饋是?

在 Tanya 成立《聽聞有書》Podcast 節目以來,收到令她「印象最深」的讀者回饋是什麼?她表示在某一天收到了一則來自名為「陽台落地窗」的聽眾在 Apple Podcast 上的留言。這名聽眾表示他喜歡一邊做事一邊聆聽節目,就如同回到青少年時挑燈夜戰聽廣播的時光一樣,那溫暖的聲音為他帶來穩定感。

此外,他也提到在吃早餐時選擇一個節目,一邊享用美食一邊吸收新知,讓他感覺相當舒服且實用,而這些內容也可以和朋友們分享。Tanya在看到這樣的回饋時,覺得這名聽眾的描述具有強烈的畫面感,像是他的名字、他青少年時期聽廣播的情境,以及他早餐時的聆聽經驗,都讓她感到這名聽眾和她存在於相同的時間與空間之中。

另外,讓 Tanya 印象深刻的是一種頻繁出現的回饋,每兩則留言中,總會有一則是讚美她聲音甜美且溫柔。有趣的是,在她錄製 Podcast 之前,從未有人告訴她,她的聲音如此的動聽。然而,當她開始做Podcast後,不斷收到這樣的讚美,讓她對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她感到十分開心。在開始錄製節目時,她曾經擔心自己的語調太平緩、講話速度過慢,可能會讓聽眾覺得無聊甚至在聽節目時打瞌睡。然而,聽眾的回饋卻是她的聲音帶給他們一種溫柔且安定的力量。

這些回饋都讓她感到非常暖心,也讓她更有動力繼續錄製節目。她在此表達對所有陪伴她、和她一起成長的聽眾的感謝,並期待他們在收聽節目的過程中,除了有所收獲之外,也能和她一起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獲得更多的收穫。

woman in black tank top sitting on couch using macbook

後記:愛書人的閱讀火花

如果你想要收聽 Tanya 的《聽聞有書》說書節目和追蹤她最新的訊息,可以到下方連結的頁面找到節目和社群的資訊。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要問怎麼考空服員,或是其他跟書本無關的職業相關問題,Tanya 也很歡迎你透過社群平台的私訊功能跟她聯繫。

對我自己而言,這次的訪談也是一次全新的創作嘗試,邀請和我一樣熱愛書本的愛書人一起來分享他們的閱讀體驗,進一步擴展我們的閱讀視野。如果你對這種訪談形式有任何的建議和想法,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0 則留言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