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迷思》讀後心得:國家預算不是家庭預算 1

你覺得如果一個國家的財政赤字繼續擴大,政府會破產嗎?原本的社會福利會因為政府沒有錢了,在未來逐漸消失嗎?你認為國家必須收支平衡,才不會債留子孫嗎?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透過「現代貨幣理論」的角度來切入,會顛覆你的想法,告訴你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這本書在說什麼?

赤字迷思》的作者是經濟學家史蒂芬妮.凱爾頓(Stephanie Kelton),她是美國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民主黨幕僚)的首席經濟學家。他想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國家並不會破產,赤字的規模也不是重點,國債可大可小,只要不造成惡性的通貨膨脹,財政赤字反而能讓國家更繁榮,政府的責任就是把預算花在正確的地方,並且促進全體國民能夠充分就業。

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原來美國在過去一百年來,都錯誤地把「政府」當成「家庭或商業企業」來看待,其實這完全是個迷思。由於政府是美國貨幣的唯一發行者,它其實不會面臨財政短缺的問題。像美國這種擁有貨幣主權的國家,它不會沒錢。因此,不只是社會福利和醫療保健計劃能得到長期資助,其他的政府計劃也能得以實施。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不是財政赤字,而是如何用我們的貨幣權力去改善社會缺口。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每翻一頁都覺得思想被刷新了一次,讀到根本停不下。這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經濟學的磚頭書,可是書中的用字遣詞都非常白話文,沒有太艱深的術語和圖表,像我這樣的經濟學小白也可以很輕鬆讀懂。最有趣的是,這本書是我女友介紹給我看的,她自己對這本書做了密密麻麻的筆記,跟我花了很多時間一起討論這本書的內容。


誤以為國家是家庭預算的赤字迷思

這本書的故事是從一張貼紙開始的。

有一天,作者開著車在路上,看到了前方有一台車子的後保險桿上,貼了一張「山姆大叔」口袋空空的貼紙。「山姆大叔」的英文是「Uncle Sam」,縮寫就是 U.S.,也就是美國政府。這張貼紙的意思就是,車主認為美國政府已經沒錢了,應該要減少開支。

這個時候,看到這張貼紙的作者,知道這位老兄並不孤單,因為他的擔憂,正好就是大部分人的擔憂!當我們的政府,要進行一切花錢的舉動,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時候,比如:醫療保健、基礎建設、教育經費、氣候危機…等等,我們一定會心想:「政府該怎麼付錢呢?它有這麼多錢能夠負擔嗎?」會問出這個問題並不意外,因為這就像是我們大多數消費者,在買任何東西之前都會有的疑問。

接下來就進入作者主要的論點:消費者在花錢的時候需要思考,是因為我們是站在「貨幣使用者」的角度來想,而貨幣使用者的錢是「有限」的。但是,對於國家政府來說,它是「貨幣發行者」,而貨幣發行者所發放的貨幣數量是「沒有極限」的。也就是說,對於那些擁有「貨幣主權」的國家政府而言,像是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貨幣的數量是能夠被「掌控」的,貨幣既可以無限增加,也可以不斷減少。

在傳統的想法中,我們把國家當成了「家庭預算」來思考,我們以為政府「沒有」自己的資產,政府之所以擁有這麼多資金,都來自於納稅人,也就是貨幣使用者。長久以來,我們誤以為「貨幣使用者」是貨幣系統的中心。

相反地,作者倡導的「現代貨幣理論」則認為「貨幣發行人」才是貨幣系統的中心。國家之所以發行貨幣,是用來作為統治人民和管理社會營運的工具而存在。政府向人民收取稅金,為的是管控資金的調度,而不是用來當成主要的資金來源。事實的真相是,國家政府這個「貨幣發行人」的角色,對所有的支出提供了資金。

所以,所謂的赤字迷思就是,人們沒有搞清楚「貨幣使用者」和「貨幣發行人」的差異,而常常把「國家預算」當成「家庭預算」在看待。這本書想要強調的重點是,財政支出並不是單純看赤字的多寡,而是整體社會經濟是否能健全發展。

在進一步說明貨幣使用者和發行人的差異之前,我們需要先打破一個長久以來的迷思,那就是我們常常會以為「納稅人繳的稅,就是國家資金的來源」。真的嗎?


為什麼我們需要納稅?

「如果國家要有任何形式的支出,錢一定是從納稅人的身上來的。」這種想法是標準的「家庭預算」的想法,也就是期待國家要達成「收支平衡」。但是,國家需要的只是我們的「納稅錢」來平衡收支嗎?還是國家要的其實是「別的東西」?

作者訪談了現代貨幣理論之父華倫.莫斯勒(Warren Molser),莫斯勒向她說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莫斯勒說他自己有兩個孩子,住在一棟大房子裡面。有一天,他坐下來和孩子們說:「我希望你們可以花一點時間貢獻家務,維持房子的整潔,為這個家盡一份心力。」為了感謝孩子們貢獻的時間,他為所有家務定了一個價碼,以他發的名片定價。

像是把床鋪好,可以得到 3 張名片。幫忙洗碗,可以獲得 5 張名片。幫忙洗車,可以獲得 10 張名片。如果孩子們幫忙一起整理庭院,可以獲得 25 張名片。

結果,過了幾週之後,整個豪宅變成垃圾山,庭院的草長到跟膝蓋一樣高、碗盤在水槽裡堆積如山,莫斯勒的車子像綠茶上的奶蓋一樣,裹了一層砂和鹽。

莫斯勒問孩子:「你們為什麼都不做一些家務事?我說過,我會給你們一些我的名片啊!」

孩子們回答他:「我們才不想累得半死,爸,你的名片一點都不值錢啊!」

莫斯勒這才恍然大悟!他的名片對孩子來說,根本毫無價值。於是,他想了另外一招,稍微調整了一些遊戲規則。

現在,他跟孩子們說,每個月「必須」付給他 30 張名片,否則就會喪失一些權利。好比說不能看電視、不能用游泳池、不能去購物中心。莫斯勒徵收了只能用他的「名片」來支付的「稅」──現在,這些名片就有了價值!

在他公布這個規則的幾個小時內,孩子們開始到處奔走,整理臥室、廚房和院子,以賺取他們月底需要繳交的名片數量,才能夠維持原本的權利。

當這些「名片」被指定為「唯一法定核可的貨物交易代幣」,這些名片才有了「貨幣」的價值。

而國家政府作為貨幣唯一的法定發行人,政府本身並不需要貨幣,政府也不會破產,當政府沒錢的時候,始終可以用「記帳」的方式,和「玩家」──也就是人民,繼續把遊戲玩下去。

所謂的要求人民「納稅」,只是賦予貨幣價值的一種手段,政府需要的是維持社會的運作,需要把遊戲玩下去,好讓家裡的床有人鋪、碗有人洗、草皮有人會整理。為了賺取用以納稅的貨幣,人們必須生產,必須為政府需要的公眾事務貢獻一份心力。

所以,回到我一開始的問題,國家需要的是納稅錢嗎?還是別的東西?

作者在書中是這麼說的:徵稅是用來創造對政府貨幣的需求,政府可以根據自己獨特的幣值(美元、日元、英鎊)來定義貨幣,然後要求人民以此貨幣「繳納稅款」或「執行其他義務」,讓本來一毛不值的紙鈔產生了價值。就像是莫斯勒開玩笑跟作者說:「稅收把垃圾變成了貨幣。」

追根究底,身為貨幣發行人的政府想要的是「實質的東西」,而不只是資金而已。政府並不想要我們繳交的稅款,而是我們貢獻的「時間」。

《赤字迷思》讀後心得:國家預算不是家庭預算

貨幣發行人和使用者的差異?

為了說明「貨幣發行人」和「貨幣使用者」的差異,我舉一個「大富翁」遊戲的例子來說明。

大富翁的遊戲規則非常簡單,一開始,玩家先拿取相同的籌碼,接著丟骰子決定誰先開始走第一步。當玩家經過一個土地的時候,他可以決定是否購買土地或者繳付租金,如果他不購買,則由銀行拍賣。玩家可在自己購買的土地上蓋房子,但房子並不是無限製造的,當房屋不夠時,要等待玩家將房子退回給銀行才能購買。如果想要購玩房子的玩家家太多,則必須競拍房屋,價高者得。非常真實對吧!

但是有一個規則更有趣了,遊戲裡面的玩具紙鈔有限,如果發完之後,難道銀行就沒錢了嗎?錯錯錯,說明書上寫得很清楚,當銀行沒有紙鈔可以發的時候,銀行並不會破產,而是改用「記帳」的方式和玩家交易。

看到關鍵了嗎?「銀行並不會破產」,貨幣的發行人,永遠可以無限製造貨幣。遊戲裡面的銀行沒辦法印出新的鈔票,所以用記帳的方式來處理。但是真實世界的貨幣發行人,也就是國家政府,除了記帳之外,他也可以印出新的貨幣。

你可能會疑惑,那國家就可以一直無限印鈔了不是嗎?只要國家想花錢,錢不夠了就去印,是這樣嗎?的確,理論上就是這樣的!

但是,過度的印錢,印了太多錢,也會帶來大家常聽到的「通貨膨脹」。這種狀況也會發生在遊戲裡面,像是「房子的數量是有限的」,對應到真實世界所能利用的資源也是一樣的道理,真實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能被無限製造出來。所以,當貨幣發行人印出來的錢,超過了整個經濟體能夠負擔的生產力的時候,就產生了「供不應求」的狀況,這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這也是現代貨幣理論中,貨幣發行人要面對的天花板。

政府的確有可能花了太多錢,赤字可能過於龐大。但是,「過度的支出」的證據是通貨膨脹,而不是赤字。作者主張,國家政府支出的金額大小,不應該被限制在一個制式的預算目標內,「貨幣的赤字」也不該用來作為衡量「財政是否健全」的指標。


過少支出和過度支出的衡量?

對於「貨幣發行人」來說,如果以健全的經濟發展為目標,他不一定要考慮完美的收支平衡,他根本不需要管錢從哪裡來,而是直接「發錢」和「印鈔」。舉兩個美國的實際例子來說,第一個是書中提到的,美國曾經受限於「制式的財務目標」,最終無法成功挽救疲弱的經濟。

時間回到 2008 年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導致數百萬美國人丟了工作、房子和生計。數百萬人申請了失業保險、食物券、醫療補助…等公共救助,當時美國政府的支出大增。但是,隨著經濟陷入衰退,政府的稅收卻大幅減少,使得當時的財政赤字達到了創紀錄的 7790 億美元。

當時,歐巴馬的顧問向他建議,至少要投入 1.3 兆美元的振興方案,才能避免經濟陷入長期的衰退。但是歐巴馬就像其他人一樣,一聽到「兆」這個數量級就猶豫了。大家擔心向國會要求破兆的資金,會引來訕笑。這個 1.3 兆美元的計畫被前財政部長勞倫斯.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否決。他說:「人民不會支持,而且國會也絕對不會通過。」最後,連歐巴馬也臨陣退縮,挑選了一個比較小的數字 7870 億美元的振興方案。

結果,這個金額其實根本不夠,這場金融危機從 2007 年 12 月燒到 2009 年 6 月,重創了美國,甚至全世界。美國勞動市場花了六年多的時間,才重新生出在金融危機期間失去的 870 萬份工作。數百萬人苦苦掙扎一年或更長的時間,甚至從此失業下去…而國會,本來可以做的更多。

這次的金融危機,政府願意投入的赤字太少。

相較於 2008 年的金融危機,從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之後,為了因應新冠疫情所推出的振興政策來看,其中就有很多這本書談「現代貨幣理論」的影子1原文網址: 赤字迷思・書評|從現代貨幣理論看拜登經濟政策 | 香港01

民主黨的拜登一上台,就排除了共和黨對於加大赤字的質疑,直接推出 1.9 兆美元的援助方案,其中大部份是將現金派發給受新冠疫情所影響的「低收入人口」。此後,拜登政府又再推出 2 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方案,利用政府赤字預算加強基建,期待在改善經濟的同時,達到刺激本土就業的目標。我們可以發現,拜登政府排除了一直以來對於赤字迷思的恐懼,大膽接納現代貨幣理論相關的「功能性財政」的論述。

只不過從事後看來,這個振興方案的確幫助美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但這個赤字也導致了 2022 年後高速的通貨膨脹。而目前這件事情是一個進行式,美國政府仍然在採取各種策略,來壓低通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如同作者所說,現代貨幣理論要我們關注經濟成果,而不是預算成果,因此,如果平衡的預算能夠為我們的經濟提供良好的總體條件(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那麼就毫無理由抱怨政府平衡了帳目,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經濟需要財政赤字的支持才能保持平衡,重點是要防止赤字變得太過龐大或太小。

以上,就是關於赤字迷思的一些舉例和說明。下半集我會繼續談:我們真正面臨的赤字是什麼?該怎麼解決比較好?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註腳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

加入 65,000+ 多位愛書訂閱者,透過閱讀成為更好的自己。每週收到兩封電子報:最新的讀書心得、作者專訪、好書金句、能激發思考的問題。瀏覽歷年電子報 →

Subscribe Book Picking

如果內容不適合你,可以隨時取消訂閱。

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

卡片盒筆記實戰 線上課程

你想要掌握一套會隨時間成長的知識管理系統嗎?源自於德國學術圈的「卡片盒筆記法」就是你的首選!我將過去兩年來實踐這套方法的經驗,精心打磨成一堂線上課程。你會學到筆記原理、操作步驟,以及各種真實情境的應用。

加入超過 6,300 位學員一起學習!那麼,《化輸入為輸出》和《卡片盒筆記實戰課》有什麼差異

如何大量閱讀、輸出高品質內容?

化輸入為輸出 線上課程

你是想提升學習成效的朝九晚五忙碌上班族?還是被正職壓到喘不過氣的斜槓創作者?我是瓦基,在科技業正職之餘,建立閱讀和寫作的習慣,成功打造個人品牌。這堂線上課程我會教你有效輸入、精準整理、高品質輸出的訣竅。

加入超過 7,700 位學員一起學習!其他學員怎麼說?前往參考課程學員投稿作品和心得評價

其他相似的文章

追蹤最新的留言
通知我:
guest

2 則留言
最新
最舊 最多按讚
內文留言
查看全部的留言